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光

作品数:18 被引量:403H指数:11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教务处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养老
  • 7篇农村
  • 6篇保险
  • 5篇社会养老
  • 4篇养老保险
  • 4篇养老服务
  • 3篇社会养老服务
  • 3篇实证
  • 3篇农村社会
  • 3篇村社
  • 2篇新型农村社会
  • 2篇新型农村社会...
  • 2篇医疗保险
  • 2篇意愿
  • 2篇职工基本医疗
  • 2篇职工基本医疗...
  • 2篇指标体系
  • 2篇社会养老保险
  • 2篇实证分析
  • 2篇农保

机构

  • 12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广东医学院
  • 4篇东南大学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石家庄市卫生...

作者

  • 14篇赵光
  • 11篇李放
  • 5篇黄俊辉
  • 3篇林振平
  • 2篇邱文教
  • 2篇雷威
  • 1篇钱东福
  • 1篇王中华
  • 1篇樊禹彤
  • 1篇杜芸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村观察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院管理...
  • 1篇中国大学教学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高等工程教育...
  • 1篇中国卫生事业...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老龄科学研究
  • 1篇第五届中国农...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养老保险对土地流转促进作用的实证分析被引量:45
2014年
基于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中社区及微观个体两个维度的数据,对养老保险与农村土地流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农村地区的农地流转率普遍偏低,且仍有部分农村地区未覆盖任何养老保险制度,而实施新农保或老农保以及对65岁以上老人发放补助等养老保障政策措施的社区土地流转比例较高,因此养老保险等政策对社区土地流转比例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微观个体数据表明农村地区土地流转行为并不活跃,发生了土地流出行为与土地流入行为的比重均在10%左右,但农民是否领取到了养老金无论是在土地流出还是土地流入方面,都是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的。一方面,养老金的收入具有稳定性,一定程度上满足老年农民必要的货币支出需要,对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具有替代作用,进而促进土地流转供给的增加;另一方面,有养老金的土地转入者家庭生存的担忧又得到有效缓解,又可以促进其大规模转入土地进行开发,促进了土地流转的有效需求,因此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看,养老保险对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促进都是十分有效的。农民年龄也是影响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但对土地转出或转入的影响方向不尽相同。年龄较大的农民一般缺乏技能,非农就业就会较少,相对于青壮年可能不愿意土地流转,但对于那些年龄很大的农民来说,受到劳动能力的限制,可能愿意流出土地,而不会流入土地扩大土地经营规模。进一步将社区变量和个人特征变量同时纳入到分层模型内分析可以发现,社区是否对65岁以上老人发放补助对个体土地转出、是否有养老金对个体土地转入都具有正向的显著作用,也表明本文模型分析结果是较为稳健的。基于这些结论,本研究的政策含义是很明显的,即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是有效�
赵光李放
关键词:养老保险LOGIT模型
现阶段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能有效提高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吗?——来自江苏沭阳县30镇49村的初步证据被引量:26
2012年
基于江苏省沭阳县的调查数据,对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情况与其土地流转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现阶段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商业养老保险的农民比没有参加的农民土地流转意愿更高。Logistic计量检验显示,农民是否参加养老保险与土地流转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拐点分析进一步表明,若农民没有任何养老保险,人均年收入需要达到10万元才能突破土地流转意愿的质变点,对于现阶段普遍只参加新农保的农民,土地流转意愿离质变点仍然有一定差距,而既参加新农保又参加商业养老保险的农民,人均年均收入仅需1600元以上就能达到较高的土地流转意愿水平。
李放赵光
关键词:商业养老保险意愿
高校学生对慕课认知情况与满意度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9
2017年
本文以东南大学为例,对220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合描述性分析与因子分析方法对问卷进行统计并对慕课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对慕课认知程度偏低、黏性不足,学生对现行慕课满意度总体评价为基本满意,其中更为关注教学氛围、师资队伍与教学内容。因此,正确处理好"学习质量、学习效果"与"学校认可度、社会认可度"的关系是慕课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邱文教赵光雷威石玲蒋华
关键词:满意度
农村社会保障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以江苏省为例
文章从制度的覆盖面、保障度、持续性三个角度构建了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内的农村社会保障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及聚类分析对江苏省13个省辖市的农村社...
赵光李放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指标体系熵权TOPSIS法
