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裘怿楠

作品数:17 被引量:70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 7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7篇油田
  • 5篇油藏
  • 5篇储集
  • 5篇储集层
  • 4篇地质
  • 4篇油田开发
  • 4篇分支井
  • 4篇MRC技术
  • 4篇储层
  • 3篇多分支井
  • 3篇油气
  • 3篇盆地
  • 2篇低渗
  • 2篇低渗透
  • 2篇低渗透储层
  • 2篇地质模型
  • 2篇油藏模拟
  • 2篇油气藏
  • 2篇砂体
  • 2篇剩余油

机构

  • 15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中国石油
  • 2篇东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石油天然气总...

作者

  • 17篇裘怿楠
  • 3篇文健
  • 3篇沈平平
  • 2篇刘俊姝
  • 2篇贾爱林
  • 2篇李治平
  • 2篇赵文智
  • 2篇齐仁理
  • 1篇潘继平
  • 1篇吴蕾
  • 1篇杨晓萍
  • 1篇王禹
  • 1篇田昌炳
  • 1篇纪常杰
  • 1篇马文杰
  • 1篇章长钐
  • 1篇徐安娜
  • 1篇王雪松
  • 1篇刘万赋
  • 1篇张为民

传媒

  • 3篇石油学报
  • 3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国外油田工程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石油科技论坛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中国海上油气...
  • 1篇北京石油学会...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年份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 2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6
  • 2篇1994
  • 1篇199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新认识河道砂体储层层内非均质性——从注水开发高含水阶段挖掘层内剩余油潜力谈起被引量:26
2008年
根据我国东部主力油田储层绝大多数都属于河道砂体,注水开发进入高含水阶段后,层内剩余油超过层间剩余油,层内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这一特点,从挖掘层内剩余油潜力出发,提出要重新认识河流砂体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并指出高含水期河流砂体储层改善采油(IOR)目标主要有:①封堵强水洗段,控制注入水无效循环;②加大中水洗段注水冲洗强度,达到目标水驱效率,并有可能超过目标效率;③提高未、弱水洗段的注采对应程度和注采井数比,达到有效驱替,提高波及程度。围绕这些目标,通过例证提出重新认识河流砂体层内非均质性设想建议和研究方向。
张为民裘怿楠田昌炳
关键词:河道砂体成熟油田
MRC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6
2007年
MRC技术被国际石油专家们确认为21世纪初最具发展潜力的八项钻井新技术之一,代表了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方向,因此,受到石油业界的高度关注。所谓MRC技术,就是指从一个主井眼中钻两个或多个分支井眼的钻井技术,除了具有水平井的常规优势外,它可以钻遇多个不同空间位置的产层,增大储层钻穿几率和有效面积,提高单井油气产量,其成本比单个水平井低。MRC技术现已成为油气田开发的一种重要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研究和发展MRC技术,开采储层剩余油,必将为全球老油田的高水平、高效益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江怀友沈平平裘怿楠胡海燕刘万赋崔丽雅
关键词:MRC技术分支井油田
MRC技术在全球油田开发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07年
MRC技术被国际石油专家们确立为21世纪初最具发展潜力的8项钻井新技术之一,代表了21世纪石油技术的发展的方向。MRC除具有水平井的常规优势外,其成本比单个水平井低,是从1个主井眼中钻成2个或多个分支井眼,从而钻遇多个不同空间位置的产层、增大储层钻穿几率和有效面积、提供多种泄油模式以及控制底水锥进和延缓边水推进速度,进而提高单井油气产量。发达国家MRC的技术日渐成熟,已成为油气田开发的一种重要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必将为全球油气资源的高水平、高效益开发和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沈平平江怀友赵文智裘怿楠刘俊姝刘和年
关键词:MRC技术多分支井油田开发
底水油藏开发地质研究被引量:5
1991年
