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洪颖

作品数:16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武汉市卫生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慢性
  • 6篇肝炎
  • 4篇胰腺
  • 4篇胰腺炎
  • 4篇乙型
  • 4篇腺炎
  • 4篇疗效
  • 4篇慢性胰腺炎
  • 4篇内镜
  • 4篇干扰素
  • 4篇病毒
  • 3篇毒性肝炎
  • 3篇乙型肝炎
  • 3篇疗效观察
  • 3篇慢性乙型
  • 3篇病毒性
  • 3篇病毒性肝炎
  • 2篇胆酸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机构

  • 9篇江汉大学附属...
  • 8篇武汉市医疗救...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5篇甘洪颖
  • 7篇胡旭东
  • 7篇程海林
  • 6篇柏涛
  • 6篇陈时
  • 6篇李红燕
  • 6篇吴杰
  • 5篇曹荣
  • 5篇贾业贵
  • 5篇黄少平
  • 5篇张勇
  • 4篇夏冰
  • 3篇胡赤丁
  • 2篇田德安
  • 2篇余卫中
  • 2篇龚凤云
  • 2篇李承红
  • 2篇曲彩红
  • 1篇刘敏
  • 1篇黎小妍

传媒

  • 3篇中国医院药学...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胰腺炎213例的临床特点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9 a间慢性胰腺炎(C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住院诊断CP 213例,按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漏误诊等特点进行统计.结果:CP213例,占消化科住院患者的4.38%, 男女之比1:0.84,9 a间每3 a发病增长为 38.6%,病因:胆源性36.2%,酒精性42.7%,高血脂13.6%,原因不明7.5%;临床表现:持续腹痛仅9.9%,进食后腹痛44%,两者相加为 53.5%,而慢性腹泻或脂肪泻占57%,进高脂肪餐(包括饮酒)后腹胀或腹泻81%,吸收不良 41%,糖尿病7.0%;在诊断方面:72.3%是以临床表现、大便脂肪定性或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及CT、EUS影象学特征诊断,27.7%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插通过病理诊断,在漏误诊方面:33.8%长期诊断为慢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30.5%诊断为慢性腹泻、肠炎或慢性结肠炎,11.3%诊断为胆系结石或胆囊术后综合症, 3.8%诊断为胰腺新生物或胰腺癌.结论:CP发病率在上升,临床表现腹痛不突出,而且多样性,应早期诊断。
吴杰贾业贵陈时李红燕余卫中张勇甘洪颖
关键词:慢性胰腺炎误诊
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血清γ干扰素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血清γ干扰素(IFN-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对86例肺结核合并 HBV 感染患者行抗结核治疗,治疗过程中肝功能出现损害者纳入异常组,共45例,肝功能始终正常者纳入对照组,共41例,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 IFN-γ浓度、HBV-DNA 定量及肝组织病理检查行肝脏炎症活动半定量评分(SSS)。结果异常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血清 IFN-γ浓度、HBV-DNA 定量及 SSS 均明显升高(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血清 IFN-γ浓度水平与 SSS 呈正相关(r =0.7162,P <0.05)。异常组在抗结核治疗前 IFN-γ血清浓度及 SSS 较对照组高,而在年龄、性别及 HBV-DNA 定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 IFN-γ浓度水平可以较好地反映肝脏炎症程度,其对肝脏潜在损害程度的评估有重要意义,有望成为肺结核合并 HBV 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选择抗病毒治疗的参考指标。
程海林胡旭东龚凤云甘洪颖田德安
关键词:肺结核乙型肝炎病毒Γ干扰素
熊去氧胆酸与牛磺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3
2013年
目的:观察并比较熊去氧胆酸(UDCA)与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UDCA组采用UDCA+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TUDCA组采用TUDCA+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3组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后对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关生理指标变化、体质量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UDCA组和TUDCA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和8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70.0%,P<0.05)。3组患者的丙胺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体质量指数较治疗前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P<0.05),而UDCA组与TUDCA组的下降幅度相当(P>0.05),但均优于对照组(P<0.05)。3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UDCA与TUDCA联合多烯磷酸胆碱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临床效果理想,二者疗效相当,且安全性较好。
曹荣胡旭东柏涛程海林甘洪颖黄少平王英夫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多烯磷脂酰胆碱熊去氧胆酸牛磺熊去氧胆酸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高黄疸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探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高黄疸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高黄疸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47例),2组均使用基础治疗方案,治疗组采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对照组给予苦黄治疗,1个月后观察总有效率、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变化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7%,对照组总有效率59.6%,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TBiL、ALT、ALP、γ-GT与治疗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均具有显著性差异;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是治疗高黄疸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一种效果较好的组合方案,且安全性良好。
