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陟贤

作品数:15 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拉曼
  • 5篇拉曼光谱
  • 5篇光谱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西准噶尔
  • 3篇地球化学参数
  • 3篇深海
  • 3篇深海沉积
  • 3篇深海沉积物
  • 3篇水合物
  • 3篇天然气水合物
  • 3篇气水
  • 3篇气水合物
  • 3篇锆石
  • 3篇模拟系统
  • 3篇激光拉曼
  • 3篇激光拉曼光谱
  • 3篇海洋地质
  • 2篇新疆西准噶尔

机构

  • 9篇青岛海洋地质...
  • 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长安大学
  • 3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15篇田陟贤
  • 6篇孟庆国
  • 6篇张鑫
  • 5篇刘昌岭
  • 4篇阎军
  • 3篇杨高学
  • 3篇姚永坚
  • 3篇尚鲁宁
  • 3篇李永军
  • 3篇程军
  • 3篇胡刚
  • 3篇张勇
  • 2篇罗伟东
  • 2篇严镜
  • 2篇钟和贤
  • 2篇梅西
  • 2篇黄龙
  • 2篇徐子英
  • 2篇王忠蕾
  • 2篇李学杰

传媒

  • 3篇中国地质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年份

  • 3篇2020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北缘盆-岭格局及地貌演化过程被引量:3
2016年
南海北缘及华南沿海在新生代经历了复杂的盆?岭构造演化历史。目前对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南海北缘盆地构造演化,而对南海北缘新生代盆?岭构造格局及大陆边缘地貌演化还缺乏完整的认识。盆地沉积物源区示踪和邻区岩体剥露过程的综合对比研究是深入探讨大陆边缘构造和地貌演化的重要途径。文章详细介绍了目前关于盆地沉积物源区示踪和山脉隆升剥蚀过程的主要方法和进展。综合分析南海北缘盆地碎屑沉积物来源及华南沿海主要岩体剥露过程矿物热年代学的已有研究成果,对南海北缘新生代地貌演化及盆地沉积物剥蚀?沉积过程进行了双重约束。华南沿海主要岩体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和磷灰石(U-Th)/He热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演化过程较为复杂,剥蚀过程表现为明显的多阶段性且剥蚀中心由南向北迁移,与典型被动大陆边缘演化有明显的区别。总体上,~25Ma之前的沉积物?Nd值较高、碎屑锆石以年轻颗粒(<500Ma)为主,表明物源以华南沿海地区的中生代花岗岩近源剥蚀为主;而~25Ma之后的沉积物?Nd值较低、前寒武纪碎屑锆石年龄(>500Ma)明显增加,表明物源向华南内陆逐渐迁移。南海北缘盆地沉积物来源由近源向远源的逐渐转变,反映了东亚大陆边缘主要水系,如珠江和闽江等由沿海向内陆的侵蚀扩展过程,这一过程对应于南海的扩张和青藏高原东缘的隆升。
闫义ALMATARI Ali Ahmed Ali田陟贤钱坤
关键词:裂变径迹
新疆西准噶尔接特布调A型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被引量:18
2013年
西准噶尔乃至整个北疆地区广泛发育晚古生代后碰撞花岗岩类。接特布调岩体作为一个典型的代表,岩石类型主要有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是认识西准噶尔花岗岩岩石成因及构造-岩浆演化的关键。本文对接特布调岩体进行高精度锆石LA-ICP-MSU-Pb测年,获得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的加权平均206Pb/238U年龄分别为(287±9)Ma(n=10,MSWD=0.92)和(278±3)Ma(n=14,MSWD=0.43),确定其形成于早二叠世,属于300Ma前后准噶尔周边地区后碰撞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前人认为的接特布调I型花岗岩应归属于A型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具有高硅(SiO2:76.11%~76.82%),富碱(Na2O+K2O:8.47%~8.49%),低钛(TiO2:0.04%~0.05%),贫钙(CaO:0.36%~0.42%)的特征。二长花岗岩与其类似,高硅(SiO2:68.35%~71.80%),富碱(Na2O+K2O:6.80%~7.86%),低钛和钙(TiO2:0.29%~0.82%,CaO:1.76%~2.87%),均属于准铝质或弱过铝质(ACNK:0.98~1.09)高钾钙碱性系列。正长花岗岩相对于二长花岗岩具有相对较低的稀土元素总量(ΣREE)(分别为23.8×10-6~49.3×10-6,95.23×10-6~222.2×10-6),并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Eu/Eu*分别为0.01~0.02,0.57~0.72),另外,正长花岗岩相对二长花岗岩明显地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及高场强元素(Zr、Hf、Nb),而强烈亏损Ba、Sr、Eu、Ti等,具有较高的10000Ga/Al比值(>2.44)。依据微量元素比值及相关判别图,可将接特布调花岗岩体进一步细分为A1型和A2型。接特布调岩体就位于后碰撞环境,来源于由年轻的地幔来源物质组成的下地壳。在后碰撞岩浆活动的初期,年轻的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具有岛弧印迹的A2型二长花岗岩岩浆,随着岩石圈进一步伸展,可能在局部出现类似裂谷的环境,即形成显示裂谷特征的A1型正长花岗岩岩浆。
