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骏

作品数:24 被引量:154H指数:8
供职机构: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结核
  • 17篇肺结核
  • 8篇结核患者
  • 8篇肺结核患者
  • 5篇疫情
  • 4篇结核病
  • 3篇影响因素
  • 3篇接触者
  • 3篇就诊
  • 3篇就诊延迟
  • 3篇聚集性
  • 2篇涂阳肺结核
  • 2篇流动人口
  • 2篇密切接触者
  • 2篇耐药
  • 2篇聚集性疫情
  • 2篇老年
  • 2篇肺结核病
  • 2篇分枝杆菌
  • 2篇杆菌

机构

  • 22篇苏州市疾病预...
  • 5篇苏州大学
  • 3篇张家港市第一...
  • 1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苏州经贸职业...
  • 1篇苏州高新区疾...
  • 1篇苏州工艺美术...
  • 1篇张家港市疾病...
  • 1篇苏州市第五人...

作者

  • 22篇蒋骏
  • 17篇张晓龙
  • 9篇李云
  • 4篇彭浩
  • 3篇陈水平
  • 2篇陆建方
  • 2篇薛琴
  • 1篇华一江
  • 1篇李海
  • 1篇刘巧
  • 1篇杨波
  • 1篇郭锋
  • 1篇姜伟
  • 1篇洪晓萍
  • 1篇张晖
  • 1篇李金方

