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文雅
- 作品数:17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栓弹力图评价抗血小板药物疗效对颅内外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影响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仪(TEG)检测颅内外动脉支架置人术(PTAS)后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了解其疗效对PTAS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方法收集颅内外动脉TAS术后因缺血性中风复发或者术后6~12个月常规行脑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且行TEG检测的49例患者(64处病变血管)的临床资料。根据DsA结果分为ISR组和对照组(无ISk),比较两组间的各种血管病危险因素、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花生四烯酸(AA)途径和腺苷二磷酸(ADP)受体途径诱导血小板抑制率间的差异,探讨影响ISR形成的因素。结果(1)卒中复发组与无复发组比较:复发组(男:女=1:5)与无复发组(男:女=39:4)组间性别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无复发组[(8.9±11.0)VS(2.9±4.1)mg/L,P〈0.05];而其余各变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ISR兰且与对照组比较:ISR组患病年龄显著小于对照组[(58.0±12.8)VS(64.6±9.8)岁;P〈0.051;两组间糖尿病患者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SR-C-R颅内外支架再狭窄比例(6/14VS8/14)与对照组(7/50VS43/50)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咄血清hs—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6.1±7.6)VS(2.1±2.1)mg/L,P=0.028];ISR组AA和ADP平均抑制率分别为(58.0±43.8)%和(28.1±26.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3.4±23.1)%和(52.8±29.5)%(均P〈0.01)。(3)Logistic~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后,仅ADP抑制率(氯吡格雷疗效)与ISR的形成呈负相关(HR=0.959;95%C10.921~0.998;P:0.039)。结论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的疗效与ISR的形成呈负相关,即氯吡咯雷抵抗在ISR的形�
- 李敏刘玲葛良蓝文雅侯华娟林颖杨昉刘亚红
- 关键词:支架内再狭窄血栓弹力图血小板聚集抑制氯吡格雷抵抗
-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患者炎症指标与预后的关联性研究
- 2023年
- 目的明确血液中常见炎症指标与急性基底动脉闭塞(BAO)患者血管内治疗(EVT)临床预后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前瞻性取栓数据库确诊为急性BAO所致脑梗死并于预计闭塞时间24 h内接受EVT的142例患者。不良预后定义为90 d mRS 3~6分。单因素分析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差异。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炎症指标及炎性细胞比率对BAO后EVT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9.3±3.9)×10^(9)/L vs.(7.1±4.0)×10^(9)/L,P=0.003)]、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9.9(5.7,16.0)vs.4.7(2.3,10.6),P<0.001]、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202.4(130.6~317.9)vs.147.4(10^(9).4~199.8),P=0.004]水平较高,淋巴细胞计数[1.0(0.7,1.4)×10^(9)/L vs.1.3(0.9,1.7)×10^(9)/L,P=0.009]较低。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OR=1.216,95%CI:1.026~1.442)、PLR(OR=1.008,95%CI:1.001~1.015)是术后症状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NLR(OR=1.100,95%CI:1.015~1.192)和中性粒细胞计数(OR=1.137,95%CI:1.013~1.276)是90 d不良功能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NLR、PLR或可预测急性BAO患者EVT术后症状性出血,NLR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是术后90 d不良功能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刘锋昌胡海颍张盼肖露露孙文蓝文雅蓝文雅
- 关键词:基底动脉闭塞后循环梗死血管内治疗
- 实时动脉测压装置在脑动脉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采用实时动脉测压装置评估脑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狭窄近端动脉压力及外周血压变化的情况,同时评估该动脉测压装置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经DSA诊断为颈动脉狭窄者50例和椎动脉狭窄患者50例,行脑血管支架植入治疗过程为将导引导管送至治疗血管的狭窄近端,连接实时动脉测压装置测量动脉压力,同时测量相应上肢平均外周血压,同样方法记录支架植入术后近端平均动脉血压及上肢平均外周血压,比较支架前后狭窄近端压力差均值变化并评估影响因素,同时评估动脉测压装置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100例脑动脉狭窄患者术前术后近端压力差获取率100%,且患者术前术后狭窄近端平均动脉压力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组重度狭窄患者治疗前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中度狭窄患者(P<0.05);椎动脉组中仅重度狭窄患者在支架植入术后平均外周血压较术前明显减低(P<0.05)。颈动脉组动脉压力差值明显高于椎动脉组患者(P<0.05)。