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凤艳

作品数:24 被引量:9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特应性
  • 10篇特应性皮炎
  • 10篇皮炎
  • 6篇龙牡
  • 5篇疗效
  • 5篇龙牡汤
  • 4篇中药
  • 4篇中医
  • 4篇疗效观察
  • 4篇黄褐斑
  • 3篇医经
  • 3篇内外合治
  • 3篇中医药
  • 3篇中医药内外合...
  • 2篇血滞
  • 2篇软疣
  • 2篇湿疹
  • 2篇荨麻
  • 2篇荨麻疹
  • 2篇临床疗效

机构

  • 23篇中国中医科学...
  • 4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牛津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华全国总工...

作者

  • 24篇田凤艳
  • 18篇佘远遥
  • 18篇姚春海
  • 17篇迟慧彦
  • 12篇郎娜
  • 11篇曲韵
  • 11篇黄尧洲
  • 11篇赵一丁
  • 8篇陈少君
  • 6篇刘青云
  • 6篇李云峰
  • 6篇王晶晶
  • 5篇宋艳丽
  • 4篇崔晗
  • 4篇张贺
  • 4篇陶以成
  • 2篇吴晓彤
  • 2篇谭宇婷
  • 2篇李东
  • 1篇王春勇

传媒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中医杂志
  • 2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河北中医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北京中医药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西部中医药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6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医药内外合治黄褐斑的疗效观察及抗氧化机理研究
目的:   观察中药内服加消斑膜外用配合耳穴压豆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通过观察其对患者血清SOD、MDA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制;通过观察其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对其安全性做出评价。通过以上的研究,为黄褐斑的临床治疗...
田凤艳
关键词:黄褐斑抗氧化机理中医药治疗
黄尧洲教授对特应性皮炎认识和治疗上的辨证观被引量:4
2013年
黄尧洲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先后承担多项国家课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兢兢业业,精勤不倦。其医术精湛,治学严谨,治病方法考究,选方用药简、廉、便、验;为人和蔼,幽默风趣;作风简朴,医德高尚,深受医患好评。
陶以成姚春海郎娜迟慧彦佘远遥田凤艳赵一丁张贺曲韵曹子敬黄尧洲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辨证论治
中西医结合外治法治疗黄褐斑的疗效
2023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外治法治疗色素合并血管型黄褐斑的效果。方法 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皮肤科选取色素合并血管型女性黄褐斑患者82例, 年龄26~50(44.5±14.0)岁。分为中医治疗组28例, 用中药倒膜结合面针围刺治疗;西医治疗组26例, 用湿敷0.5%氨甲环酸溶液治疗;中西医结合组28例, 用两种方案联合治疗, 8周后进行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MASI), 用偏振光皮肤镜观察皮损区血管增生情况。结果 3组治疗后MASI评分均有下降, 中西医结合组MASI评分下降值为(8.60±4.53)分, 优于中医治疗组(6.26±3.20)分及西医治疗组(4.39±2.11)分(均P<0.05);3组治疗后血管增生下降值中西医结合组为(2.57±0.63)分, 西医治疗组为(1.55±0.51)分, 均大于中医治疗组(0.96±0.51)分(均P<0.05);而中西医结合组及西医治疗组血管增生下降值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外治法对色素合并血管型黄褐斑疗效显著, 氨甲环酸溶液湿敷可抑制黄褐斑患者的血管增生。
刘馨田凤艳李东刘青云曲韵
关键词:黄褐斑中药倒膜
特应性皮炎中医药“内外合治”的系列临床研究
郎娜付中学迟慧彦佘远遥姚春海陈少君刘青云田凤艳曲韵陶以成李云峰王晶晶宋艳丽赵一丁黄尧洲王雄
特应性皮炎(AD)又称遗传过敏性湿疹或异位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sis,AD)的防治是皮肤界中西医的一个难点。该课题组依据中医理论,提出从“心”论治...
关键词: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中医药防治中医理论
85例柴胡桂枝干姜汤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通过对病例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证治规律。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医科门诊的85例柴胡桂枝干姜汤病例资料所记录的舌象、脉象、症状以及病位证素、病性证素分别进行频数和聚类分析。结果:频数排前10位的症状分别是夜寐不安、畏寒、口干、喜热食、大便溏薄但头汗出、胸胁胀满、脘痞、入睡难和疲乏,症状聚类分析显示喜热食但头汗出、大便溏薄之间的关联性最强,其次为夜寐不安、口干和畏寒;弦脉出现频率最高占70.6%,舌淡白、苔薄白为最常见的复合舌象占35.3%;病位与病性证素聚类分析显示脾胃与阳虚的关联性及胆与热的关联性较强,多兼有痰湿、停饮而阴虚少见。结论:寒热错杂、虚实相兼以阳(气)虚为主是本方证的病机特点,胆热脾寒是本方最常见的病机形式,常兼有痰湿、停饮。
