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光富

作品数:94 被引量:449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0篇狼疮
  • 30篇细胞
  • 25篇红斑
  • 25篇红斑狼疮
  • 23篇肾炎
  • 21篇系统性红斑
  • 21篇系统性红斑狼...
  • 18篇狼疮肾
  • 18篇狼疮肾炎
  • 11篇外周
  • 11篇外周血
  • 11篇淋巴
  • 10篇系统性红斑狼...
  • 10篇红斑狼疮患者
  • 10篇并发
  • 9篇免疫
  • 8篇肾炎患者
  • 8篇尿路感染
  • 8篇路感
  • 7篇外周血单个核

机构

  • 72篇广东省人民医...
  • 14篇中山医科大学...
  • 11篇广东省医学科...
  • 7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广州医学院
  • 3篇惠州市中心人...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惠州市中心医...
  • 2篇汕头大学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兰州医学院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萍乡市人民医...

作者

  • 94篇董光富
  • 52篇张晓
  • 24篇崔阳
  • 22篇石韫珍
  • 21篇叶任高
  • 16篇罗日强
  • 15篇雷云霞
  • 14篇李玲
  • 12篇李幼姬
  • 11篇张光锋
  • 10篇张光峰
  • 8篇刘冠贤
  • 8篇叶任高
  • 6篇陈文莉
  • 6篇王俭勤
  • 4篇何德宁
  • 4篇杨念生
  • 4篇林莉
  • 3篇林秋雄
  • 3篇阳晓

