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玉斌

作品数:33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文学
  • 5篇艺术
  • 3篇历史地理
  • 2篇语言文字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小说
  • 7篇评点
  • 7篇清代
  • 7篇小说评点
  • 5篇聊斋
  • 5篇明代
  • 4篇刻本
  • 3篇聊斋志异
  • 3篇民俗
  • 3篇明代小说
  • 3篇《聊斋志异》
  • 3篇川戏
  • 2篇语文
  • 2篇社会
  • 2篇士人
  • 2篇文教
  • 2篇戏曲
  • 2篇民俗文化
  • 2篇明代中晚期
  • 2篇仿作

机构

  • 32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32篇蒋玉斌
  • 1篇向芃
  • 1篇赵义山
  • 1篇张雪
  • 1篇郭亚飞
  • 1篇郑璐
  • 1篇吴婧
  • 1篇张学亮
  • 1篇黄莹
  • 1篇卢小丹

传媒

  • 6篇西华师范大学...
  • 4篇内江师范学院...
  • 3篇蒲松龄研究
  • 2篇语文知识
  • 2篇长江师范学院...
  • 1篇兰州学刊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明清小说研究
  • 1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方志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长治学院学报
  • 1篇新乡学院学报
  • 1篇文化艺术研究
  • 1篇重庆第二师范...
  • 1篇中国明代文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简论胡适的语文教育思想
2013年
胡适为中国语文教育的现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主要从语文教育目的、语文课程设置、语文教学观、语文教材观这几方面进行论述,以管窥胡适的语文教育思想。
黄莹蒋玉斌
关键词:语文教育思想
熙南书社甲子年新刻木刻本《刺目劝学》论略
2021年
《刺目劝学》作为传统川戏剧目之一,在四川地区流传。崇兴楼藏板,熙南书社甲子年新刻木刻本《刺目劝学》全本在故事增删、情节设置、女性角色塑造等方面有着其独有的特点。口语化的唱词与四川方言的运用,呈现出川戏的典型特征。同时,该刻本也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刺目劝学》在四川地区的故事流变情况,对研究清末民国时期《绣襦记》在四川地区的发展与演变有着重要的意义。
罗露露蒋玉斌
关键词:《绣襦记》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被引量:1
2013年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语言文字的技能,但它又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能否正确认识和理解两者的关系,对我们进行语文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卢小丹蒋玉斌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性
文集书林木刻本《珍珠衫》研究
2021年
文集书林木刻本《珍珠衫》是在传统“珍珠衫”故事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其沿袭了传统“珍珠衫”故事因果报应思想,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在传统“珍珠衫”故事的基础上却有所改变。在故事情节方面,主要体现为对“珍珠衫”的忽视;在人物形象方面,则着力刻画三巧的形象,既表现了她封建女性恭顺的一面,又表现了她敢于抗争的一面,还深刻地表现了其对陈商情感的复杂性;在戏曲唱腔方面,多使用帮腔合唱且曲词唱白多地方方言,体现出强烈的地域特色。
王婷蒋玉斌
关键词:故事情节舞台艺术
清初小说评点中评改合一现象
2012年
清初小说评点异常繁盛,主要表现在评点者不仅仅对小说文本进行文字品评和符号圈点,更突出的是评点者从自己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角度出发,对小说的原始文本进行增删修改,加工润色,甚至大幅度的改头换面,从而形成清代初期小说评点中集评改于一体的文化现象。这一文化现象进一步强化了文人在小说阅读、评点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互动性,并因此产生了以毛本《三国演义》、张评本《金瓶梅》等水准较高的通俗小说流行定本,在古典小说经典化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向芃蒋玉斌
木刻本川戏《宝莲灯二堂审子》研究
2022年
木刻本川戏《宝莲灯二堂审子》在继承“沉香救母”故事的传统叙事框架之上,择取“沉香闹学”“二堂审子”情节进行丰富,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角色剧情细节化、情感精神多样化、方言对话戏谑化,彰显了蜀人充满朝气、友爱和睦、幽默风趣等性格特质。此剧本作为地方戏曲剧本,保留了大量方言俗字,是珍贵的文献资料,对“沉香救母”主题故事及川剧创演活动的研究皆有重要的价值。
吴欣雨蒋玉斌
关键词:木刻本川剧喜剧
川戏与蜀伶略论
2012年
川戏之名始见于明代陈铎的散曲《嘲川戏》和《朝天子·川戏》,而至清代,川戏才真正兴盛起来。遗憾的是,学界对清代川戏关注甚少,邓运佳《中国川剧通史》有专章论述了清代川戏的兴衰,但对在川戏兴盛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蜀伶明显论述不够充分。笔者本文意对清代蜀伶作较为深入的论述。
蒋玉斌
关键词:川戏清代兴盛散曲
论明代中晚期小说与士人的自恋心态
2010年
由于受到个性思潮的影响,明代中晚期小说呈现出士人强烈的自恋心态,主要表现在"自炫才华"与"自娱游戏"等方面。产生这种自恋心态的原因主要在于士人对自我价值的强烈关注、对自我形象的关注与评价及其对精神自由的强烈渴求等。
蒋玉斌
关键词:明代中晚期小说士人自恋心态
古代占卜术镜听考论被引量:2
2011年
镜听是我国古代极为盛行的一种占卜方法,它起源于王莽柄政时期或东汉时期,盛行于唐宋,式微于明清。镜听占卜的民俗基础是镜崇拜和深入民众心理的谶语。镜听占卜在古代是很重要的一种民俗生活,在今天的民俗信仰、民俗事象中仍可见到它的痕迹,因此,对镜听占卜作历时考察和民俗考察,对于研究今天的民俗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蒋玉斌
关键词:民俗谶语
聊斋俚曲文体辨
2012年
关于聊斋俚曲究竟是戏曲还是说唱的文体问题,历来学者意见都不统一。在充分考察聊斋俚曲本身的演出方式、话语运用、回目设置、音乐曲调以及时人对之的称呼的基础上,认定聊斋俚曲的文体为说唱体。只有明确了聊斋俚曲的文体,才能更进一步把握其审美艺术特征。
蒋玉斌
关键词:聊斋俚曲戏曲文体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