传媒

  • 4篇江苏预防医学
  • 4篇中国热带医学
  • 3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结核与肺部疾...
  • 1篇抗感染药学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结核病与肺部...
  • 1篇预防医学
  • 1篇2005年中...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0
  • 2篇2005
  • 1篇200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初治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分析老年初治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老年肺结核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7月在苏州市5家结核病定点医院就诊的≥60岁初治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查阅病历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和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初治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老年初治肺结核患者203例,就诊延迟137例,就诊延迟率为67.4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流动人口(OR=2.729,95%CI:1.709~6.184)是老年初治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的危险因素;有咯血症状(OR=0.341,95%CI:0.141~0.787)、健康体检(OR=0.224,95%CI:0.112~0.447)、知晓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OR=0.601,95%CI:0.368~0.859)是老年初治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的保护因素。结论老年初治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情况严重。流动人口是老年初治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的危险因素,而有咯血症状、健康体检和知晓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是老年初治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的保护因素。
蒋骏张晓龙王斐娴傅颖陈水平彭浩
关键词:就诊延迟影响因素
基于Joinpoint回归模型的2011—2022年苏州市肺结核流行趋势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2011—2022年苏州市肺结核的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2022年苏州市肺结核登记资料,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利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AA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APC)评价苏州市肺结核发病特征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2011—2022年苏州市肺结核标化报告发病率为29.21/10万,年均递减率为5.7%(P<0.05),其中2011—2015年每年下降4.5%(P<0.05),2015—2019年每年增加0.4%(P>0.05),2019—2022年每年下降14.6%(P<0.05)。按性别和年龄分层,2011—2022年苏州市男性肺结核总体标化报告发病率年均递减最大的年龄段是25~<35岁(AAPC=-9.1%,P<0.05),其次是45~<55岁(AAPC=-5.9%,P<0.05),而下降率最小的是≥65岁(AAPC=-4.8%,P<0.05),且呈现随年龄增大,递减率降低的趋势;女性仅在25~<35岁年龄段有下降趋势(AAPC=-8.1%,P<0.05)。25~<35岁年龄段肺结核的总体标化报告发病率、男性标化报告发病率和女性标化报告发病率在2018—2022年期间的年度递减率分别为18.5%(P<0.05)、19.8%(P<0.05)和17.3%(P<0.05)。结论:2011—2022年苏州市肺结核疫情呈现流行下降趋势,但须重点关注女性和老年人群,对他们应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王斐娴崔彩岩蒋骏张晓龙
关键词:肺结核
SARIMA模型在苏州市肺结核发病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建立苏州市肺结核发病的SARIMA模型并预测发病,为苏州市肺结核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新)中苏州市2010年1月—2018年12月肺结核月发病数,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建立SARIMA模型并预测苏州市2019年肺结核的发病情况。结果苏州市肺结核发病数具有明显的季节周期性,每年的发病最高峰为5月,发病最低谷为2月。苏州市肺结核发病数的最佳拟合模型为SARIMA(0,1,1)×(0,1,1)12,AIC=9.590,SBC=9.644,模型参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残差为白噪声序列,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7.943%,模型预测精度较高。预测苏州市2019年肺结核发病数为3467例,月发病数平均值为289例,发病水平较2018年略有下降。结论SARIMA(0,1,1)×(0,1,1)12模型能较好拟合出苏州市肺结核发病数的时间变化趋势,可应用于苏州市肺结核月发病数的短期预测。
傅颖张晓龙蒋骏李云王斐娴
关键词:肺结核SARIMA模型发病
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以苏州地区张家港市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登记管理的肺结核患者(76例)及其密切接触者(498名)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和接触方式等信息,采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判定LTBI者。应用非条件的Binary 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筛选肺结核密切接触者发生LTBI的影响因素,绘制森林图。结果:498名肺结核密切接触者中,LTBI者179例,潜伏感染率为35.94%。病原学阳性患者密切接触者LTBI发生率(37.64%,172/457)明显高于病原学阴性者(17.07%,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0,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以年龄最低三分位(<20岁)为参考,肺结核密切接触者(20~39岁和≥40岁)发生LTBI风险的OR(95%CI)值分别为1.768(1.132~2.763)和2.020(1.093~3.733),呈现随年龄增加,感染风险上升的趋势(χ_(趋势)^(2)=15.743,P<0.001);社会密切接触者发生LTBI的风险是家庭密切接触者的2.892(95%CI:1.673~4.999)倍。结论:苏州地区张家港市肺结核密切接触者LTBI发生率较高,病原学阳性患者密切接触者、年龄≥40岁密切接触者和社会密切接触者是发生LTBI的高风险人群,应进行针对性开展预防性服药干预。
蒋骏李云姜伟张晓龙
关键词:接触者追踪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2015—2022年苏州市学生肺结核病疫情变化趋势
2023年
目的了解苏州市学生肺结核病疫情特点和变化趋势,为学校结核病疫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和整理2015—2022年苏州市学生肺结核病疫情处置数据,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疫情变化趋势。结果2015—2022年苏州市共发生学生肺结核病疫情1065起,发现肺结核患者126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8.40/10万,低于全人群(28.8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7.13,P<0.01)。2015—2019年学生报告发病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12.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60,P=0.10);2019—2022年报告发病率APC为-26.90%,呈下降趋势(t=-4.00,P<0.01)。所辖市(区)报告发病率昆山市最高(10.06/10万),太仓市(3.27/10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20,P<0.01);昆山市2018—2022年报告发病率年均下降25.40%(t=-4.60,P<0.01),太仓市2015—2020年报告发病率年均上升40.90%(t=3.70,P<0.01)。不同教育阶段报告发病率,技工学校最高(38.43/10万),幼儿园最低(0.28/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3.74,P<0.01);2015—2020年技工学校肺结核病报告发病率年均升高52.0%(t=3.60,P<0.01)。结论苏州市2015—2022年学生肺结核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存在聚集性疫情风险,需关注重点地区和重点学校的结核病防控工作。
