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吉伟

作品数:55 被引量:401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6篇关节
  • 16篇膝关节
  • 10篇置换术
  • 10篇膝关节置换
  • 10篇股骨
  • 10篇关节置换
  • 9篇胫骨
  • 9篇膝关节置换术
  • 8篇假体
  • 7篇骨折
  • 7篇关节成形术
  • 7篇成形术
  • 6篇远端
  • 6篇全膝关节
  • 6篇全膝关节置换
  • 6篇缺损
  • 5篇旋转力线
  • 5篇软组织
  • 5篇软组织缺损
  • 5篇力线

机构

  • 44篇南方医科大学...
  • 22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广州市第一人...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广州体育学院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解放军第四二...
  • 1篇萍乡市人民医...

作者

  • 55篇罗吉伟
  • 27篇余斌
  • 20篇覃承诃
  • 10篇胡岩君
  • 10篇金丹
  • 9篇徐达传
  • 7篇金大地
  • 6篇黄美贤
  • 5篇裴国献
  • 4篇史占军
  • 4篇张凯瑞
  • 3篇王丹
  • 3篇廖华
  • 3篇张玉忠
  • 3篇董福
  • 3篇刘清华
  • 3篇朱志刚
  • 3篇李鉴轶
  • 3篇陈国奋
  • 2篇董红让

