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建中

作品数:171 被引量:1,979H指数:30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6篇期刊文章
  • 30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7篇石油与天然气...
  • 71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60篇源岩
  • 57篇烃源
  • 56篇烃源岩
  • 43篇盆地
  • 39篇海相
  • 29篇油气
  • 22篇地质
  • 21篇生烃
  • 17篇地球化
  • 17篇地球化学
  • 16篇成藏
  • 14篇有机质
  • 12篇优质烃源岩
  • 12篇排烃
  • 10篇四川盆地
  • 10篇包裹体
  • 10篇层系
  • 8篇石油地质
  • 8篇海相层系
  • 7篇页岩

机构

  • 154篇中国石化石油...
  • 23篇中国石油
  • 18篇南京大学
  • 14篇中国矿业大学...
  • 1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0篇中国石油化工...
  • 10篇中国石化
  • 9篇同济大学
  • 8篇中国石油化工...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科学院南...
  • 2篇浙江大学
  • 2篇华北油田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71篇秦建中
  • 55篇腾格尔
  • 34篇郑伦举
  • 27篇李志明
  • 25篇付小东
  • 24篇申宝剑
  • 20篇刘文汇
  • 19篇王杰
  • 15篇饶丹
  • 14篇张渠
  • 12篇邱楠生
  • 11篇刘文斌
  • 11篇刘伟新
  • 11篇张志荣
  • 11篇施伟军
  • 10篇陶国亮
  • 9篇蒋启贵
  • 9篇蒋宏
  • 9篇陶成
  • 9篇张美珍

