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高产
  • 3篇叶倾角
  • 3篇作物
  • 3篇鲁西北
  • 2篇冬小麦
  • 2篇玉米
  • 2篇农牧
  • 2篇农牧结合
  • 2篇作物群体
  • 2篇夏玉米
  • 2篇小麦
  • 2篇鲁西北平原
  • 2篇黄淮
  • 2篇黄淮海
  • 2篇黄淮海平原
  • 2篇高产田
  • 1篇冬小麦生长
  • 1篇性状
  • 1篇性状研究
  • 1篇盐碱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0篇董振国
  • 3篇张兴权
  • 3篇刘瑞文
  • 2篇鲁全国
  • 1篇林治安
  • 1篇谢承陶

传媒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生态农业研究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会新...

年份

  • 3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5
  • 2篇1993
  • 1篇199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淮海平原农区农牧结合示范村建设——以山东禹城市小付村为例
2000年
在黄淮海平原农区发展养殖业建设农牧结合村是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论文以山东禹城市小付村为例,说明了农牧结合村建设的外部条件和内因,提出了建设农牧结合村所必须具备的6个条件和相应评价指标。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了大量优质有机肥,小付村农田有机肥施用量是全市平均的1.5倍,农田耕层(0~25cm)有机质含量比全市平均高0.20%,粮食产量连续7年亩产吨粮。
董振国张兴权
关键词:农牧结合养殖业示范村
黄淮海平原农区农牧结合饲料资源研究——以山东禹城市为例
2000年
充分利用农业生产中的农业纤维素剩留物可较好地解决农区养殖业中的饲料问题。试验表明,黄淮海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二作的种植方式与种植苜蓿比较,一年二作的干物质、生物能和净收入都高于苜蓿,而粗蛋白产量略低。经青贮、氨化和微贮的秸秆饲料,适口性好,采食量和消化率增加。充分利用作物秸秆饲料必将大大促进农区畜牧业的发展。
董振国张兴权
关键词:农牧结合秸秆饲料
冠层温度和气温的差与冬小麦生长的关系被引量:8
1993年
作物冠层温度与气温的差(简称冠气温差,下同)可指示作物的水分状况,也可作为作物生长环境的一个综合指标。目前,关于冠层气温差指示作物生长的报道尚少,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1987年和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进行。土壤为壤质褐潮土,有机质含量在15.0g/kg左右,土壤持水量229.0g/ks。麦田按常规方法管理,春季以后浇3—4次水。
刘瑞文董振国
关键词:冬小麦冠层温度气温
冬小麦夏玉米高产田群体结构参数被引量:13
1995年
作物叶层光能截获量除受群体叶面积影响外,还与叶倾角有关。当作物叶层光能截获量相同时,叶倾角大的作物品种,群体叶面积大;叶倾角小的作物品种,群体叶面积小.黄淮海平原高产麦田,可采用3种不同的栽培技术一精播高产栽培、传统高产栽培和晚播独秆栽培。不同栽培技术麦田的播种期、播种量和水肥管理不同,群体结构和产量构成不同。
董振国刘瑞文
关键词:叶倾角冬小麦玉米
作物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创建合理群体
董振国
关键词:作物栽培技术超高产栽培
黄淮海平原盐碱土改良技术——以山东省鲁西北平原开发试区为例被引量:12
1999年
山东省鲁西北平原开发试验区重盐碱荒地实施引谈水淋盐降低耕层土壤全盐量、增施有机肥减轻盐害、农田覆盖减少蒸发、种衣剂和“开大沟、留大背、浇大水,沟内集中施用有机肥、NP肥”植棉法等10项农业综合技术,使耕层土壤全盐量明显下降,土壤容重减小,土壤孔隙度增大,田间持水量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林木覆盖率由开发前的4.5%提高到21.0%,粮食单产由治理前的6345kg/hm^2增加到1.253万kg/hm^2,粮食总产量由785万kg增加到1816万kg,人均收入由628元增加到1425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董振国鲁全国
关键词:盐碱土改良土壤改良盐量
鲁西北平原作物群体几何性状研究
1995年
作物群体几何性状用叶倾角和叶方位角表示。叶倾角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作物品种的遗传特性,受种植方式的影响较小。叶倾角大的作物品种,群体叶面积大;叶倾角小的作物品种,群体叶面积小。叶方位角的分布主要受种植方式的影响。
董振国刘谪文
关键词:叶倾角作物
黄淮海平原高产田作物群体结构特征被引量:16
1992年
本文利用实测资料分析了高产田作物群体结构特征。精播高产栽培麦田春季最大蘖数12×10~6/ha,群体最大叶面积指数5.5—6.0,成穗4.5—5.25×10~6/ha。传统高产栽培麦田春季最大蘖数15—18×10~6/ha,群体最大叶面积指数6.0—6.5,成穗6.0—7.5×10~6/ha。小麦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期叶日积比,精播高产栽培麦田是1∶0.89,传统高产栽培麦田为1∶0.73。夏玉米种植密度主要受叶倾角的影响。紧凑型玉米品种的叶倾角大于65°,种植密度7.5—8.25×10~4/ha;平展型玉米品种的叶倾角小于50°,种植密度5.25—6.0×10~4/ha。
董振国刘瑞文
关键词:叶倾角群体密度作物群体结构
鲁西北平原高产夏玉米生育模式
1993年
鲁西北平原高产夏玉米生育模式董振国,鲁全国(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北京100101)DevelopmentMOdelofHighYieldingSummerCornonNortbwestSkandongPlain¥DongZhenguo;LuQuanguo(InstituteofGeography,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101),ChineseJournalofE-colegy,1993,12(2):69-72.Erectandplanevarietiesofcornhavealeafinclinationof65°and50°andtheiroptimumplantingdensitiesare75000-82000and52500-60000stems·ha ̄(-1).Theleafareaindexatearsproutingstageandleafareaday(LAD)fortheformerarerespectively5.5-6.0and360-400,whilethoseforthelatterare3.5-4.0and260-300.
董振国鲁全国
关键词:玉米生育模式种植密度
禹城试验区资源节约型高产高效农业综合发展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持续高产高效是禹城农业近期发展的目标,制约这一发展目标的因素有资源浪费和利用效率低,高产低效经济效益不高等。攻关研究提出了水资源合理调配途径与节水技术;农牧结合型畜牧业发展与以有机农业为途径的土壤环境建设;作物高产高效集成技术;农业计算机管理技术等。上述技术有较强的综合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优化和持续高产高效提供了支撑条件。这些研究成果通过示范应用,开始在禹城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
张兴权林治安董振国谢承陶
关键词: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综合利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