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新艳

作品数:92 被引量:839H指数:19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4篇经济管理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农地
  • 19篇农业
  • 13篇农地流转
  • 13篇农户
  • 11篇交易
  • 9篇产权
  • 8篇交易特性
  • 7篇地权
  • 7篇契约
  • 7篇确权
  • 6篇公司+农户
  • 6篇分工
  • 5篇禀赋效应
  • 5篇可持续发展
  • 5篇劳动力
  • 5篇个案
  • 4篇农地确权
  • 4篇农民
  • 4篇县域
  • 4篇县域经济

机构

  • 92篇华南农业大学
  • 4篇广东技术师范...
  • 1篇广州大学
  • 1篇长春工业大学
  • 1篇中共广东省委...
  • 1篇广东省人民政...
  • 1篇广东技术师范...

作者

  • 92篇胡新艳
  • 21篇罗必良
  • 7篇杨晓莹
  • 6篇牛宝俊
  • 6篇刘一明
  • 5篇王晓海
  • 4篇吕佳
  • 4篇林文声
  • 4篇张日新
  • 4篇吴小立
  • 4篇王梦婷
  • 3篇陈利昌
  • 3篇符少玲
  • 3篇陈文艺
  • 3篇杨涛
  • 2篇罗明忠
  • 2篇李尚蒲
  • 2篇刘凯
  • 2篇陈小知
  • 2篇陈思羽

