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轶鹏
- 作品数:8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上尿路梗阻致脓毒性休克的治疗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上尿路梗阻(UUO)致脓毒性休克(SS)的治疗方法。方法UUO致SS患者72例。采用快速补液、血管活性药物、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及早期肠道营养等常规治疗30例;常规治疗同时加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42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行外科治疗解除梗阻。比较2组患者ICU治疗前、治疗24h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治疗干预评分系统(TISS)评分、ICU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结果常规组与综合组患者治疗前APACHEⅡ评分(22.1±5.9与21.9±6.0)、MODS评分(7.8±4.3与7.8±4.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后2组间APACHEII评分(19.7±5.5与14.8±5.2)、MODS评分(7.3±1.4与4.0±1.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转出ICU时TISS评分(51.8±17.4与42.3±16.6)、ICU住院时间[(12.6±6.3)d与5.3±2.6)d]和病死率(46.7%与11.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治疗后综合组患者病情改善率为88.0%(37/42),常规组为53.3%(16/30)。50例具备行外科手术条件者行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或经尿道输尿管镜技术解除梗阻,49例手术治疗痊愈,1例死于心脏骤停。2例拒绝手术治疗者分别死于呼吸衰竭及消化道大出血,1例自动出院。结论CVVH结合外科手术解除梗阻治疗UU0致SS,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 杨丽敏胡轶鹏陈兵刘健刘毅李真玉赵华杰
- 关键词:上尿路梗阻脓毒性休克连续性血液滤过
- 影响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果的因素分析
- 2010年
- 目的 研究自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两种通气模式对撤机后果的影响,并比较常规撤机指标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预测价值.方法 60例需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两组:ASV组(n=27)和BiPAP组(n=33).床旁监测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VE)、阻力(R)、顺应性(C);在自主呼吸试验30 min时分别测定RR、VT并计算浅快呼吸指数(RSB).结果 两组平均带机时间分别为ASV(5.9±2.4)d;BiPAP(6.6±3.0)d.与BiPAP组相比,ASV组患者RSB较低[(68±19)次/(min·L)vs(80±22)次/(min·L),P<0.05],VT较高[(387±73)ml vs(339±64)ml,P<0.05)],而撤机成功率无显著性提高(81.5% vs 78.8%,P>0.05).以撤机后果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RSB与机械通气时间(DMV)是回归模型中有显著性的两个指标.常规撤机指标RSB、RR、VE和VT的ROC曲线显示RSB的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 ASV和BiPAP是两种较好的通气模式,二者具有相似的撤机后果.ASV在预防浅快呼吸和操作简单两方面优于BiPAP.RSB在预测撤机后果上优于常规撤机指标,对呼吸机撤离有一定指导意义.
- 何新飙赵伟闫素英胡轶鹏
- 关键词:浅快呼吸指数呼吸机撤离
- 血清血管内皮钙黏蛋白水平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 通过监测血清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水平变化,以探讨其与脓毒性休克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2016年1月年至2017年12月收集脓毒性休克患者44例,同期选择25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根据28 d预后将脓毒性休克组分为生存组24例和死亡组20例.入院第1、3、7天晨时取血,动态观察血清VE-Ca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同时评定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结果 入院第1天脓毒性休克组血清VE-Cad高于对照组[(3.02±0.18)ng/mL vs.(0.26±0.05)ng/mL,t=3.275,P=0.002],和VEGF、TNF-α 和IL-6正相关(r分别为0.826、0.723和0.870,均P<0.01).死亡组的氧合指数(PaO2/FiO2)和血清白蛋白(ALB)低于生存组(P<0.05),死亡组的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乳酸、机械通气时间、7 d液体平衡量、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高于生存组(P<0.05).死亡组1、3、7 d的血清VE-Cad和VEGF水平均高于生存组(均P<0.01).血清VE-Cad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正相关(r分别为0.774、0.723和0.870,均P<0.01).第1天VE-Cad预测脓毒症休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3(95%CI:0.568~0.878),当其截断值为3.100 ng/mL时,其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灵敏度为60%,特异度为70.83%.结论 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VE-Cad水平升高,其水平与疾病危重程度相关.
