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川奇

作品数:13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血压
  • 5篇高血压
  • 3篇动脉
  • 3篇原发性
  • 3篇原发性高血压
  • 3篇静脉
  • 3篇肺炎
  • 3篇白蛋白
  • 3篇穿刺
  • 2篇蛋白
  • 2篇动脉内
  • 2篇心室
  • 2篇心室肥厚
  • 2篇血管
  • 2篇血清白蛋白
  • 2篇血压变异
  • 2篇血压变异性
  • 2篇压变异性
  • 2篇锁骨
  • 2篇锁骨下

机构

  • 13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蔡川奇
  • 10篇林志鸿
  • 7篇蔺佩鸿
  • 5篇江勇
  • 5篇郑建清
  • 4篇吴巧艺
  • 4篇林从娟
  • 4篇陈锡得
  • 2篇郭平清
  • 2篇冯少丹
  • 1篇马跃飞
  • 1篇林志刚
  • 1篇李琼彬

传媒

  • 2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就业与保障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海峡科学
  • 1篇中华医学会急...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产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从而提高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的成功率。方法对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780例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成功772例,失败8例,主要并发症气胸、感染、误入动脉,误入颈内静脉,经积极处理均治愈。结论熟悉锁骨下静脉解剖关系,熟练掌握穿刺置管过程的操作方法及细节,正确处理并发症,可提高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并增强穿刺置管的安全性。
蔡川奇蔺佩鸿郑建清江勇吴巧艺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气胸
儿茶酚抑素与原发性高血压及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儿茶酚抑素/(catestatin,CST/)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探索儿茶酚抑素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 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6例,男69例,女77例,年龄(66.1±12.6)...
蔡川奇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文献传递
锁骨下静脉穿刺78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以及导致穿刺困难的影响因素,从而提高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的成功率。方法:对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78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成功772例,失败8例,并发症28例,穿刺困难61例,主要并发症气胸、感染、误入动脉,误入颈内静脉,经积极处理均治愈。穿刺困难影响因素主要为肥胖、血管畸形、锁骨肥厚等,经更换穿刺点,或改为对侧穿刺以及改其它静脉穿刺后成功。结论:熟练掌握穿刺置管过程的操作方法及细节,正确处理并发症,识别穿刺困难的因素,可提高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并增强穿刺置管的安全性。
蔡川奇蔺佩鸿郑建清江勇吴巧艺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气胸血管畸形
一种超声引导血管穿刺模块
本实用新型涉及血管穿刺模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声引导血管穿刺模块,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连接有人体模型,人体模型的内部设置有心脏模型和循环泵,循环泵的进液端与心脏模型之间连接有进液管。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通...
蔡川奇冯少丹林志鸿吴巧艺陈锡得黄孝锋
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BPV)及其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病房及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首次确诊未服药或已确诊但已自行停用降压药>2周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1例,同时纳入6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将高血压患者分为高Hcy组(Hcy≥10μmol/L,n=121)和Hcy正常组(Hcy<10μmol/L,n=120)。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Hcy和BPV与LVH的关系。结果与Hcy正常组比较,高Hcy组Hcy[(13.8±6.4)比(8.1±1.4)μmol/L]、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105.9±28.6)比(98.7±25.3)g/m2]、白昼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dDCV)(0.13±0.04比0.12±0.04)、夜间平均舒张压标准差(nDSD)[(9.7±3.9)比(8.8±3.3)mm Hg]较高。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VMI与Hcy(β=0.180)、24h平均收缩压(24hSBP,β=0.195)、肌酐(β=0.129)呈正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与nDSD对高血压患者LVMI存在协同作用(OR=1.197,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高血压患者发生LVH的独立危险因素,升高的Hcy与夜间舒张压变异性的增加共同促进高血压患者的LVH。
林从娟郑建清李琼彬蔡川奇林志鸿蔺佩鸿
关键词: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血压变异性左心室肥厚
175例床旁临时起搏器安装体会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报告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血管鞘管,经鞘管插入心脏漂浮临时起搏电极行右心室起搏的经验。方法 175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均在床旁非X线条件下,以改良的Seldinger法穿刺左锁骨下静脉或右锁骨下静脉,留置血管鞘管。经鞘管送入漂浮起搏电极到达右心室,于床旁行临时起搏。结果 171例完全起搏成功,4例因心肌坏死严重起搏失败。所有患者均无血气胸、心肌穿孔、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除4例患者死于非起搏因素,5例安装永久起搏器外,其他患者均安全度过危险期。结论本法无需X线引导,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起搏电流低,患者无痛苦,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易于学习推广。
