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学斌
- 作品数:14 被引量:47H指数:3
- 供职机构:济南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基因突变对地西他滨临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基因突变及相关临床指标对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38例初诊MDS患者临床数据及血液、骨髓液等临床标本,基因序列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分析研究MDS患者的反应率及生存时间,回顾性分析临床指标及基因状况对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MDS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38例初诊患者,92%存在至少1个突变基因,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52.6%。患者接受地西他滨单药治疗或地西他滨联合化疗,中位疗程数为4,患者总反应率为63%(24/38)。多因素分析发现,TET2基因突变患者化疗后反应率较未发生突变患者的反应率高(82%vs 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单=0.043,P_多=0.034)。随访患者最终死亡12例(32%),所有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7.6个月。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38例MDS患者染色体核型分型好、中等、差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1.4、17.6、10.4个月,IPSS风险分层低危、中危-1、中危-2、高危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1.4、27.6、23.4、11.4个月,血红蛋白≥100 g/L、<100 g/L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1.4、19.4个月,血细胞减少系数0~1、≥2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1.4、17.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P53基因有无突变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6.4、31.4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7)。结论 TET2基因突变的患者化疗反应率较未突变患者高,TET2基因突变状态对预测反应率具有重要意义。
- 窦春慧邵建华董学斌张凌陈萍赵红玉顾琳萍孙琳解杰王敏王娟李娜李凡李大启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地西他滨基因突变预后
- 雷公藤多甙致再生障碍性贫血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5
- 2005年
-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甙所致药源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 3例服用雷公藤多甙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雷公藤多甙所致药源性再障均为急性发病 ,服药与起病之间关系不定 ,服药剂量与再障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为可逆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结论 :雷公藤多甙可引起服药者发生异常免疫反应 ,损伤造血干 (祖 )细胞 。
- 冯国安郭农建董学斌洪思存常亚丽陈昀王彦华
- 关键词:雷公藤多甙粒细胞缺乏
- 小剂量阿糖胞苷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研究小剂量阿糖胞苷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干扰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小剂量阿糖胞苷联合干扰素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率、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PCR)和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R)率分别为85.0%、20.0%,对照组只有15.0%和0%,观察组患者的血液学缓解率和细胞遗传学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达到缓解的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阿糖胞苷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较好,尤其适用于那些因经济条件差,不能应用络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患者,能够有效抑制患者体内不成熟白细胞,阻止慢性期患者转入加速期或急变期,有利于延长患者的生命,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和使用。
- 董学斌
- 关键词:小剂量阿糖胞苷干扰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分析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36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标准剂量的〈br〉 利妥昔单抗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方法。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免疫球蛋白定量及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之间亦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应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效果与标准剂量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是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较小,安全性更高。
- 董学斌
- 关键词:利妥昔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 布氏生物镜诊断呼吸道感染的价值
- 1999年
- 布氏生物诊断镜(BBDM,简称布氏镜)由美国Bradford教授发明,是以细胞形态学、氧自由基学说和人体全息胚理论为指导的一种血液多功能诊断仪。目前临床应用的布氏镜由美国生物公司生产,通过彩色荧屏可看到细胞、细菌等的立体形态、结构、功能和数量等变化,...
- 孟宪意傅利民杨艳萍董学斌刘爽
-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
- DA-EPOCH-R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 观察DA-EPOCH-R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DA-EPOCH-R方案治疗43例B细胞NHL患者,观察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进行随访,分析生存情况.结果 43例NHL患者共接受203个疗程化疗,中位化疗6个(2~8个)疗程.32例(74.4%)化疗2~4个疗程后达完全缓解(CR).年龄≤60岁与>60岁、 Ⅰ~Ⅱ期与Ⅲ~Ⅳ期、 生发中心来源(GCB)型与非GCB型、双表型与非双表型患者CR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位随访40个月(9~62个月),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6%、92.8%.不良反应为血液学不良反应,化疗结束后的随访期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未出现继发性第二肿瘤.结论 DA-EPOCH-R方案治疗B细胞NHL CR率较高,Ⅲ、Ⅳ期患者的疗效与Ⅰ、Ⅱ期相近,老年患者耐受性良好.
