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海春

作品数:100 被引量:566H指数:13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0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86篇玉米
  • 21篇杂交
  • 19篇自交
  • 19篇自交系
  • 15篇杂交种
  • 13篇性状
  • 13篇诱变
  • 12篇玉米自交系
  • 11篇玉米杂交
  • 10篇玉米杂交种
  • 10篇配合力
  • 10篇种子
  • 10篇SSR标记
  • 9篇选育
  • 8篇育种
  • 8篇突变体
  • 8篇种子活力
  • 7篇雄性不育
  • 7篇高产
  • 7篇不育

机构

  • 97篇四川农业大学
  • 17篇四川大学
  • 5篇四川省农业科...
  • 4篇成都市农林科...
  • 3篇西昌市农业局
  • 2篇襄阳市农业科...
  • 2篇南充市农业科...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四川教育学院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四川省种子管...
  • 1篇松潘县农业局
  • 1篇内江市农业科...
  • 1篇学研究院
  • 1篇北京百迈客生...

作者

  • 97篇石海春
  • 84篇柯永培
  • 74篇余学杰
  • 42篇袁继超
  • 15篇杨志荣
  • 11篇赖仲铭
  • 8篇李奇
  • 8篇孙群
  • 6篇乔晓
  • 6篇李莹
  • 6篇牛应泽
  • 5篇杨世民
  • 5篇傅体华
  • 4篇潘光堂
  • 4篇周国昌
  • 3篇佘跃辉
  • 3篇喻晓坪
  • 3篇刘帆
  • 3篇谢冰
  • 3篇汪燕

传媒

  • 26篇玉米科学
  • 13篇种子
  • 12篇四川农业大学...
  • 7篇华北农学报
  • 7篇核农学报
  • 5篇四川大学学报...
  • 5篇西南农业学报
  • 3篇植物遗传资源...
  • 2篇浙江农业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测试
  • 1篇种子科技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广西植物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中国种业
  • 1篇高等农业教育
  • 1篇作物研究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年份

