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迪

作品数:368 被引量:2,742H指数:32
供职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12篇期刊文章
  • 95篇专利
  • 36篇科技成果
  • 2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6篇农业科学
  • 28篇水利工程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天文地球
  • 8篇理学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7篇灌溉
  • 56篇土壤
  • 43篇畦灌
  • 38篇节水
  • 36篇作物
  • 29篇地表
  • 28篇农业
  • 26篇滴灌
  • 25篇地面灌
  • 25篇地面灌溉
  • 25篇灌水
  • 24篇施肥
  • 23篇地表水流
  • 21篇灌区
  • 20篇冬小麦
  • 20篇农田
  • 20篇冠层
  • 19篇水分
  • 16篇排水
  • 15篇地形

机构

  • 308篇中国水利水电...
  • 104篇国家节水灌溉...
  • 8篇中国农业大学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河海大学
  • 4篇水利部淮河水...
  • 4篇学研究院
  • 3篇清华大学
  • 3篇山东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贵州理工学院
  • 2篇河北水利电力...
  • 2篇北京时域通科...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宁夏大学
  • 1篇黄河水利科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367篇许迪
  • 123篇李益农
  • 73篇刘钰
  • 69篇白美健
  • 59篇龚时宏
  • 49篇蔡甲冰
  • 43篇李福祥
  • 42篇章少辉
  • 38篇王少丽
  • 34篇张宝忠
  • 28篇王建东
  • 28篇蔡林根
  • 28篇魏征
  • 27篇焦平金
  • 26篇彭致功
  • 24篇谢崇宝
  • 23篇刘群昌
  • 20篇于颖多
  • 18篇王蕾
  • 18篇张彦群

传媒

  • 63篇农业工程学报
  • 46篇水利学报
  • 17篇灌溉排水学报
  • 10篇农业机械学报
  • 10篇中国水利水电...
  • 10篇排灌机械工程...
  • 8篇中国农村水利...
  • 7篇水土保持学报
  • 7篇灌溉排水
  • 5篇节水灌溉
  • 4篇水科学进展
  • 3篇水利水电技术
  • 3篇武汉大学学报...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中国水利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第六次全国微...
  • 2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资源科学

