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茂仁
- 作品数:9 被引量:43H指数:3
- 供职机构:秀山县植保站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吡虫啉对稻飞虱的控制效果被引量:15
- 2000年
- 扑虱灵 buprofezin连续 10年的大面积使用 ,用药量逐年增加而效果下降 ,选择替换农药品种已势在必行。 10 %吡虫啉不同用药量防治稻飞虱试验结果表明 ,每 6 6 7m2 用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0~ 2 0 g在白背飞虱主害代低龄若虫高峰期施药 1次 ,即可控制水稻全生育期稻飞虱的危害 ,药后 50天校正防效达 85%以上 ,小区产量比不用药区增加 14 .8%~ 19.3%。
- 谢雪梅蒲正国田茂仁卢福刚
- 关键词:稻飞虱化学防治药效试验杀虫剂
- 白背飞虱种群田间自然消长动态研究
- 通过重庆市秀山县水稻病虫观测圃22年的白背飞虱系统调查资料分析,揭示出白背飞虱及其天敌在田间自然条件下的种群消长规律,这对白背飞虱的监测和治理技术创新, 促进绿色植保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陈仕高朱明华蒲正国谢雪梅田茂仁
- 关键词:白背飞虱天敌
- 文献传递
- 扑虱灵控制稻飞虱的效果评价被引量:8
- 1996年
- 秀山一季中稻区,白背飞虱、褐飞虱的主害峰期分别在6月底至7月中旬、8月上中旬,长达40天左右。试验长效农药扑虱灵的不同用药量对稻飞虱主害时期的控制和保产作用。结果表明,在白背飞虱虫量达到防治指标(1500头/百丛)或主害代低龄若虫高峰期施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750g/hm2,药效可维持40天左右,小区产量比不用药区增产37%左右。
- 田茂仁蒲正国谢雪梅谯青春
- 关键词:稻飞虱水稻害虫扑虱灵化学防治
- 秀山县稻田杂草消长规律
- 2008年
- 通过对秀山县不同类型田杂草种类及消长规律的调查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田杂草种类虽有一定的变化,但优势种群变化不大,均以牛毛毡、草茨藻、节节菜危害较重。杂草出草高峰在插秧后15~30d,稻田杂草防除策略应针对不同生态区杂草种类和发生高峰制定。
- 谢雪梅田茂仁陈仕高蒲正国谯青春
- 关键词:稻田杂草种类
- 白背飞虱种群动态研究被引量:20
- 1990年
- 白背飞虱种群动态包括迁入虫量、稻型、品种、气候等方面。白背飞虱种群数量与迁入虫量呈显著相关;成虫取食杂交稻的繁殖力显著大于取食常规稻的繁殖力,各代成虫的繁殖力亦有显著差别,表现出第一代>迁入代>第二代,在低密度虫口下,成虫繁殖力无显著的差异;白背飞虱在抗虫品种上难以形成危害种群;根据气候对白背飞虱种群发生数量的影响,划分为三类气候发生型,即低温阴雨轻发型,偏暖多雨中发型,温暖少雨重发型,对主害代种群发展起抑制作用的是6月降水强度。
- 朱明华陈光玉田茂仁胡国文邱德文陈忠孝
- 关键词:白背飞虱种群动态水稻害虫
- 2006年秀山县水稻后期褐飞虱偏重发生原因及控制对策
- 2007年
- 2006年褐飞虱在重庆市秀山县水稻后期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是1996年以来发生之最。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比较分析,认为后期成虫的大量迁入、较适宜的气候条件、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长期大量施用吡虫啉引起的抗药性、防治技术差、药械落后、防治失时等是2006年水稻后期褐飞虱成灾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了开展综合防治、加强并改进虫情监测、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等控制对策。
- 谢雪梅刘怀田茂仁陈仕高肖晓华刘春
- 关键词:褐飞虱
- 秀山县稻田杂草发生态势及控制技术探讨
- 2007年
- 通过对秀山县稻田杂草发生危害状况及萌发、生长趋势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秀山县稻田杂草有20科32种,各地种群组合差异较大,群落结构复杂,发生频度较高的有8科9种杂草,优势草种为:牛毛毡、草茨藻、节节菜、鸭舌草等;杂草发生量大,密度高,危害重;杂草发生危害时间长,出草高峰在插秧后10~25天。根据田间草害发生态势,提出了“前期药除,中期水控、药补,后期人工拔除”的综合治理对策。
- 谢雪梅田茂仁陈仕高肖晓华刘春谯青春蒲正国
- 关键词:稻田杂草控制技术
- 褐飞虱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被引量:2
- 1996年
- 采用聚集性指数与m回归分析法及幂函数法则,测定4年53次褐飞虱调查资料的分布型。结果表明,褐飞虱田间分布为典型的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呈聚集分布。种群聚集强度为高密度、低聚集,低密度、高聚集。褐飞虱的理论抽样数学模式为:n=1/D2(12.9041/m+0.4263)。褐飞虱的复合序贯抽样模式为:T′O(n)=10n+26.2047nT″O(n)=10n-26.2047nTn=12.9041n/(0.04N-0.4263)
- 田茂仁谢雪梅卢福刚朱明华
- 关键词:褐飞虱序贯抽样水稻
- 重庆秀山褐飞虱田间种群动态及其应用被引量:2
- 2008年
- 分析23年(1984~2006)重庆市秀山县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观测圃与田间的系统调查资料,揭示出该虫年度间和年度内的田间种群发生动态规律。褐飞虱在观测圃条件下,2000年前常是大发生以上,2000年以来发生程度变轻,常是中等偏重以下,但近3年来又有回升的势头,各年均呈比大田发生偏重的趋势。年度间主害期呈推迟的趋势。年度内,稻苗移栽后即可见虫,一直到收获;前期虫量较小,中期增多,后期较大,主害期在后期。观测圃的褐飞虱发生高峰期比大田早5d左右。观测圃虫量在水稻前期与大田相当,中、后期有差异,特别是后期差异较大,是大田的2~10倍。观测圃的天敌种类主要是蜘蛛、黑肩绿肓蝽、螯蜂、隐翅虫和稻红瓢虫;天敌数量在水稻中期和后期分别比大田多30%和40%以上,对褐飞虱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还讨论褐飞虱田间种群动态研究在生产上的应用。
- 陈仕高蒲正国谢雪梅田茂仁朱明华
- 关键词:褐飞虱田间种群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