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洋

作品数:140 被引量:611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机械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7篇期刊文章
  • 3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7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9篇腹腔
  • 79篇腹腔镜
  • 69篇手术
  • 52篇单孔
  • 47篇单孔腹腔镜
  • 44篇切除
  • 40篇切除术
  • 31篇腔镜手术
  • 29篇腹腔镜手术
  • 20篇直肠
  • 19篇肿瘤
  • 18篇结石
  • 16篇单孔腹腔镜手...
  • 16篇手术治疗
  • 16篇外科
  • 15篇胆管
  • 15篇胆囊
  • 12篇切口
  • 12篇结直肠
  • 10篇术后

机构

  • 139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武警辽宁省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40篇苏洋
  • 107篇吴硕东
  • 47篇田雨
  • 45篇孔静
  • 33篇范莹
  • 15篇于晓鹏
  • 15篇于宏
  • 13篇戴朝六
  • 12篇陈永生
  • 12篇卜献民
  • 12篇张振海
  • 10篇金俊哲
  • 9篇赵阳
  • 9篇贾昌俊
  • 8篇韩金岩
  • 8篇徐锋
  • 8篇彭松林
  • 8篇许永庆
  • 7篇李勇男
  • 6篇赵闯

传媒

  • 7篇中国内镜杂志
  • 7篇中华消化外科...
  • 6篇中国普外基础...
  • 6篇中华普通外科...
  • 6篇中华腔镜外科...
  • 5篇世界华人消化...
  • 5篇中华胃肠外科...
  • 5篇临床肝胆病杂...
  • 5篇中国微创外科...
  • 4篇外科理论与实...
  • 4篇中国现代普通...
  • 4篇腹腔镜外科杂...
  • 4篇第十四届全国...
  • 3篇中华肝胆外科...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腹部外科
  • 3篇生物医学工程...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3篇中华普外科手...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年份