崔彩岩蒋骏张晓龙李云王斐娴刘巧
关键词:肺结核发病趋势
一起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对苏州市某高校一起肺结核病疫情进行分析,为今后类似疫情处置提供参考。方法按《江苏省结核病疫情处置工作规范》,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例接触者进行X线胸片、结核菌素(PPD)皮肤试验、痰检及预防性服药。结果 2017年10-12月,该校共发生有流行病学关联的肺结核病例17例,发病率为688.82/10万。病例均为男生,年龄19~22岁,涂阳1例,涂阴16例,分布在7个班级14个宿舍。首次PPD强阳性率、复查PPD反应级别增强比例密切接触者均高于一般接触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近期复查PPD反应级别增强者发病率为4.90%,首次PPD强阳性者发病率为3.66%,PPD非强阳且复查反应级别未增强者发病率为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应预防性服药115人,实际服药41人,服药率为35.65%。采取消毒通风、疫情监测及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措施后,截至本学期结束未有后续病例出现。结论 PPD试验结果与和患者接触程度及后续是否发病有一定关系。建议尽早对单纯PPD强阳性者及复查PPD发应级别增强者进行预防性服药,加强学校肺结核健康教育及疫情处置长效管理机制。
李金方黄敏张晖归国平郭锋蒋骏张晓龙李云
关键词:肺结核聚集性疫情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
行政干预措施对肺结核病例发现的影响被引量:8
2005年
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迅速增长,流动人口的增加,艾滋病的流行和耐药结核病的增多等因素导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结核病全球性恶化趋势。许多结核病疫情较低的工业发达国家,结核病死灰复燃;众多发展中国家结核病疫情明显回升。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全球结核病处于紧急状态”。面对严峻的疫情,我国也强化了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为了交流实施结核病防治规划的进展情况,总结各地结核病防治工作经验和管理模式,活跃学术气氛,提高广大基层结核病防治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本刊从本期起不定期地设立结核病防治专栏,希望从事结核病防治的专业人员关注并踊跃投稿。
陆建方蒋骏薛琴胡达敏
关键词:肺结核病例发现行政干预
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入院特征与产生耐药的关系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索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的入院特征与产生耐药的关系,为制定针对耐药结核病早期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获取2015—2019年苏州市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病案信息,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产生耐药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4115例,187例产生耐药,占4.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60,95%CI:1.08~2.36,P=0.02)、≥60岁(OR=0.69,95%CI:0.49~0.97,P=0.03)、家务及待业者(OR=1.99,95%CI:1.37~2.89,P<0.01)、重症(OR=2.01,95%CI:1.07~3.77,P=0.03)、复治(OR=5.24,95%CI:3.75~7.32,P<0.01)是产生耐药的危险因素。结论应针对明确的结核病耐药高危人群精准施策,加强患者治疗期间的随访管理工作。
傅颖蒋骏张晓龙李云王斐娴
关键词:肺结核耐药高危人群
苏州市肺结核时空分布特征的变化(2013—2021年)
2023年
目的了解苏州市肺结核的流行特点和各县区的时空变化特征, 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3—2021年苏州市登记患者数据。采用趋势性χ^(2)检验分析2013—2021年肺结核发病率的变化趋势。采用描述性研究分析肺结核的流行特征;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聚集模型对肺结核的登记数据作空间变化分析, 确定防控的冷热点地区。结果 2013—2021年, 苏州市共登记30 649例肺结核患者, 年均登记发病率为27.23/10万;各年度的登记发病率在(23.78~31.30)/10万之间, 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90.118, P<0.001)。苏州市肺结核发病1~4季度的季节指数分别为87.87%、112.50%、113.81%和89.62%。据发病率可视化地图, 常熟市(31.78/10万)、太仓市(31.93/10万)为高发病率县市(区), 中心城区的姑苏区(14.82/10万)、苏州工业园区(20.16/10万)等区域是低发区。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显示, 2016、2019和2021年苏州市肺结核发病总体上呈空间聚集效应(全局Moran’sI值为0.422~0.493, P均<0.05)。热点分析表明, 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姑苏区长期作为发病冷点区或次冷点区, 常熟市和太仓市为发病热点区。结论 2013—2021年, 苏州市肺结核的发病率显著下降, 防控效果良好。苏州市的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张家港市等的县市呈现发病聚集特征, 以上县市也是发病热点区。今后应引导医疗卫生资源向发病的热点区域合理倾斜。
丁邱李云张晓龙蒋骏
关键词:结核空间聚集性空间自相关
苏州市痰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的菌型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分析苏州市痰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的分枝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诊断与治疗分枝杆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苏州市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371例痰培养阳性的肺结核患者进行菌型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并进行结果分析.同时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利用SPSS 19.0软件中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分枝杆菌分布的相关因素.结果 371例痰培养阳性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患者为316例,占85.2%;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患者55例,占14.8%.耐多药患者为79例,总耐多药率为21.3%;其中结核分枝杆菌32例(10.1%,32/316),非结核分枝杆菌47例(85.5%,47/55);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患者耐多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8.60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65岁(OR=0.108,95%CI=0.016~0.711,P=0.021)、抗结核治疗史(OR=0.277,95%CI=0.145~0.532,P<0.001)对于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分布是独立的影响因素.结论 苏州市痰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中耐药情况严重,同时非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率较高,应进一步完善现有诊断治疗模式.
蒋骏张晓龙
关键词:细菌分型技术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