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雪燕

作品数:9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新疆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理学

主题

  • 4篇荧光
  • 4篇碰撞能量转移
  • 4篇激光
  • 4篇CS
  • 3篇预解离
  • 3篇原子
  • 3篇解离
  • 3篇激光化学
  • 3篇光化学
  • 3篇光谱
  • 3篇H2
  • 2篇时间分辨荧光
  • 2篇基态
  • 2篇U
  • 2篇H
  • 1篇原子间
  • 1篇原子荧光
  • 1篇碰撞截面
  • 1篇谱学
  • 1篇转移截面

机构

  • 9篇新疆大学

作者

  • 9篇沈异凡
  • 9篇王雪燕
  • 9篇周冬冬
  • 8篇戴康
  • 7篇王大贵
  • 5篇穆尼赛
  • 2篇王倩
  • 1篇王敏
  • 1篇李鹏

传媒

  • 2篇原子与分子物...
  • 2篇激光杂志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新疆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激光

年份

  • 8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Li(2P)+H_2→LiH+H反应转动分辨截面的测定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光学吸收技术,测定了Li(2P)+H→LiH+H的反应截面.仅在LiH基态的ν=0能级才发现有布居.通过吸收谱的测量,确定LiH(0,J)的转动态分布.由速率方程分析得到反应截面σ(J),总的反应截面为所有σ(J)之和,结果是(0.4±0.19)×10-16cm2.LiH(0,J)的分布接近统计分布,转动线吸收强度除以2J+1的对数与J(J+1)成线性关系,由斜率给出转动温度为(1529±0.05)K.观察结果给出了以下的结论:直线反应碰撞机制不适用于Li+H2系统,而插入式的反应机制适用于该系统.
王雪燕王大贵周冬冬穆尼赛戴康沈异凡
关键词:激光化学
Rb_2分子激发态与基态原子碰撞能量转移
2010年
脉冲激光667nm线激发Rb2基态到低激发态B1Πu态,研究Rb2(B1Πu)+Rb→Rb2(X1Σ+g)+Rb(5PJ)的碰撞转移过程.测量不同Rb密度下B1Πu的时间分辨荧光强度,它是一指数衰减函数,取其光强对数描绘得到B1Πu的有效寿命τ3为23.5ns(温度为545K时的寿命).从描绘出的有效寿命倒数与Rb原子的粒子数密度的关系直线的斜率得出B1Πu态总的碰撞猝灭截面为σ3=(4.33±0.14)×10-15cm2.测量Rb2的B1Πu→X1Σ+g在不同Rb密度下的时间分辨和时间积分荧光强度,得到Rb2(B1Πu)+Rb→Rb2(X1Σ+g)+Rb(5P1/2)的碰撞截面σ31=(2.86±0.13)×10-16cm2,Rb2(B1Πu)+Rb→Rb2(X1Σ+g)+Rb(5P3/2)的碰撞截面为σ32=(8.30±0.38)×10-16cm2.
李鹏王雪燕周冬冬王倩戴康沈异凡
关键词:碰撞能量转移碰撞截面
Cs(6^2D5/2)与H2反应生成的CsH分子的转动和振动态分布
2010年
利用激光泵浦-探测技术,在样品池条件下,研究了Cs(6D5/2)态与H2反应生成的CsH分子基电子态的转动和振动的量子态分布。在Cs-H2混合蒸气中,脉冲激光双光子激发Cs(6D5/2)态,另一台调频脉冲激光器扫描CsHX1Σ+(v″,J″)→A1Σ+(v′,J′=J″±1)吸收线,发现CsH分子只有v″=0和1上的振动带上有布居而不布居在v″>1的振动带上。v″=0和1上的转动带分布呈现单峰结构,其峰值位于J″=6~8处,转动带分布轮廓与池温下的统计分布接近。转动Boltzmann温度分别为(458±20)K(对v″=1)和(447±18)K(对v″=0),得到的CsH分子的转动温度稍低于池温。从转动态分布得到v″=1与v″=0上布居数之比约为0.897,从而计算出CsH基电子态上的平均转动能和平均振动能,有效能减去平均振转能得到平均平动能。CsH分子3种能量的相对比值