  • 3篇2020
  • 7篇2019
  • 8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3篇2013
  • 17篇2012
  • 20篇2011
  • 18篇2010
  • 11篇2009
  • 5篇2008
  • 9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2
1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辅助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临床分析(附6例报告)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均行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结果:6例患者均成功进行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用时(251±24)min,术中出血量(1 8 5±6 5)mL,清扫淋巴结(1 4.5±5.7)枚/例。术后患者平均下床活动时间(1.8±0.6)d,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8±1.2)d,术后效果良好,没有近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安全、有效,可行性好。
于宏吴硕东苏洋
关键词:腹腔镜根治性胃切除进展期胃癌
腹腔镜胰腺手术的治疗经验
总结腹腔镜胰腺手术的治疗经验,探讨腹腔镜治疗胰腺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分析我科自2005 年2 月至2011 年2 月共进行11 例腹腔镜胰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希渥吴硕东彭观景田雨苏洋孔静范莹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胰腺切除术
单孔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1例报告被引量:1
2012年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具有一定难度与挑战性,而单孔条件下施术难度进一步增加,目前未见报道。我们在积累了大量单孔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开展并顺利完成1例。患者女,45岁。以"间断性腹痛腹胀7年"为主诉入院。患者20余年前因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术后2年自觉腹部偶有隐痛,呈阵发性,可自愈;7年前症状加重,
张朝坤吴硕东苏洋白海涛
关键词: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单孔腹腔镜间断性腹痛手术经验阵发性
肠胆反流在胆管色素结石患者中存在及其意义探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胆道术后留有T型管患者十二指肠胆道反流的判定方法,探讨肠胆反流与胆管色素结石成因的关系。方法根据核素检查肠胆反流将26例胆道术后患者分为反流组和无反流组,比较两组胆汁中细菌、淀粉酶、脂肪酶和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结果有10例患者检测到十二指肠胆道反流(38.46%),其淀粉酶、脂肪酶和外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显著高于无反流组〔淀粉酶由(4 792.50±5 468.05)U/L减至(34.94±55.67)U/L(P<0.01),脂肪酶由(5 165.57±3 494.60)U/L减至(367.35±449.93)U/L(P<0.01),外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由(1667.01±830.76)F ishman单位减至(921.98±451.88)F ishman单位(P<0.01)〕。结论核素检查是判定肠胆反流的新方法,胆色素结石与十二指肠胆道反流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金俊哲吴硕东苏洋张振海张立魁
关键词:胆色素结石肠胆反流99MTC-DTPA淀粉酶脂肪酶Β-葡萄糖醛酸酶
伴有门静脉高压症的早期肝癌病人肝切除与微波消融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通过对病毒性肝炎相关的早期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肝切除与微波消融的疗效比较,探究肝切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89例病毒性肝炎相关的巴塞罗那分期早期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病人,将病人分为肝切除组(41例)及微波消融组(48例),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比较两组的术后生存率。结果肝切除组肿瘤直径大于消融组,分别为(3.6±1.7)cm和(2.4±0.95)cm,P=0.01。而肝脏储备功能肝切除组则优于微波消融组(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10%),分别为19%和66.7%,P=0.01,经由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术前甲胎蛋白(AFP)>400μg/L(P=0.019)及围手术期输血(P=0.001)是全部89例早期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病人术后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尽管两组的术后总生存期相似(P=0.908),但肝切除组在术后累积肿瘤无复发生存期上具有比微波消融组更好的预后(P=0.033)。结论肝切除对具有良好肝脏储备功能的巴塞罗那早期肝癌伴门静脉高压症病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而微波消融治疗则适用于肝脏储备功能较差的小肝癌病人。
王鹤霖戴朝六赵阳贾昌俊苏洋卜献民徐锋彭松林赵闯赵亮
关键词:肝细胞癌门静脉高压症肝切除微波消融
单孔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操作技巧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总结笔者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经验,对该方法的手术操作技巧进行讨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单孔腹腔镜手术的21例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手术体会。结果 21例患者中,行右半结肠切除者5例,行乙状结肠切除者2例,行经骶前直肠癌切除术者9例,行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者2例,行全结肠切除者1例,行结肠造瘘术者2例。其中20例患者顺利完成单孔腹腔镜手术,另1例在离断低位直肠时增加了一处12 mm的穿刺切口。手术操作时间40~335 min,(189±75)min;术后住院时间7~16 d,(11.5±3.4)d。术后无出血、吻合口漏、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切口无感染、裂口、疝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在合理掌握适应证条件下,单孔腹腔镜手术对结直肠肿瘤的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其具有更好的微创与美容效果。
吴硕东苏洋孔静陈永生
关键词:单孔腹腔镜手术结直肠肿瘤结直肠手术
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临床应用价值
分析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 年7 月至2011 年4 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一微创胆道外科接受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34 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 例,女28 例,年...
国星奇吴硕东希渥于晓鹏苏洋
关键词:单孔腹腔镜手术阑尾切除术
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在胆道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研究(附305例报告)被引量:2
2010年
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胆道外科重要诊治手段之一.由此衍生的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v,EST)、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术等在胆道疾病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笔者收集自2003年1月到2008年5月利用ERCP诊治胆道疾病305例资料.现将诊治结果报道如下。
苏洋吴硕东孔静田雨
关键词:胆胰管造影术胆道外科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下鼻胆管引流胆道疾病
经脐单孔腹腔镜肝囊肿去顶减压术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肝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为8例单纯性肝囊肿患者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肝囊肿去顶减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75min,平均40.8min。术后平均住院3.7d。术后随访2~12个月,平均7个月,除1例患者原有的小囊肿增大外,无再发病例。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肝囊肿去顶减压术虽然较传统的多孔腹腔镜手术操作略复杂,但安全有效,腹壁无可见疤痕,患者创伤小,痛苦轻,康复快,住院时间短。
李勇男吴硕东苏洋陈俊智
关键词:肝囊肿单孔腹腔镜检查病例报告
肠屏障功能对豚鼠胆囊胆色素结石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探讨肠屏障功能与胆色素结石形成间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豚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成石组(PS)、肠黏膜保护组(GLN),分别给予正常饲料、胆色素结石致石饮食、添加肠黏膜保护剂谷氨酰胺的致石饮食,饲养8wk建立胆囊胆色素结石模型.检测并比较各组胆结石成石率、肠黏膜形态、肠黏膜通透性、血浆内毒素水平、胆汁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结果:成石组成石率为73.9%,与正常组相比,成石组肠黏膜通透性增加,肠黏膜细胞超微结构受损,血浆内毒素水平[由(77±43)×10-6EU/L增至(1367±525)×10-6EU/L,P<0.01]和内、外源性胆汁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增高(内源性由122.1±39.5Fishman单位增至209.8±47.5Fishman单位,P<0.01,外源性由573.5±476.9Fishman单位增至2206.6±983.9Fishman单位,P<0.01).肠黏膜保护组成石率下降至44.4%,各指标均较成石组降低,内毒素水平[(156±97)×10-6EU/Lvs(1367±525)×10-6EU/L,P<0.05]、肠黏膜通透性、肠黏膜细胞受损程度均较成石组有显著性差异,而胆汁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无显著差异.结论:胆色素结石与肠屏障功能异常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肠屏障功能异常可能通过继发细菌移位、内毒素血症、胆汁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改变,在促进胆色素结石的形成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苏洋吴硕东金俊哲张振海范莹
关键词:肠屏障功能胆色素结石细菌移位Β-葡萄糖醛酸酶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