底水油藏以其特殊的油水接触关系在油田开发中引起一些特殊的水驱油过程而不同于其它类型油藏的开发地质研究。除常规内容外,要侧重:储层垂渗透率的非均质性,切片描述储层、油藏含油高度、各种油水接触界面、油藏底部的稠油垫子、含油、水区的差异成岩作用等六方面特性的研究。
裘怿楠
关键词:底水油藏开发石油地质非均质性成岩作用
低渗透率油藏压裂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被引量:99
1999年
通过科学的抽象,建立了大量的非均质地质模型,以油藏数值模拟为手段,系统地研究了压裂水平井在低渗透率油藏中的开发动态,建立了压裂水平井累积产量增产倍数图版。所考虑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工裂缝的方向、Kv/Kh、裂缝条数、裂缝长度、裂缝导流能力、储层渗透率、裂缝间距和非均匀裂缝长度等。研究表明:压裂水平井裂缝条数以3条相对较优;最佳裂缝长度与裂缝导流能力和储层渗透率有关;对于特定的油藏,存在相对较优的裂缝导流能力值;两条最外边裂缝的间距对压裂水平井产能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压裂水平井段上不同位置裂缝的产量贡献值有差别,建议加大中间裂缝的长度或导流能力,以达到裂缝间产量贡献值的均衡。在对裂缝条数、长度和导流能力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增产倍数图版。
张学文方宏长裘怿楠章长钐
关键词:水平井水力裂缝压裂驱油
储层地质模型10年被引量:197
2000年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和计算机运算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经历了从手工作图到完全三维可视化的整体地质模型的建立。同时,在储层预测方面,也开始由一般的地质统计向随机模拟和预测的方向发展。在另一方面,为了建立更加准确可靠的地质模型,发展适合于我国陆相碎屑岩储层的预测方法,近年又开始了储层地质原型模型的建立和积累陆相碎屑岩储层的地质知识库,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并且已取得了相当的成果,该项技术的不断发展,预期将对我国储层表征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回顾我国储层地质模型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早期定量概念模型的建立;(2)地质模型的快速发展阶段;(3)地质模型的重点发展阶段;(4)储层露头精细研究。
裘怿楠贾爱林
关键词:地质模型储集层
油藏描述新技术
裘怿楠王振彪
关键词:油气藏油田开发油藏描述
我国不同沉积类型储集层中的储量和可动剩余油分布规律被引量:164
1998年
研究中国不同沉积类型储集层中的储量和可动剩余油分布规律,了解储集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是储集层精细描述和不同类型储集层剩余油挖潜的基础。按河流相、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滩坝相、湖底扇(浊积)相、冲积扇相和基岩(包括变质岩、火山岩和岩浆岩)七大类储集层,研究了中国15个主要油区71个油田的原始地质储量、水驱标定采收率、水驱油效率和可动剩余油储量等油藏参数在各类储集层中的分布规律。统计结果表明,中国已探明和投入开发储量的92%赋存于陆源碎屑岩储集层中;各类陆源碎屑岩储集层中的原始地质储量分布情况是:河流相42.6%,三角洲相30%,扇三角洲相5.4%,滩坝相1.4%,湖底扇(浊积)相6.3%,冲积扇(冲积—河流)相6.4%,基岩8%。各类碎屑岩储集层中可动剩余油储量的分布情况是:河流相48.6%,三角洲相27.6%,扇三角洲相5.5%,滩坝相1.8%,湖底扇(浊积)相9.6%,冲积扇(冲积—河流)相6.9%。此外还分析对比了各类碎屑岩储集层的平均水驱标定采收率、平均水驱油效率。结果表明,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和湖底扇相三大类储集层是中国今后储集层研究的重点及调整挖潜的主要对象。图1表3参4(邹冬平摘)
徐安娜穆龙新裘怿楠
关键词:储集层储量剩余油分布油气藏
高分辨率层地层分析及其在油层组划分对双中的应用--以焉耆盆地宝中区块为例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用于精细地层分析的新学科。该文以焉耆盆地宝中区解剖对象,采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充分利用岩心、录井、测井、地震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将工区目的层段划...
马文杰裘怿楠吴蕾
关键词: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焉耆盆地地质模型
文献传递
早期评价阶段应用Boolean方法建立砂体连续性模型被引量:26
1994年
Boolean方法是随机建模技术的一种简单方法,上要用于早期评价阶段建立砂体连续性模型和隔层模型。本文讨论了Boolean方法的基乍原理及其相应的算法,并给出了建立A油藏A1-1~A1-4砂层组砂体连续性模型的应用实例。该方法使用灵活,模拟结果比较贴近地质概念。
文健裘怿楠肖敬修
关键词:砂岩体储集层模型油藏模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