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运权

作品数:53 被引量:369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重点学科建设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9篇肝癌
  • 16篇切除
  • 12篇切除术
  • 12篇肿瘤
  • 9篇手术
  • 9篇术后
  • 9篇细胞
  • 8篇肝细胞
  • 6篇细胞生长
  • 6篇细胞生长因子
  • 6篇基因
  • 6篇肝细胞生长因...
  • 6篇肝肿瘤
  • 5篇胆囊
  • 5篇原发性
  • 5篇受体
  • 5篇疗效
  • 5篇腹腔
  • 4篇原发性肝癌
  • 4篇栓塞

机构

  • 31篇上海中医药大...
  • 20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上海市第七人...
  • 1篇江苏省宝应县...

作者

  • 52篇罗运权
  • 20篇张海阳
  • 15篇曹学冬
  • 15篇陈佳骏
  • 12篇吴孟超
  • 9篇陈汉
  • 5篇唐勋
  • 5篇苏式兵
  • 5篇王义
  • 4篇魏滨
  • 4篇王文海
  • 3篇喻德洪
  • 3篇李晓燕
  • 2篇丛文铭
  • 2篇杨甲梅
  • 2篇宋雅楠
  • 2篇林川
  • 2篇屠岳
  • 2篇刘成海
  • 2篇季青