传媒

  • 16篇中华风湿病学...
  • 8篇中国社区医师
  • 5篇广东医学
  • 5篇中国中西医结...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肾脏病杂...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华临床免疫...
  • 2篇第15次全国...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第17次全国...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9篇2010
  • 11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7篇2004
  • 11篇2003
  • 2篇2002
  • 5篇2001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细胞介素-17的表达与狼疮肾炎关系初探被引量:12
2001年
目的 了解狼疮肾炎 (LN)病人白细胞介素 17(IL 17)在血浆、尿液及肾组织中表达水平与LN发病相关性。方法 建立正常对照、活动期和非活动期LN组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浆和尿液IL 17水平 ;制备正常对照、WHOⅣ型和非Ⅳ型肾组织标本 ,采用微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光镜观察IL 17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血浆IL 17均测不出 (<5 pg/ml) ;尿液IL 17水平 ,活动期LN病人 (2 9± 5 ) pg/ml较正常对照 (3 3± 0 8)pg/ml和非活动期LN病人(9 6± 0 9) pg/ml明显升高 (P <0 0 0 1) ,且非活动期LN病人较正常对照亦明显升高 (P <0 0 0 1) ;免疫组织化学显示 ,WHOⅣ型LN较非Ⅳ型和正常对照组 ,单位肾小球细胞数 [(117± 31) / gcs(肾小球横向联合切面 )较 (4 3± 8) /gcs和 (34± 7) / gcs]明显升高 (P <0 0 1) ,单位肾小球IL 17+ 细胞数(Ng) [(33± 8) /gcs较 (8 2± 1 6 ) / gcs和 0 ]明显增多 (P <0 0 1) ,每平方毫米肾小管、间质IL 17+ 细胞数 (Nt) [(2 9± 9) /mm2 较 (8 8± 1 5 ) /mm2 和 0 ]亦明显增多 (P <0 0 1)。相关分析显示Ng与肾小球细胞增多、肾组织活动指数、尿蛋白、尿N 乙酰 β 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血肌酐及尿IL 17亦呈正相关 ;Nt与肾组织活动指数、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尿?
董光富叶任高陈雄辉李幼姬杨念生阳晓王俭勤刘冠贤许韩师
关键词:狼疮肾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免疫组织化学白细胞介素17
肾移植受者并发重症巨细胞病毒感染时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变化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探讨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与肾移植受者并发重症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 COUL TER公司鼠抗人 T淋巴细胞亚群单克隆抗体 OKT系列及 EL ITE型流式细胞仪 ,测定肾移植术后稳定、并发重症 CMV感染或急性排斥患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术后无急性排斥组与急性排斥组 ,其 CD4/CD8比值变化差异显著 (P<0 .0 5 ) ;而发生重症 CMV感染者 CD4/CD8比值变化与排斥者完全相反 ,且较长时间内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 :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对肾移植受者急性排斥和重症 CMV感染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指导合理用药有一定意义。
董光富叶任高吴培根孔庆喻张仕光
关键词:肾移植CMV感染急性排斥T淋巴细胞亚群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Fc融合蛋白对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者细胞因子和骨代谢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Fc融合蛋白对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者细胞因子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开放研究.纳入自2006年12月至2009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诊治的活动性JIA患者,共31例,年龄平均(12.7±2.3)岁.研究第1阶段(0~3个月),根据患者经济情况分别纳入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两组患者在病程、年龄、性别等方面匹配.试验组的给药方案为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Fc融合蛋白(益赛普)0.4 mg/kg,皮下注射,2次/周,患者共18例,其中附着点炎型15例,多关节炎型2例,全身型1例 对照组给药方案为甲氨蝶呤10 mg·m-2·周-1,2例不能耐受者换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30~50mg·kg-1·d-1,患者共13例(附着点炎型9例,多关节炎型2例,全身型2例),两组多关节炎型和全身型患者允许使用稳定剂量的非甾类抗炎药(NSAID)或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第2阶段(3~6个月),有效者继续原治疗,试验组益赛普减量为0.4 mg·kg-1·周-1,合并外周关节炎或治疗无效者可以加用SASP.分别在治疗前和1、3及6个月随访.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骨钙素、β-胶原分解片断(β-CTx)、碱性磷酸酶(ALP)、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骨密度的动态变化.结果 两组ALP、腰椎正侧位骨密度随治疗明显升高,TNF-α、IL-1β、ESR、CRP随治疗延长明显下降(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间ESR分别为(16±8)mm/h比(60±38)mm/h,CRP分别为(10±7)mg/L比(47±37)mg/L,β-CTx分别为2.1±0.8 vs 1.1±0.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骨钙素逐渐增加,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 MMP-3有下降趋势,但组间和各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Ward's三角区和前臂骨骨密度均无明显变化.其中1例骨折不愈合达2年者经益赛普治
李玲张晓崔阳卢奕云王淑侠董光富石韫珍罗日强雷云霞
关键词:关节炎肿瘤坏死因子-Α
叶氏狼疮方诱导狼疮肾炎病人T细胞免疫耐受分子机制在体研究
目的了解叶氏狼疮方在诱导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耐受中有无作用。方法入选轻中度活动期LN病人15例及健康志愿者10例,所有LN病人均为初诊,或至少停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董光富张晓雷云霞张光锋
