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振刚

作品数:81 被引量:279H指数:8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0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4篇骨髓
  • 54篇骨髓瘤
  • 48篇多发
  • 48篇多发性
  • 48篇多发性骨髓瘤
  • 28篇细胞
  • 16篇蛋白
  • 14篇干细胞
  • 14篇干细胞移植
  • 12篇沙利度胺
  • 12篇外周
  • 11篇外周血
  • 11篇疗效
  • 10篇造血
  • 9篇造血干
  • 9篇造血干细胞
  • 8篇硼替佐米
  • 8篇球蛋白
  • 7篇地塞米松
  • 7篇预后

机构

  • 80篇第二军医大学
  • 6篇阜宁县人民医...
  • 1篇东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上海市闸北区...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81篇袁振刚
  • 74篇侯健
  • 57篇傅卫军
  • 45篇王东星
  • 35篇陈玉宝
  • 18篇张春阳
  • 14篇奚昊
  • 11篇姜华
  • 11篇李勇华
  • 7篇周莉莉
  • 6篇杜鹃
  • 5篇余润泉
  • 5篇金慧燕
  • 5篇付卫军
  • 5篇陈海飞
  • 4篇丁思奇
  • 4篇樊建玲
  • 4篇郭垞
  • 4篇周帆
  • 3篇金丽娜

传媒

  • 18篇中华血液学杂...
  • 5篇白血病.淋巴...
  • 4篇中国癌症杂志
  • 3篇医学理论与实...
  • 3篇癌症
  • 3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华器官移植...
  • 2篇华西药学杂志
  • 2篇2005年华...
  • 2篇第11次中国...
  • 2篇第十次全国淋...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医学综述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年份

