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霄

作品数:13 被引量:98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气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7篇水汽
  • 6篇水汽输送
  • 5篇低频振荡
  • 5篇降水
  • 5篇降水量
  • 5篇大气热源
  • 4篇振荡
  • 4篇水汽收支
  • 4篇水汽输送特征
  • 4篇夏季
  • 4篇可降水量
  • 4篇大气低频振荡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3篇流域
  • 3篇流域洪涝
  • 3篇洪涝
  • 3篇暴雨
  • 3篇持续性暴雨
  • 2篇低频

机构

  • 9篇成都信息工程...
  • 7篇河南省气象科...
  • 2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河南空管分局

作者

  • 13篇王霄
  • 9篇巩远发
  • 7篇岑思弦
  • 1篇赖欣
  • 1篇秦宁生
  • 1篇魏娜
  • 1篇孔海江
  • 1篇张永莉
  • 1篇张楠
  • 1篇程家合

传媒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水文
  • 1篇大气科学
  • 1篇中国沙漠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2009年高...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淮河上游持续性暴雨的统计分析及其水汽输送特征
采用1963-2009年河南省气象台资料室的河南119站的日降水资料找出了47年来发生在河南的历次持续性暴雨过程,并使用NCEP/NCAR的逐日资料对这些过程的水汽输送和收支进行了计算.通过水汽通道的不同对这些暴雨过程进...
王霄孔海江
关键词:持续性暴雨水汽输送水汽收支
基于小波变换的陕西夏季降水量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24
2007年
利用陕西省18个站1959—2004年的逐月降水量资料和小波变换方法,对陕西46a来的降水量的气候特征及夏季降水量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未来夏季降水量变化趋势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①陕西三个不同气候带的夏季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9月,陕北、关中和陕南7—9月的降水量值分别占全年总量的60.9%、51.2%和51.5%。②三个气候带中,关中和陕南的夏季降水量变化特征较为接近,都有12a、6a和2a左右的主要时间尺度;陕北高原则明显的不同,主要是21.1a和2.3a的时间尺度。③根据三个地区夏季降水量变化的主要时间尺度,估计关中地区近期的夏季降水量可能偏多,陕南大致处于正常时期,陕北则是总体偏少的趋势。
魏娜巩远发王霄
关键词:夏季降水小波变换
华中地区空中水汽资源的输送和收支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采用1980-2009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华中地区5省的四季大气可降水量和水汽输送通量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华中地区四季的大气水汽分布、水汽来源和多年来水汽的收支变化,结果表明:华中地区的大气可降水量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水汽分布与纬度最为相关,同时也受海拔高度的影响。春季,华中地区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太平洋以及西风带的水汽输送;夏季,水汽主要来源于印度洋以及西风带的输送;秋季,水汽来源最为复杂,分别来自于南海、印度洋以及西风带的输送;冬季,水汽主要来源于西风带的输送。华中地区为水汽的盈余区,南边界为稳定的水汽输入边界,华中地区全年的水汽收支变率同南边界的输入变率一致。
张楠王霄程家合
关键词:大气可降水量水汽输送水汽收支
2007年夏季淮河流域洪涝与亚洲地区大气低频振荡的关系被引量:9
2009年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我国地面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2007年夏季淮河流域洪涝与亚洲地区大气低频振荡的联系,通过分析研究表明:2007年夏季淮河流域降水低频振荡的主要周期是30~70天,该低频序列的方差大约占了总方差的47%;在降水低频振荡的位相5~8(1~4),亚洲季风区从阿拉伯海北部经孟加拉湾到我国南海地区,以及我国淮河流域经渤海到日本地区主要受低频热源(热汇)的控制;并且在极大降水位相7,我国东部地区(10°N~45°N,110°E~120°E),从北到南,〈Q1〉低频分量的分布呈负正相间的低频热汇、热源、热汇、热源形式(位相3则呈相反的分布形式);在位相5~8(1~4),亚洲季风区〈Q1〉低频分量的分布有利于(不利于)气流向淮河流域汇合并形成辐合上升;受低频环流变化的影响,在位相5~8,大量的水汽被输送到淮河流域,辐合上升形成降水;相反,在位相1~4,来自西太平洋上的水汽在该地区辐散,不利于降水的发生。
