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艾红红

作品数:67 被引量:12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0篇文化科学
  • 7篇历史地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5篇广播
  • 15篇新闻
  • 10篇电视
  • 9篇媒体
  • 8篇电台
  • 8篇抗战
  • 7篇战时
  • 6篇日报
  • 6篇抗战时期
  • 6篇广播电视
  • 5篇传媒
  • 4篇主义
  • 4篇无线
  • 4篇无线电
  • 4篇无线电广播
  • 4篇广播电台
  • 3篇中国共产党
  • 3篇受众
  • 3篇群众
  • 3篇列宁

机构

  • 51篇中国传媒大学
  • 5篇北京广播学院
  • 5篇山东大学
  • 5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外交学院

作者

  • 64篇艾红红
  • 3篇冯帆
  • 3篇马阳
  • 2篇韩文婷
  • 2篇宫承波
  • 2篇赵玉明
  • 1篇赵玉明
  • 1篇冯帆
  • 1篇张素艳
  • 1篇王文利
  • 1篇王娟
  • 1篇张芮雪
  • 1篇齐立稳

传媒

  • 11篇中国广播电视...
  • 7篇中国广播
  • 7篇现代传播(中...
  • 5篇新闻春秋
  • 3篇新闻爱好者
  • 3篇新闻界
  • 3篇山东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出版
  • 3篇传媒观察
  • 1篇理论学刊
  • 1篇兰州学刊
  • 1篇当代传播
  • 1篇学术交流
  • 1篇当代电影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记者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山东行政学院...
  • 1篇青年记者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2
  • 1篇2001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数字、景观、对话:对博物馆“云展览”的解构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伴随着新冠感染的发生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云展览”逐渐成为博物馆运营中的常规项目。按照设展、策展、观展的流程顺序拆分,博物馆“云展览”可被解构为现实展品在“云”上的数字延展、策“展”时空间及内容结合的景观营造、游客在“览”展过程中的对话式参与三个部分。未来,博物馆在“云展览”中应跨越时空、虚实和传受之界,运用自身的“云展厅”优势,构建起沉浸式“云景观”,从而在传受双方间实现“云对话”。
李佳铭艾红红
关键词:博物馆景观营造
“下乡”“离场”与“返乡”——新中国农村有线广播发展“三部曲”被引量:13
2020年
相比报刊、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等大众媒介,有线广播的生产成本与接收门槛最低,集体收听的成效却十分显著,因而成了新中国政府重构农村信息环境的首选媒介,在参与乡村社会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前,有线广播大规模"下乡",使中央的声音直达农村,农民则借助收听广播实现了封闭乡村与外部世界的想象性整合。改革开放后,农村有线广播部分"离场",这既是国家媒体战略调整的产物,也是公权力尊重农民自主选择的结果。近年来,随着国家媒体政策与农村形势的变化,有线广播强势"返乡",大喇叭、小广播在很多村庄重新响起,并从"对农广播"向"农村广播"转变;其内嵌的核心思想,是国家对农村尤其是农民中弱势群体的关怀与守护。新中国农村有线广播的发展,是农村治理的一个缩影,也是党、政府与农村、农民关系的一种媒介隐喻。
艾红红
关键词:农村有线广播
《苦干》的首次来华及其媒体评价考辨
2024年
《苦干》是一部美国记者拍摄的、描述我国抗战大后方生活的彩色纪录片,于1941年在美国上映后收获广泛好评,并获得1942年第14届奥斯卡纪录片特别奖。国内学者目前的共识是该片在“二战”结束后即“人间蒸发”,直到2008年才在美国华裔电影人罗宾龙的努力下重见天日,并于2015年来华“首映”,之前国人对此一无所知。事实并非如此。通过发掘和梳理民国时期的媒体报道可以发现,《苦干》早在1942年即被中国媒体报道,1946年便以《不屈服的中国》为名在中国多地放映,并被国民政府作为招待来宾的片目,还曾引发一些报刊热议。分析当时各报的报道,可以一窥时人因地域和阶级差异而形成的不同情绪与认知;对照同期国人拍摄的同类题材纪录片,则不难发现“自我认知”与“他者凝视”的显著差异。
艾红红李佳铭
关键词:自我认知
从党派“营地”到民众“喉舌”——民主党派报刊属性与功能之变迁(1928—1949)被引量:6
2010年
