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华

作品数:101 被引量:412H指数:10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泸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0篇出血
  • 33篇细胞
  • 33篇脑出血
  • 16篇血清
  • 16篇脑梗
  • 15篇急性
  • 14篇缺血
  • 14篇细胞集落
  • 14篇粒细胞
  • 14篇粒细胞集落刺...
  • 14篇集落
  • 14篇集落刺激因子
  • 12篇鼠脑
  • 12篇梗死
  • 12篇白细胞介素
  • 11篇蛋白
  • 11篇脑缺血
  • 10篇水肿
  • 10篇脑水肿
  • 7篇脑出血患者

机构

  • 99篇泸州医学院附...
  • 4篇泸州医学院
  • 3篇成都市第六人...
  • 1篇德阳市人民医...
  • 1篇雅安市人民医...
  • 1篇四川省雅安市...
  • 1篇富顺县人民医...
  • 1篇遂宁市中心医...
  • 1篇成都市第十人...

作者

  • 100篇谭华
  • 49篇李小刚
  • 40篇李作孝
  • 28篇张泽兰
  • 26篇熊先骥
  • 25篇何晓英
  • 17篇袁平
  • 13篇李晓红
  • 13篇罗华
  • 13篇彭建一
  • 12篇陈枫
  • 12篇张春银
  • 8篇付华
  • 6篇徐磊
  • 5篇甘西伦
  • 5篇陈秀
  • 5篇高春岭
  • 5篇刘梅
  • 5篇王明勇
  • 4篇荣本兵

