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作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践载体,对于平衡医疗资源、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以北京协和医院为核心的“1+5+1”医联体合作模式,借助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DRG)指标,分析了医联体建设历程中患者、成员医院、牵头医院的获益情况,以期为构建医联体评价体系提供参考。医联体建设不仅提高了患者对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同时提升了成员医院的诊疗水平,并为牵头医院调整病种结构、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提供了空间。DRG作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核心,通过病例组合指数和DRG组数等指标,为病例管理和病种结构优化提供了客观、可量化的数据支撑,有效引导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和医联体内病种/术种调整。综合利用DRG评价指标,可构建一套多维度的医联体建设评价体系,为医联体深度合作提供明确的指导方向,从而整体推动医联体良性可持续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背景:目前国内使用的人工膝关节假体主要为欧美生产,费用昂贵且不符合国人的膝关节解剖数据。国产TC.Dynamic后稳定型人工膝关节假体根据国人的膝关节解剖数据所研制,其术后早期及5年以上的临床疗效已有相关报道。目的目的:评估国产TC.Dynamic后稳定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的中长期临床效果和假体存活状况,分析假体长期存活率以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方法:2002年3月至2005年2月应用人工膝关节假体行初次TKA患者84例91膝,共71例75膝获得完整随访。其中国产假体组(应用国产TC.Dynamic后稳定型人工膝关节假体)共35例37膝,男6例6膝,女29例31膝,末次随访时平均年龄(77.1±6.6)岁;进口假体组(应用美国史塞克公司生产的Scorpio single Axis后稳定型人工膝关节假体)共36例38膝,男6例7膝,女30例31膝,末次随访时平均年龄(76.2±6.1)岁。比较两组中获得完整随访资料患者的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的KSS膝评分、功能评分和关节活动度(ROM)等数据。结果结果:共71例75膝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1~13.0年,平均(10.8±1.5)年。两组末次随访时的KSS膝评分、功能评分和ROM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国产假体组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率为5.4%(2/37),进口假体组为18.4%(7/38),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例的X线片均未发现>2 mm的透亮线,下肢力线良好,假体位置满意;均未出现远期感染及脱位的病例。结论结论:使用国产Tc.Dynamic后稳定型人工膝关节假体可以获得良好的长期临床疗效,其设计更适合国人的膝关节解剖特点,价格低廉,适宜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