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铮

作品数:149 被引量:640H指数:14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8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5篇肿瘤
  • 34篇胆管
  • 34篇细胞
  • 25篇切除
  • 24篇胆管癌
  • 23篇切除术
  • 22篇手术
  • 19篇腹腔
  • 18篇术后
  • 16篇基因
  • 15篇腹腔镜
  • 14篇腺癌
  • 13篇胰腺
  • 12篇外科
  • 12篇结石
  • 12篇癌细胞
  • 12篇RHOC
  • 10篇蛋白
  • 10篇胰腺癌
  • 8篇原发性

机构

  • 138篇福建医科大学
  • 11篇福建医学院
  • 3篇莆田学院附属...
  • 2篇福建省立医院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南京军区福州...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南大学
  • 2篇福建省级机关...
  • 1篇厦门市第二医...
  • 1篇福建省南平市...
  • 1篇宁德市医院
  • 1篇温州市中心医...

作者

  • 149篇石铮
  • 47篇何庆良
  • 45篇林永堃
  • 28篇翁山耕
  • 26篇陈有挺
  • 20篇郑岩松
  • 16篇刘景丰
  • 13篇张志波
  • 12篇杨明智
  • 12篇王家兴
  • 12篇曾金华
  • 9篇郭平凡
  • 9篇林春忠
  • 8篇李良庆
  • 7篇张金池
  • 7篇黄鹤光
  • 6篇黄发昆
  • 6篇阮宁
  • 5篇欧荣文
  • 5篇许东坡