关键词:狼疮肾炎T细胞免疫耐受
文献传递
鞘内注射药物治疗全身活动不明显的神经精神狼疮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鞘内联合注射甲氨喋呤 (MTX )和地塞米松 (DXM )在治疗全身活动不明显的神经精神狼疮(NPSLE)的疗效。方法 :对 2 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DAI评分 <12分 ) ,临床上具有精神和神经的异常表现 ,确诊为NPSLE的患者 ,在神经科药物及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不能缓解的情况下 ,单纯鞘内注射MTX和DXM ,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并进行治疗前后对照。结果 :2 4例病人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总有效率为 92 3 %。结论 :鞘内注射MTX和DXM ,是治疗全身活动不明显的神经精神狼疮的一种有效安全副作用少的方法 ,避免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全身使用 。
崔阳张晓石韫珍罗日强董光富
关键词:神经精神狼疮MTXDXM地塞米松甲氨喋呤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B细胞脂筏及细胞骨架蛋白表达异常初探
何德宁董光富张晓
来氟米特对狼疮患者树突状细胞作用机制的初探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 探讨来氟米特(LEF)处理前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树突状细胞(DC)表面标志及功能的改变,揭示LEF治疗SLE的作用机制,为开展“抑制性DCs”治疗SLE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1)分离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用细胞因子诱导DC成熟, LEF组再加入A7717262(来氟米特的活性代谢产物)培养。第9天收集DC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80、CD83、CD86和HLA DR的表达。(2)分别将A771726处理或不处理的第9天DC和T细胞进行培养, 72h后用MTT法检测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FACS检测T细胞亚群和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L 10和IFNγ水平。结果A771726处理后虽DC形态无改变,但DC表达CD83、CD86和HLA DR百分数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72 70±1 77vs 79 36±4 80, 63 50±14 06vs. 83 91±9 81, 80 44±12 56vs. 90 51±8 63,P值均<0 01)。A771726处理后的DC,其刺激T细胞增殖相应的吸光度值明显降低,混合培养的上清液中IL 10水平较无A771726处理的DC与T细胞的混合培养上清液明显降低,而IFNγ两者间无显著差异;但见CD+4 CD+25CTLA+4 T细胞百分比增高。结论 LEF在体外可抑制SLE患者外周血DC的成熟;未成熟DC能抑制T细胞增殖及T细胞向Th2 细胞转化,诱导CD+4 CD+25CTLA+4 T细胞产生,从而纠正SLE患者的部分免疫紊乱。
张晓周华董光富石韫珍
关键词:来氟米特树突状细胞SLE系统性红斑狼疮DC
B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1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可引起个体差异明显的多系统损害、病程迁延反复的典型器官非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内分泌异常及免疫紊乱等有着密切关系。近几年通过对SLE模型小鼠及人SLE的研究发现,B细胞在SLE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何德宁董光富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B细胞ERYTHEMATOSUS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异常
Toll样受体7,9在狼疮肾炎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7(TLR7)、Toll样受体9(TLR9)在狼疮肾炎(L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混合骨髓干细胞移植实验后的MRL/lpr狼疮鼠36只,分为空白对照组30只(PBS代替)和阴性对照组6只(昆明小鼠)。观察MRL/lpr小鼠肾组织不同病变程度中TLR7、TLR9的表达情况。结果:MRL/lpr小鼠肾组织中均有TLR7、TLR9的表达,且随病变程度增加其表达增强,与肾组织病变程度呈正相关。MRL/lpr小鼠肾组织中TLR7、TLR9的表达与其血清肌酐、尿蛋白定量存在正相关(P<0.01)。结论:TLR7和TLR9是介导炎性反应细胞浸润和局部炎性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表达水平可能与LN肾脏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崔晓刘冠贤董光富石咏军倪丽
关键词:狼疮肾炎TOLL样受体免疫组织化学
肾组织B淋巴细胞浸润及其异位淋巴样组织形成在狼疮肾炎诊治中的意义
2016年
目的了解肾组织中B淋巴细胞浸润及其相关异位淋巴样组织(ectopic lymphoid organ,ELT)形成在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的89例LN患者,入选病例连续肾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20+、CD3+、CD21+细胞共表达。结果 89例LN患者中,光镜病理分析显示B、T淋巴细胞分布以肾间质为主77例(86.5%),肾小管周围为主9例,肾小球周围为主3例;CD20+细胞组69例(77.5%),CD20-细胞组20例(22.5%)。B细胞组[(21.8±9.9)个月]较非B细胞组[(9.8±6.2)个月]平均病程明显增加(P=0.045);治疗6个月LN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B细胞组(63.8%)与非B细胞组(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但总缓解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1)。免疫组化显示B、T淋巴细胞浸润模式中,出现三种类型:0、1和2类,2类ELT形成为主要模式,占51例(73.9%),无3类;2类ELT形成LN患者病程[(24.4±10.2)个月]较0类病程[(9.8±6.2)个月]和1类病程[(16.4±7.8)个月]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和P=0.039);相较Ⅴ型LN患者,Ⅲ型和Ⅳ型LN患者中,ELT分布三类型比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2类ELT分布比例较0或1类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Ⅲ型:P=0.013;Ⅳ型:P=0.001)。结论 B细胞异常浸润及其ELT形成可能是长病程和难治性LN患者发病机制中重要环节。阻断B细胞在肾组织异常聚集可能是难治性LN治疗研究中的重要靶点。
龙康霞董光富张晓张光峰
关键词:狼疮肾炎B淋巴细胞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