传媒

  • 1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0篇中华创伤骨科...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第一军医大学...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华关节外科...
  • 2篇中华肩肘外科...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第九届全国关...
  • 1篇第八届全国创...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3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股骨近端髓腔三维解剖测量被引量:24
2010年
目的测量国人股骨近端髓腔形态,探讨适合国人的股骨近端髓内钉设计方案。方法选取120侧(男性55侧,女性65侧)正常成人单侧股骨近端CT扫描数据,利用Mimics图像分析软件对股骨近端的髓腔内径及髓腔开大指数行三维解剖测量,研究其与身高、年龄之相关性,及性别差异,并与国内外数据进行综合比较。结果以小粗隆中点为参考点(T),男、女性组髓腔内径分别为:T+20(44.79±5.42)mm和(39.79±4.96)mm;T+10(34.00±3.64)mm和(32.06±3.29)mm;T(26.93±3.71)mm和(24.18±3.31)mm;T-20((18.65±2.96)mm和(18.21±2.60)mm;峡部(10.40±1.45)mm和(10.15±1.05)mm。男女组T+20、T+10、T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T-20、峡部处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身高与各组间数据存在正相关关系,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骺端髓腔开大指数呈负相关,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偏相关分析年龄与髓腔内径参数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各组髓腔开大指数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东西方人、男女性之间股骨近端髓腔内径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治疗粗隆间骨折时需要充分评估其股骨近端内径,选用合适的内固定器械。
张晟余斌罗吉伟黄梦全黄华军
关键词:股骨近端髓腔三维重建
3D打印辅助跗骨窦小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观察3D打印辅助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新塘医院收治的4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同意下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跟骨外侧"L"型延长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3D打印辅助跗骨窦微创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折的愈合情况及临床恢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Bohler角、Gissane角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第9个月个体跟骨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5%)明显低于对照组(1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给予3D打印辅助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有利于个体跟骨骨折复位,缩短患者跟骨骨折愈合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卢志文叶庆林吴柏初罗吉伟
关键词:3D打印内固定跟骨骨折
跟骨、距骨的数字化虚拟可视重建及其解剖学测量
目的建立跟骨、距骨数字化虚拟可视模型,测量其三维解剖数据,为踝部的手术设计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正常成人志愿者40例,男性20例,女性20例,进行CT扫描,扫描层厚5mm,以1.25mm层厚、0.6mm层间隔进行重建,重建...
金丹王丹韩路军张玉忠余斌罗吉伟覃成诃裴国献
华南地区成人股骨后髁角及髁扭转角的MRI测量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通过MRI测量华南地区人股骨后髁角(PCA)及髁扭转角(CTA),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截骨及假体旋转定位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华南地区人正常膝关节100例,男女各50例,年龄22~73岁,平均40.2岁;按性别和侧别分4组,行股骨远端轴位MRI扫描,图像用Photoshop处理,测量PCA和CTA,比较两角的性别差异和侧别差异,分析两角度的相关性。结果男性PCA大于女性(P<0.001),无侧别差异(男性P=0.335,女性P=0.266);男性CTA大于女性(P<0.001),无侧别差异(男性P=0.231,女性P=0.719);PCA和CTA存在相关性:男性R2=0.323,P<0.001;女性R2=0.206,P=0.001。结论华南地区人PCA及CTA参数与华北地区人接近,均为男性大于女性,无侧别差异;PCA和CTA存在相关性;轴位MRI图像有利于PCA及CTA的准确测量。
覃承诃裴国献罗吉伟陈国奋朱志刚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旋转力线磁共振成像
带线锚钉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胸锁关节脱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带线锚钉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胸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1例胸锁关节完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7例,女4例;年龄29~64岁,平均41.5岁;采用带线锚钉联合锁定钢板治疗,术后根据X线片观察关节复位情况,肩关节功能根据Rockwood评分法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22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术后外观均获得改善,无局部隆起、肿胀等。Rockwood评分法评定术后关节功能:优6例,良4例,可1例。未发现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关节再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带线锚钉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胸锁关节脱位疗效满意,是治疗胸锁关节脱位一种较好的选择。
邱勤业张华焕胡汉生范震波余升华杨展翔曹灿贤李远辉罗吉伟
关键词:胸锁关节脱位骨钉钢板
抗氧化维生素对大鼠运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6
2003年
目的探讨抗氧化维生素(维生素E和维生素C)对提高大鼠运动能力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安静对照组(C)、力竭对照组(E)、维生素E组(M1)、维生素C组(M2)、维生素E和维生素C联合组(M3),除C组外均进行4周的反复力竭跑台训练。测定大鼠运动总距离、体质量、股四头肌湿质量、股四头肌线粒体丙二醛(MDA)、游离钙、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指标。结果M1组和M3组大鼠运动能力显著强于E组,体质量、总运动距离和单侧股四头肌湿质量显著大于E组,单侧股四头肌湿质量显著大于C组,M3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大于A组,M1组和M3组线粒体游离钙、MDA值显著低于E组,SOD活性显著高于力竭对照组;M2组体质量、运动总距离、单侧股四头肌湿质量与E组无显著差异,但骨骼肌MDA、游离钙、SOD等指标与E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单独应用维生素E对反复力竭运动大鼠机体有保护作用,可提高反复力竭运动大鼠的线粒体功能和运动能力,联合应用维生素C可加强这种作用。单独应用维生素C显示了一定的保护反复力竭运动骨骼肌的作用,但不足于提高运动能力。
余斌覃承诃罗吉伟杨建成林文弢翁锡源黄丽英
关键词:抗氧化维生素维生素E力竭运动骨骼肌线粒体
胫骨近端截骨面与胫骨假体的数字化形态学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利用数字化技术获取健康成人正常胫骨近端截而及假体的参数参考值,探讨适合不同人种且具有性别差异的胫骨假体设计.方法 对55名志愿者中的92侧正常膝关节(男42侧,女50侧)进行螺旋CT扫描,将断层扣描数据导入Mimics10.1软件建立膝关节三维数字模型,然后将模型导入Geomagic Studio 8软件系统对胫骨近端模型进行模拟截骨、形态学测量,分析不同性别胫骨近端截面的形态学差异.再将获得的模型与通过激光扫描获得的假体(PFC和Nexgen)三维模型进行模拟装配、参数测量.结果 胫骨近端截骨面的前后径(AP)为(49.87 ±3.90)mm、内外侧横径(ML)为(73.50±5.60)mm,AP与ML呈正相关.男性胫骨平台AP为(53.24±4.10)mm、ML为(75.85±3.50)mm,均比女性[AP为(47.61±3,70)mm,ML为(67.68±2.60)mm]大.内侧前后径(MAP)比外侧前后径(LAP)大,男性平均大(3.90±2.90)mm,女性平均大(3.70±2.70)mm.PFC假体(0.75±0.05)和Nexgen假体(0.69±0.03)的AP/MP比值与本研究正常成人(0.68±0.03)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性别及人种的胫骨截面形态存在显著差异,为提高人工膝关节胫骨假体的覆盖率,胫骨假体设计及临床操作均要考虑不同人种和性别的形态学特点.
胡岩君余斌罗吉伟金丹李鉴轶刘清华
关键词:胫骨人工膝关节假体设计螺旋计算机
正常人足踝部有限元模型的构建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研究足踝部有限元模型的构建方法,为足踝部生物力学提供一个数字化研究平台。方法获取一名30岁男性志愿者的右足螺旋CT扫描图像,利用Mimics软件重建出足踝部28块骨骼及外围软组织的三维结构,通过SolidWorks处理后导入Ansys的Workebench模块,建立足踝部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模型中还通过解剖和文献数据模拟建立各关节软骨、韧带、跖筋膜、小腿骨间膜,然后模拟踝关节正常站立状态下受力,选择相应边界条件进行加载分析。结果建立了一个包含骨与外围软组织等复合结构的正常人体右足三维有限元模型,相对客观地反映了人体足踝部的基本解剖结构和力学特性。模拟人体站立状态垂直加载600N载荷于胫骨下端的上截面,踝关节胫骨下关节面应力主要分布于中部及前外侧,最大应力为3.97MPa,平均接触应力为1.52MPa,接触面积为343.6mm^2。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正常人体足踝部三维有限元模型经验证结果可靠,可进一步用于足踝部损伤的研究。
刘清华余斌金丹张美超胡岩君王丹罗吉伟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生物力学数字化技术
力竭运动致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反复力竭运动后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现象及抗氧化维生素的保护作用.结论:四周反复力竭离心收缩后,骨骼肌脂质过氧化水平增高,氧化应激可能是损伤线粒体及进一步导致骨骼肌损伤和坏死的主要原因,线粒体功能障碍,可能是介导骨...
罗吉伟
关键词:骨骼肌力竭运动细胞凋亡线粒体抗氧化维生素
文献传递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远端形态的测量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测量股骨远端相关解剖参数,探讨股骨远端解剖特点的性别差异及其对假体设计的不同要求。方法2005年1月~2007年5月进行的100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例,男37侧,年龄57~77岁,女63侧,年龄62~79岁。术中测量股骨经上髁轴线宽度、内外侧髁高度、髁间高度及内外侧滑车前突距离,比较各测量值性别间的差异。结果男女性髁间高度、经上髁轴线宽度、外侧髁高度及内侧髁高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男性各值均大于女性。股骨远端横径与纵径的比值亦为男性大于女性(P<0.001),男性股骨内、外侧滑车前突距离均大于女性,均值差分别为1.3 mm和0.7 mm,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根据男女性股骨远端的解剖特点,设计不同性别的股骨假体,可以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效果。
朱志刚史占军罗吉伟景宗森任海龙金大地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股骨假体性别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