民主党派创办报刊的初衷,是企图在国共两党报系之外,建构别样的参政议政空间。然而在涉及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等原则问题时,民主党派报刊一贯鼓吹并坚持的抗日、爱国、民主、和平等立场,显然又超越了一党一派的利益,具有更为广泛的"全民"性基础,因而在实质上也担当起了民众"喉舌"的角色。
艾红红
关键词:民主党派新闻史
我国电视中科技传播回顾被引量:5
2002年
艾红红
关键词:电视远程教学
二战时期广播演讲的省察与反思
2007年
二战期间,中、英、苏、法、美等一些国家的政要和社会名流,纷纷通过电台发表演讲,帮助民众认清形势.为反法西斯战争进行宣传动员:而在法西斯阵营.希特勒则通过广播、报纸等大众传媒发动了战争,并借助广播演讲进行舆论鼓动。无论从参与战争的哪一方来看,广播演讲在其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艾红红
关键词:二战时期反法西斯战争宣传动员大众传媒报纸
70年,70个难忘的广播记忆被引量:2
2019年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指引下,我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不断走向繁荣兴盛。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跟随着新中国成长脚步,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留下了一抹抹璀璨的星光,创造了一个个难忘的记忆。70年来,几代广播媒体人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用声音记录新中国成长发展的轨迹,用音频反映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一个又一个历史性跨越的瞬间——忘不了开国大典实况广播中那震撼世界的声音,忘不了第26届世乒赛体育转播中那激动人心的"徐氏12大板"带给国人的自豪,忘不了收音机里传出的"东方红一号"在神奇太空中的美妙乐曲……陪伴了一代代人成长的《小喇叭》、天天早晨报告国内外重大新闻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连接祖国大陆和台湾听众心声的《空中之友》节目……太多难忘的广播记忆,丰富和激励着我们不断向美好生活迈进。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记住这70年间我们和广播曾拥有的美好,《中国广播》编辑部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共同推出《70年,70个难忘的广播记忆》策划,撷取新中国广播的70个高光时刻或经典案例,以此串联起新中国广播事业70年走过的足迹。本次活动的初评由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艾红红及她的研究生团队负责,在仔细梳理70年来广播重要事件、重要节点、重要人物的基础上,以在听众中的知名度、社会或行业中的影响力、对广播发展的推动力等为标准,选出178个条目,包括广播大事48项、广播人物64位、广播节目66个。复评当中,经过《中国广播》编辑部的筛选和核定,确定出87个条目。再由终评评委王求、张振华、赵玉明、覃信刚、欧阳宏生、吕尚彬、高贵武、申启武、艾红红、刘书峰等10位专家投票确定并完善,最终选出70个条目。�
本刊编辑部刘浩三艾红红吕晓虹宁黎黎李静
关键词:记忆新中国成立文艺方针政策人民广播事业广播媒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视事业发展鸟瞰
2002年
改革开放以来 ,顺应国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 ,我国电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也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以不断调整事业结构、改善事业运作模式为目标 ,逐步走向市场 ,在产业化经营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电视传播日渐走出过去政治控制下的单向传播状态 ,逐步走向多种社会力量交互作用下的多向、信息化传播格局。
艾红红
关键词:电视事业大众需求信息化
试析典型报道的新趋势被引量:3
2006年
艾红红
关键词:新闻媒体社会行为社会生活
我国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2
2020年
我国新闻学博士招生自1984年启动至今,无论是在招生中引进和试行"申请—考核"制,还是在培养过程中强调学科前沿知识及增加过程性考核环节,都是为提高培养质量而做的有益尝试。在此基础上,提高招考机制的科学性与公平性,侧重对研究能力与创新思维的考察,弥补培养过程中"学"与"术"的偏差,细化不同研究方向博士生的考评规则,以及严把学位论文选题关与质量关,平衡好过程性考核与最终考核之间的关系等,将是下一步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改革的重点。
艾红红韩文婷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