- 吴尉邵建华李大启董学斌陈萍赵红玉顾琳萍孙琳解杰
- 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线粒体DNA D-loop区的突变检测被引量:3
- 2013年
- 本研究旨在检测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细胞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突变和线粒体微卫星不稳(mtMSI),并分析它们与AL发病的关系。选取19例初诊的AL患者,提取骨髓细胞mtDNA并对mtDNA D-loop区序列行PCR扩增,通过正反向直接测序对PCR扩增产物基因序列进行检测,并将测序结果与修订的剑桥标准序列(revised Cambridge reference sequence,rCRS)和有关数据库(MITOMAP数据库、GenBank数据库、mtDB数据库)进行比对。结果表明:AL的mtDNA D-loop区突变率达79%(15/19例),在D-loop区发现215个变异位点(35个突变位点、180个SNP位点)和1个mtMSI;发现1个新的突变类型nt150 C-CT,同时发现不同年龄、不同AL分型(AML,B-ALL)的患者间突变个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L的骨髓细胞mtDNA D-loop区存在高频率突变,且其突变可能与AL发病有关。
- 韩卉李大启陈萍邵建华赵红玉董学斌顾琳萍
- 关键词:线粒体DNAD-LOOP区急性白血病
- 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3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以大剂量环磷酰胺(HDCTX)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可行性。方法对3例SAA患者行HDCTX免疫抑制剂治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SAA患者接受HDCTX治疗结束后,1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死亡。未见明显不良反应。随访至今(53.5个月)未见复发及继发克隆性疾病。结论 HDCTX可能是治疗SAA的有效方法。
- 韩卉李大启邵建华董学斌陈萍赵红玉顾琳萍
- 关键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大剂量环磷酰胺
- 高三尖杉酯碱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骨髓增殖性疾病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观察高三尖杉酯碱(HHT)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LD-AraC)治疗羟基脲和干扰素-α(IFN-α)治疗无效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血液科收治的32例羟基脲和IFN-α治疗无效的MPD患者,采用HHT2.5mg/(m2.d),第1~5天,联合Ara-C15mg/(m2.d),第1~5天,28d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经HHT+LD-AraC方案治疗后其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反应。结果19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73.6%(14例)达到血液学缓解,其中5例产生细胞遗传学反应,在其他MPD中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毒副反应轻微。结论HHT+LD-AraC方案对于羟基脲和IFN-α治疗无效的MPD具有安全和较理想的疗效。
- 李大启陈萍邵建华董学斌赵红玉周亚伟
- 关键词: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骨髓增殖性疾病白血病
- 伊马替尼对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体内激素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探讨伊马替尼对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体内激素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等内分泌腺的激素进行测定,比较不同用药时间和有无临床症状对患者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 用药时间为<2年、≥2~<3年、≥3~<4年、≥4年者分别为27、13、10、10例,4组患者外周血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总量(TT3)分别为(1.82±0.32)、(1.96±0.02)、(1.74±0.32)、(1.44±0.22) n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分别为(2.31±1.24)、(2.58±1.20)、(2.95±1.51)、(3.31±1.36) mU/L,睾酮水平分别为(14.23±3.21)、(12.22±1.25)、(10.50±1.62)、(8.02±2.01) 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022、6.212、5.689,P均<0.05),TT3、睾酮水平与用药时间均存在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302、-0.273,P均<0.05),TSH与用药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 =0.412,P<0.05);60例中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30例,无症状30例,两组TT3分别为(1.60±0.27)、(1.81±0.33)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8,P<0.05);60例中有男性性功能减退、乳腺发育症状者11例,无症状者24例,两组睾酮水平分别为(3.90±1.45)、(5.10±1.82)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2,P<0.05).结论 部分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使用伊马替尼后出现TT3、睾酮水平降低及TSH升高,相应出现性功能减退、男性乳腺发育症状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症状,这可能与用药时间有关.
- 董学斌赵秀荣陈萍赵红玉顾琳萍
- 关键词:伊马替尼慢性髓性白血病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