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芮瑞

作品数:110 被引量:346H指数:11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49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0篇建筑科学
  • 22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理学

主题

  • 17篇路堤
  • 16篇地基
  • 15篇土拱效应
  • 15篇拱效应
  • 13篇土压力
  • 11篇土工
  • 11篇模型试验
  • 10篇软土
  • 10篇桩承式路堤
  • 9篇挡土
  • 9篇复合地基
  • 9篇沉降
  • 8篇数值模拟
  • 8篇值模拟
  • 7篇道床
  • 7篇垫层
  • 7篇褥垫层
  • 7篇填料箱
  • 7篇基坑
  • 7篇轨枕

机构

  • 110篇武汉理工大学
  • 4篇中国建筑第二...
  • 4篇中煤科工集团...
  • 2篇长江科学院
  • 2篇同济大学
  • 2篇总参工程兵科...
  • 2篇中国科学院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中交第四航务...
  • 1篇中国石化
  • 1篇广州供电局
  • 1篇中国铁建港航...
  • 1篇绍兴市上虞区...
  • 1篇中建三局安装...

作者

  • 110篇芮瑞
  • 32篇陈成
  • 27篇夏元友
  • 6篇张磊
  • 6篇孙义
  • 5篇冯仲仁
  • 5篇孙义
  • 4篇杨繁
  • 4篇何清
  • 4篇胡港
  • 4篇刘浩
  • 3篇张颖
  • 2篇李梅
  • 2篇王威
  • 2篇张开鹏
  • 2篇杨宇
  • 2篇申翃
  • 2篇程永辉
  • 2篇胡胜刚
  • 2篇黄成

传媒

  • 12篇岩土工程学报
  • 8篇武汉理工大学...
  • 8篇岩土力学
  • 6篇岩石力学与工...
  • 3篇中国公路学报
  • 3篇建筑科学与工...
  • 2篇铁道科学与工...
  • 2篇土木工程与管...
  • 1篇振动工程学报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建筑结构
  • 1篇中外公路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住宅与房地产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 1篇铁道标准设计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水利与建筑工...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交通技术

