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缪树寅

作品数:5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小麦
  • 3篇
  • 2篇外源
  • 2篇外源硒
  • 1篇氮素
  • 1篇冬小麦
  • 1篇冬小麦生长
  • 1篇亚硒酸盐
  • 1篇有效性
  • 1篇植株
  • 1篇生理代谢
  • 1篇生物有效
  • 1篇生物有效性
  • 1篇生育
  • 1篇生育期
  • 1篇受性
  • 1篇同基因
  • 1篇土壤
  • 1篇土壤铜
  • 1篇种子

机构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5篇缪树寅
  • 4篇梁东丽
  • 3篇胡斌
  • 2篇赵文龙
  • 1篇段曼莉
  • 1篇王松山
  • 1篇付冬冬
  • 1篇宋卫卫
  • 1篇陈玉鹏

传媒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氮素对不同生育期小麦植株累积硒的影响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施用氮肥是农业生产上最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但增施氮肥对不同生育期小麦植株中硒累积、转运和分配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氮水平对小麦生长过程中植株各器官硒累积的影响,为合理施氮提高小麦硒含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试验设置N 100 mg/kg和200 mg/kg两个水平,每个氮水平设置低硒(Se 0.81 mg/kg)和高硒(Se 5.02 mg/kg)处理,分别在小麦苗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扬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取样,分析不同生育期小麦对土壤外源硒的吸收速率,探讨不同硒水平下施氮量对小麦各器官硒累积、转运和分配的影响。【结果】1)与低氮相比,高氮促进了小麦籽粒产量增加,低硒的促进作用大于高硒,低硒和高硒时的高氮处理小麦籽粒产量较低氮处理分别提高了21.7%和13.7%。低硒时的高氮处理能提高小麦穗(特别是籽粒)和老叶中的硒含量,籽粒和颖壳硒含量较低氮处理分别提高了31.2%和13.6%,但高硒时高氮处理却导致小麦各器官(特别是籽粒和根)中硒含量下降,其中籽粒和根部硒含量较低氮处理分别下降了13.2%和17.8%。2)相同硒水平下,高氮处理小麦根部硒占植株总硒的比例较低氮处理下降了约1/4;在营养生长阶段,低硒时高氮处理能促进硒向小麦地上部转运,而在生殖生长阶段其能促进硒从小麦茎叶向颖壳和籽粒中转运,使得籽粒中硒占总硒比例提高了18.4%;但高硒时高氮处理却促进硒从茎叶转运到颖壳中,致使籽粒中硒占总硒比例下降了8.0%。3)小麦根部硒含量在苗期和拔节期,抽穗期和扬花期之间增长幅度最大,说明此期间是小麦硒吸收的敏感期。【结论】小麦硒含量因生育期和外源硒水平的不同而异,施氮量也影响着小麦硒累积、转运和分配。增施氮肥能提高硒的利用效率,建议低硒地区农业生产中补硒时要结合氮的合理施用。
陈玉鹏梁东丽宋卫卫雷凌明喻大松缪树寅
关键词:小麦
不同价态外源硒对冬小麦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1
2011年
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硒(四价和六价)处理土壤对小麦生长和生理代谢的影响,旨在为富硒小麦的种植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外源硒抑制了苗期小麦的生长(株高和生物量);而在生长后期,随外源硒浓度增加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作用。Se(Ⅳ)和Se(Ⅵ)处理对小麦生物量影响的EC10分别从苗期的1.40mg·kg-1和0.28mg·kg-1增加到收获期的28.48mg·kg-1和4.56mg·kg-1,表明小麦对硒的耐受浓度随生长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Se(Ⅵ)低浓度(≤1mg·kg-1)对小麦生长的促进作用及高浓度(≥2.5mg·kg-1)对小麦生长的抑制作用均大于Se(Ⅳ)。小麦籽粒产量随外源Se(Ⅳ)和Se(Ⅵ)浓度的增大先升高而后降低,分别在2.5mg·kg-1和1mg·kg-1浓度处理时达到最大。低浓度硒处理(Se(Ⅳ)≤5mg·kg-1和Se(Ⅵ)≤0.5mg·kg-1)能促进拔节期小麦叶片中GSH和POD等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叶片过氧化物质MDA(Se≤2.5mg·kg-1)含量,高浓度硒处理则与之相反。
付冬冬王松山梁东丽缪树寅段曼莉胡斌
关键词:外源硒生理代谢冬小麦
土壤铜硒复合污染中金属形态转化及其对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采用土培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Cu、Se复合污染土壤中2种金属的形态转化及其对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污染土壤中,Cu主要以残渣态存在,Se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在外源Cu、Se污染土壤中,平衡后(14 d),外源Cu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Se主要以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存在;小白菜收获后,土壤中的Cu向有机结合态转化,而Se向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转化.外源Cu与土壤结合程度(IR值)均随外源Cu和Se浓度升高而逐渐降低;而Se与土壤结合程度(IR值)与外源Cu浓度无关,随外源Se浓度升高而下降.S型曲线拟合方程表明,适量的Se(≤10mg.kg-1)可以促进小白菜对Cu的吸收,同样适量的Cu(≤400 mg.kg-1)能促进小白菜对Se的吸收.土壤的Cu、Se的IR值与小白菜体内Cu、Se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小白菜种植前后土壤中可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铜和硒的变化量与小白菜地上、地下含量也呈显著相关(P<0.05).因此,土壤元素的IR值和作物种植前后该元素形态的变化量均可作为评价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指标.
胡斌梁东丽赵文龙缪树寅
关键词:复合污染重金属形态生物有效性
不同品种小麦硒的耐受性差异及其动态吸收、转运规律研究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其兼具了营养功能与毒害作用,且二者之间的浓度范围较小。在此背景之下,我们既需要通过富硒植物来进行合理的补硒,又需要考虑在补硒过程中硒对植物的毒害作用。本文以小麦为基本研究对象,旨在研究不同价态...
缪树寅
关键词:外源硒小麦耐受性转运
文献传递
硒酸盐和亚硒酸盐对7种不同基因型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1
2013年
选择全国7个主栽小麦品种,通过培养试验研究了外源添加硒酸盐以及亚硒酸盐对小麦的生物毒害作用,旨在确定小麦发芽阶段硒敏感指标并且为耐硒小麦品种的筛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添加低浓度外源硒(硒酸盐<8 mg·L-1,亚硒酸盐<20 mg·L-1)能够促进发芽阶段小麦的生长,高浓度硒(硒酸盐≥8 mg·L-1,亚硒酸盐≥20 mg·L-1)则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同等硒浓度条件下(10mg·L-1),硒酸盐对小麦种子的毒害作用显著高于亚硒酸盐(P<0.05)。指标综合相关性模型与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表明,小麦的芽长抑制率可作为亚硒酸盐态硒生物毒性的敏感指标,而根长抑制率可作为硒酸盐态硒的敏感指标。不同基因型小麦对硒的耐受程度不一,以西农979、小偃22和鲁麦23的耐受性较强,适宜于富硒粮食的推广;鄂麦20、烟农19对亚硒酸盐耐受性较高,对硒酸盐耐受性较弱,可以作为土壤硒环境的指示品种;陕麦159、蒿优2018则对硒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差,可以作为富硒土壤指示的敏感品种。
缪树寅梁东丽赵文龙胡斌
关键词:硒酸盐亚硒酸盐小麦基因型发芽指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