  • 3篇2023
  • 6篇2022
  • 8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7篇2006
  • 8篇2005
  • 2篇2004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南玉米新“三高”自交系K169、K236和K305的选育与应用
柯永培潘光堂石海春袁继超张彪孙群柯永其余学杰周志军孔凡磊
根据西南区生态特点、玉米生产条件与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针对玉米遗传基础狭窄,育种效率低等关键问题,广泛发掘国内外优良种质资源,创新育种方法,开展玉米“三高”自交系选育与应用研究,历时近20年,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1、育成...
关键词:
关键词:玉米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不同生态条件下紧凑型玉米正红6号高产密肥优化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采用2因素5水平裂区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正红6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条件下正红6号的产量水平和经济性状不同,但各生态条件下的产量均随种植密度和氮肥水平的增加而先增后减。建立了3种生态条件下产量与种植密度和氮肥水平之间的二次回归模型,并通过频数统计分析法得出了各生态条件下的高产密肥优化方案。寡日照地区适宜的密度和氮肥水平相对较低,土层瘠薄的三台土适宜的氮肥水平较高。
杨世民郑顺林石海春喻晓坪柯永培袁继超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氮肥水平
玉米籽粒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该研究以目前生产上常用的7个自交系和该课题提供的7个新选自交系,采用7×7不完全双列杂交配成的49个F<,1>代组合为供试材料,研究了玉米籽粒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另外,该文对籽粒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特性及在育种中的应用...
石海春
关键词:玉米籽粒品质
文献传递
玉米矮秆突变体K718d的遗传鉴定被引量:1
2021年
发掘新的玉米矮秆资源,并研究其遗传特性,可为玉米矮化育种提供新的物质基础。以自然突变获得的矮秆突变体K718d和野生型K718为材料,比较表型差异和对外源激素的敏感性;K718d与5个高秆自交系组配正反交F_(1)、BC_(1)、BC_(2)和F_(2)群体,分析矮秆性状的遗传模式,通过BSA-SSR标记法定位矮秆基因,用等位杂交法鉴定基因的等位性。结果表明,与K718相比,K718d株高、穗位高、节间数和节间长度分别降低48.23%,75.57%,30.83%和65.92%,穗长缩短28.57%,产量降低36.44%,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突变体K718d对GA_(3)和IAA均不敏感。2个生态点试验结果,正反交F_(1)均为高秆;BC_(1)和F_(2)群体高矮秆植株分离比例分别符合1∶1和3∶1,BC_(2)群体为高秆,表明K718d株高由1对隐性细胞核基因控制。将矮秆基因d718定位于1号染色体SSR标记umc2569和umc1278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1.0,2.5 cM,是一个br1等位基因。该结果为d718的进一步精细定位和克隆奠定了基础。
董丽石海春赵长云余学杰余学杰
关键词:玉米SSR标记基因定位激素敏感性
大刍草(Zea mexicana schard)×自交系K169选系的核型和SSR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本研究以玉米自交系K169及其与大刍草(Zea mexicana schard)远缘杂交而成的5个选系为研究材料,对它们进行核型和SSR分析,以期从细胞学和分子水平的角度为玉米远缘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5个远缘选系和轮回亲本K169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20,但在核型结构上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自交系K169和远缘选系1191在第6染色体的短臂上有随体,1183和1189在第8染色体的短臂上有随体,1193和1195未发现带随体的染色体;选系1183、1193和1195的染色体长度比(最长/最短)与K169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选系1183和1195的核型类型与K169不一致。96对SSR引物在5个选系和轮回亲本K169中共检测出27个多态性位点,位点多态信息量(PIC)的平均值为0.724;基因型多样性(H′)的平均值为1.400,它们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为0.5791。综合分析表明,这些选系与其轮回亲本K169之间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是一批新的玉米种质资源。
石海春乔晓柯永培傅体华余学杰秦家友
关键词:大刍草远缘杂交核型SSR标记
一个玉米CMS-C恢复基因的精细定位
2022年
为挖掘玉米C型细胞质雄性不育(CMS-C,C-typ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的育性恢复基因并解析基因功能,用恢复系K932R与2个CMS-C同质异核不育系K169S和K932S分别构建2个F2定位群体,结合SSR分子标记和分离群体分析法全基因组重测序(BSA-reseq)技术定位育性恢复基因,通过PCR技术克隆目的基因并进行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用BSA-SSR分子标记法将育性恢复基因Rf 932定位于8号染色体短臂,位于SSR标记8-21与8-30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2.3 cM和7.7 cM;通过BSA-reseq技术,将Rf 932定位于8号染色体0.38Mb的区域,包含7个候选基因;对候选基因分段克隆和测序比对,获得Rf 932序列全长2549 bp,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编码385个氨基酸;其中控制育性恢复的关键位点发生了与Rf4相同的氨基酸变异F187Y,是1个新的Rf4等位基因;该基因编码bHLH转录因子,调控绒毡层发育;据qRT-PCR分析,Rf 932在不育系与恢复系花药中3个发育时期的表达量均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丰富了玉米CMS-C恢复基因库,并为进一步解析育性恢复机理奠定了基础。
杨殊石海春赵长云余学杰余学杰柯永培
关键词: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SSR分子标记
玉米K718d矮秆基因的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
2023年
为发掘玉米矮秆基因,解析矮化机理,以玉米矮秆突变体K718d、野生型K718及其F2分离群体为材料,结合BSA全基因组重测序(BSA-reseq)和转录组测序(RNA-seq)定位矮秆基因。在1号染色体上检测到3个侯选区域,总长度为21.03 Mb,包含基因438个。共鉴定出差异表达基因2374个,其中上调基因1452个,下调基因922个。KEGG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苯丙烷代谢、脂肪酸链延长和半乳糖代谢等通路。基因功能注释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细胞生长发育、细胞壁组成和植物激素合成代谢等过程。BSA-reseq与RNA-seq联合分析,共筛选出基因26个,其中非同义突变基因19个。结合同源基因功能注释、基因表达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获得与植物激素代谢相关的Zm00001d032035和Zm00001d032422候选基因2个。PCR扩增和qRT-PCR分析显示,与K718相比,K718d中2个基因编码区碱基和氨基酸序列均有不同程度突变,基因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克隆矮秆基因和育种应用提供参考。
王琴娣石海春余学杰余学杰曲比伍合夏伟柯永培
关键词:玉米矮秆转录组候选基因
玉米苗期抗旱性杂种优势表现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以43个玉米杂交组合及其相应亲本为材料,利用20%PEG-6000溶液在苗期模拟干旱胁迫,研究玉米苗期抗旱性的杂种优势表现,并探讨与亲本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2个组合存在正向超亲优势,18个组合具有正向中亲优势;以中单808作为对照,13个组合表现为正向对照优势。玉米杂交组合苗期抗旱性和对照优势与母本、父本、高值亲本、低值亲本及亲本均值间的相关性一致,均未到达显著水平,表明玉米杂交组合苗期抗旱性和对照优势与亲本间无明显的相关性,在育种实践中,不能根据亲本抗旱性来预测杂交种的抗旱性。
余学杰文景茹柯永培蔡林许秀兰石海春
关键词:玉米苗期抗旱性杂种优势
不同大小的玉米种子活力差异比较研究被引量:38
2005年
本文采用玉米种子标准发芽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玉米品种及不同大小的玉米种子活力差异。结果表明:比较不同品种的玉米种子活力高低决定于计算种子活力指数的方式,即依靠某一种种子活力指数并不能完全判断不同玉米品种的种子活力高低;同一玉米品种,体积较大或千粒重较高的种子,其活力较高,不同玉米品种间体积大小和千粒重的高低与其种子活力大小之间并无明显的关系。
石海春柯永培刘帆余学杰
关键词:种子活力指数发芽试验种子标准千粒重品种间
远缘背景下玉米主要性状的QTLs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通过远缘杂交导入大刍草基因,创造玉米新种质,并对相关重要性状进行QTL定位,明确其QTL数目、位置和基因效应。以玉米自交系K169×1147构建的202个F2:3家系为作图群体,构建具有132对SSR标记的玉米遗传图谱,覆盖整个基因组1 979.6 cM,平均图距15.0 cM。利用完美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14个主要农艺和经济性状中的68个QTLs。其中,控制株高、穗位高和叶面积的有14个QTLs,单个性状的QTL为1~7个,每个QTL的作用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71%~12.98%;影响雄穗性状的有11个QTLs,单个性状的QTL为3~8个,每个QTL的作用可解释表型变异的3.61%~14.87%;影响穗长等经济性状的有43个QTLs,单个性状的QTL为1~7个,每个QTL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3.87%~20.09%。
石海春乔晓柯永培傅体华袁继超余学杰
关键词:玉米大刍草远缘杂交主要性状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