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裂腹鱼
  • 2篇血细胞
  • 2篇血液
  • 2篇血液指标
  • 2篇鱼类
  • 2篇齐口裂腹鱼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细胞化学
  • 2篇显微结构
  • 1篇胆碱
  • 1篇电站
  • 1篇血细胞发生
  • 1篇血液生理
  • 1篇血液生理指标
  • 1篇血液学
  • 1篇亚科
  • 1篇氧化酶
  • 1篇养殖

机构

  • 9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作者

  • 9篇肖青
  • 8篇杨淞
  • 8篇赵柳兰
  • 7篇杜宗君
  • 3篇颜涛
  • 2篇严太明
  • 2篇杨世勇
  • 2篇王艳
  • 2篇吴浩
  • 2篇符红梅
  • 1篇何智
  • 1篇何阔

传媒

  • 3篇动物学杂志
  • 2篇2016年中...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当代水产
  • 1篇2017年中...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升温对齐口裂腹鱼抗氧化酶,Na~+/K~+-ATP酶和激素的影响
本实验为决定升温对齐口裂腹鱼抗氧化防御应激,钠钾ATP酶和激素的影响,肝脏与肌肉中SOD和CAT,肌肉与鳃中MDA,以及鳃中Na+/K+-ATP酶,和血清激素的变化分别在11℃,16℃,21℃,26℃,31℃被检测。结果...
颜涛杨淞赵柳兰孙俊龙吴浩杜宗君陈侨兰肖青
关键词:齐口裂腹鱼热刺激抗氧化酶乙酰胆碱皮质醇
文献传递
四川省两种养殖模式下大鳞副泥鳅肠道组织结构、免疫酶活及肌肉氨基酸差异研究
池塘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集约化养殖模式,但是其模式密度高,对环境有较大负影响。稻田养鱼作为一种经典的生态养殖模式,养殖密度相对较低,水质好。然而稻田养殖模式下养殖鱼类的肠道健康的研究鲜见报道。本实验主要研究稻田和池塘养殖模...
杨淞段元亮张杰赵柳兰肖青杜杰杜宗君
关键词:免疫酶活性泥鳅养殖模式
文献传递
黄石爬(鱼兆)外周血液指标特征的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黄石爬(鱼兆)(Euchiloglanis kishinouyei)属于较为原始的高原鱼类。通过生化分析仪测定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Wright′s染色及细胞化学方法,即过碘酸雪夫(PAS)、酚氧化酶(PO)、苏丹黑B(SBB)和过氧化物(POX)染色,观察其外周血细胞的显微结构及细胞化学特征。黄石爬(鱼兆)的红细胞数为(0.55±0.06)×1012个/L,血红蛋白含量为(73.00±5.57)g/L;血细胞中红细胞占98.03%,且其细胞体积较大,白细胞中血栓细胞占比例最多,为37.06%,异嗜性粒细胞最少,为9.64%,异嗜性粒细胞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红细胞均呈阴性,白细胞存在染色特性差异,其中白细胞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均为阳性,过氧化物(POX)染色除Ⅰ型和Ⅲ型异嗜性粒细胞外均为阴性。
杨淞符红梅赵柳兰肖青王艳杜宗君
关键词:显微结构细胞化学
似鲇高原鳅皮肤与鳍的组织学观察被引量:3
2017年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及H.E和AB-PAS染色方法,对似鲇高原鳅(Triplophysa siluroides)头部、腹部、背部、侧线部和尾部皮肤结构及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和尾鳍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各部位皮肤均由表皮和真皮构成,真皮包括疏松层和致密层,不同部位皮肤厚度不同。表皮层腹部最厚,为(84.62±10.82)μm,侧线部最薄,为(14.97±3.95)μm,各部位表皮厚度差异显著。表皮层分布着黏液细胞、棒状细胞及味蕾。疏松层头部最厚,为(282.71±70.56)μm,尾部最薄,为(29.07±4.88)μm,该层分布有黑色素细胞、空泡状细胞和颗粒腺,而黏液腺分布于致密层。各部位的鳍均由表皮层、胶原纤维层、胶原下层及鳍条构成,表皮层与皮肤表皮层组成相似,鳍条是矿化的结缔组织。
杨淞李冬梅赵柳兰符红梅王艳肖青吴应斌汤巨平杜宗君
关键词:皮肤组织学