年份

  • 18篇2023
  • 14篇2022
  • 20篇2021
  • 6篇2020
  • 9篇2019
  • 9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1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可全景测量的中粒料休止角测定仪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全景测量的中粒料休止角测定仪,包括骨料筒、可动支撑架、固定支撑架、激光发射器、测量板和全景拍摄架,骨料筒顶部设有进料口且底部设有出料口,骨料筒底部设有封口插板,封口插板底部设有摄像机固定槽,骨料筒设在可...
陈成张颖冯远鹏芮瑞张磊邹旺权
文献传递
对“模型试验中膜式土压力盒标定及其应用”讨论的答复
2016年
感谢孙玉永博士对"原文"[1]的关注,以下对讨论中关注的问题作出说明。(1)土压力盒测试受到包括自身膜片刚度、测试介质性质,乃至加载历史等的影响。对于影响土压力盒工作特性的自身因素,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参见"原文"引言第二段。在尽量满足这些条件的前提下,土压力盒的尺寸参数受到模型试验尺寸的限制,而量程和精度则决定了膜片的厚度。因此,
芮瑞
关键词:土压力盒模型试验土拱效应试验箱测试系统
边坡(滑坡)灾害评价与治理优化新方法及工程应用
夏元友谢全敏李梅张开鹏申翃祝文化芮瑞杨繁刘祾頠叶红
随着大规模工程建设的开展,水利、矿山、交通、环境、建筑等领域的天然或人工开挖边坡问题已越来越突出。该项目以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的滑坡与人工边坡为工程背景,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基金与专项等20余个研究项目,针对边坡(...
关键词:
关键词:岩体力学智能辅助决策系统
深厚软土层端承摩擦桩桩承式加筋低路堤现场试验
2023年
为揭示桩承式加筋低路堤的荷载传递机理及土工格栅的加固效应,选取武汉智能网联赛车道项目主赛道连接段某低路堤路段开展了一个承载单元的现场试验,分别测试了施工期桩帽顶部与格栅上层的土压力分布、路堤分层沉降、格栅应变与挠曲。数据分析表明: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土拱效应与张拉膜效应逐渐发挥,桩帽顶部的土压力开始超过桩间土压力并在填筑结束后逐渐趋于稳定。在端承摩擦桩桩承式加筋低路堤的荷载传递机制中,桩间土承担主要荷载,占比62.23%,张拉膜效应仅占很小一部分,占总荷载的3.77%。土工格栅的最大应变出现在桩帽边缘处,但最大值仅为0.195%,这表明土工格栅性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在该桩承式加筋低路堤中,两桩中心处的桩间土沉降要明显大于四桩对角线中心处。
刘浩高泉平李纪昕李良昊张颖丁锐恒芮瑞
关键词:桩承式加筋路堤端承摩擦桩土拱效应
大直径薄壁钢管排污管线的安全评估被引量:1
2013年
新建构筑物往往对周边管线安全产生威胁,管道受损又对新建建筑物和周边环境安全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极大的关注。简单的采用管线改迁的方案常常造成巨大的浪费,同时延误工期,而目前的管线安全控制方法以监测为主,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往往管线已经破坏或受损,安全和正常使用均无法保证。以大直径薄壁钢管排污管道为例,以管道所属部门的相关规范为依据确定安全验算项目和安全评价标准,采用相关理论计算公式与三维数值计算相结合进行验算,继而根据其评价标准进行综合评价,为相关管道安全评估提供了参考。
杨繁芮瑞刘鹏
关键词:安全评估排水管线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加固软土路基的现场试验研究
广东沿海广大地区,基岩埋藏较浅,风化严重,强风化岩层较厚,较为适合预应力砼管桩的应用.目前预应力砼管桩仍然多用于建筑桩基,而作为复合地基用于加固软土路基则较少,大规模的使用在广东还是首次.复合地基理论研究远落后于工程实践...
芮瑞
关键词:褥垫层桩土应力比工作特性
文献传递
一种土压力模拟测试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压力模拟测试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试验箱和支撑腿,试验箱的顶部开口,试验箱包括前挡板、后挡板以及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前挡板和所述后挡板之间的下挡板,下挡板上沿左右方向滑动连接有挡板和调节挡板,调节挡板连...
翟玉新芮瑞叶雨秋
文献传递
加筋对桩承式路堤变形模式与土拱效应影响试验被引量:12
2020年
对于桩承式加筋路堤,加筋改变了路堤底面的变形形态,不可避免地将对路堤变形模式与土拱效应产生影响。为了深入分析加筋的影响,利用开发的多沉陷门(Multi-trapdoor)试验装置和椭圆钢棒相似土填料,开展未加筋桩承式路堤试验并得到不同参数组合下存在的3种变形模式,选取3种变形模式的代表性试验,开展相同参数条件下的加筋试验以及4种不同填料高度和3种不同加筋刚度的桩承式加筋路堤试验。通过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和自制三点式载荷计准确测试得到全场位移及桩顶和桩间土压力。结果表明:加筋后,未加筋桩承式路堤的三角扩展型和塔形升高型变形模式转化为同心椭圆扩展模式,等沉面模式转化为同心圆等沉模式;2种变形模式之间转化的临界高度为1.5倍桩间净距,但等沉面的高度仅为67%的桩间净距;加筋对土拱效应发挥起到了双重作用,一方面,加筋减小了差异沉降,导致土拱效应发挥程度降低,另一方面,加筋改变了路堤变形模式,为"同心圆"土拱提供了稳定的拱脚,使得土拱效应发挥程度提高;在填料高度低,加筋刚度高的情况下,土拱效应发挥程度进一步降低;而填料高度高,加筋刚度低时,土拱效应达到了充分发挥所需的差异沉降,加筋对土拱效应有提高作用;张拉膜效应发挥程度随加筋刚度增大而提高,且随着桩间土下沉而提高,导致土拱效应减弱。
芮瑞万亿陈成庄妍张凯
关键词:道路工程桩承式路堤加筋土拱效应荷载分担比
光纤渗压传感器与公路软基监控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研制出新型的光纤Bragg光栅岩土工程监测仪器——光纤渗压传感器,并将其应用于高速公路软土地基中进行孔隙水压力监测,以检验研发成果。在试验过程中还解决了光纤渗压传感器量测系统、现场埋设以及数据采集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对软基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并与实际情况进行了对比检验仪器是否反映真实情况,同时利用与常规仪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传感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传感器不仅可以达到常规仪器的监测效果,而且克服了常规仪器的一些缺点,仪器开发是较为成功的。
夏元友芮瑞梁磊冯仲仁
关键词:光纤光栅传感器孔隙水压力软土地基
刚性挡土墙位移模式对土压力的影响试验研究
2023年
挡土墙位移模式对墙后土压力分布及土体滑移变形与破坏模式具有重要影响。研究采用开发的可视化挡土墙模型箱和石英砂填料,开展平动、绕底部转动、绕顶部转动、绕中点逆时针转动和绕中点顺时针转动5种模式的模型试验。将实测土压力与现有计算理论进行对比,对静止土压力、极限土压力及其土压力随挡墙位移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分析土体的滑移变形特征和破坏模式。结果表明:静止土压力沿墙深呈线性增长趋势,由于砂土超固结导致实测值大于理论值;不同位移模式土体达到极限状态所需的位移量存在较大差异;由于砂土密实程度高,导致平动、绕底部转动、绕顶部转动极限土压力实测值小于理论值;绕中点逆时针转动和顺时针转动极限土压力合力作用点较绕顶部转动和绕底部转动分别出现上移和下移;不同位移模式的滑移面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实测滑移面倾角略大于理论值;绕底部转动、绕中点顺时针转动表现为渐进式破坏,平动、绕顶部转动、绕中点逆时针转动表现为整体式破坏。
芮瑞蒋旺徐杨青夏荣基Edo Ekata Emmanuel丁锐恒
关键词:土力学刚性挡土墙位移模式土压力破坏模式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