对于颈动脉狭窄行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术前术后平均动脉压力差为(18.03±17.28)mmHg(1 mmHg=0.133 kPa),压力差变化与外周血压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448,P>0.05),与血管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827,P<0.001)。对于椎动脉狭窄行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术前术后平均动脉压力差为(10.25±16.75)mmHg,与外周血压呈现正相关(r=0.664,P<0.05),与血管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843,P<0.005)。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动脉压力差值相关性分析也显示血管狭窄程度与狭窄近端术前术后的动脉压力差呈正相关(r=0.693,P<0.005)。采用动脉测压装置在监测过程中无斑块脱落,未出现血管夹层及栓塞出血等相关并发症。结论采用实时动脉测压装置可安全有效监测脑动脉支架植入术中及术后动脉压力变化情况,动脉支架植入可有效降低狭窄近端的动脉压力,对于早期预估血管狭窄程度及�
- 刘艳艳曹辉刘犇杜明洋张尧蓝文雅姜海波许丽丽马志邱峰
- 关键词:脑血管介入治疗颈动脉椎动脉
- 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血清CP、MBP、MCP-1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ACI)合并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血清C肽(CP)、髓鞘碱性蛋白(MB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关系。方法:选取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于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ACI合并LA患者117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根据LA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组39例、中度组40例和轻度组38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12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血清CP、MBP、MCP-1水平。对ACI合并LA患者行6个月的随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合并LA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P、MBP和MCP-1对ACI合并LA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MBP、MCP-1更高,CP更低(P<0.05)。重度组血清CP显著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MBP、MCP-1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中度组血清CP显著低于轻度组,MBP、MCP-1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均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CP更低,MBP、MCP-1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升高、MBP升高、MCP-1升高是ACI合并LA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CP升高是保护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CP、MBP和MCP-1联合预测ACI合并LA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6,高于CP、MBP和MCP-1单独预测。结论:ACI合并LA患者血清CP较健康群体更低,血清MBP、MCP-1水平较健康群体更高,且CP、MBP和MCP-1与患者病情程度存在密切联系。血清CP、MBP和MCP-1联合检测对ACI合并LA患者预后有较高预测价值。
- 杜娟周晓雨张淼张雪玲蓝文雅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症CPMBPMCP-1病情严重程度
- 脑梗死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究影响脑梗死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15日至2023年1月15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合并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早期神经功能是否恶化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比较两组之间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6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其中进展组16例,非进展组40例。进展组年龄[(74.31±12.04)岁]高于非进展组[(67.18±8.15)岁](P<0.05),既往有冠心病史和糖尿病史的比例较非进展组更高(均P<0.05)。在实验室检查指标中,进展组的单核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肌红蛋白、白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明显高于非进展组(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是脑梗死合并COVID-19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84,95%CI:1.002~1.173,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25(95%CI:0.709~0.941,P<0.001)。结论脑梗死合并COVID-19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更容易发生于年龄较大、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凝血和炎症指标异常的患者中,C反应蛋白增高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 马志姜海波蓝文雅许丽丽杜明洋曹辉邱峰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C反应蛋白D-二聚体
