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建荣

作品数:104 被引量:904H指数:16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5篇磁共振
  • 32篇成像
  • 26篇磁共振成像
  • 16篇病变
  • 15篇MRI
  • 14篇肿瘤
  • 10篇影像
  • 9篇关节
  • 9篇X线
  • 9篇CT
  • 8篇血管
  • 8篇影像学
  • 8篇狼疮
  • 8篇MRI诊断
  • 7篇红斑
  • 6篇系统性红斑
  • 6篇系统性红斑狼...
  • 6篇关节炎
  • 6篇病理
  • 5篇动脉

机构

  • 65篇上海第二医科...
  • 31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北京医科大学...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京铁道医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扬州市第一人...
  • 1篇泰山疗养院

作者

  • 96篇许建荣
  • 22篇杨世埙
  • 21篇李磊
  • 20篇华佳
  • 13篇姚秋英
  • 13篇王皖
  • 11篇李明华
  • 11篇程杰军
  • 11篇沈加林
  • 11篇吴华伟
  • 10篇周滟
  • 9篇杨之晖
  • 8篇华小兰
  • 8篇尚克中
  • 7篇何鸿渊
  • 7篇庄奇新
  • 7篇朱珠华
  • 6篇朱炯
  • 6篇顾海燕
  • 6篇柴维敏

传媒

  • 16篇中国医学计算...
  • 12篇中国医学影像...
  • 9篇中华放射学杂...
  • 8篇放射学实践
  • 8篇临床放射学杂...
  • 5篇中国医学影像...
  • 5篇国外医学(临...
  • 4篇介入放射学杂...
  • 4篇上海医学
  • 4篇上海第二医科...
  • 3篇中华风湿病学...
  • 2篇上海医学影像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科学通报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华人消化杂志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年份