李云虎田凤艳王春勇李东李焕芹
关键词: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治规律寒热错杂
龙牡加味汤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风湿蕴热证31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龙牡加味汤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风湿蕴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敷,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口服加糖皮质激素外用。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D指数(SCORAD)评分(包括皮疹面积、皮疹严重程度、瘙痒指数与睡眠干扰度),判定临床疗效;对临床痊愈及显效患者随访2个月观察其复发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治疗组31例中临床痊愈1例,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30例中临床痊愈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皮疹面积、皮疹严重程度、瘙痒指数与睡眠干扰度评分及SCORDA总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SCORAD总积分、皮疹面积和皮疹严重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痊愈及显效患者共13例,其中复发2例(15.38%),对照组9例患者中复论龙牡加味汤在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风湿蕴热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好。
迟慧彦毛超一王泰一马玉玲黄尧洲姚春海陈少君田凤艳郎娜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皮疹
龙牡汤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龙牡汤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复发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龙牡汤内服加外洗组)和对照组(氯雷他定片和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组),疗程8周。于治疗前、治疗第2周、第4周、第8周记录皮肤病变面积、皮损严重程度、瘙痒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等,并在疗程结束后第3、6个月记录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疗效相当;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6个月的复发风险是试验组的3.14倍。结论龙牡汤内外合治特应性皮炎,有一定临床疗效。
郎娜迟慧彦佘远遥赵一丁姚春海田凤艳张婉容黄尧洲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龙牡汤疗效评价复发
龙牡汤治疗风湿蕴肤型特应性皮炎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有报道在近30年内其患病率曾加了2~10倍[1]。由于其反复发作、瘙痒剧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2008年9月-2011年6月期间,笔者采用开放式随机对照试验,观察了龙牡汤治疗风湿蕴肤型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2例患者均来自于本院皮肤科AD专病门诊,采用随机数字表按1∶1比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与对照组。
迟慧彦郎娜姚春海佘远遥赵一丁田凤艳李云峰
关键词:龙牡汤特应性皮炎
姚春海教授外治黄褐斑经验总结
2023年
姚春海教授认为黄褐斑的病机为“本虚标实”,其中“脉络瘀阻”贯穿本病始终。姚春海教授结合皮损处血管参与情况,分三型外治黄褐斑:活动期色素合并血管型(血热证)、稳定期色素合并血管型(血瘀证)、稳定期单纯色素型(血虚证)。将辨证论治与局部治疗相结合,重视“治络”,运用中药面膜、面针围刺、穴位埋线、氨甲环酸溶液湿敷、水光针及光电治疗等手段制定了联合外治方案,形成独特“三二三外治法”理论,此治疗体系安全性高、疗效显著。
刘馨刘青云田凤艳姚春海曲韵陈少君
关键词:黄褐斑中西医结合
金黄膏治疗特应性皮炎45例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金黄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分别外用金黄膏、凡士林软膏薄涂于患处,最大面积不超过人体1/3为宜,每日1~2次。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周和4周时EASI评分和对金葡菌定植情况。结果:金葡菌转阴率治疗2周时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SI评分治疗2周、4周时2组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3.3%,对照组为5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黄膏治疗特应性皮炎临床疗效显著。
陶以成郎娜佘远遥迟慧彦田凤艳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金黄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