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小辑

作品数:98 被引量:346H指数:10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91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9篇细胞
  • 18篇基因
  • 16篇手术
  • 13篇分化
  • 10篇腰椎
  • 9篇信号
  • 9篇信号通路
  • 9篇通路
  • 9篇椎间盘
  • 9篇颈椎
  • 9篇骨折
  • 9篇干细胞
  • 8篇脊柱
  • 7篇肉瘤
  • 7篇手术治疗
  • 7篇后路
  • 7篇骨肉瘤
  • 6篇椎体
  • 6篇腺病
  • 6篇腺病毒

机构

  • 72篇重庆医科大学...
  • 41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曼彻斯特大学
  • 1篇重庆市第九人...
  • 1篇重庆市涪陵中...
  • 1篇芝加哥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遂宁市中心医...
  • 1篇重庆市大足区...

作者

  • 98篇罗小辑
  • 32篇权正学
  • 23篇唐可
  • 19篇蒋电明
  • 14篇钟伟洋
  • 13篇金先庆
  • 12篇欧云生
  • 9篇罗进勇
  • 8篇吴春
  • 8篇李洪波
  • 8篇潘征夏
  • 8篇安洪
  • 8篇王淼
  • 7篇张艳亮
  • 7篇李勇刚
  • 7篇王刚
  • 6篇代江涛
  • 6篇张圆
  • 6篇王孝林
  • 6篇王南

传媒

  • 12篇重庆医科大学...
  • 9篇中国修复重建...
  • 6篇重庆医学
  • 5篇现代医药卫生
  • 3篇肿瘤
  • 3篇医学信息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激光杂志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国药业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骨科临床与研...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年份

