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廷秋

作品数:36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文学
  • 4篇艺术
  • 3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3篇文学
  • 8篇小说
  • 5篇抗战
  • 4篇生态视域
  • 4篇视域
  • 4篇作家
  • 3篇忧思
  • 3篇战时
  • 3篇审美
  • 3篇仡佬族
  • 3篇抗战时期
  • 3篇家园
  • 3篇贵州少数民族
  • 2篇代文
  • 2篇当代文学
  • 2篇艺术
  • 2篇人文
  • 2篇审美价值
  • 2篇生态
  • 2篇生态文学

机构

  • 33篇贵州师范大学
  • 3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茅台学院

作者

  • 36篇谢廷秋
  • 1篇周思辉
  • 1篇谭琳妃

传媒

  • 9篇贵州师范大学...
  • 3篇当代教育
  • 3篇艺术评鉴
  • 2篇文艺争鸣
  • 2篇当代文坛
  • 2篇贵州社会科学
  • 2篇贵州大学学报...
  • 2篇湖北第二师范...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贵州民族学院...
  • 1篇黔南民族师范...
  • 1篇河南广播电视...
  • 1篇安顺学院学报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年份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叹人生隔膜 伤爱情已逝——鲁迅《伤逝》新论被引量:9
2008年
长期以来,文学史家对《伤逝》的"权威"解读都将《伤逝》局限于五四文本,这些解读几乎都认定《伤逝》是写知识分子追求个性解放的失败,与《伤逝》"原生态"形象的确存在着差距。本文回到"原生态"的形象去细读《伤逝》,认为《伤逝》真实地揭示了人生的困境,将人生隔膜、爱情伤逝上升到了形而上的层面,是一个可以超越五四的文本。
谢廷秋
海雀:那片令人心动的树林--生态视域下的王华作品解读
2020年
仡佬族作家王华是一位有着强烈的生态意识的作家,如果说王华之前的生态创作充满了家园忧思和社会批判,那《海雀海雀》则是对人类保护自然的使命和责任的高度赞扬。无论是批判还是赞扬,王华自始至终有一个很清晰的叙事视角,那就是生态视角,关注自然与人的关系;还有一个非常新颖的生态伦理支撑,那就是对大地母亲“还债”!贯注其间的是关注整个生态系统,体现作家一以贯之的生态意识。
谢廷秋
关键词:生态意识
天人之际: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生态意识被引量:6
2015年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人与自然的关系亟需调整。人不应该是大自然的主宰,而应是其中的一份子,人类与自然应该建立起一种平等友好的主体间性关系。"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种生态意识在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有鲜明的体现,这正是先进文化的表达。回望来路,就更能理解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生态意识,正是为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思想资源。
谢廷秋
关键词: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生态意识天人一体思想资源
从《水晶山谷》到《绝地逢生》——贵州作家欧阳黔森生态文学解读被引量:3
2012年
青山绿水与石漠化共存的贵州呼唤生态文明建设时代的到来,贵州文学特别是贵州乡土文学在建设生态文明时代的使命是什么?关注和表现人类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类的生态危机。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诗意地栖居在地球上呐喊,欧阳黔森用他的小说回应了时代的呼唤。他的《水晶山谷》和《绝地逢生》是典型的贵州生态文学文本,是富有良知的作家对历史使命的担当。
谢廷秋
关键词:生态文学
世纪之交的文学选择——跨世纪作家群研究之一
2003年
对跨世纪作家群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价其共同的特点:其作者是知识分子;其作品是中西文化交汇的产物。呈现出回到世纪初及中国文学圆形结构、螺旋上升的意义。
谢廷秋
关键词:知识分子中西文化交汇
以精神抗击不幸——从余华告别“先锋”看人文精神的建构被引量:1
1998年
无论中国先锋小说的未来命运如何,它们已经拥有了自己短暂而确凿的历史。作为先锋小说扛鼎作家的余华,曾经在“先锋”的路上走得很远,撇开他在其先锋小说中的技术层面上的实验与探索不谈,仅从先锋小说的精神特质上看,也是“冷眼向洋看世界”。冷漠、神秘的精神指向会合着浓郁的文体实验,使得余华格外与众不同。如果说鲁迅先生“站在路旁边,看见我们男男女女在大街上来去,高的矮的,老的小的,肥的瘦的,笑的哭的,一大群在那里蠢动。从我们的眼睛,面貌,举动上,从我们的全身上,他看出我们的冥顽,卑劣,丑恶和饥饿”是出于高度的冷静,但冷静之后,却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余华在其先锋小说中却是冷冷地看够一切人性恶之后,空缺着情感渗透和价值判断。如果说鲁迅先生是深情冷眼;余华则是情冷眼冷。
谢廷秋
关键词:人文精神余华中国先锋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当今小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父亲在天国微笑
2010年
2010年5月14日,是我父亲去世三周年的祭日。三年来,父亲的音容笑貌时时在我眼前,我早想提笔写写父亲,可多少次提笔又放下,至今没有一段纪念父亲的文字。父亲是我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我不知道该从何下笔。
谢廷秋
关键词:父亲国微
《邓恩铭》:歌剧舞台上的又一朵红花
2018年
贵州黔南第一次以歌剧形式演绎的红色故事《邓恩铭》,成功地用最西方的艺术形式演绎最中国的故事,不仅讲述了中国的故事,也讲述了贵州的故事和黔南的故事,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音乐旋律动听,关声唱法专业。让观众仿佛置身其中并产生强烈的共鸣。
谢廷秋
新时期城市文学研究综述
2010年
新时期城市文学研究经历了1983、1986、2004年三次有意识的倡导和铺垫,以1998、2004、2006年为中轴线形成三次小高潮。在对城市文学的研究中,宏观性研究相对丰富、深入,小说次之,诗歌研究薄弱,散文、戏剧研究严重滞后。新时期城市文学的研究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局限性,城市文学研究领域期待富有创新性、系统化的研究成果。
谢廷秋
关键词:城市文学
传播与扩散:论抗战时期贵州外来作家的文学活动与影响
2013年
抗战时期,大批文化人流向贵州,五四新文化的精神理念、文学艺术成果得以向贵州这样的边远地区传播、扩散。从抗战时期在贵州的外来作家的文化活动中就可以窥见其对贵州文化、贵州文学发展的深刻影响。
谢廷秋
关键词:抗战时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