  • 8篇2006
  • 16篇2005
  • 18篇2004
  • 10篇2003
  • 11篇2002
  • 3篇2001
  • 6篇2000
  • 5篇1999
  • 8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6
  • 3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1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膝部骨挫伤的MRI评估被引量:15
1998年
目的:进一步认识膝部骨挫伤的MRI表现以及与其他结构损伤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膝部外伤后6周内行MRI检查的58例连续性资料,骨挫伤与其他结构损伤诊断由两位骨关节放射专家一致认可,采用相关分析法确定二者有无关系。根据损伤机理,就其挫伤部位推断其他哪些结构可能出现损伤。并将21例骨挫伤MRI表现与退变对照比较。结果:骨挫伤与其他结构损伤有关系(OR=5.15),扭伤为骨挫伤最常见的原因,胫骨平台后外侧与股骨外髁中部骨挫伤多见,常伴有前交叉韧带及内侧副韧带撕裂,软骨、内侧半月板损伤及创伤性滑膜炎。其次为胫骨平台内侧与股骨内髁挫伤,多伴有外侧副韧带撕裂、软骨、内侧半月板损伤及创伤性滑膜炎。根据病变部位、形态及T2W信号特点等,结合临床可与膝关节退变鉴别。结论:根据骨挫伤的MRI表现可引导发现相关隐匿性损伤。
杨世埙靳激扬许建荣王皖顾一峰何鸿峰乔瑞华
关键词:膝关节磁共振成像
MRCP诊断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部癌
2004年
目的 评价MRCP诊断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部癌的价值。方法 对35例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部癌MRCP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对照分析。MRCP采用不屏气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重T2加权成像,并用呼吸触发、脂肪抑制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的三维重建方法。结果 MRCP和MRCP结合资源MRI图像显示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部癌的主要表现如下:①共同管部充盈缺损(不均匀或略低信号缺失);②共同管部浅杯口征、肩征、不规则狭窄:⑨双管征(胆胰管扩张);④十二指肠乳头增大和胆总管壁不规则增厚和管腔狭窄;⑤胆总管扩张、胆囊增大及肝内胆管扩张(软藤征)。结论 MRCP结合资源。MRI图像对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部癌具有诊断价值,优于US和CT,且可替代侵入性的ERCP/PTC检查。
周连高许建荣丁小龙顾海燕钟亮
关键词:MRCP十二指肠癌肿瘤磁共振成像
经导管栓塞治疗高流入性阴茎异常勃起二例
2004年
杨之晖李东许建荣
关键词:经导管栓塞治疗地巴唑热敷
膝部骨胳隐匿性病灶的磁共振成像分析被引量:9
1998年
目的:分析膝部骨结构隐匿性病灶的MRI特点以及与关节损伤的关系。资料与方法:膝关节MRI检查连续资料中发现70例明确骨内信号异常,其MRI表现分为五种类型。按临床表现不同分为三组。19例施行关节镜检查,9例同时做CT检查。结果:膝关节急性损伤组的骨内MRI异常信号多呈Ⅰ~Ⅲ型表现,即主要表现为片状模糊的T1WI低信号和T2WI高信号,反映骨挫伤、隐匿性骨折或骨软骨骨折。慢性损伤组的骨内信号改变多为Ⅳ~Ⅴ型表现,病灶紧贴关节软骨下,T1WI和T2WI以低信号为主,反映骨软骨慢性损伤或退变。亚急性组的骨内病灶MRI表现类型则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许建荣杨世勋靳激杨朱珠华王皖何鸿渊乔瑞华
关键词:骨挫伤骨关节炎
暂时性内支架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疗效分析被引量:34
1999年
目的分析暂时性内支架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疗效,为食管良性狭窄提供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对象与方法12例食管良性狭窄患者食管最窄处直径1mm~5mm,吞咽困难评分为3~4级。在X线下置入可扩张金属带膜内支架,术后3~7天由胃镜取出内支架。结果12例患者支架置入和支架取出成功率均为100%。操作死亡率为0%。支架置入后吞咽困难明显好转,吞咽困难评分0级-1级,平均0.6±0.4级;支架取出后吞咽困难评分0级~2级,平均0.8±0.5级。支架置入后管腔直径16~22mm,平均18.4±2.9mm。支架取出后一周内管腔直径10mm~18mm,平均14.5±2.7mm。患者术后随访3~50个月。随访期内管腔直径未见明显改变,吞咽能力在随访3个月内逐渐好转,3个月后处于维持状态。
程英升杨仁杰尚克中李明华陈维雄庄奇新许建荣陈尼维杨世埙
关键词:食管狭窄
头臂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MRI和MRA表现
目的 探讨头臂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MR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为头臂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10例MRI和动态增强MRA表现。10例中的4例同时行血管造影,2例行彩超检查。结果 10例MRI检查共显示血管狭窄...
林凌华许建荣杨之晖李磊姚秋英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
文献传递
多层螺旋CT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2004年
多层螺旋CT(MSCT)使扫描速度、薄层、覆盖范围达到了很好的统一,是胰腺癌最佳的单项检查手段。本文介绍了MSCT运用于胰腺的技术优势以及具体检查方法,重点叙述其在胰腺癌的诊断、术前可切除性的评估等方面的应用。
刘晓晟许建荣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胰腺癌病人准备肿瘤检测
胆囊癌的MR分期和可切除性评价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 探讨胆囊癌的MR分期,评价MRI和MRCP对胆囊癌手术可切除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57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囊癌的MRI和MRCP表现,进行MR分期并评估其手术可切除性。结果 Ⅰ期 3 例,Ⅱ期 17 例,Ⅲ期6例,Ⅳ期31期。根治性手术36例,其中Ⅰ期 3 例,Ⅱ期 17 例,Ⅲ期 3 例,Ⅳ期 13 例;姑息性手术或剖腹探查术 17 例,其中Ⅲ期3例,Ⅳ期14例;另4例MR分期为Ⅳ期者,未能手术而接受其他方法治疗。结论 MRI和MRCP对胆囊癌进行分期有助于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顾海燕华佳庄治国许建荣
关键词:胆囊癌肿瘤分期磁共振成像可切除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MRI表现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MRI表现。方法 60 例原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患者进行MRI检查。结果 原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主要表现为脑部皮层下斑点状和片状病变、脑梗死、出血、基底节区对称片状病变、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和脑萎缩。脊髓受累表现为横断性脊髓炎、纵行性脊髓炎和MS样改变。片状病灶的患者临床更易发现定位体征(χ2=15.74, P=0.001)。结论 MRI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变性质,更准确地评估病情和预后,从而指导治疗和评价疗效。
周滟许建荣朱炯沈加林李磊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成像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的初步临床应用经验
1995年
目的:介绍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ELCA)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经验。材料和方法:10例冠心病患者作冠状动脉造影确认有14支冠状动脉狭窄(狭窄率70%~75%者5支,90%~100%者9支)。全部病例均作ELCA手术。ELCA采用脉冲间期为180-220msec,光导纤维直径为1.3~1.6mm,能量密度14.5~21.0mJ,激光频率为20Hz。ELCA术后辅以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CA)。结果:9例13支狭窄动脉中,9支狭窄率>90%者,作ELCA+PTCA成功,其中7支动脉狭窄率减至15%以下,2支减至40%~45%,1例因术中导丝头断裂,失败。成功的9支动脉术后冠状动脉造影示:内膜光滑4支,毛糙3支,夹层动脉瘤1支(2月后随访消失),术中出现血栓1支。术后6个月内造影随访,3例动脉再度狭窄。结论: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可用于PTCA难以成功的有钙化硬斑、挟窄段较长(>2.0cm)和闭塞的冠状动脉,安全有效。但它并不能避免术后再狭窄的发生。
杨世埙高晓鸣许建荣金惠根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术后再狭窄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