  • 3篇2023
  • 6篇2021
  • 9篇2020
  • 6篇2019
  • 10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9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PKP术后术椎再塌陷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19年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 phoplast y,PKP)是治疗OVCF广泛应用的微创手术,手术椎体再次塌陷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PVP/PKP术后术椎再次塌陷时常发生,术椎存在椎体内裂隙样变(inter vertebralcleft,IVC)、骨折椎体位于胸腰椎交界区域、术椎更大的椎体后凸角、行PKP术、术中骨水泥呈团块状分布、过度前缘椎体高度恢复及术后未严格抗骨质疏松治疗是骨水泥椎体再塌陷的危险因素。应用PVP/PKP术治疗OVCF时应考虑上述再塌陷危险因素,以降低发生术椎再次塌陷的风险。
王淼罗小辑陈宇汪凡栋张智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
分化抑制因子id1在骨肉瘤中的表达与肺转移、两年生存率的关系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检测分化抑制因子id1在人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患者临床特点、肺转移及两年生存率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9例人骨肉瘤,20例骨软骨瘤组织中id1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肉瘤组织中id1的表达明显高于骨软骨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水平与患者Enneking临床分级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id1表达阳性的患者肺转移发生率高于阴性患者,两年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结论:id1在人骨肉瘤组织中高度表达,并与患者肺转移,两年生存率密切相关,可能作为骨肉瘤生物治疗的新靶点。
谯波罗小辑姜蓉蒋电明
关键词:骨肉瘤肺转移ID1
特发性脊髓疝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2018年
脊髓疝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疾病,分为特发性脊髓疝、创伤后脊髓疝和医源性脊髓疝。其中创伤后脊髓疝和医源性脊髓疝病因明确。本文主要对特发性脊髓疝的分型、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式作一综述,为特发性脊髓疝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彭俊木钟伟洋唐可罗小辑权正学
Id1基因在BMP-2维持椎间盘细胞软骨特性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构建Id1基因过表达和RNAi慢病毒载体,并以兔椎间盘髓核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Id1基因表达水平调整后,BMP-2诱导髓核细胞分泌软骨特性因子的变化。方法 1设计针对Id1基因过表达和RNA干扰的序列,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片段连接到慢病毒载体,转染293T细胞后测定病毒滴度。2将2种慢病毒分别感染髓核细胞,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髓核细胞Id1mRNA和蛋白表达。3重组腺病毒Ad BMP2感染髓核细胞,利用已制备的2种慢病毒再次感染细胞,QRT-PCR检测细胞表达软骨特性分子的能力。结果 1慢病毒感染髓核细胞后,Id1基因的mRNA与蛋白的表达量与未感染病毒组(0.428±0.079)及空载病毒组(0.400±0.045)相比,过表达组(0.848±0.154)增加,RNAi组(0.115±0.014)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符合预期结果。2细胞内Id1的表达增加可促进colⅡ(0.407±0.083)和ACAN(0.284±0.074)的mRNA表达增加,与GFP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ADBMP2处理细胞后,Id1的表达增加可使colⅡ(0.590±0.072)和ACAN(0.351±0.066)的mRNA表达进一步显著升高;Id1表达降低时,以上因子的表达被明显抑制[colⅡ:(0.244±0.060),ACAN:(0.168±0.0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d1能够促进椎间盘细胞软骨特性分子的表达,细胞内Id1基因水平变化能够显著影响BMP-2诱导细胞分泌软骨特性因子,推测Id1是BMP-2维持椎间盘细胞软骨特性作用的关键因子。
周栩权正学罗小辑唐可周强钟伟洋张圆江维
关键词:分化抑制因子1骨形态发生蛋白2髓核细胞
土木香内酯对人骨肉瘤143B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土木香内酯(alantolactone,ALT)对人骨肉瘤143B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0、4、6、8、10μmol/L)的ALT处理人骨肉瘤143B细胞后,用结晶紫染色法和MTT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用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小室法、Hoechst33258染色法分别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凋亡水平,用qPCR及Western blotting(WB)分别检测细胞中E-cadherin和N-cadherin、caspase-3、cleaved-caspase-3(c-caspase-3)、PARP和cleaved-PARP(c-PARP)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T细胞淋巴因子或淋巴增强因子(T cell lymphocyte factor/lymphoid enhancer factor,TCF/LEF)转录活性,qPCR及WB检测β-catenin及MMP-7、c-My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LT能够抑制骨肉瘤143B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同时促进细胞凋亡(P<0.05或P<0.01)。经8、10μmol/L ALT处理后,143B细胞中PARP m 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上调,c-caspase-3和c-PARP蛋白水平表达增加(均P<0.05);E-cadherin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上调、N-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同时TCF/LEF转录活性明显下降(P<0.05或P<0.01),β-catenin、MMP-7和c-My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或P<0.01)。结论:ALT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性从而抑制人骨肉瘤143B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促进其凋亡。
杨春梅张露露黄华坤袁晓慧张平叶彩红魏梦琪黄衍然罗小辑罗进勇
关键词:土木香内酯骨肉瘤凋亡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新生儿食道闭锁41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新生儿食道闭锁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2008年5月收治的新生儿食道闭锁41例,男22例,女19例。手术年龄18h~7d,平均(2.5±0.6d),体重1 500~3 800g,其中低...
潘征夏杨杰先吴春李洪波王刚李勇刚罗小辑代江涛
文献传递