王大贵周冬冬王雪燕穆尼赛戴康沈异凡
关键词:激光化学激光诱导荧光
碰撞诱导振动能量转移:Cs_2[B^1∏_u(u′=5)]+N_2→Cs_2[B^1∏_u(v′=4,6)]+N_2
2010年
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方法研究了Cs_2B^1∏_u[(v′=5)]与N_2的碰撞能量转移.脉冲激光激发Cs_2基态至B^1∏_u[(v′=5)]态,池温保持在410K,N_2气压在1.5×10~2Pa~2.5×10~3Pa之间变化.荧光中含有直接荧光和碰撞转移荧光成分,记录直接荧光B^1∏_u(v′=5)→X^1∑_8^+(v″=0)的时间分辨强度.从荧光强度的对数值给出的直线斜率得到B^1∏_u(v′=5)→X^1∑_8^+(v″=0)的有效寿命,由Stern—Volmer方程,得到B^1∏_u(v′=5)→X^1∑_8^+(v″=0)的辐射寿命为(45±9)ns.B^1∏_u(v′=5)态与N_2碰撞的猝灭总截面为(9.8±1.5)×10^(-15)cm^2.用类似的方法得到B^1∏_u(v′=4,6)能级的辐射寿命.在不同的N_2气压下,测量B^1∏_u(v′=5,4,6)→X^1∑_8^+(v″=0)的时间积分荧光强度,首次得到v′=5→v′=4及v′=5→v′=6的碰撞转移截面分别为(3.9±0.8)×10^(-15)cm^2和(4.1±0.8)×10^(-15)cm^2.
穆尼赛.努普拉提.艾周冬冬王大贵王雪燕沈异凡
关键词:碰撞能量转移截面
H2诱导Cs(6DJ→Cs(7PJ′)碰撞转移截面被引量:3
2010年
Cs蒸气置于十字交叉加热炉中,充入不同气压的H2,激光双光子激发Cs原子至6D3/2态,利用原子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了H2诱导6DJ→7PJ,的碰撞能量转移。测量不同氢气密度下直接6D3/2→6P3/2和敏化6D5/2→6P3/2,7P3/2→6S1/2和7P1/2→6S1/2的时间积分荧光强度,利用四粒子的速率方程分析,得到了6D3/2→7P3/2,6D3/2→7P1/2,6D5/2→7P3/2和6D5/2→7P1/2碰撞转移截面分别为(3.1±0.8)×10-16,(1.7±0.4)×10-16,(1.5±0.4)×10-16,(1.3±0.3)×10-16cm2。7PJ′态的猝灭截面分别为(2.5±0.6)×10-16cm2(对7P3/2)和(4.0±1.0)×10-16cm2(对7P1/2),它们主要是通过Cs(7PJ′)+H2→CsH+H反应产生的,而反应的相对活动性顺序为7P1/2>7P3/2。
周冬冬王大贵王雪燕穆尼赛戴康沈异凡
关键词:激光光谱碰撞能量转移
Cs_2(B^1Π_u)态与基态Cs原子间的碰撞激发转移
2009年
在Cs2密度约为2×1013cm-3的纯Cs样品池中,脉冲激光激发Cs2(X1Σg+)至B1Πu态,利用原子和分子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了Cs2(B1Πu)+Cs(6S)的碰撞激发转移过程。用736nm激发Cs2到B1Πu(v<10),这时预解离不发生。由B1Πu→X1Σg+时间分辨跃迁信号得到B1Πu态的辐射寿命为(35±7)ns,B1Πu态与Cs原子碰撞转移总截面为(4.0±0.5)×10-14cm2。用705nm激发至B1Πu(v>30)态,这时发生预解离,在不同的Cs密度下,测量了I(D1),I(D2)和分子带的时间积分荧光的相对强度,得到了预解离率为(4.3±1.7)×106s-1(对预解离到6P3/2)和(4.7±1.9)×106s-1(对预解离至6P1/2);碰撞转移截面为(0.45±0.18)×10-14cm2(对转移到6P1/2)和(4.3±1.7)×10-14cm2(对转移到6P3/2)。结果表明,如果B1Πu(v)是束缚的,6P原子由碰撞转移产生;如果B1Πu(v)是预解离的,则6P原子由预解离和碰撞转移产生。
