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加

作品数:7 被引量:53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瘢痕
  • 3篇纤维细胞
  • 3篇成纤维细胞
  • 2篇增生
  • 2篇增生性瘢痕
  • 2篇烧伤
  • 2篇细胞生长
  • 2篇细胞生长因子
  • 2篇纤维细胞生长...
  • 2篇疗效
  • 2篇疗效研究
  • 2篇莫匹罗星
  • 2篇成纤维细胞生...
  • 2篇成纤维细胞生...
  • 2篇创面
  • 1篇多功能干细胞
  • 1篇压力疗法
  • 1篇引流
  • 1篇诱导多功能干...

机构

  • 4篇重庆三峡中心...
  • 3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谭加
  • 4篇陶宏军
  • 3篇汪洋
  • 2篇张小红
  • 2篇付晋凤
  • 1篇刘华
  • 1篇骆小江
  • 1篇冉辉
  • 1篇张小红

传媒

  • 3篇中华损伤与修...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对难愈性创面的影响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高压氧治疗(HBOT)对难愈性创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150例难愈性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A、B和C组,每组50例。A组采用传统换药方法,B组采用单独VSD治疗,C组采用VSD联合HBOT治疗。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相关指标。结果 B组和C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标记指数明显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P<0.05)。B组和C组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肉芽组织覆盖创面80%以上所用的覆盖时间明显短于A组,且C组短于B组(P<0.05)。结论采用VSD联合HBOT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加速创面的愈合。
唐屈陶宏军谭加刘思怡张小红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高压氧难愈性创面伤口愈合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研究进展及其在烧伤领域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阐述了干细胞到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的发展过程,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概念与分类,探讨了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在组织皮肤工程及其他相关领域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分析并总结了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所面临的问题。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已经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各大领域临床试验中,并且取得初步疗效,在再生医学领域展示了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谭加付晋凤
关键词: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烧伤
瘢痕癌术后复发25例被引量:1
2014年
烧伤后瘢痕癌近年来呈增多趋势,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笔者单位于199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25例烧伤后瘢痕癌术后复发患者,通过分析复发原因,探讨减少复发方法,为进一步提高瘢痕癌治愈率提供参考.
陶宏军刘华骆小江谭加汪洋
关键词:术后复发瘢痕癌复发原因减少复发烧伤后治愈率
莫匹罗星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活性银离子治疗感染创面游离植皮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莫匹罗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 FGF)联合活性银离子治疗感染性创面游离植皮的疗效,为以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行断层皮片封闭感染性创面手术的患者1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观察组术中将莫匹罗星和rb-b FGF制成的混合液涂抹于受区,皮片移植后外用浸湿活性银离子的无菌绷带予以固定;对照组术中用油纱覆盖游离皮片。观察术后第4、8、12天创面情况,评估皮片存活率、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及细菌清除率。皮片存活率、创面愈合率及细菌清除率比较采用χ2检验,创面愈合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术后第4天观察组皮片存活率为(97.9±1.2)%,高于对照组的(85.8±5.7)%(t=20.62,P=0.002)。术后第8天观察组创面愈合率为7.1%(6/84),对照组为1.2%(1/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1,P=0.054);术后第12天观察组创面愈合率为98.8%(83/84),高于对照组的72.6%(61/84)(χ2=23.39,P<0.001)。观察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1.4±1.4)d,短于对照组的(13.3±3.0)d(t=-5.92,P=0.007)。术后第4天观察组细菌清除率为72.6%(61/84),高于对照组的46.4%(39/84)(χ2=11.89,P=0.001);术后第8天观察组细菌清除率为90.5%(76/84),高于对照组的77.4%(65/84)(χ2=5.31,P=0.020);术后第12天观察组细菌清除率为100.0%(84/84),高于对照组的94.0%(79/84)(χ2=5.12,P=0.023)。结论莫匹罗星、rb-b FGF联合活性银离子能提高感染性创面游离植皮的成活率、加速创面愈合、增强局部抗感染能力。
汪洋张小红冉辉谭加陶宏军
关键词:莫匹罗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皮肤移植
莫匹罗星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感染创面游离植皮治疗中的疗效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莫匹罗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在感染创面游离植皮治疗中联合应用后对各自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行断层皮片封闭感染创面手术的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各40例:(1)油纱组,术中直接将游离皮片覆盖于创面,用0.9%氯化钠溶液浸湿的无菌绷带固定皮片;(2)莫匹罗星组,受皮区涂抹莫匹罗星后将游离皮片覆盖创面,用浸湿莫匹罗星绷带固定皮片;(3)rb-bFGF组,受皮区喷洒rb-bFGF后将游离皮片覆盖创面,浸湿rb-bFGF绷带固定皮片;(4)莫匹罗星+rb-bFGF组,受皮区涂抹莫匹罗星和rbbFGF混合液,将游离皮片覆盖创面,用浸湿莫匹罗星和rb-bFGF绷带固定皮片。观察术后第4、8、12天换药情况,评估移植皮片存活率、创面细菌清除率、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率。结果术后第4天,莫匹罗星+rb-bFGF组油纱组皮片存活率为(96.69±3.38)%,分别高于油纱组、莫匹罗星组、rbbFGF组[(82.17±6.48)%、(92.09±4.91)%、(93.22±4.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570、4.875、3.850,P值均小于0.05)。术后第4天,莫匹罗星+rb-bFGF组细菌清除率为87.50%(5/40),与莫匹罗星组[85.00%(6/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745),分别高于油纱组[40.00%(24/40)]和rb-bFGF组[47.50%(2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53、14.59,P值均小于0.05);术后第8天,莫匹罗星+rb-bFGF组细菌清除率为92.50%(3/40),和莫匹罗星组[95.00%(2/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P=0.640),分别高于油纱组[72.50%(11/40)]、rb-bFGF组[75.00%(1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4、4.50,P=0.020、0.030);术后第12天,莫匹罗星+rb-bFGF组细菌清除率为100%(0/40),和莫匹罗星组[100%(0/40)]相等,分别高于油纱组[95.00%(2/40)]、rb-bFGF组[92.50%(3/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05、3.12,P=0.150、0.080)。术后第8天,rb-bFGF组创面愈合率为5.00%(2/40),与莫匹罗星+rbbFGF组[12.50%(5/40)]比
汪洋谭加张小红陶宏军包义明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莫匹罗星皮片移植
病理性瘢痕的发生机制与修复被引量:29
2013年
瘢痕组织是人体组织创伤修复过程中的一种必然产物,广义上说,没有瘢痕形成也就没有创伤的正常愈合。但是瘢痕组织的产生无论在外观或者功能上都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病理性瘢痕主要分为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和瘢痕疙瘩(keloid,K)。两者组织学特点主要为,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并伴有凋亡障碍、
付晋凤谭加
关键词:病理性瘢痕组织创伤瘢痕组织增生性瘢痕组织学特点成纤维细胞
压力对增生性瘢痕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干预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压力疗法对不同时间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 HS)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相关基因P57kip2;和CyclinE的影响,同时结合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观察,为压力治疗增生性瘢痕提供理...
谭加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P57KIP2CYCLINE细胞周期PCNA压力疗法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