传媒

  • 8篇陕西医学杂志
  • 7篇医学理论与实...
  • 7篇卒中与神经疾...
  • 5篇中国现代医学...
  • 5篇实用心脑肺血...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4篇中国实用神经...
  • 3篇中国神经免疫...
  • 3篇中风与神经疾...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放射免疫学杂...
  • 3篇泸州医学院学...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四川医学
  • 2篇重庆医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9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0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 7篇2004
  • 6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5篇2000
  • 8篇1999
  • 2篇1998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脑室出血后脑干蓝斑内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表达变化的研究
2015年
目的观察大鼠脑室出血后脑干蓝斑(LC)内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脑室出血中的损伤作用,对诊断疾病、预测病情及预后有实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脑室出血组(IVH组)。IVH组取自体动脉血方法制备PIVH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只切开头皮和颅骨钻孔,不做自体动脉血注射。分别在术后5个时间点取脑干蓝斑染色,并计数DBH阳性细胞数。结果 IVH组蓝斑内出现大量深染的DBH阳性神经元细胞,形态与正常组、假手术组相似,染色加深,阳性细胞数较正常组、假手术组在6h、1d、3d、5d、7d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斑是神经系统去甲肾上腺素(NE)的最重要来源,同时50%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分布在蓝斑,IVH后,蓝斑内DBH阳性神经元表达增加,脑干组织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在脑室出血后脑组织损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并对外周组织产生继发性损害,导致病情加重。
吴勇谭华李小刚
关键词:脑室出血蓝斑NE
脑苷肌肽联合早期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观察脑苷肌肽联合早期针刺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脑苷肌肽组、针刺组、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尤其是联合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脑苷肌肽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功能恢复,并改善预后。加用针刺治疗具有协同作用。
唐兴江陈华容谭华李小刚
关键词:脑苷肌肽针刺脑梗死神经功能复方丹参注射液
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瞬目反射及听觉诱发电位变化
2003年
罗华谭华李晓红熊先骥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瞬目反射听觉诱发电位电生理学检查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持续性低血压(附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并发持续性低血压的病因及预后。方法 分析 6例SAH并发持续性低血压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 在 2 74例SAH中有 6例出现持续性低血压 ,占 2 .18% ,其中持续时间 7~ 14天 4例 ,15~ 2 5天 2例 ,6例中有 2例病情加重 ,并有 1例死亡 ,其余 4例预后较好。结论 SAH并发持续性低血压少见 ,其主要原因可能与下丘脑直接或间接损害及低血容量有关。临床上应重视低血压的处理 ,避免继发性脑缺血的发生。
李小刚谭华张志刘永刚陈秀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持续性低血压并发症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的氧化损伤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进一步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氧化损伤的病理生理改变。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1在泸州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进行。将雄性成年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30只和缺血再灌注组30只。每组分3个观察时间点,分别为手术后6,12,24h,每个时间点10只。采用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假手术组手术过程同缺血再灌注组,但未插栓线,不造成脑缺血。测定手术后不同时点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水平。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有6只大鼠死亡,缺血再灌注组有8只大鼠手术后模型评价为0级,被排除实验,随机补充14只大鼠,最终进入结果分析仍为60只大鼠。①缺血再灌注组术后6,12,24h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低于假手术组眼(289.72±10.67),(534.77±22.67)μkat/L;(330.57±18.17),(539.11±11.50)μkat/L;(377.58±14.67),(550.78±11.50)μkat/L,P<0.05演。②缺血再灌注组术后6,12,24h丙二醛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眼(15.06±0.59),(6.78±0.25)μmol/L;(13.53±1.11),(6.78±0.26)μmol/L;(11.31±0.97),(6.80±0.26)μmol/L,P<0.05演。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大鼠脑组织内丙二醛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说明自由基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谭华李小刚罗华何晓英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
大鼠脑缺血时脑组织NO含量的变化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时脑组织中NO的变化。方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在脑缺血后3个时点观察脑组织梗死面积、大鼠的神经行为学变化评分,并观察缺血脑组织超微病理结构变化,对缺血区脑组织NO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假手术组相应时间点神经功能损害评分显著低于缺血组和治疗组(P<0.05),缺血组和治疗组NO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相应时间点(P<0.05),治疗组与缺血组相应时间点NO含量比较明显降低(P<0.05)。光镜显示假手术组脑组织结构未见明显病理改变,脑缺血组神经细胞缺血坏死,细胞水肿明显,胶质细胞弥散增生,炎性细胞浸润。结论:NO参与了脑缺血损伤,β-七叶皂甙钠可以降低缺血脑组织中NO的含量,减小梗死体积,减轻大鼠神经功能损害和脑组织水肿,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刘梅李小刚谭华
关键词:Β-七叶皂甙钠脑缺血NO
脑出血急性期心电图改变与预后关系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心电图改变对急性脑出血(ICH)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纳入标准收集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入院的急性ICH患者218例,入院后2d内常规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分析其心电图变化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ICH患者心电异常发生率为76.6%,病死率高达47.3%,ST段弓背向上抬高(50.6%)、长Q-T间期(29.1%)、房性期前收缩(27.8%)为死亡患者中多见的心电异常类型。结论急性ICH并发心电异常发生率高,近期病死率高,心电异常是影响ICH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张志何晓英谭华李小刚
关键词:脑出血心电描记术预后
载脂蛋白E和血脂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2010年
目的:探讨血清载脂蛋白E(ApoE)、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改变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5~2008年诊断为SAH住院患者47例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健者47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测定空腹肘静脉血清ApoE、TC、TG、HDL-C、LDL-C。结果:SAH患者血清ApoE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血清ApoE水平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而LDL、TC水平明显上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ApoE对SAH发病无明显影响;SAH患者的LDL、TC水平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谭华袁平邓剑李小刚
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特点(附1例病例报告)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左下肢抖动及乏力,脑电图未见癫痫波,血管检查发现右侧颈内动脉闭塞,抗血小板等治疗后患者症状未再发作。结论: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少见,低灌注是其可能发病机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脑电图及脑血管造影检查,抗血小板或血管重建治疗可能有效。
徐磊高春岭谭华
关键词: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维生素D和多发性硬化被引量:3
2003年
维生素D水平变化与多发性硬化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硬化相关。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骨化三醇可以预防多发性硬化的模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或阻断其进展。对维生素D进行深入研究,对寻找防治多发性硬化的新药具有重要意义。
惠红霞谭华李作孝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骨化三醇免疫调节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