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靖坤

作品数:107 被引量:435H指数:12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专利
  • 3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5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理学
  • 3篇电气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6篇颗粒物
  • 26篇气溶胶
  • 16篇污染
  • 14篇粒径
  • 11篇污染源
  • 11篇感器
  • 11篇传感
  • 11篇传感器
  • 10篇细颗粒
  • 10篇细颗粒物
  • 10篇PM
  • 9篇电迁移
  • 9篇粒径分布
  • 9篇固定污染源
  • 8篇燃煤
  • 8篇热解析
  • 8篇采样器
  • 7篇PM2.5
  • 7篇采样
  • 7篇采样装置

机构

  • 105篇清华大学
  • 7篇北京科领奈尔...
  • 5篇北京航空航天...
  • 3篇复旦大学
  • 3篇中钢集团
  • 3篇雪景电子科技...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环境监测...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东北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市环境保...
  • 1篇河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07篇蒋靖坤
  • 31篇郝吉明
  • 29篇邓建国
  • 28篇段雷
  • 15篇张强
  • 8篇吴烨
  • 8篇麦华俊
  • 8篇张强
  • 7篇王书肖
  • 5篇李兴华
  • 5篇刘欢
  • 5篇何正旭
  • 4篇周伟
  • 4篇李振
  • 3篇姚群
  • 3篇李庆
  • 3篇王东滨
  • 2篇张莹
  • 2篇李振华
  • 2篇王刚

传媒

  • 15篇环境科学
  • 5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中国电机工程...
  • 2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环境工程
  • 1篇中国环保产业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年份