岑思弦巩远发王霄
关键词:低频振荡淮河流域洪涝
淮河上游持续性暴雨的统计分析及其水汽输送特征
采用1963—2009年河南省气象台资料室的河南119站的日降水资料找出了47年来发生在河南的历次持续性暴雨过程,并使用NCEP/NCAR的逐日资料对这些过程的水汽输送和收支进行了计算。通过水汽通道的不同对这些暴雨过程进...
王霄孔海江
关键词:水汽输送水汽收支
文献传递
夏半年青藏高原“湿池”的气候特征及其水汽输送研究
采用1948-2007年共计60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夏半年(4月)青藏高原大气中的可降水量(即总水汽含量)、水汽输送通量和水汽输送通量散度,分析了夏半年青藏高原可降水量的分布和变化特征,青藏高原及其附...
王霄巩远发岑思弦
关键词:可降水量
文献传递
夏半年青藏高原“湿池”的水汽分布及水汽输送特征被引量:45
2009年
采用1948-2007年共计60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夏半年(4-9月)青藏高原大气中的可降水量、水汽输送通量和水汽输送通量散度,分析了夏半年青藏高原可降水量的分布和变化特征,青藏高原及其附近的水汽输送。结果表明:在对流层中层的青藏高原上空,夏季是一个明显的大气水汽含量高中心,"湿池"特征非常显著,湿池主要有三个大的可降水量中心,即高原的西南部、东南部和高原南侧。4-9月,高原上的可降水量变化很大,高原的增湿的速度小于减湿的速度。水汽进入高原主要通过三条水汽通道,即西风带水汽输送通道、印度洋—孟加拉湾水汽通道和南海—孟加拉湾水汽通道。水汽主要在高原西南侧、喜马拉雅山中段和高原东南侧进入高原。
王霄巩远发岑思弦
关键词:可降水量青藏高原
河南中南部持续性暴雨水汽输送特征分型被引量:5
2012年
通过分析1961~2010年发生在河南中南部持续性暴雨的水汽输送特征,从水汽输送角度对河南省中南部(河南省黄河以南地区)的持续性暴雨进行分型,总结出3种水汽输送类型,即西南气流型、螺旋型和“S”型。对比分析这3种类型代表个例的水汽输送和水汽收支特征后发现,河南中南部的持续性暴雨主要是由西南气流型的水汽输送造成的:“S”型和螺旋型水汽输送也是造成河南中南部持续性暴雨的原因之一。西南气流型和螺旋型的水汽输送是造成淮河上游洪涝的主要水汽输送类型,其对应的天气影响系统分别是:高层低槽(低涡)、中低层切变线和台风低压(台风倒槽)。
孔海江王霄王蕊吕晓娜
关键词:持续性暴雨水汽输送水汽收支
夏季青藏高原“湿池”变化特征的小波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采用1948-2007年共60年的NCEP/NCAR资料,计算了夏季青藏高原地区的可降水量,并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可降水量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季青藏高原上有一个明显的"湿池",湿池有3个可降水量中心,分别位于高原西南部、高原南侧和高原东南部。湿池3个中心的可降水量变化有着明显的年代际特征,高原西南部以13.9a的周期变化最为明显,高原南侧9.2a的周期变化最为明显,高原东南部时间尺度2.6a的周期变化最为明显。趋势分析表明,高原西南部的可降水量可能开始增加,而高原南侧和高原东南部的可降水量应该依然处于偏少的阶段。
王霄巩远发岑思弦张永莉
关键词:可降水量小波变换多时间尺度
2006年夏季川渝地区伏旱与低频大气热源的关系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地面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2006年夏季中国川渝地区的伏旱与亚洲地区大气低频振荡的联系。结果表明,2006年夏季中国川渝地区降水低频振荡的主要周期约为60d;在川渝严重干旱期的7月下旬至8月上旬,经向上由于川渝地区上空低频热汇、广西和海南及其以西地区上空低频热源的影响,在15°—40°N地区上空形成一个低频经圈环流,该环流圈的下沉支刚好位于川渝地区上空;纬向上在中国台湾及其附近地区上空低频热汇和其以西地区上空低频热源的共同影响下,在105°—130°E地区上空形成的低频纬圈环流以及80°—105°E地区上空出现的次级低频纬圈环流,加强了中国川渝以南地区上空的低频上升气流,这样进一步加强了经向上15°—40°N地区的低频经圈环流。在这个低频经圈环流的作用下,一方面加强了中国川渝地区上空的低频下沉气流,另一方面加强了川渝地区低层的低频辐散气流,结果导致中国川渝地区发生了严重的伏旱。
岑思弦巩远发秦宁生赖欣王霄黄先伦
关键词:低频振荡伏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