曹荣胡旭东程海林黄少平柏涛甘洪颖王英夫
关键词: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安全性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病理诊断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吴杰贾业贵李承红李红燕陈时胡赤丁张勇甘洪颖
课题应用Pentax FG-36UX型内镜超声,并在内镜超声引导下对胰腺行细针抽吸术(FNA)而获组织及细胞。FG-36UX属线阵型扫描,可在EUS下观察穿刺针在进行穿刺时,用彩色多谱勒技术避开血管,因此该技术应是具有安...
关键词:
关键词:病理诊断慢性胰腺炎
苦黄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黄疸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苦黄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黄疸的疗效。方法:90例病毒性肝炎高黄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分别采用苦黄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综合治疗(治疗组)及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综合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降低TBiL、ALT及AST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7.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8.9%(P<0.05)。结论:苦黄联合丹参注射液综合治疗病毒性肝炎高黄疸患者,退黄、降酶效果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曹荣胡旭东程海林黄少平柏涛甘洪颖夏冰
关键词:苦黄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病毒性肝炎黄疸
慢性胰腺炎213例的临床特点
目的回顾性分析9年间慢性胰腺炎(C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住院诊断 CP213例,按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漏误诊等特点进行统计。结果 CP213例,占消化科住院患者的4.38%,男女之比1:0.84,9年间每3年发...
吴杰贾业贵陈时李红燕余卫中张勇甘洪颖
文献传递
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治疗6个月,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肝组织有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结果在治疗六个月后,37例(74%)患者HBV DNA转阴,27例(54%)发生HBeAg血清转换;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下降(P<0.01),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P<0.01);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肿瘤坏死因子α、Fas、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及I型胶原表达明显下降(P<0.01),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增强(P<0.05)。结论干扰素α可能通过控制病毒载量能减轻免疫损伤,减轻肝脏炎症反应,抑制肝纤维化。
胡旭东程海林田德安曹荣夏冰柏涛甘洪颖黄少平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Α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
长效干扰素α治疗17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了解长效干扰素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及罕见不良反应。方法:对近3年我院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在使用长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76例患者共出现不良反应620例次,其中发热(56.8%)、肌肉酸痛(36.4%)、白细胞减少(81.8%)及流感样症状(44.3%)为长效干扰素α的常见不良反应;罕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甲状腺功能异常、抑郁或精神异常、心脏毒性及间质性肺炎等。结论:在抗病毒及免疫调节治疗的过程中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用药前有必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用药教育,督促患者定期返院进行各种相关检查,以便及时监测并发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根据病情调整剂量或停用。临床医师及药师应熟知干扰素可能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
曲彩红黎小妍郑振达张永明甘洪颖
关键词:干扰素-Α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病毒性肝炎
十二指肠溃疡瘢痕狭窄梗阻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28例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溃疡瘢痕狭窄梗阻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疗效. 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和内镜诊断28例十二指肠溃疡伴狭窄梗阻患者均收入院内科严格保守治疗1 wk无好转,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并观察其疗效. 结果:28例十二指肠溃疡伴狭窄梗阻患者一次扩张治疗无复发的25例(89.3%),3例复发经第二次扩张治疗再无复发,总有效率100%(28/28).2例出现穿孔(7.1%),内科保守治疗治愈. 结论: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瘢痕狭窄梗阻是一种安全、方便、患者痛苦小、易接受、副反应少及费用低的临床适用方法.
吴杰贾叶贵李红燕陈时甘洪颖胡赤丁张勇
关键词:球囊扩张治疗瘢痕狭窄梗阻内镜下球囊扩张内科保守治疗内镜诊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