新农保农民参与行为、缴费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江苏省的调查数据被引量:18
2013年
文章基于江苏省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参与行为与缴费标准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苏北、苏中和苏南参保率均在80%以上,参保率较高;农民参保缴费出现一定的梯次,苏北地区农民普遍选择较低缴费,而苏南地区农民选择较高缴费的较多。Probit计量检验显示,年龄较大者参加新农保的概率较高;家庭承包地面积的多少与是否参保显著正相关,现阶段土地难以承载农民的未来养老保障功能;农民对新农保政策的了解程度越高,其参保的概率越高。OrderedProbit模型结果显示,年龄、家庭人均年收入与农民参保缴费呈现正相关关系,家庭承包地面积、土地流转情况在苏北地区对农民的缴费选择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赵光李放黄俊辉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影响因素
城镇职工医保参保者满意度的因子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调查了解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者满意度情况,为提高参保者的满意度提出建议。方法采用问卷收集参保职工的满意度资料,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参保者对职工医保基本满意;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和医疗保险的支付政策是影响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参保者对个人缴费政策最不满意。结论医疗保险部门应科学制定医保支付政策,并及时调整,严格要求定点医疗机构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和控制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
赵光林振平陆向前李放
关键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满意度
南京居民对大医院门诊预约服务偏好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了解城市居民对大医院门诊预约服务的偏好,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医院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落实提出建议。方法以南京市为案例,利用自设问卷收集资料,调查了1200户市民对三级医院门诊预约服务的偏好,并定性访谈了相关利益者。结果在被调查者中,50.2%的人喜欢大医院门诊预约服务;年龄、受教育程度和经济因素是城市居民对大医院门诊预约服务偏好的重要影响因素,传统的门诊看病方式、预约服务不方便和怕爽约也是影响因素。结论医院应积极探索和完善门诊预约服务的有效形式,切实加强门诊预约服务的管理,努力提高医务人员和居民的参与度。
林振平杜芸赵光钱东福王中华
关键词:偏好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农民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的倍差法分析被引量:14
2015年
基于2008年和2012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浙江、甘肃两省数据,运用倍差法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与农民土地流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当前发生土地流转行为的农民比例较低,2012年转出过土地的农民占总人数的15.04%,转入土地的农民仅占总人数的10.05%。但新农保的引入对于土地流转无论是在土地转出还是土地转入方面,都是有积极的正向作用,表明新农保对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的促进是十分有效的。2×2方格分析法得出新农保的促进作用在土地转出和土地转入方面的净影响仅在0.0306和0.0542的水平上,幅度仍比较小,说明当前新农保保障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赵光李放黄俊辉
关键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倍差法
需求评估: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被引量:16
2014年
从政策制定过程、养老服务类型、老人需求差异三个维度来看,需求评估是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然而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制度还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在评估主体、评估内容和评估对象等方面均存在诸多不足。为完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评估,需要建立专业的需求评估队伍,逐步将全体老年人纳入需求评估对象中,建立动态的需求信息库,适当增加需求评估内容,逐渐完善需求评估工具,从而有助于缓解养老服务供给中存在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提升社会养老服务供给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黄俊辉李放赵光
关键词:老人社会养老服务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探究式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被引量:55
2016年
科学地评价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需要建立符合探究式教学理念的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以教师、学生、督导为评价主体,构建了"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课堂表现、探究效果检测"三位一体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指标体系框架,并通过相关专家、教师、督导对体系的问卷调查,利用层次分析法分别对这三个维度的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赋值,试图为构建完整的高校探究式教学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邱文教赵光雷威
关键词:探究式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