杨高学李永军张兵汪雅兵刘振伟严镜田陟贤
关键词:A型花岗岩岩石成因后碰撞西准噶尔
新疆西准噶尔恰达一带石炭系-二叠系及其构造演化
石炭纪-二叠纪是准噶尔盆地构造体制的重要转折阶段,这一时期准噶尔盆地乃至中亚地区经历了古亚洲洋的消亡到陆陆碰撞的过程,岩浆、构造活动强烈,广布的沉积、火山岩建造为探讨这一时期的构造格局与演化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本文对西...
田陟贤
关键词:石炭纪-二叠纪准噶尔盆地火山岩沉积环境
文献传递
西准噶尔巴尔雷克一带石炭系黑山头组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被引量:27
2013年
西准噶尔巴尔雷克山南部的石炭系黑山头组火山岩主要由灰-灰紫色(气孔)杏仁状安山岩、杏仁状玄武安山岩组成,属亚碱性系列。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49±8Ma,MSWD=0.14(95%置信度),时代属早石炭世。Mg#介于23.82~50.45,全碱含量(NazO+K2O=3.74%~8.02%)较高且相对富钠,轻稀土(LREE)相对富集[(La/Yb)Ν=2.87~13.41]且分馏较好[(La/Sm)Ν值均大于1(1.46~3.41)],重稀土分馏较差[(Od/Yb)Ν=1.46~3.48]。仅部分样品有微弱的负铕异常(δEu=0.82~1.47)。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Ba、Th、K、Sr相对富集,其中Ba、K的富集尤为明显,高场强元素(HFSE)Νb、Ta相对亏损,Ti轻微亏损,Zr、Hf略富集。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为俯冲带流体交代岩石圈地幔的产物,综合分析认为其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黑山头组火山岩时代的确定及构造环境信息为进一步认识西准噶尔巴尔雷克一带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田陟贤阎军李永军杨高学田猛佟丽莉严镜
关键词:锆石LA-ICP-MSU-PB构造环境火山岩西准噶尔
西准噶尔恰达地区哈尔加乌组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0
2016年
恰达地区的二叠系哈尔加乌组火山岩分布于唐巴勒蛇绿岩带东侧、准噶尔盆地西南缘,主要岩性为灰绿色-紫红色(气孔)(杏仁)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96.6±8.1)Ma,MSWD=7.7(93%置信度),时代属早二叠世。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火山岩属亚碱性系列,全碱含量较高(w(Na2O+K2O)=3.95%~6.39%)且相对富钠。轻稀土(LREE)相对富集((La/Yb)N=3.49~14.66)且分馏较好((La/Sm)N值均大于1.00(1.68~3.51)),重稀土分馏较差((Gd/Yb)N=1.38~2.56)。仅部分样品有微弱的负铕异常(δEU=0.88~1.15)。微量元素具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Nb、Ta相对亏损,Zr、Hf轻微富集的特征。综合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相关构造判别图解及火山岩所处的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哈尔加乌组火山岩的形成背景以板内大陆环境为主,兼有部分弧火山岩的特征,形成于俯冲碰撞造山期后的区域伸展背景下,火山岩的岛弧特征是对碰撞前混染弧组分的继承。
田陟贤李永军田猛杨高学向坤鹏佟丽莉
关键词:地球化学构造环境西准噶尔
中生代以来东亚洋陆汇聚带多圈层动力下的中国海及邻区构造演化及资源环境效应被引量:13
2020年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活动主要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控制。近年来,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的提出为深入理解东亚洋陆汇聚系统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思维。本文以地球系统多圈层构造观为指导,依托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实际资料与成果,在东亚大陆边缘多圈层动力系统的框架内,对中国海域及邻区的地质构造进行了总结,初步形成了以“一个边缘、两次消减、三期伸展、分层控制”为核心的“东亚洋陆汇聚边缘多圈层相互作用”理论模式,并进一步提出新的构造单元划分方案。本文首次将大洋板块与大陆边缘稳定地块之间的区域,划分为“东亚大陆边缘汇聚带”这一独立的一级构造单元,按照构造演化的差异,以台湾岛界大致可以分为北部的日本—琉球段和南部的菲律宾段。“东亚大陆边缘汇聚带”以全新视角诠释了中—新生代以来在西太平洋俯冲汇聚系统下,东亚大陆发生的多期次地质构造事件的深部板块动力学过程,特别是在菲律宾海板块俯冲背景下,形成了中国海域东部带状变化、南部环状变化的地貌特征。海域地貌格局进一步控制了东部海域“大江大河—大三角洲—陆源碎屑—条带状”和南部海域“短源河流-高角度陆坡-混合物源-环状分布”的沉积分异模式。