齐口裂腹鱼血细胞的发生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探讨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血细胞发生发育的模式,采用Wright’s、碘酸雪夫氏(PAS)和苏丹黑B(SBB)染色方法对齐口裂腹鱼的头肾、中肾、脾和肝组织印片进行染色,了解其发生的具体组织和发育的一般过程。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系、淋巴细胞系、单核细胞系、粒细胞系和其他细胞,且这些细胞系的发育均经过3个阶段,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通过观察和统计不同阶段各种血细胞的形态、大小、比例及染色特征,发现原始阶段的血细胞体积较大,其中原始单核细胞最大,大小为(18.90±1.59)μm×(16.32±0.70)μm,在4种组织中原始阶段的红细胞和单核细胞在头肾中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0.64%和0.59%,原粒细胞和原淋巴细胞分别在中肾和脾中比例最大,在肝中少量存在,此外在各组织印片中均发现血栓细胞的存在,在肝中发现巨噬细胞。因此头肾、中肾和脾是齐口裂腹鱼的主要造血组织,少量细胞在肝中产生。粒细胞发育过程中,除原始粒细胞PAS染色阴性外,其他阶段均呈阳性,且阳性随不断成熟逐渐增强;单核细胞从原单核细胞到成熟的单核细胞,PAS阳性逐渐增强;而SBB染色发现,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均呈阳性,未成熟的细胞染色程度不一致,成熟的细胞阳性染色最为强烈。在红细胞系发育过程中经历了细胞由大变小再变大的过程,而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仅出现由大变小的过程,在红细胞的发育过程中还出现了染色质固缩和血红蛋白增加。
杨淞颜涛赵柳兰符红梅肖青蒲粟杜宗君何智严太明
关键词:齐口裂腹鱼血细胞
达氏鲟血液指标及血细胞发生
本实验测定了达氏鲟血液指标,结果表明,红细胞(RBC)密度为0.60±0.02×1012个/L,血糖(GLU)为9.32±1.00mmol/L,谷丙转氨酶(ALT)为13.75±6.65U/L,谷草转氨酶(AST)为35...
肖青赵柳兰杨淞符红梅颜涛刘亚龚全杜军
关键词:达氏鲟血液学血液指标血细胞发生
文献传递
黄石爬鮡血液生理指标、外周血细胞显微结构及细胞化学的研究
通过生理学实验、Wright’s染色及细胞化学(过碘酸雪夫试剂(PAS),酚氧化酶(PO),苏丹黑B(SBB)和过氧化物(POX))方法对黄石爬鮡血液生理指标、外周血细胞显微结构及细胞化学特征进行研究,为鮡科鱼类血液学提...
杨淞颜涛赵柳兰肖青符红梅蒲粟杨世勇严太明
关键词:血液生理指标外周血细胞细胞化学
文献传递
南河新津段水域鱼类资源调查及多样性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为了解南河新津段流域生境现状并对其水域内鱼类资源进行有效保护,为岷江支流水域生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分别于9月,11月,4月和7月4次对南河新津段水域进行鱼类资源调查,通过雇佣当地渔民,在3个采样点进行现场捕鱼,将渔获物带回实验室,进行业内鉴定。根据调查结果结合流域生境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有关建议。【结果】4次共采集鱼类34种,隶属5目、10科、28属。从鱼类种类比例上看,鲤形目种类最多,共19种,占南河河段鱼类种数的55.88%。鲇形目10种,占鱼类种数的29.42%,鲈形目3种,占鱼类种数的8.82%。鲟形目和合鳃鱼目均各有1种,占鱼类种数的2.94%。在渔获物中,经济鱼类如鲤鱼、鲫鱼等所占比例最高,是南河流域优势种。南河流域鱼类多样性较为丰富,夏季香农多样性指数为2.138,高于秋季香农多样性指数(1.956)。在前两个采样点中采集到云斑尖塘鳢、彩鲫及巴西红耳龟等养殖逃逸种。不同季度之间的渔获物组成差异较为明显。各个采样点夏季鱼类种数较高,而冬季鱼类种数最低。且在不同采样点,渔获物组成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永兴镇主要以棒花鱼等小型鲤科鱼类为主;新南河大桥采样点靠近城镇,由于水域保护区的建立,因此该点鱼类种类较多且以个体较大的大型经济鱼类为主,如鲤、鲫等;而观音寺则出现放流种彩鲫。【结论】说明保护区的建立对鱼类资源保护具有显著作用,人工放流需要科学管理和引导,同时务必关注新品种的引进与逃逸控制。
吴浩杨淞赵柳兰崔灿杜宗君杨世勇何阔肖青
关键词:鱼类多样性资源保护
重口裂腹鱼感染小瓜虫的症状及防治
2014年
重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是裂腹鱼亚科(Schizothpracinae)裂腹鱼亚属的鱼类,俗称"雅鱼",属底栖喜冷水性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岷江、大渡河、青衣江等水域;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受人们喜爱,需求量不断增加,由于捕捞过度、梯级水电站的不断开发,野生资源锐减,2000年将其列为四川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杨淞赵柳兰肖青杜宗君
关键词:重口裂腹鱼小瓜虫冷水性鱼类裂腹鱼亚科梯级水电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