  • 9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1
  • 9篇2020
  • 12篇2019
  • 8篇2018
  • 20篇2017
  • 11篇2016
  • 13篇2015
  • 7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多组分大气环境网格化监测仪
本发明属于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组分大气环境网格化监测仪。为解决传统大气监测设备体积大、价格高、安装维护复杂,难以满足越来越高的监测要求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多组分大气环境网格化监测仪,包括箱体主体、箱体上盖、...
蒋靖坤张强
一种适用于气溶胶流量测量与控制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环境检测技术领域的一种适用于气溶胶流量测量与控制系统。该系统分为气路和电路两部分:气路部分由气体进口、孔板流量计、风机和气体出口通过管路依次相连组成;电路部分由主电路板分别连接直流电源、差压传感器、直流电...
蒋靖坤李佳育蔡润龙麦华俊张强郝吉明
文献传递
固定污染源可凝结颗粒物测量方法被引量:20
2019年
随着燃煤电厂以及钢铁等非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的进行,固定污染源可过滤颗粒物(FPM)排放浓度逐渐降低,可凝结颗粒物(CPM)的排放逐步引起关注.然而目前对CPM的认识不足,尚没有国际统一的标准测量方法.本研究分析了可用于固定源CPM测量的3种方法,包括冷凝法、稀释间接法和稀释直接法,并在燃煤电厂、钢铁焦化厂和钢铁烧结厂等固定源进行了CPM现场测量.结果表明,8个电厂和钢铁厂冷凝法测得的CPM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稀释间接法和稀释直接法测量结果.冷凝法测得的CPM中含有大量的SO24-、Cl-等水溶性离子,其浓度显著高于稀释间接法和稀释直接法测量结果.稀释直接法测量的CPM浓度相对较低.冷凝法测量过程中由于水蒸气过饱和冷凝成水吸收SO2和HCl等易溶于水的气体,进而显著高估了CPM实际排放浓度.稀释间接法能模拟实际大气环境中CPM的形成过程,且不存在冷凝水吸收等问题.
蒋靖坤邓建国邓建国张莹李妍菁段雷段雷
关键词:固定源稀释法冷凝法
测量气溶胶含水量的粒径谱仪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气溶胶含水量的粒径谱仪,包括一气溶胶干燥系统、一鞘气干燥系统、一粒径筛选计数系统及一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粒径谱仪可直接应用于大气中气溶胶含水量的测量,将大气中颗粒物直接采入到测量气溶胶...
蒋靖坤奥斯卡张强
文献传递
用于气溶胶粒径分布测量的电压和流量控制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气溶胶粒径分布测量的电压和流量控制系统,属于环境气溶胶技术领域。所述的控制系统结构为:电路板通过导线分别和高压电模块、直流电压转换模块、数据采集卡、绝对压强传感器、质量流量计、温湿度传感器相连;直流电...
蒋靖坤张强王书肖吴烨段雷刘欢郝吉明
文献传递
南宁市一次污染过程大气颗粒物理化特性及来源被引量:5
2017年
利用颗粒物粒径谱仪和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等,对南宁市2016年12月5~11日大气污染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分析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化学组分及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南宁市20 nm^10μm颗粒物数浓度粒径主要集中在23~395 nm之间,主峰值出现在100 nm左右.期间有3次新粒子生成现象,下午14:00~18:00有30 nm左右新粒子开始生成,晚20:00~次日06:00碰并长大到40~110 nm左右,3次新粒子生成过程受机动车尾气一次排放的污染影响.对污染期间细颗粒物化学成分在线溯源分析发现,污染期间有大量的二次反应颗粒物生成,判定颗粒物来源主要有生物质燃烧源、扬尘源和燃煤源,其中,远距离传输对生物质燃烧源有贡献.
刘慧琳陈志明李宏姣蒋靖坤张强黄炯丽毛敬英梁桂云杨俊超张达标莫招育
关键词:数浓度粒径分布
一种基于电迁移率的1-3纳米气溶胶筛分装置及应用
本发明属于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迁移率的1?3纳米气溶胶筛分装置及应用。所述筛分装置包括鞘气进口部分、气溶胶进口部分、分离区、鞘气出口部分和气溶胶出口部分。本发明所述筛分装置,将多分散的气溶胶筛分为近似单分...
蒋靖坤蔡润龙陈大仁郝吉明
一种固定污染源排放PM2.5稀释采样装置
本发明公开一种固定污染源排放PM2.5稀释采样装置,包括烟气进气部分、稀释空气部分、稀释混合部分、旁路部分与采样部分。烟气进气部分对烟气进行颗粒切割后通过稀释混合段连通;稀释空气部分将空气过滤后通入稀释混合段;通过稀释混...
李兴华曹阳蒋靖坤段雷邓建国张强韩军赞
文献传递
轻型汽油车排放颗粒物数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被引量:14
2016年
我国机动车颗粒物排放研究多集中于重型柴油车,对于轻型汽油车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对3辆缸内直喷(GDI)汽车和1辆进气道喷射(PFI)汽车排放颗粒物的数浓度与粒径分布进行测试,并利用两台不同检测下限的颗粒物冷凝生长计数器(CPC)对轻型汽油车颗粒物实际排放水平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GDI汽车排放的颗粒物数浓度高于PFI汽车一个数量级,冷启动下颗粒物主要在测试循环前200 s大量产生,GDI汽车排放颗粒物数浓度与工况速度变化关系密切,而PFI汽车变化相对较小.GDI与PFI汽车排放的颗粒物粒径分布均具有核模态和积聚模态两个特征峰,核模态颗粒物峰值粒径约为20-27 nm,积聚模态约为80-95 nm.粒径检测下限为2.5 nm的UCPC测得的颗粒物数浓度比法规使用的粒径测量下限为23 nm的CPC测量结果分别高出35.0%(GDI)和50.4%(PFI).表明喷油技术是影响颗粒物数量排放水平的关键因素,法规测试会低估轻型汽油车实际颗粒物排放水平.
樊筱筱蒋靖坤张强李振华何立强吴烨胡京南郝吉明
关键词:轻型汽油车缸内直喷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
一种升华凝华法纳米气溶胶发生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环境气溶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升华凝华法纳米气溶胶发生系统。本发明系统主要由进气管路、载气气路(固体升华)、冷却气路和混合气路(蒸气凝华)构成,气路均完全密封。进气通过进口端三通分为载气和冷却气。载气气路主要...
蒋靖坤何正旭麦华俊郝吉明
文献传递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