蔡川奇蔺佩鸿林志鸿江勇吴巧艺
关键词:临时起搏器漂浮电极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血压变异性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BPV)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病房和/或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首次确诊尚未服药或已确诊但已自行停用降压药2周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287例,同时纳入55名正常血压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收集常规生化指标,检测血浆Hcy水平,同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及彩色多普勒颈动脉超声检查,然后根据Hcy水平将入选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正常Hcy高血压组(Hcy<15μmol/L,n=212)和高Hcy高血压组(Hcy≥15μmol/L,n=75)。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Hcy和BPV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结果与正常血压组比较,Hcy正常高血压组和高Hcy高血压组诊室血压、动态血压、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升高(均P<0.05)。与Hcy正常高血压组比较,高Hcy高血压组Hcy、尿素氮、血肌酐、诊室收缩压、24hSSD较高(P<0.05)。高Hcy高血压组IMT[(1.03±0.19)cm]高于Hcy正常高血压组[(0.89±0.18)cm],两组IMT又高于正常血压组[(0.78±0.17)cm],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169,P<0.001)。析因设计方差分析显示:高Hcy(F=5.213,P=0.023)和诊室血压增高(F=8.153,P=0.005)均对IMT有影响,但二者之间并无交互协同作用(F=0.361,P=0.548)。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IMT与血浆Hcy(r=0.298)、24hSSD(r=0.207)、24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CV)(r=0.172)、dSSD(r=0.210)、白天收缩压变异系数(dSCV)(r=0.186)、nSSD(r=0.199)、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CV)(r=0.161)呈正相关(均P<0.05);与24h舒张压(24hDBP)(r=-0.127)、白天舒张压(dDBP)(r=-0.144)呈负相关(均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0.282)、Hcy(β=0.251)、dSSD(β=0.147)对IMT有影响(均P<0.05),但是重
林从娟郑建清蔡川奇陈锡得林志鸿
关键词: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血压变异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儿茶酚抑素与高血压危象的相关性
2018年
目的探讨儿茶酚抑素(CST)与高血压危象的相关性.方法入选高血压危象患者203例,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6例健康体检者.测定受试者血压、身高、体质量等指标,测定其血清CST、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分析CST与年龄、病程、NE、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危象组CST、NE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CST水平与高血压病程、NE、SBP、MAP呈正相关.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AP与CST、年龄、SBP独立相关.结论儿茶酚抑素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正呈相关.儿茶酚抑素可能是高血压危象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
蔡川奇林志鸿潘燕霞林从娟马跃飞
关键词:高血压危象原发性高血压
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对老年肺炎病情的预测价值
林志鸿蔡川奇蔺佩鸿江勇郭平清
文献传递
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对老年肺炎病情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0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对老年肺炎患者病情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老年肺部感染患者175例;根据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低白蛋白组(白蛋白<35 g/L)124例;正常白蛋白组(白蛋白≥35 g/L)51例;所有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同时行血常规、生化、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气分析及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检测,Pearson相关分析PCT与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的关系;分别以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为应变量,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①低白蛋白组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白蛋白组(均P<0.05)。但PCT与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白蛋白组(均P<0.05)。②平均住院时间低白蛋白组较正常白蛋白组有明显的增加(P<0.05);且低白蛋白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贫血、电解质紊乱、呼吸衰竭、胸腔积液、并发症≥3个)均显著大于正常白蛋白组(P<0.05)。③相关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血清白蛋白与前白蛋白、PCT、血红蛋白呈显著相关;前白蛋白和白蛋白、CRP有显著相关。结论老年肺炎患者常合并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下降,低白蛋白血症是老年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蔡川奇林志鸿蔺佩鸿江勇郭平清
关键词:肺炎白蛋白前白蛋白降钙素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