  • 4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9
  • 8篇2008
  • 21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7篇2003
  • 5篇2002
  • 4篇2001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米托蒽醌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复发和难治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
2001年
目的:观察米托蒽醌联合阿糖胞苷或替尼泊苷(VM26)等其他药物治疗复发和难治性血液恶性肿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急性髓性白血病和慢粒急变采用MA方案,急淋采用VMCP方案,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CMOP+VM26方案。定期观察骨髓及血象,并作跟踪随访。结果:18例患者中,一个疗程完全缓解10例(55.6%),部分缓解3例(16.7%),未缓解和死亡4例(22.2%),慢粒急变转入稳定期1例。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长时间的骨髓抑制,而其他不良反应均较少。结论:米托蒽醌联合阿糖胞苷等药物化疗,在治疗复发、难治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具有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缓解时间长。
袁振刚王东星傅卫军陈秋生陈玉宝侯健
关键词:米托蒽醌造血系统多剂联用
206例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因素分析及分期评价被引量:45
2006年
背景与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一种异质性的浆细胞肿瘤,预后不良。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MM患者的预后因素和适用的临床分期。方法:对206例MM患者的18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将患者分别按4种分期法进行分期,比较各期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206例患者中男性138例,女性68例,中位年龄59岁(27~90岁),中位生存期为33个月,2年生存率为64.7%,5年生存率为33.7%。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骨髓浆细胞总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校正钙浓度、白蛋白、肌酐、β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骨病分级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C反应蛋白、β2微球蛋白、白蛋白、年龄为独立的预后因素。DurieSalmon(DS)分期、Bataille分期中三期间和国际分期系统(ISS)中Ⅰ期、Ⅱ期患者的生存期有显著性差异;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BMRC)分期中三期间和ISS分期中Ⅱ期、Ⅲ期患者的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C反应蛋白、高β2微球蛋白、低白蛋白、高龄的患者预后较差,DS分期和Bataille分期对我国患者比较适合。
陶中飞傅卫军陈玉宝袁振刚王东星侯健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单因素分析预后
肿瘤溶解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治疗(附11例报告)
2003年
目的:探讨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对11例化疗早期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的肿瘤患者临床特点及化疗前后各项实验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初次治疗、男性、年龄轻、肿瘤负荷高、化疗前有肾功能不全、血尿酸水平高、血乳酸脱氢酶高、存在脱水和酸性尿等为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论:对存在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的患者,必须高度重视和早期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季文锋焦登国侯健王东星袁振刚
关键词:肿瘤溶解综合征化疗
沙立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克隆增生性疾病,目前仍认为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上世纪90年代末,沙立度胺被证实具有抗骨髓瘤作用,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我院用沙立度胺治疗的MM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其疗效的影响因素,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李勇华侯健王东星袁振刚陈玉宝傅卫军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沙立度胺疗效浆细胞
氟达拉滨与环磷酰胺、地塞米松联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9年
奚昊袁振刚傅卫军张春阳周帆侯健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环磷酰胺氟达拉滨地塞米松疗效观察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999年3月至2008年12月间用APBSCT方法治疗4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2岁;诊断至移植中位时间11个月。结果:45例APBSCT患者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植入(≥0.5×10^9/L)和不需血小板输注(≥20×10^9/L)的时间分别为13(8-28)d和14(8-31)d;46例APBSCT患者,移植后完全缓解18例,很好的部分缓解24例,部分缓解2例,总有效率为95.6%。中位随访26(1-82)个月,复发或进展24例,死亡14例,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和总生存(OS)期分别为36个月和67个月。1年和3年PFS率分别为68.7%和52.6%,3年和5年OS率分别为74.9%和52.1%。移植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39例,感染和发热27例,口腔黏膜溃疡或糜烂16例,腹泻6例,肝功能损害3例,带状疱疹感染2例,造血重建和对症治疗后可完全恢复。1例患者因发生过敏反应未能回输自体造血干细胞,在粒缺期发生严重感染死亡。结论: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是安全有效的,但APBSCT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如何减少APBSCT的复发需要进一步研究。
奚昊袁振刚傅卫军张春阳周莉莉侯健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细胞周期蛋白D2的RNA干扰质粒转染对骨髓瘤细胞株LP-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构建细胞周期蛋白D2的短发夹RNA表达质粒,并观察对骨髓瘤细胞株LP-1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CCND2短发夹RNA的双链DNA模板,构建表达质粒pGenesil-2/CCND2, 转染LP-1细胞,...
郭垞侯健陈玉宝金慧燕付卫军袁振刚王东星余润泉
文献传递
沙利度胺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11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含沙利度胺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有效率(R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以及与之相关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血液内科110例接受沙利度胺治疗的MM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RR 的比较采用 x^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 Kaplan-Meier 法,组间比较采用 Log-
李勇华侯健王东星傅卫军袁振刚陈玉宝
关键词:沙利度胺多发性骨髓瘤有效率随访资料
过敏性紫癜并发心脏损害15例分析
2003年
季文锋焦登国冯莉袁振刚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心脏损害并发症心电图激素
40例多发性骨髓瘤伴髓外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6
2007年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在初诊时或诊治病程中并发髓外病变(EM)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至2006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18例 MM 患者中并发 EM的临床特征、生存率以及预后因素。结果 418例 MM 患者中,40例(9.6%)并发 EM,常见受累部位前三位依次为软组织、胸(腹)膜和中枢神经系统;中位随访30个月,中位总体生存(OS)时间为28个门,初诊时25例(6%)合并 EM,初诊合并 EM组(A 组)中位 OS 时间仅为16个月,病程中有15例(3.6%)合行 EM,病程中合并 EM 组(B 组)估计中位 OS 时间为72个月,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5);与 A 组相比较,B 组患者初诊时骨髓浆细胞(P=0.022)及骨髓幼稚浆细胞比例(原始、幼稚浆细胞占所有浆细胞比例)(P=0.029)更高,ISS 分期较早(P=0.027)。单因素分析 MM 并发 EM 患者初诊时 C 反应蛋白(CRP)水平增高,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增高,ISS 分期为Ⅱ、Ⅲ期,Hb<110g/L。初诊时合并 EM 的 MM 预后不良,但 COX 多因素分析未显示统计学差异。结论 MM合并 EM 并不少见,最常见受累部位为软组织。CRP 增高、LDH 升高、ISS 分期晚、贫血及 EM 是 MM 不良预后指标,MM 患者并发 EM 后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陈海飞傅卫军王东星袁振刚陈王宝侯健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