传媒

  • 5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农业技术经济
  • 4篇国土与自然资...
  • 4篇财贸研究
  • 4篇农村经济
  • 4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新疆农垦经济
  • 3篇南方经济
  • 2篇农业经济问题
  • 2篇农业现代化研...
  • 2篇科技管理研究
  • 2篇改革
  • 2篇热带地理
  • 2篇国土经济
  • 2篇2006年全...
  • 2篇2014年全...
  • 1篇商业时代
  • 1篇调研世界
  • 1篇中国农村观察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8
  • 7篇2017
  • 10篇2016
  • 7篇2015
  • 7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8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及其制约因素分析——基于广东省东莞市的实证研究
本文基于'四高六化'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对东莞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得出的结论是东莞尚未完全达到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水平,其主要制约因素表现为:农田标准化、农业机械化、生态良性化水平较低,土地生产率、农业科技进步...
杨涛陈利昌胡新艳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科技兴农
文献传递
农地确权如何影响投资激励被引量:14
2017年
以农地确权对投资激励的主要影响机制为着眼点,结合中介路径分析方法,将确权投资激励效应的三条作用路径进行区分并全部纳入实证分析框架中。研究发现:产权安全效应即"确权—收益保障—投资激励"作用路径占总效应的15.4%;要素交易效应中"确权—贷款可得性—投资激励"作用路径占总效应的51.9%,而"确权—农地流转—投资激励"作用路径不显著。由此指出,在稳步推动农地确权政策、强化地权保障的投资激励效应时,一方面要强调突显农地抵押担保功能,进一步完善农地抵押贷款政策,由此提升确权促进资金借贷进而激励投资的作用;另一方面要试图打通"确权—农地流转—投资激励"作用路径中前半路径的断点,从而释放确权通过农地流转所实现的投资激励效应。
胡新艳陈小知王梦婷
关键词:农地确权农地流转
劳动力转移规模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基于门槛值的验证分析被引量:39
2016年
现有关于劳动力转移能否促进农地流转的研究形成了两种分歧的观点。本文从理论层面论证指出存在观点分歧的原因在于: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即农户劳动力转移需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促进农地流转,由此对应出现"人动、地不动"与"人动、地动"两种结果;进而运用Probit模型以及工具变量法(IV-Probit,2SLS)对理论假说进行验证,计量结果支持理论假说。由此认为,农户劳动力的规模转移是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基本条件,农户劳动力的稳定转移是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支持条件,需要寻找辅助和推进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农外"政策工具。
洪炜杰陈小知胡新艳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农地流转门槛值工具变量法
自购农机还是服务外包——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分析视角被引量:7
2017年
以何种方式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文章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出发,结合我国土地农情特点,以水稻的收割环节为例,研究农户对农机技术采用方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当前条件下,当农户农地种植面积增加时,农民也会倾向于采用农机服务外包行为,而自购农机行为并不会显著增加;而且,农户种植面积平方对农户农机服务外包行为的影响为负且不显著,对自购农机行为影响也不显著。这表明在我国目前土地农情特点约束下,随着农户种植面积的增加,农机服务外包行为未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形结构。基于此,文章认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路径的政策导向在于从外部服务角度推进支持农户生产的机械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的发展。
洪炜杰朱文珏胡新艳
关键词:服务外包
意识形态对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影响路径——以广东温氏食品集团为例
2011年
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反映,也是一种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在回顾意识形态与企业家关系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意识形态对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影响路径。研究认为,意识形态对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影响也由此可依次分为三个阶段:企业家对意识形态感知的认识阶段;企业家理性判断是否将共有意识形态纳入已有认知结构的评价阶段;共有的意识形态转化为个性化意识形态的实现阶段。论文结合广东温氏集团案例,揭示意识形态影响企业家人力资本的阶段性路径特征,提出针对意识形态对企业家人力资本影响的阶段性特点的阶段性战略,认识阶段增强企业家角色偏好,评价阶段降低企业家对意识形态判断的交易成本,实现阶段打造企业家声誉等,以期从而促进企业家人力资本提升。
吴小立胡新艳
关键词:意识形态交易成本人力资本
农户土地产权行为能力的测度与比较分析——基于全国26省(市)农户的调查被引量:1
2013年
农户的行为能力是土地产权实施的重要方面。以行为能力理论为基础,采用全国26省(市)农户调查的数据,构建了一个由3类能力与5类农户组成的"3×5"的分析模型,测度和分析不同农户在土地产权实施中行为能力。基于行为能力的测度量表与农户问卷数据分析表明:5类农户表现出不同的产权行为能力强度和结构性差异,中间户与偏非农户的土地产权行为能力表现出相对强势的特征,而纯农户、纯非农户与偏农户表现出相对弱势的特征,其中纯农户的土地产权行为能力最弱。并分析了成因,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农户的选择性干预的政策建议。
胡新艳王晓海
关键词:土地制度土地产权农户
广东省碳减排总量目标的地区分解及其盈亏格局被引量:4
2014年
合理界定初始排放权并进行排放权交易是实现减排目标和减排资源最优配置的关键。对低碳试点省广东进行减排目标地区分解,既能明确减排责任,又能使碳交易变得更加明确而具有可操作性。设定广东碳减排目标的假设情景,以碳排放核算方法和最优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引入兼顾人均平等和历史责任的“碳预算”思路,对广东省减排目标进行地区分解,计算各市排放权配额并测算未来时期排放权的盈亏格局,初步模拟广东省各市之间“碳交易”基础。结果表明:1)1985-2020年全省累积碳排放配额区间为524659.1855~542518.5652万t,人均碳排放配额区间为57.0655~59.0080 t/人。人均碳排放配额、人口数量和实际碳排放量是影响各市排放权配额的重要因素。2)预计到2020年7个城市将出现“碳预算”赤字,主要分布于珠三角;14个城市拥有“碳预算”盈余,集中分布在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
林文声胡新艳
关键词:碳减排
交易特性、生产特性与农业生产环节可分工性——基于专家问卷的分析被引量:22
2015年
本文构建"交易特性—生产特性—农业生产环节纵向分工可能性"的分析框架,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识别影响农业生产环节可分工性的显著性因素及其影响系数,由此测算出不同环节的可分工程度。研究表明,资产专用性、农业经营风险、劳动密集程度对农业环节纵向可分工性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交易风险、交易频率则有显著抑制作用。环节可分工性的综合得分测算结果排序由小到大为灌溉、施肥、除草、植保、储运、耕整、种苗、收获、播栽。
胡新艳朱文珏刘恺
关键词:交易特性
要素配置与农业规模经营发展:一个分工维度的考察被引量:17
2018年
如何推动中国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学界一直存在农地规模经营、服务规模经营的观点之争。规模经营的本质是分工经济,以"要素配置、分工拓展与农业规模经营发展"为理论线索,可以将农地规模经营、服务规模经营两类模式放到一个分析框架内予以全面审视,探讨两者之间的内生关联逻辑。研究表明:农地规模经营、服务规模经营并不是外生割裂的两条发展路径,而是农户在要素约束条件下调整生产要素组合、改善要素匹配效率的必然结果,其最终表现为两种规模经营方式的互动关联发展。因而,在促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型的政策导向上所必须强调的是:农地规模经营、服务规模经营应成为值得重视的并行不悖的发展策略,尤其需要重视将小农纳入到分工体系,与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服务规模经营协调发展,并将培育新型生产性服务经营主体作为推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型的政策扶持重点。
胡新艳王梦婷吴小立
关键词:农地规模经营分工理论
“公司+农户”:交易特性、治理机制与合作绩效被引量:23
2013年
本文以"交易特性—治理机制—合作绩效"为框架,利用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治理机制选择理论,回答公司与农户合作关系治理的关键问题:在何种情形下,采取什么样的治理机制?在怎样的治理机制下,可以提升合作绩效。研究总体上验证了交易特性对治理机制选择的影响,表明公司与农户间合作关系治理机制的选择是依条件而定的;治理机制中的合约治理对合作绩效尽管存在正向影响,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而关系治理对合作绩效的影响扮演了关键性角色,表明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合作中强调根植性"关系"文化角色的重要性。
胡新艳
关键词:交易特性合作绩效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