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8年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是治疗ACL损伤的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发展迅速。对于ACL损伤的手术时机的选择,需手术医生综合评估病人状况,过早或延期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都有着相应的潜在并发症;ACL重建移植物分为自体移植物、同种异体移植物和人工韧带,自体移植物多使用骨-髌腱-骨(B-PT-B)和股薄肌-半腱肌四束腘绳肌(HS)肌腱移植物,其与同种异体移植物一样,都有着相应的优缺点,随着技术的发展,第三代人工韧带LARS韧带表现出了优秀的短中期随访效果;用于ACL重建移植物的内固定装置,主要分为悬吊装置和挤压螺栓,近年也有新的内固定装置被提出;对于ACL重建手术技术,解剖ACL重建相对于过去非解剖重建有着优秀的随访效果,解剖单束重建和双束重建都表现出了相似的、优异的手术效果,但孰优孰劣,仍需进一步探讨,完善病人病情、解剖形态而行个性化解剖重建可能将是未来探讨的重点;对ACL重建术后是否使用促进肌腱、隧道愈合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或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等产物,仍处于争议状态,仍需要明确其具体作用机制和随访效果;对于ACL损伤继发的骨性关节炎,胫骨高位截骨(HTO)、膝关节置换术(TKA)、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都有较佳的治疗效果。总之,ACL是膝关节重要的稳定结构,随着对其认识的深入和不断改进,近年来其损伤的治疗方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李飞龙秦磊磊胡宁梁熙黄伟罗小辑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个性化治疗
网袋加压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年龄的增加,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骨折(OVCF)的新发患者不断增加。据报道,每年全世界新发患者数超过140万[1]。为减轻患者的疼痛,加速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微创手术治疗、开放性手术治疗等。传统保守治疗以严格卧床并结合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方式为主,通常治疗时间在3个月以上,伴随腰背部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保守治疗中,患者常难以保持良好的依从性,部分患者最终形成脊柱后凸畸形。另外,老年患者本身基础疾病较多,长期卧床可引起坠积性肺炎、压疮、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还可能会进一步导致骨质疏松,降低患者病情的恢复速度,也会同时增加其他骨骼发生骨折的风险,进而形成恶性循环。故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而手术方式又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2种微创手术为代表。大量的临床研究也证实,微创手术是骨质疏松性压缩性椎体骨折较优的治疗方案[2]。但是,这2种术式均存在较高的骨水泥渗漏,其中,前者渗漏率为11%~76%,后者约为4.8%~39.0%[3]。为此,有学者提出采用网袋加压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有可能会降低骨水泥渗漏率。既往部分文献也发现,网袋加压椎体成形术能明显降低骨水泥渗漏率[4-16]。网袋加压椎体成形术是在PKP上发展而来的新型技术,旨在进一步减少骨水泥的渗漏,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近年来,有关该技术的文献报道逐渐增多,本研究结合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就该技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林端阳王孝林罗小辑
关键词: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压缩性骨折
体外循环术对婴幼儿先心病术后肺的损伤及川芎嗪的保护作用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术对婴幼儿先心病术后肺的损伤及川芎嗪的干预作用。方法40例经CPB术行先心病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前1 h静脉给予川芎嗪预处理,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分别在T1、T2、T3、T4、T5时点,通过ELISA法检测IL-6、IL-8血浆浓度及中性粒细胞(Ne)计数。在T1、T3、T4测定肺静态顺应性(Cstat)、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结果实验组IL-6、IL-8的表达较低,Ne计数两组均升高;对照组Cstat、OI较实验组降低明显,RI升高显著,实验组肺组织病理改变较轻微。结论婴幼儿先心病CPB术后肺有损伤,术前应用川芎嗪预处理后对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王刚潘征夏吴春李洪波李勇刚罗小辑代江涛
关键词:肺损伤川芎嗪体外循环婴幼儿
过表达NICD通过下调基因JunB的表达抑制BMP9诱导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成骨分化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Notch信号通路在骨形态发生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9,BMP9)诱导小鼠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成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5组:空白组(Blank,n=3),BMP9处理组(BMP9,n=3),空白质粒对照组(BMP9+Control,n=3),过表达Notch1胞内段质粒(Notch1 intracellular domain,NICD)处理组(BMP9+NICD,n=3),DAPT处理组(BMP+DAPT,n=3)。通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和钙盐染色分别验证过表达NICD对成骨分化早晚期情况的影响。进一步采用定量逆转录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RCR)和Western blot检测基因NICD、Hey1及成骨相关基因Smad-1/5/8、p-Smad-1/5/8、OPN、Runx2、OCN、JunB的表达。结果:早期ALP活性及染色结果显示,NICD组较Control组能显著抑制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ALP的形成[5 d:(33 167.66±2 018.45)vs.(146 451.00±14 889.67),P=0.000;7 d:(58 981.33±4 724.70)vs.(89 588.66±5 928.32),P=0.000],γ-分泌酶抑制剂(N-[N-(3,5-difluorophenacetyl)-L-alanyl]-S-phenylglycine t-butyl ester,DAPT)完全抑制Notch通路时得到相同的结果[5 d:(44 812.66±4 174.94)vs.(146 451.00±14 889.67),P=0.000;7 d:(64 622.93±4 724.70)vs.(89 588.66±5 928.32),P=0.000]。茜素红S染色结果显示,NCID抑制钙盐结节的形成,而DAPT阻断Notch通路明显促进钙盐结节形成。qRT-PCR结果表明,NCID组中NICD及靶基因Hey1的表达较Control组明显增加[(3.90±0.02)vs.(0.35±0.01),P=0.000;(19.79±0.01)vs.(11.80±0.02),P=0.000],Western blot得到相同结果[(1.32±0.01)vs.(0.19±0.01),P=0.000],且NICD明显抑制成骨分化相关基因JunB、Runx2、OCN、OPN等的表达[(0.10±0.01)vs.(0.53±0.01),P=0.000;(0.18±0.01)vs.(0.30±0.02),P=0.000;(0.36±0.01)vs.(0.62±0.02),P=0.000;(0.07±0.01)vs.(0.48±0.01),P=0.000],而转录因子Smad-1/5/8、p-Smad-1/5/8的表达不受影响[(0.74±0.02)vs.(0.73±0.03),P=0.000;(0.63±0.01)vs.(0.58±0.04),P=0.000],DAPT阻断Notch通路后上述相关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王南谭涛林端阳罗小辑
关键词:NOTCH信号通路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