传媒

  • 18篇福建医科大学...
  • 14篇中华实验外科...
  • 13篇中国普通外科...
  • 11篇福建医药杂志
  • 9篇临床外科杂志
  • 8篇福建医学院学...
  • 5篇中西医结合肝...
  • 5篇中华普通外科...
  • 4篇中国现代普通...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广东医学
  • 3篇海峡药学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医学综述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肝胆胰外科杂...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9篇2014
  • 4篇2013
  • 13篇2012
  • 9篇2011
  • 10篇2010
  • 13篇2009
  • 10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 19篇2003
  • 6篇2002
  • 4篇2001
  • 4篇2000
1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hoC基因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1
2002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RhoC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技术分析 3 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的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RhoCmRNA的表达。结果 肝癌组织中RhoCmRNA光密度相对值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 (P <0 .0 1) ;有肝内转移灶者其癌组织中RhoCmR NA光密度相对值明显高于无肝内转移灶者 (P <0 .0 5 )。结论 RhoCmRNA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癌的转移程度可能有关 ,可望作为估计原发性肝癌转移的参考指标。
郑岩松吕新生林永堃石铮
关键词:RHOC基因原发性肝癌肝肿瘤肿瘤转移肿瘤侵犯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选择性胆管外引流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选择性胆管外引流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总结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118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选择性胆管外引流后行手术治疗25例,其中右肝管引流12例,左肝管引流10例,左肝外叶胆管引流1例,右后叶胆管引流2例;腹腔广泛种植转移1例,左或右半肝及尾状叶切除22例,扩大左肝切除1例,扩大右肝切除1例;术后胆漏3例,肺部及腹腔感染各1例,围手术期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其余24例病人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平均23个月,其中最长的1例已存活4年4个月。结论选择性胆管外引流可以达到与全肝胆道外引流相似的改善肝功的目的,同时选择性胆管外引流也可以较安全的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予以应用。
曾永毅刘景丰石铮池闽辉董家鸿
关键词:胆管肿瘤梗阻性黄疸外科手术
上腹部手术史117例患者的腹腔镜肝胆手术被引量:1
2019年
探讨有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行腹腔镜肝脏及胆道手术的方法及安全性。回顾性分析117例既往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行腹腔镜胆道及肝脏手术的临床资料。117例中19例因腹腔内严重粘连分离困难从而中转开腹手术,其中穿刺建立气腹和分离粘连过程中发生胃十二指肠损伤3例,小肠损伤2例,结肠损伤2例,术后切口感染3例,无其他上述胃肠损伤相关的并发症。98例成功完成腹腔镜下手术,其中术中发生胃十二指肠或小肠损伤7例,结肠损伤1例,均在腔镜下完成修补;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包括胆汁漏9例,其中合并胆汁性腹膜炎3例,胃瘘2例,十二指肠瘘合并腹腔脓肿1例,切口感染2例。所有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出院。中转开腹的原因来自分离粘连造成的胃肠道损伤,腹腔镜下肝脏及胆道手术用于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是安全可行的,但需要充分的术前准备,并掌握恰当的中转开腹手术时机。
杨明智巫华生陈有挺欧荣文石铮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肝脏手术胆道手术上腹部手术史
小肝癌合并微血管侵犯的术前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分析小肝癌患者合并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的相关术前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9年3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57例行肝切除术的单个、肿瘤直径≤5 cm的肝细胞癌病例,其中合并MVI59例,无MVI98例。根据不同时间段将入组病例分为建模组(n=137)和验证组(n=20)。通过其术前特异性影像特征和临床资料,探讨小肝癌合并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FP、影像学测量肿瘤最大径、肿瘤边缘情况是小肝癌合并MVI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因素构建术前预测模型:P=1/1+[e^(2.751-1.090X1-1.778X2-1.147X3)](X1-X3分别代表AFP、肿瘤最大径及肿瘤边缘情况的赋值)。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方面积的(area under curve,AUC)为0.786。结论基于AFP、影像学测量肿瘤最大径及肿瘤边缘情况等3项术前临床资料的小肝癌合并MVI术前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高航翁山耕张翔石铮
关键词:微血管
索拉菲尼、PDTC联用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背景与目的:多分子靶向药物索拉菲尼(sorafenib)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但单药治疗胰腺癌效果较差,可能与肿瘤中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 B,NF-κB)通路激活有关,因此有必要寻求联合NF-κB活化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yrrolidinedithiocarbamate,PDTC)以提高疗效。本研究观测索拉菲尼联合PDTC对体外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的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对细胞质中NF-κB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单药不同浓度的索拉菲尼(1.5、3.0、6.0、12.0μmol/L)、PDTC(10.0、25.0、50.0、100.0μmol/L)及低浓度联合用药(3.0μmol/L索拉菲尼+25.0μmol/L PDTC)进行分组,在用药后24、36、48、72 h,MTT法检测各组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分别计算出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在用药后48 h,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药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在用药后48 h,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各药物组NF-κB在细胞中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索拉菲尼和PDTC均能显著抑制胰腺癌细胞株PANC-1的增殖,但单药IC50值较高,低浓度联合用药组能显著提高细胞生长抑制率(P<0.05)。索拉菲尼、PDTC及低浓度联合用药组细胞均发生G0/G1期停滞(P<0.05),S期细胞减少,低浓度联合用药组效果优于单药组(P<0.05)。索拉菲尼诱导NF-κB在胰腺癌PANC-1细胞内表达明显增强,低浓度联合用药组诱导后胰腺癌PANC-1细胞中NF-κB的表达明显减弱(P<0.05)。结论:索拉菲尼和PDTC在体外对PANC-1细胞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但单药效果不佳。PDTC和索拉菲尼联合应用能明显提高胰腺癌细胞株PANC-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并使细胞发生G0/G1期停滞,其原因可能是PDTC通过抑制NF-κB活化,增强PANC-1细胞对索拉菲尼的敏感性。
刘国忠石铮郭回希
关键词:索拉菲尼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核转录因子-ΚB
17-丙烯胺-17-去甲氧格尔德霉素对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生长周期及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90(HSP90)抑制剂17-丙烯胺-17-去甲氧格尔德霉素(17-AAG)对胆管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17-AAG对胆管癌细胞系QBC93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瑞特吉姆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药物处理前后QBC939细胞CDK1和C-e-rbB2的表达变化。结果17-AAG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QBC939细胞,48h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0umol/L;经17-AAG作用36h后细胞阻滞于G2期从(11.90±0.78)%上升到(40.33±0.91)%,伴有S期细胞减少;17-AAG处理48h后早期凋亡明显增加;同时17-AAG处理后的CDKl和C-erbB-2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HSP90抑制剂17-AAG通过抑制HSP90的分子伴侣功能,下调CDKl和C-erbB2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
石铮陈志山陈有挺何庆良
关键词:胆管癌HSP9017-AAG
肝胆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被引量:7
2009年
廖乘龙石铮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病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并发症发生率高治愈率复发率
肝尾状叶切除术在肝脏外科的应用——附22例肝尾状叶切除报告
2003年
目的:探讨肝尾状叶切除治疗肝肿瘤及肝尾状叶结石的适应症及手术方法。方法:分析肝尾状叶切除术的术前评估、手术方式、注意事项和术后并发症。结果:22例中原发性肝癌15例,肝血管瘤4例,肝尾状叶结石2例,肝门部胆管癌1例。肿瘤直径2~18cm。左侧入路9例,右侧入路8例,肝正中裂切开径路5例。行肝尾状突肿瘤切除9例,肝左尾状叶肿瘤切除5例,肝全尾状叶切除术8例。其中,联合行Ⅰ+Ⅸ+Ⅴ+Ⅵ段切除7例,Ⅰ+Ⅱ十Ⅲ+Ⅳ段切除5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肝尾状叶切除术1例。肝实质离断时间(20.8±11.6)分钟,出血量(340±250)ml。术后无围手术期死亡,无肝衰、胆汁漏、腹腔内大出血及严重感染,中量胸水3例,肺部感染2例。结论:术前影像检查及正确评估为手术成败关键。术中宜先易后难,争取良好的术野显露,分离肝短静脉时应细致,正确处理肝断面,必要时正确使用术中B超,上述措施可使肝尾状叶切除安全可行。
刘景丰池闽辉郑岩松曾金华石铮林永堃
关键词:肝肿瘤肝结石适应症手术方法
原发性胆囊癌62例诊治体会
2005年
陈有挺何庆良翁山耕蔡方刚石铮林永堃
关键词:原发性胆囊癌诊治
1,25二羟维生素D3对胆管癌细胞系QBC93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对胆管癌细胞系QBC939的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1,25(OH)2D3与胆管癌细胞系QBC939共同培养,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与凋亡、免疫细胞化学观察bcl-2的表达。结果0.1~0.5μmol/L的1,25(OH)2D3对胆管癌细胞QBC939有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经1,25(OH)2D3作用72h后细胞G1期比例升高,S期比例下降,其中0.5μmol/L组细胞G1期由(50.3±1.0)%上升至(65.5±3.2)%,S期由(39.4±0.5)%下降至(23.6±0.7)%;并且可诱导细胞产生凋亡,0.5μmol/L组作用后细胞凋亡率由0.5%上升至24.6%;bcl-2的表达下调。结论1,25(OH)2D3能抑制胆管癌细胞系QBC939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引起凋亡的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的表达相关。
石铮陈小强何庆良王家兴
关键词:25(OH)2D3胆管癌细胞细胞周期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