张勇姚永坚李学杰尚鲁宁杨楚鹏王中波王明健高红芳彭学超黄龙孔祥淮汪俊密蓓蓓钟和贤陈泓君吴浩罗伟东梅西胡刚张江勇徐子英田陟贤王哲李霞王忠蕾
中国东部大陆边缘晚新生代构造演化及板块相互作用过程重建被引量:4
2020年
晚新生代中国东部大陆边缘的构造活动主要集中于东海东缘。中新世以来菲律宾海板块俯冲、冲绳海槽弧后张裂、台湾弧-陆碰撞等一系列重大构造过程,塑造了现今琉球沟-弧-盆体系、台湾碰撞造山带和南海东北部的构造-地貌格局。本文基于对重磁和多道地震资料的解译,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恢复了冲绳海槽构造演化史,阐明了冲绳海槽弧后张裂和台湾弧-陆碰撞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重建了中新世以来欧亚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南海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模型。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板块汇聚背景下东亚大陆边缘深部动力-热力过程对浅部构造格局变迁的制约和影响。
尚鲁宁张勇姚永坚吴浩胡刚田陟贤
关键词:地震地层弧-陆碰撞冲绳海槽
海洋沉积物孔隙水硫化物浓度与pH值的拉曼定量分析可行性实验研究(英文)被引量:5
2015年
海洋沉积物孔隙水是研究海洋环境、地质与生物地球化学等问题的重要信息载体。高度还原的缺氧孔隙水普遍含有大量的溶解态硫化物(H_2S和HS)。这些硫化物既是孔隙水调查的重要研究对象也关系到另一重要地化参数-pH值。成分逸散、化学平衡破坏使传统非原位分析方法测定的海洋沉积物孔隙水硫化物浓度和pH值具有不确定性,难以反映原位地化信息。深海原位激光拉曼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手段。孔隙水硫化物在拉曼光谱曲线上表现为位于2 550~2 620 cm^(-1)的明显拉曼重叠峰,包括H_2S的HS伸缩峰(2 592 cm^(-1))和HS^-的H-S伸缩峰(2 572 cm^(-1))。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25℃,0.1 MPa)对基于内标定法的H_2S与HS^-拉曼光谱定量分析进行了可行性研究,证实该技术可行且精度良好。H_2S与HS^-作为一组共轭酸碱对,其浓度比与pH值呈函数关系。通过配制不同pH值的含硫化物溶液并进行拉曼光谱分析,发现这一关系在拉曼光谱上表现为特征拉曼重叠峰形态和H_2S,HS^-分峰强度的规律性变化,即硫化物拉曼光谱参数与溶液pH值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基于谱峰分解和相关分析,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含硫化物孔隙水pH原位测定方法。可测定硫化物拉曼重叠峰可分辨情况下的孔隙水pH,在本研究中为6.11~8.32,涵盖了已知的绝大多数孔隙水pH值范围。该研究为获取海洋沉积物孔隙水的高保真数据提供了新的技术参考。
田陟贤张鑫刘昌岭孟庆国阎军
关键词:孔隙水硫化物PH拉曼光谱
深海沉积物中水合物地球化学参数原位探测模拟系统
本发明属于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参数原位测量技术及应用领域。本发明的深海沉积物中水合物地球化学参数原位探测模拟系统,包括激光拉曼光谱探测系统(Ⅰ)、深海环境模拟系统(Ⅱ)、液压系统(Ⅲ)和参数实时监控处理系统(Ⅳ),深...
刘昌岭张鑫程军田陟贤孟庆国
文献传递
孔隙水中硫酸根和甲烷的拉曼定量分析可行性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海洋沉积物孔隙水是研究海洋环境、地质与生物地球化学问题的重要信息载体,传统岸上分析手段难以获得高保真的孔隙水地球化学参数。拉曼光谱作为一种非侵入、非破坏、同时也是无试剂消耗的测试技术,可在极端环境下进行固体、液体、气体分子原位识别,使其成为海底地球化学分析的有力工具。该研究针对孔隙水中的重要地化成分——SO42-、CH4的拉曼光谱定量分析可行性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内标定法的拉曼光谱定量分析技术可以用于SO42-、CH4水溶液浓度的定量分析,并具有良好的精度和较低的检出限,可以用于原位定量分析海洋沉积物孔隙水中的甲烷与硫酸根浓度。为获取海洋沉积物孔隙水的高保真数据提供了新的技术参考。
田陟贤张鑫刘昌龄孟庆国栾振东阎军
关键词:孔隙水甲烷硫酸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