王敏周冬冬王雪燕穆尼赛.努戴康王倩沈异凡
关键词:碰撞能量转移预解离CS2
K_2(~1∧_g)高位态的预解离和碰撞转移
2010年
利用光学双共振和激光光谱技术,测量了K_2(~1A_g)态的预解离率和碰撞转移率.脉冲激光将K_2(1~1∑_g^+)基态激发至1~1∑_u^+态,由连续激光激发1~1∑_u^+至激高位~1A_g态.在不同K密度下,记录~1A_g→~1A_u跃迁的时间分辨荧光,光强的对数与衰变时间成线性关系,从直线的斜率得到~1A_g态的有效寿命,由Stern-Volmer方程得到~1A_g态的辐射率与预解离率之和及总的碰撞去布居截面.在不同的K密度下测量时间积分荧光强度I_3[K_2(~1A_g)→K_2(~1A_u)],I_2[K(6S)→K(4P_(3/2))]和I_1[K(4D)→K(4P_(3/2))],光强比I_1/I_3和I_2/I_3与K密度也成线性关系.从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并结合从Stern-Volmer方程得到的结果,确定K_3(~1A_g)的预解离率Γ_(P6S)=(1.2±0.4)×10~7s^(-1),Γ_(P4D)=(0.8±0.3)×10~7s^(-1)和碰撞转移截面σss=(1.9±0.6)×10^(-14)cm^2,σ_(4D)=(9.0±3.0)×10^(-15)cm^2.
周冬冬王雪燕王大贵穆尼赛戴康沈异凡
关键词:光谱预解离时间分辨荧光K2
K(6S)+H_2→KH〔X^1∑^+(V=0,1)〕+H反应截面的测量
2010年
利用泵浦—检测技术,研究了K(6S)与H2反应生成的KH〔X1+(V,J)〕分子的转动态分布,利用激光感应荧光光谱(LIF),确定了v=0,1振动能级上的转动态分布。转动态分布与热统计分布基本一致。记录X1+(V,J)←A1+(V′,J+1)时间分辨荧光,从荧光强度的对数值给出的直线斜率得到它的自发辐射寿命。K激发态原子密度由激光能量吸收得到,反应生成物KH分子密度利用光学吸收法得到。由速率方程分析,得到σ(V,J),对J求和,得到的σ(v)分别为(1.4±0.6)×10-16cm2〔对v=0〕,σ(V)为(1.2±0.5)×10-16cm2〔对v=1〕。
穆尼赛.努普拉提.艾周冬冬王大贵王雪燕戴康沈异凡
关键词:激光化学反应截面
Na_2(~3Λ_u)高位态的预解离和碰撞转移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光学-光学双共振光谱技术,测量了Na_2(~3Λ_u)态的预解离率以及与Na基态原子的碰撞转移率。样品池温度控制在553~703 K之间,用532 nm连续激光激发Na_2(1~3∑_u^+)至Na_2(1~3∑_g^+)态,调频脉冲激光器将1~3∑_g^+激发至~3Λ_u高位态。在不同的Na密度下记录~3Λ_u→1~3Σ_g^+跃迁的时间分辨光强,得到~3Λ_u的有效寿命。由Stern-Volmer方程得到~3Λ_u态的辐射率与预解离率之和为(4.8±1.2)×10~7s^(-1),而总的碰撞去布居截面为(2.7±0.5)×10^(-14)cm^2。测量Na_2分子的~3Λ_u→1~3Σ_g^+以及Na原子的5S→3P,3D→3P辐射跃迁的时间积分光强。由光强比得到Na_2(~3Λ_u)向Na(3D)的预解离率为(8.0±2.4)×10~6s^(-1),Na_2(~3Λ_u)→Na(5S,3D)的碰撞转移截面分别为σ_(5S)=(6.2±1.9)×10^(-15)cm^2,σ_(3D)=(1.1±0.3)×10^(-15) cm^2。
王雪燕周冬冬王大贵穆尼赛戴康沈异凡
关键词:光谱学预解离时间分辨荧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