传媒

  • 56篇石油实验地质
  • 10篇地质学报
  • 9篇天然气地球科...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7篇石油勘探与开...
  • 4篇石油学报
  • 4篇地球化学
  • 4篇第十二届全国...
  • 3篇沉积学报
  • 3篇高校地质学报
  • 3篇地球科学(中...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地质科学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现代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8
  • 8篇2017
  • 5篇2016
  • 11篇2015
  • 7篇2014
  • 10篇2013
  • 5篇2012
  • 9篇2011
  • 18篇2010
  • 14篇2009
  • 22篇2008
  • 11篇2007
  • 17篇2006
  • 19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1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储层特征被引量:13
2006年
利用多种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较高,孔隙度主要属特低孔-中孔,渗透率属超低渗-中渗。当孔隙度大于10%时,储层的含油性受渗透率控制。主要孔隙类型为原生粒间孔、溶蚀-改造粒间孔和粒内溶孔,孔隙类别以特大孔为主,而喉道类别以微细喉为主。成岩作用类型主要为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和交代作用,成岩阶段处于晚成岩期A亚期,成岩演化过程中,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导致储层孔隙度减小约24.5%,同时因溶蚀作用使孔隙度增大约4.5%。
李志明秦建中廖宗廷施伟军罗月明范明朱樱刘伟新尹伟
关键词:三工河组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
云南禄劝残植煤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被引量:6
2008年
禄劝煤是我国典型的残植煤,是泥盆系煤岩的代表。研究其生烃能力有助于认识中国南方泥盆系煤系的油气资源前景。通过对禄劝煤和泥灰岩有机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发现禄劝煤具有Ⅱ型有机质的特征,角质体为特征组分,类脂组含量高,处于低熟阶段,氯仿沥青"A"和总烃含量高。热解生烃实验证明其具有较窄的活化能分布范围且较低,其值为201kJ/mol,其生烃潜力为820.0mg/g,明显高于常见的泥质烃源岩。尽管禄劝煤系规模小、煤层厚度薄,但其具有良好的生烃能力,这对认识泥盆系煤层及其相关烃源岩岩系有重要意义。
刘文斌胡凯秦建中陆现彩李志明姚素平
关键词:显微组分煤成烃残植煤泥盆系
不同类型页岩富集烃气能力模拟实验及微观结构特征研究
王杰秦建中饶丹郑伦举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页岩油气成藏条件地质地球化学分析被引量:14
2014年
基于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中下统富有机质泥页岩厚度、有机地化特征、物性及泥页岩含油气性等的分析研究,探讨了该地区页岩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对有利的勘探层段和区带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湖西山组和大煤沟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厚度大,有机碳含量多在1.5%以上;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和Ⅲ型;有机质成熟度从未成熟至过成熟皆有;泥页岩中脆性矿物含量约占50%,孔隙度多在1%~8%之间,孔隙类型多样。湖西山组和大煤沟组泥页岩显示出较强的吸附气体能力,多口钻井在泥页岩段存在明显全烃异常。综上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湖西山组、大煤沟组2个层位具备形成页岩油气的地质条件,其中湖西山组中上部泥页岩段为页岩油气有利层段,有利区在冷湖4号-5号构造一带;大煤沟组五段为页岩气有利层段、大煤沟组七段为页岩油有利层段,有利区分布于苏干湖坳陷、鱼卡断陷、红山断陷、欧南凹陷和德令哈断陷东部、南部区。
付小东邱楠生饶丹秦建中申宝剑许锦陈迎宾
关键词:页岩油气柴达木盆地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中生界主要烃源层分布特征被引量:34
2006年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是一个中生界海相残余盆地.根据地质调查和3850块烃源岩样品29个分析项目23976块次约200000个原始基础数据的分析、筛选、整理统计和综合研究得出.纵向上发育J3s、J2x、J2b和T2x 4套主要烃源层.不同坳陷或凹陷内主要烃源层有所差别。南羌塘坳陷东部为J3s,J2b和J2q-T3x.中西部为J2x,J2b和T3x;北羌塘坳陷东部为J2b.T3x西部为J3S.J2x,J2b和T3x。侏罗系有效泥质烃源岩厚度一般在100~500m.有效碳酸盐烃源岩厚度一般在200~600m,J2x和J3S局部地区发育有200~400m的富烃源岩;T3x一般厚500~700m,北羌塘坳陷T3x也发育100~300m的优质好烃源岩。J2T页岩残余总有机碳含量平均最高达4.15%,J3s泥灰岩残余总有机碳含量平均最高达1.26%;T3x页岩残余总有机碳含量平均最高大于1.5%,但T3x海相页岩残余总有机碳含量一般在0.5%~1%之间。J2x灰色及灰绿色泥岩残余总有机碳含量多小于0.5%.J3s和J2b灰岩残余总有机碳含量多小于0.2%。
秦建中
关键词:海相中生界羌塘盆地
反演南方海相层系热史动态演化的新温标——磷灰石、锆石(U-Th)/He年龄和封闭温度被引量:12
2010年
对川东北普光一毛坝地区和通江地区的11个岩心和露头样品进行锆石、磷灰石(u—Th)/He定年分析,初步建立了He年龄一深度/温度动态演化模式,该地区磷灰石He封闭温度为85℃。川东北钻井岩心和剖面样品经历相同的热演化历程。该地区第三纪至第四纪为冷却抬升剥蚀主要时期,剥蚀速率约为74.8~172.5m/Ma,剥蚀厚度大约为2800~3000m,地温逐渐降低到磷灰石He封闭温度,直至达到现今温度,与青藏高原隆升引发的新构造运动在四川盆地的响应有关。普光5井等3200m以上中生界样品未经历过锆石He封闭温度,可能只有3200m以下的样品经历锆石He封闭温度,但所有样品都经历了磷灰石He封闭温度。根据锆石(U—Th)/He年龄大致推算出,川东北地区可能在晚侏罗世开始抬升,在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期间普光一毛坝地区和通江地区都处于缓慢抬升剥蚀阶段,只是普光一毛坝地区抬升剥蚀开始时间要早于通江地区。磷灰石和锆石He封闭温度和年龄揭示了该区动态热演化历史。该区在178.0Ma之前古地温大于170~1900C,随后地层继续抬升,古地温下降;在40.5~178.0Ma时,古地温为85—170℃;在0~40.5Ma时,现今地温小于85℃。
秦建中王杰邱楠生Brent McInnes陶成
关键词:封闭温度热史模拟
滇西兰坪盆地多金属矿床碳、氧、氢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0
2004年
兰坪盆地多金属矿床碳、氧和氢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中的CO2源自海相碳酸盐岩(或蚀变海相碳酸盐岩)的热解作用和沉积有机物的氧化作用或脱羧基作用;成矿流体为古大气降水在一定地质条件下与盆地和基底岩石发生水岩作用而形成的盆地热卤水,其中金顶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尚有变质水的混入。这表明盆地内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应源自地壳(基底和盆地地层),喜马拉雅期盆地周缘碱性岩浆活动对盆地内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贡献是间接的,沉积有机物直接参与了成矿作用。
李志明刘家军秦建中廖宗廷张长江
关键词:地质意义多金属矿床滇西兰坪盆地
盆地沉降、抬升过程中源储压差的生排烃效应被引量:15
2011年
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演化史可划分为持续沉降加载增压、整体上升卸载减压和全面萎缩调整平衡3个阶段。通过不同演化阶段地层压力的调整,最终实现成烃成藏过程。利用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装置进行了4个系列不同源储压差下的生排烃模拟实验,研究表明:(1)盆地持续沉降阶段,烃类可以在与烃源岩直接互层的砂岩中聚集,有利于源内岩性圈闭的成藏,但难于远距离运聚成藏。(2)盆地抬升剥蚀阶段,源储压差促进了烃类的有效排出,有利于长距离运聚成藏,压差越大,排油效率越高;且存在源-储压差有效排烃门限值:3~6MPa,只有达到该门限值,即抬升剥蚀300~600m的厚度时烃类才能有效大量排出。(3)源储压差有利于烃类的排出和烃源转化。排烃次数和排烃动力(源储压差)具有互补性,在源岩能提供大量烃类的情况下,排烃次数越多,排烃动力越大,烃类产率越高。
马中良郑伦举秦建中李志明
关键词:物理模拟
泥岩研究与盖层评价技术被引量:15
2013年
泥岩是沉积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样品保存性差、黏土矿物膨胀与收缩、颗粒细小,对于泥岩性质的认识并不深入。而弄清楚泥岩的性质有利于解决目前油气勘探所面临的一系列难题,如钻井稳定性、超压风险、泥岩各向异性、泥岩岩石力学性质、物理特征及测井响应等。特别是在页岩气勘探过程中,对泥页岩的性质也需要有更多的认识。目前国内外泥岩性质研究与盖层评价技术已取得一系列进展。
秦建中刘伟新范明张文涛俞凌杰
关键词:泥岩盖层
油气地球化学新技术新方法被引量:42
2005年
我国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技术自20世纪50~60年代从前苏联引进以来,经历了奠基建立、壮大发展、提高创新3个发展历程.近年形成的比较突出的新技术新方法主要是:油、气、岩轻烃测试技术方法;天然气有机地球化学以及运移、封盖条件测试技术方法;有机岩石学测试技术方法;油藏地球化学分析技术方法与二次生烃热模拟实验技术方法等.油气地球化学实验测试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是:重视和发展快速定量分析技术及计算机和多机联机分析技术;研究和建立油气水运移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和聚集评价技术;建立我国南方碳酸盐岩评价实验分析技术及标准;进一步加强完善天然气资源评价及运移、聚集和保存条件等方面的分析技术研究.
秦建中钱志浩曹寅张美珍
关键词:油气地质实验轻烃有机岩石学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