传媒

  • 6篇肝胆外科杂志
  • 3篇中华肝胆外科...
  • 3篇肝胆胰外科杂...
  • 3篇上海中医药杂...
  • 3篇肝脏
  • 3篇新消化病学杂...
  • 2篇外科理论与实...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上海医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医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河北中医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国外医学(外...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何首乌致迟发型药物性肝炎1例被引量:1
2019年
患者,祝XX,男性,52岁。因皮肤巩膜黄染1周余于2018年12月8日入院。患者平素体健,2018年6月因自觉“精神差”就诊于某中医诊所开具中药方剂(含制何首乌、当归、白芍、党参、枸杞等),每副含何首乌约16克左右,连续服药5月余、共140副,患者停药后2周左右出现皮肤黄染、小便色黄,遂至我院门诊就诊。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功能正常,皮肤、巩膜深度黄染,肝脾未扪及,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无恶心呕吐,无皮肤瘙痒等不适。无过敏、输血、手术史,查肝功能ALT 1 000 U/L以上,TBil 300μmol/L。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以“药物性肝炎”收入住院治疗,经保肝、降酶等对症治疗后治愈出院。患者不饮酒,不抽烟。肝功能:TBil 188.10μmol/L,DBil 132.9μmol/L,ALT 39.7 U/L,AST 657.8 U/L,AST/ALT 15.56,GGT 104.6 U/L,ALP 442 U/L,余均正常。上腹部增强MRI提示:未见明显异常。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的血学标志物均为阴性,自身免疫性肝炎抗体阴性。诊断:何首乌致药物性肝炎。入院后经对症、保肝及中药清热、利湿、退黄、激素抗炎等综合治疗。1周后退黄,肝功能恢复正常。
宋鑫张海阳陈家骏曹学冬曲岩罗运权
关键词:药物性肝炎皮肤黄染中医诊所戊型肝炎病毒退黄
腹腔镜开窗引流术与B超引导下穿刺硬化术治疗肝囊肿的疗效对比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对比腹腔镜开窗引流术与B超引导下穿刺硬化术治疗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肝囊肿患者168例,按治疗方式分为腹腔镜开窗引流组(n=82)和B超引导下穿刺硬化组(n=86)。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 B超引导下穿刺硬化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更早[(3.12±0.26)d vs(4.2±1.2)d,P<0.05]。术后12个月腹腔镜开窗引流组患者治愈率(囊肿完全消失)明显高于B超引导下穿刺硬化组[79.27%(65/82) vs 65.12%(56/86),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总治疗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开窗引流术和B超引导下穿刺硬化术对肝囊肿均安全有效;腹腔镜开窗术患者治愈率更高,而B超穿刺硬化术患者术后能更早下床活动。
曹学冬陈佳骏曲岩宋鑫张海阳罗运权
关键词:肝囊肿开窗引流术
基于iTRAQ蛋白组学技术的大肠癌和肝癌术后肝肾阴虚证血浆差异表达蛋白的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筛选大肠癌和肝癌术后肝肾阴虚证的血浆差异表达蛋白,探索大肠癌和肝癌"异病同证"的物质基础。方法:纳入具有典型肝肾阴虚证的大肠癌和肝癌患者各10例,对照组为无证可辨的大肠癌和肝癌患者各10例。采集患者血浆并提取蛋白,然后进行蛋白变性、还原及酶解,最后进行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i TRAQ)标记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得到的峰图采用Maxquant 1.3.0.5软件进行系统的蛋白差异表达分析。鉴定蛋白组间比值>1.5或<0.6被认为存在表达差异。结果:大肠癌术后肝肾阴虚证组共筛选出9个典型的差异表达蛋白,肝癌术后肝肾阴虚证组也筛选出9个典型差异表达蛋白,两组共同的差异蛋白有8个:激肽原1(KNG1)、血红蛋白α2(HBA2)、血红蛋白β(HBB)、α1微球蛋白比库蛋白前体(AMBP)、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羧肽酶N催化链(CPN1)、血浆蛋白酶C1抑制剂(SERPING1)、间α胰蛋白酶抑制剂重链H1(ITHIH1)。这些蛋白主要与补体和凝血级联途径有紧密联系。结论:本研究证实i TRAQ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KNG1,HBA2等蛋白可能是大肠癌和肝癌"异病同证"的物质基础之一。
季青陆奕宇宋雅楠魏滨李晓燕孙阳罗运权王文海李琦苏式兵
关键词:大肠癌肝肾阴虚证差异表达蛋白
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基因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
罗运权
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被引量:14
1998年
罗运权杨甲梅吴孟超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糖尿病围手术期
大柴胡汤对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观察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胆囊收缩功能并分析大柴胡汤对患者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为治疗组,并选取20例无胆道疾病的志愿者为对照组。治疗组予大柴胡汤治疗,疗程4周,对照组不予干预。观察两组空腹时、脂肪餐后的胆囊容积及胆囊收缩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治疗组较对照组胆囊收缩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胆囊收缩功能显著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胆囊收缩功能明显下降,大柴胡汤可显著改善患者胆囊收缩功能。
陈佳骏张海阳曹学冬曲岩罗运权
关键词:大柴胡汤结石性胆囊炎胆囊收缩功能
肝癌术后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随着原发性肝癌(肝癌)早期诊断率的提高,手术治疗日益增加,如何处理术后不良反应、化疗引起的副作用以及术后复发转移,是临床面临的难题之一。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和诊疗实践体系,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术后及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对提高肝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肝癌术后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提出了问题和对策,为今后更好地开展肝癌术后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魏滨王文海罗运权苏式兵
关键词:肝癌术后中医药
MRCP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临床评价的意义被引量:10
2012年
胆囊结石是临床常见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成为治疗单纯性胆囊结石的主要方式,而术前准确了解结石的部位、胆道解剖的情况是正确选择手术方式和术中避免胆道损伤以及减少LC术后胆道综合征发生的前提条件。
曹学冬罗运权张海阳唐勋陈佳骏
关键词:MRCP胆囊结石胆道变异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证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恶性肿瘤是我国高致死率的疾病之一,而所有肿瘤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占到了约60%~70%。证候是中医对疾病认识、临床诊疗和疗效评价的核心基础,有效的中医治疗有赖于正确的辨证。本文综述了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五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证候分布、证候动态变化、证候生物学基础、证候形成和演变的分子机制以及辨证治疗等研究进展,并展望证候研究的挑战和发展,为临床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杨梦蝶陈晓乐朱美冬王文海罗运权苏式兵
关键词:恶性肿瘤证候辨证施治生物学基础
小肠间质瘤腹腔镜与开腹切除术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小肠间质瘤(SIST)切除术与传统开腹小肠间质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0月经手术治疗且病理检查确诊的69例SIS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组35例传统开腹手术组34例。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切口疼痛程度、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切口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术后进食时间早、下床活动时间早、切口疼痛程度轻,均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SIST安全、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曹学冬张海阳陈佳骏曲岩宋鑫罗运权
关键词:小肠间质瘤腹腔镜临床疗效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