年份

  • 7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7篇2020
  • 9篇2019
  • 17篇2018
  • 8篇2017
  • 19篇2016
  • 18篇2015
  • 14篇2014
  • 18篇2013
  • 19篇2012
  • 22篇2011
  • 27篇2010
  • 23篇2009
  • 20篇2008
  • 14篇2007
  • 9篇2006
  • 34篇2005
  • 19篇2004
3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要素组合下微地形和入渗空间变异对畦灌性能影响分析
基于构建的畦灌数值模拟试验条件,借助微地形随机模拟模型和二维灌溉模拟模型,针对规格不同的三类畦田在同时考虑微地形和入渗空间变异的条件下系统模拟分析不同入畦单宽流量和坡度条件下微地形和入渗空间变异对畦灌性能的影响,讨论其影...
白美健许迪李益农
关键词:微地形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考虑作物生长状态的农田表面温度数据精量甄别与区分
2022年
农田表面温度是土壤、作物和大气之间进行水/热交换传输的重要参数,也是灌区遥感反演模型的重要参量。在利用热红外传感器连续获取农田表面温度数据时,由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处于动态变化中,农田表面温度数据往往混合了作物冠层温度和土壤表面温度。为精准甄别和区分田间海量监测数据,该研究结合Logistic作物生长模型,通过考虑作物生长状态指标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和作物冠层高度及其关键节点,构建了农田表面温度监测数据的甄别算法。以内蒙古永济试验站玉米和向日葵实测数据对算法进行验证,并利用解放闸灌域和吉林省长春试验站的玉米和向日葵田间观测数据进行校核。结果表明:考虑LAI和作物冠层高度并利用Logistic模型模拟的关键节点来建立甄别算法,能够为农田稀疏植被表面温度数据甄别提供高效判定。与人工测量值对比,冠层温度优化幅度在10个百分点左右(相对误差),土壤表面温度优化幅度超过5个百分点;甄别方法可以明显提升冠层和土壤表面温度的获取精度。甄别算法中校正因子数值需根据作物种植密度及LAI确定,其中玉米校正因子选择作物冠层温度校正因子0.9,土壤表面温度校正因子1.1;向日葵校正因子以叶面积指数最大值4为基础,选取冠层温度校正因子0.7,土壤表面温度校正因子1.2;在不同地区应用时,向日葵叶面积指数最大值每增加1,推荐冠层温度校正因子调高0.35,土壤表面温度校正因子调低0.18。研究结果可为精量灌溉提供技术支撑,提高了农田监测数据的性能,为无人机遥感和卫星遥感数据的精量甄别提供算法和验证。
肖春安蔡甲冰常宏芳张敬晓许迪
关键词:冠层LOGISTIC模型
农作物冠层温度测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检测设备,尤其是涉及农作物冠层温度测定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安装在伸缩支架顶部;伸缩支架的下端安装在支架座内,支架座包括垂直的支架套筒,支架套筒底部连接有水平的底板,底板上设置有多个插槽,...
张宝忠陈鹤魏征彭致功许迪蔡甲冰王蕾
文献传递
激光控制农田土地精细平整应用技术体系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07年
借助激光控制技术、GPS和GIS、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对传统的农田土地平整技术与方法进行升级改造并构建激光控制农田土地精细平整技术。激光控制农田土地精细平整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明显改善田面微地形条件,大幅度提高地面灌溉条件下的灌溉效率与灌水均匀度,获得显著的节水、增产、省工、提高土地利用率等效果。该文在阐述具有中国特色的激光控制农田土地精细平整应用技术体系构架基础上,对近年来国内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述,探讨了激光控制农田土地精细平整应用技术体系的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许迪李益农刘刚
关键词:土地精细平整地面灌溉
农业持续发展的农田水土管理研究
匡尚富高占义许迪丁昆仑刘钰李益农杨继富张治晖周福国高本虎谢崇宝蔡林根
该书是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研究所取得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和中国-欧共体联盟科技合作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的。全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研究区概况、降水与地表水分析、地下水特性、土壤特性、作物需水量、灌溉制度...
关键词:
关键词:水源土壤特性作物需水量灌溉制度
畦面微地形时空变异分布状况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畦面微地形时空变异分布状况对畦灌性能的影响较为显著,该文依据从典型试验畦块获得的畦面相对高程实测数据,借助统计学方法分析评价田间耕作措施和地面灌溉对畦面微地形时空变异分布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田机耕、围畦打埂等田间耕作措施对畦面微地形整体分布状态和畦面相对高程空间分布状况的影响显著;而地面灌溉虽对畦面相对高程空间分布状况有一定影响,但对畦面微地形整体分布状态的影响却较小;田间耕作和地面灌溉等人为生产活动对较小规格畦块的畦面微地形时空变异分布状况的影响明显一些,围畦打埂和入畦单宽流量是影响土地精平后畦面微地形分布状况发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对较大规格的畦块,除上述影响因素外,还应关注机耕作业留下的车轮压痕对畦面平整状况产生的负面作用。
白美健许迪李益农李福祥
关键词:微地形耕作措施地面灌溉
改善农田与输配水系统性能的DSS模型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应用具有决策支持系统(DSS)功能的SEDAM模型模拟黄河下游簸箕李引黄灌区的灌溉需求与渠系输配水状况,利用节水多准则分析方法评价农田与输配水系统的改善方案。以田间实测的各类典型数据资料为基础,采用随机方法生成与田间和各级渠道相关的数据,产生用于多准则分析的属性数据和性能指标。根据不同水平的与农田及输配水系统相关的决策变量,设计了8种用于改善农田与输配水系统的模拟方案,通过模拟的需水量与现状供水量之间的对比以及模拟的各类效用值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改善的农田与输配水系统运行方案可有效地减少渠系渗漏量,较好地控制农田渗漏损失,利用田间径流排水作为补灌水源,达到节水增产、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的目的。
许迪李益农刘钰蔡林根J M GonalvesL S Pereira
关键词:农田输配水系统DSS
沟塘组合除涝工程设计方法与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鉴于极端降雨事件增加和流域下垫面改变抬高排涝模数对传统沟道除涝工程形成挑战,该文结合塘堰滞涝功能提出了沟塘组合除涝工程技术及其设计方法。基于水文资料缺乏小流域的涝水形成规律,离散设计暴雨历时并假设离散时段内流量过程线符合三角形分布下,采用改进SCS模型和小流域汇流方程推求涝水流量过程线;采用水位-容积关系和堰流公式进行质量平衡演算设计塘堰工程规格。在淮北平原低洼区的农沟和斗沟尺度上组合堰宽分别为0.6和2 m的塘堰工程发现,3、5和10年一遇24 h设计暴雨下涝水流量峰值减少了25%以上,延迟了0.5-1 h,3或5年一遇设计暴雨除涝能力排水沟的除涝标准可分别提高到5或10年一遇。沟塘组合除涝工程为缓解排区和下游区域洪涝压力提供可选方案。
焦平金许迪王少丽张雪萍
关键词:除涝塘堰排水沟排涝标准流量过程线SCS模型
农业节水措施对地下水涵养的作用及其敏感性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以北京市大兴区为研究区,利用经校验的水平衡模型,通过调整灌溉满足率和灌溉水利用系数,探讨了不同农业节水措施对增加地下水补给量和减少地下水开采量的作用及其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水文年型下,降低灌溉满足率及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都能减少地下水开采量,且降低灌溉满足率对减少地下净开采量的作用更为显著,有利于区域地下水涵养。在参数取值范围内,地下水净开采量对灌溉满足率的敏感性较大,而地下水补给量对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敏感性较高。与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相比,对资源性缺水区域,采用先进节水技术,适度降低区域灌溉满足率,对促进水资源持续有效利用及加大地下水涵养具有更显著的效果。
彭致功刘钰许迪王蕾
关键词:灌溉水利用系数地下水开采量
自然降雨条件下农田地表产流及氮磷流失规律研究被引量:44
2010年
基于淮北平原自然降雨条件下2个连续汛期观测的降雨-径流试验数据,分析不同试验处理下农田地表产流规律和氮磷浓度及其构成,探讨地表径流氮磷浓度和流失量的时间变化过程及其分布差异。结果表明,当地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浓度构成分别以颗粒态氮和可溶性磷为主,而可溶性氮中又以溶解性有机氮为主,且硝态氮是农田地表径流无机氮流失的主要成分。汛初7月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地表径流量及铵态氮、硝态氮、可溶性氮磷和颗粒态氮磷的浓度及流失量间的差异相对较小,但8月期间的差异却明显增加,低秆高密度作物种植模式下的相应流失量最低。在淮北平原夏季种植黄豆、棉花等矮秆高密度作物,可起到有效减少地表径流氮磷流失量的作用,减缓因农业非点源污染对地表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潜在威胁。
焦平金许迪王少丽王友贞汤广民
关键词:自然降雨农田作物径流氮磷流失
共3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