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爱萍
- 作品数:15 被引量:31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讨
- 2020年
-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双师型"教师占比较小、教师校企双向流动不畅、教师专业理论与实践水平偏低、"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实行"学校、二级学院、专业群、专业团队"分级管理以及"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机制;加强内培外引,打造充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深化校企融合,构建政府引导的校企协同双向流动"双师型"教师机制;深化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构建多元参与、动静结合的评价与激励体系。
- 杨清源杨天山翁爱萍
-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
- 高职院校校企互融的教师双师素质能力培养探析
- 2017年
- 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教学属性以及相关教学工作者的教学性质逐渐凸显,可以依照其职业能力将其划分成专业能力工作者、企业实践能力工作者以及专业教学工作者等。我国的高职院校应当紧密联系教职工的实际发展情况,综合评估,利用引进、招聘等方式来提升校企合作、科研合作等等作用,同时还需要将职业能力同学历证书相结合,拟定"双师素质"教职工的培养举措,加强培养力度,提高教职工的职业水准。高职院校务必将"双师"素质师资团队建设工作的开展视为重点关注对象,对目前高职院校内部教学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如何构成,制定培养措施,提出相关制度保障。
- 翁爱萍
-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资水平
- 浅议高职院校品牌宣传氛围的培育
- 2011年
- 高职院校的品牌包括学生品牌、专业或学科品牌和学校品牌三个层次。宣传氛围越浓,影响越大,品牌效应也相对越好。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品牌宣传氛围培育,对强化学校的良好形象,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起着重要作用。品牌宣传氛围培育的途径,主要包括着力培育品牌外部宣传氛围和内部宣传氛围两个方面。
- 翁爱萍
- 关键词:高职院校品牌宣传氛围公共关系学CIS
-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构建探讨被引量:1
- 2010年
- 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监控的目的、作用及依据和标准等方面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建构进行重点探讨,旨在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
- 翁爱萍
- 关键词:教育质量
- 高职校园环境建设与人才培养联动的实践与探索被引量:2
- 2013年
- 校园环境建设与人才培养联动日趋受到重视。文章通过对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实践"五化"校园环境建设理念,创新推进校园环境规划建设、环境文化建设、人文实训环境建设、环境信息化建设、环境技防建设的案例分析和应用,证明了该理念的探索和实践是成功的,对促进环境育人功能发挥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 翁爱萍
- 关键词:高职校园环境
- 试论人文素质视域下高职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被引量:2
- 2014年
- 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和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就业核心竞争力,因而日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然而,由于中国高职院校的校园音乐文化建设总体起步较晚,存在着发展不平衡、重专业教育轻素质培养、音乐教育与音乐活动"两张皮"等问题。因此,还需从顶层设计、音乐教育、音乐活动和音乐文化品牌打造入手,积极探索加强高职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途径。
- 翁爱萍
- 关键词:校园音乐文化审美能力人文素质
-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被引量:10
- 2013年
- 本文在分析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以期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
- 翁爱萍
-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谈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被引量:1
- 2012年
- 文章通过对当前思想政治类课程所面临的教育环境分析,探索了通过构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等途径,推进新时期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融合,相互促进,以提高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效果,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 翁爱萍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 探析高职院校以活动为载体品牌宣传工作平台的构建——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2013年
-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品牌宣传活动的研究,探索高职院校如何在品牌宣传推广战略中树立"小活动、大媒体"理念,拓宽宣传空间、创造宣传条件,构筑以活动为载体的品牌宣传平台,促进学校品牌形象的螺旋提升,打造学校品牌,使其在提升学校竞争力中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 翁爱萍王鑫黄日成
- 关键词:高职院校
- 地方高校提升区域软实力服务路径新探
- 2015年
- 基于对地方高校的社会责任研究来探讨地方高校如何推动区域软实力发展,并提出建立开放交流的合作机制、构建地方高校文化的整合机制、实现区域文化与地方高校文化之间的互动等有效途径和策略。认为地方高校是生产知识和人才的重要基地,为更好适应区域社会的发展需求,地方高校需要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的功能。
- 翁爱萍王鑫
- 关键词:地方高校区域软实力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