- 窖蛋白1对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糖氧剥夺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糖氧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窖蛋白1(caveolin-1,Cav-1)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出生24h内SD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和OGD组(给予星形胶质细胞6h的OGD和24h的再灌注损伤,建立OGD损伤模型)。用多重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Cav-1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Cav-1表达的变化。根据小干扰RNA(siRNA)的原理,将Cav-1siRNA转染星形胶质细胞,采用CCK-8的方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活力。结果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Cav-1普遍表达。与对照组比较,OGD组星形胶质细胞Cav-1mRNA和蛋白表达量下降(P<0.05)。siRNA转染后,与对照组比较,OGD组星形胶质细胞活力下降(P<0.05)。结论 SD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Cav-1表达的下调,导致OGD后细胞损伤加重,提示Cav-1对星形胶质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 许丽丽谢怡马敏敏肖露露刘加美蓝文雅姜永军叶瑞东刘新峰
-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转染
- 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成像与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联性研究
- 蓝文雅张尧姜海波曹辉
- 导致丘脑性痴呆的内侧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伴静脉窦血栓形成:4例挑战性诊断
- 2023年
- 目的探讨内侧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tentori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TDAVF)致丘脑性痴呆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8至2023年9月在南京脑科医院确诊的4例内侧TDAVF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7岁。认知功能减退时间从13 d到2个月不等,平均约1个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平均13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平均15分,1例患者不能完成测试。MRI均表现为双侧丘脑肿胀,弥散加权成像和磁敏感加权成像(3例)示散在微出血灶,增强扫描示双侧丘脑呈斑片样或团块状强化。磁共振血管成像示直窦区异常血管影(4例),磁共振静脉成像示直窦不显影(4例)。磁共振波谱成像示神经元肿胀损伤(3例),胆碱峰无增高。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示病灶低灌注降低改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均证实为TDAVF,且伴有直窦血栓形成。2例患者行栓塞术,术后记忆损害显著改善,1例行手术夹闭,另1例转至外院治疗。结论内侧TDAVF患者可表现为丘脑性痴呆。影像学检查显示典型双侧丘脑肿胀伴微出血,直窦不显影,以及早显的血管影。这些特征将有利于TDAVF的早期诊断。
- 郑大锐张旭莲蓝文雅黄清玲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痴呆丘脑
- 黄芩苷对球囊拉伤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新西兰大白兔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NC组)、安慰剂对照组(PC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T组)、黄芩苷预防组(BP组)和黄芩苷治疗组(BT组),每组6只。后4组均在高脂饮食后,进行右侧颈动脉球囊拉伤,构建AS模型。在第2周末和第10周末测定各组血脂水平。第10周末处死大白兔,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5-脂氧合酶(5-LO)、5-脂氧合酶活化蛋白(FLAP)和白三烯B4受体(BLTR)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变化,HE染色测量颈动脉内膜变化情况。结果与NC组比较,PC组TC、TG、LDL-C、5-LO、FLAP和BLTR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AT组、BP组和BT组较PC组TC、TG、LDL-C水平、内膜与中膜厚度比值(1.76±0.97,1.04±0.11,1.83±0.17 vs 2.54±0.18)及5-LO、FLAP和BLTR 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黄芩苷可以通过调脂、抑制5-LO炎症途径,发挥抗AS的作用。
- 俞书红蓝文雅李壮丽刘玲郭志良叶瑞东陈昕赵玲玲张仁良
- 关键词:黄芩甙颈动脉疾病血脂异常
- 脑小血管病患者的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EPVS)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住院的CSVD患者174例和非CSVD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Rj检查(包括弥散加权成像和液体翻转衰减恢复序列),分析两组患者EPVS数量和解剖学分布,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探讨其解剖学分布的诊断临界值。结果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底节区EPVs(优势比1.491,95%可信区间1.165—1.909;P=0.002)和半卵圆中心EPVS(优势比1.279,95%可信区间1.022~1.601;P=0.032)与CSVD独立相关。CSVD患者基底节区和半卵圆中心EPVS均显著多于非CSVD患者(P均=0.001),其相应的CSVD诊断临界点分别为4个和6个,ROC曲线下面积以及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0.859、72.4%、93.0%和0.808、65.5%、95.3%。结论EPVS有助于CSVD的诊断,采用EPVS诊断CSVD时需区分解剖学部位,并确立相应的诊断临界值。
- 葛良刘玲孙文蓝文雅李壮丽周露露张仁良
- 关键词:脑血管障碍脑动脉微循环病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