- 李真玉宗晓龙胡轶鹏王斌陈兵
-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血管内皮钙黏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预后
- 自动适应性支持通气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两种通气模式的比较研究
- 目的:机械通气的撤机后果受通气模式的影响,研究自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两种通气模式对撤机后果的影响,比较常规撤机指标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预测价值。方法:60例需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
- 何新飙闫素英王洪霞刘毅胡轶鹏
- 关键词:浅快呼吸指数呼吸机撤离
- 文献传递
-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 2011年
-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6例患有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全肠外营养,通过中心静脉注入;而治疗组在不同阶段给予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治疗。监测营养状况、急性阶段反应、胰腺损害、肠黏膜穿孔和免疫功能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体质量和前白蛋白都有所增加(P<0.05),但是白蛋白没有显著的增加。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APACHEⅡ)评分在治疗7天后下降,然而对照组APACHEⅡ评分在第11天下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清C反应蛋白的浓度下降时间在治疗组(第4天下降)要早于对照组(第7天下降)。在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没有发现胰腺器质性改变。内毒素浓度和尿乳果糖(L)∶甘露醇(M)比例在治疗组没有改变,但是这两个指标在对照组有明显的升高。与治疗组相比,对照组的CD4:CD8 T细胞比例和IgG浓度明显下降(P<0.05)。结论与全肠外营养相比,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混合治疗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缓解急性期反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肠黏膜完整性和免疫功能都能受到有效的保护。肠内营养不会刺激胰腺分泌并且避免了胰腺炎症的扩大。适当的给予肠内与肠外营养对于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有一定效果。
- 胡轶鹏陈兵
- 关键词:营养支持胃肠外营养肠道营养
- 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对严重脓毒症心肌抑制的预后价值
-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对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抑制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于2011.12至2013.6对...
- 李真玉胡轶鹏陈兵
- 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心肌抑制的预后价值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心肌抑制的预后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符合严重脓毒症诊断标准的42例患者进行研究,入住ICU当天知情同意后行PICCO监测,并给予相应治疗.入住当天根据血流动力学分为两组,心脏指数<3 L/(min/m2)并且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800 ml/m2为心肌抑制组,其余为非心肌抑制组.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入住第1,3,5天收集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MIF、B型钠尿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 42例严重脓毒症患者中,未发生心肌抑制22例(非心肌抑制组),发生心肌抑制20例(心肌抑制组);28 d时,生存20例(生存组),死亡22例(死亡组).死亡组第1,3,5天血清MIF均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第1天BNP、cT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第3,5天BNP、cTnI均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抑制组各时间点血清MIF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心肌抑制组[生存:8.70(3.53,16.80) μg/L比1.20(0.80,1.77) μg/L、2.30(1.33,8.40) μg/L比0.60(0.60,0.99) μg/L、0.50(0.31,2.50) μg/L比0.16(0.15,0.20) μg/L,死亡:11.43(8.10,17.16)μg/L比2.30(1.96,3.69) μg/L、9.70(6.55,14.65)μg/L比1.90(1.88,5.27) μg/L、7.50(5.15,14.20) μg/L比2.40(0.80,8.46)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死亡患者血清MIF水平均高于生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MIF具有最大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952,当其截断点为0.65 μg/L时,其灵敏度为100%(22/22),特异度为85%(17/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APACHEⅡ评分是28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而MIF不能独立预测28d病死率(P>0.05).结论 血清MIF水平升高提示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差,动态监测血清MIF变化有助于评估
- 李真玉胡轶鹏陈兵
- 关键词:脓毒症心钠素预后心功能不全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对严重脓毒症心肌抑制的预测价值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心肌抑制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于2011—12~2013—06对本院ICU符合严重脓毒症诊断标准的42例患者进行研究,入住当日根据血流动力学分为两组,心脏指数(CI)〈3L/(min·m^2)并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800mL/m^2为心肌抑制组,其余为非抑制组。入住第1、3、513收集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MIF、B型钠尿肽(BNP)、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①第1日心肌抑制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CI、每搏量容积(SV)、全心射血分数(GEF)、左心室收缩力指数(dpmax)低于非抑制组(P〈0.05);②心肌抑制组3次MIF与CI均具有显著负相关性,3次MIF与BNP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1);③第1日MIF诊断脓毒症心肌抑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7,以5.645pg/mL为截断点,其预测心肌抑制的敏感度为90%,特异度为100%,MIF与BNP预测价值相同;④心肌抑制组3次MIF、BNP均显著高于非抑制组(P〈0.01),两组MIF均动态下降(P〈0.05),心肌抑制组BNP动态下降(P〈0.05);第1、3日心肌抑制组cTnI均显著高于非抑制组(P〈0.01),心肌抑制组cTnI动态下降(P〈0.05);心肌抑制组3次CI均显著低于非抑制组(P〈0.01),两组cI呈上升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脓毒症患者存在心功能不全,MIF作为心肌抑制因子对脓毒症心肌抑制有预测作用。
- 李真玉胡轶鹏梁丽娜胡慧卿陈兵
- 关键词:严重脓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