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长燕

作品数:49 被引量:281H指数:9
供职机构:宝鸡文理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与建设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19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水利工程
  • 3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3篇土壤
  • 9篇灾害
  • 8篇水分
  • 7篇气候
  • 7篇根系
  • 7篇根系生长
  • 6篇丘陵区
  • 6篇黄土丘陵
  • 6篇黄土丘陵区
  • 5篇水分特征
  • 5篇水分特征曲线
  • 5篇气候变化
  • 5篇民众
  • 4篇地震
  • 4篇普通民众
  • 4篇涝灾
  • 4篇黄河
  • 4篇洪水
  • 3篇黄土区
  • 3篇草地

机构

  • 36篇宝鸡文理学院
  • 2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6篇陕西省灾害监...
  • 6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陕西理工大学
  • 1篇渭南师范学院

作者

  • 49篇王长燕
  • 29篇郁耀闯
  • 18篇赵景波
  • 7篇周旗
  • 5篇韩景卫
  • 2篇卫旭东
  • 2篇董雯
  • 2篇杜娟
  • 2篇王林刚
  • 2篇蔡晓薇
  • 1篇刘护军
  • 1篇张允
  • 1篇陈宝群
  • 1篇岳应利
  • 1篇邢闪
  • 1篇李小燕

传媒

  • 7篇宝鸡文理学院...
  • 4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地理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土壤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安高陵渭河近120年来的洪水演变被引量:32
2007年
西安高陵渭河漫滩沉积剖面发育,能较好地指示渭河洪水变化。沉积物以粗粉砂、细粉砂、极细砂及粘粒为主。粒度较粗层位指示较强的水动力条件和短暂的湿润气候或一定地区的暴雨增加,粒度较细的层位则代表较弱的水动力条件和短暂的湿润程度略低的气候,而在各洪水沉积层之间无洪水发生的阶段则是正常的气候阶段或偏干的气候阶段。高陵渭河近120年来的河漫滩沉积剖面可分为16层,代表了16个大的洪水阶段。高陵渭河近120年来的河漫滩沉积粒度成分比更早期的河漫滩沉积粒度偏细,反映出近120年来渭河洪水深度与规模在变小,这主要是气候变干造成的。
赵景波蔡晓薇王长燕
关键词:环境变化
长安少陵塬近5年麦地土壤水分变化与土壤水资源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通过对2003.3-2007.4西安市南郊长安区四府村麦地0-6 m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分析了长安区四府村麦地土壤水分变化特点及与降水量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土壤水资源量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长安区大贫水年翌年春季冬小麦地0-6m土壤水分主要为中效水,土壤供水明显不足,平水年及丰水年翌年春季主要为极易效水和渗透重力水,水分供应充足。大贫水年的翌年春季冬小麦生长期内土壤水分不能正常下渗补给地下水,形成大气-土壤水分循环模式;平水年及丰水年的翌年春季冬小麦地入渗降水能正常补给地下水,形成大气-土壤-地下水循环模式。平水年和丰水年的翌年春季冬小麦地0-1m根系层水资源量变化主要受地表蒸发和作物耗水的影响,1-2m、2-4m层位水资源量变化主要受前一年降水量的影响,4-6 m层位水资源量主要与前一年土壤原有水资源量有关。经历连续两个贫水年之后的2003年春季冬小麦生长受到水分的严重限制,若要达到正常产量,春季需灌溉水量约300 mm。长安区近13年来干旱年和丰水年交替变化,总体来说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状况基本正常,通过采取有效的集水保墒措施,干旱年冬小麦也会获得较高产量。
王长燕赵景波杜娟董雯
关键词:土壤水分土壤水资源
腾格里沙漠东北部地区沙尘气溶胶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2023年
目的探究腾格里沙漠东北部地区典型扬沙天气过程中沙尘气溶胶的质量浓度变化特征,以期为沙尘气溶胶辐射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提供参考。方法利用EDM 164型颗粒物监测仪对腾格里沙漠东北部地区沙尘气溶胶数浓度进行外场观测,获得了典型扬尘天气过程中沙尘气溶胶的数浓度采样资料。结果与结论(1)腾格里沙漠东北部地区典型扬沙天气过程中沙尘气溶胶质量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型分布特征,峰值分别出现在上午11时(471μg/m^(3))和下午16时(500μg/m^(3))。沙尘气溶胶质量浓度与大气压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p<0.01),与温度和风速呈正相关关系(p<0.01)。(2)沙尘气溶胶数浓度主要分布在积聚模态内(97%),质量浓度主要分布在粗模态内(92%);沙尘气溶胶数浓度随着粒径的增加而减少,质量浓度谱呈明显的双峰型分布,质量浓度随着粒径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粒径4.5和2.75μm处。(3)沙尘气溶胶质量浓度谱可以用粗模态1和粗模态2进行对数正态分布拟合,2个模态的峰值所对应的粒度直径分别为2.75和4.5μm。
侯英王长燕
关键词:腾格里沙漠沙尘气溶胶粒径分布对数正态分布
普通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特征研究——以汶川地震勉县灾区为例被引量:2
2011年
使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汶川灾区陕西勉县民众对地震灾害的认知与响应。结论如下:①灾区民众对汶川地震灾害的认知与响应综合得分率偏低;②研究区女性的地震灾害认知程度和地震灾害的响应水平与能力略高于男性;③公职人员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的综合水平得分率最高,工商业者在地震灾害知识4个变量上的得分率均较低;④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面临汶川地震灾害的巨大冲击时,认知与响应能力总体上随年龄增加而呈现降低趋势,41~50岁年龄段人群出现明显反弹现象;⑤受教育程度与认知与响应综合水平及地震灾害知识间的正相关最强,与防震减灾技能和情绪、信息传播2个变量间的相关性稍弱,与灾时自救互救实况没有相关。
王长燕周旗
关键词:地震灾害民众
陕北地区公众气候变化感知的时空变异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探讨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为进一步协调人地关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入户访谈、问卷调查与实测数据对比的方法。结果陕北地区居民对当地降水和温度变化的感知强度均随年龄(被调查者年龄为11~80岁)。变小而在波动中变小,其中对降水和温度的感知强度分别以≥66岁和61~65岁年龄段相对较大,且延安地区居民对降水变化的感知强度随年龄变小而变化的幅度更大;与实测数据对比,居民的温度变化感知一致率延安、榆林地区分别为22.2%和66.7%,对降水变化感知的一致率均为33.3%。结论从总体趋势上看,居民对温度、降水的感知与实测数据相对一致。在温度、降水变率较大的时段,居民的感知差异也较大。
郁耀闯周旗王长燕
关键词:气候变化
兰州地区近300年来黄河水环境研究
前人对我国黄河含沙量空间变异、输沙功能、沉积速率和水沙频率进行了许多研究,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现代洪水的研究也较多,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历史时期河流洪水强弱变化、水环境演变问题研究还较少,更没有对历史时期黄河上游河段洪水进...
王长燕
关键词:磁化率沉积物粒度特征沉积速率洪涝灾害
文献传递
陕西洛川黄土剖面上部土层水分入渗规律与含水条件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采用双环入渗法研究了洛川L1—S4各层土壤水分入渗特点,并利用各层孔隙度、磁化率、CaCO3含量资料研究了各层土壤含水空间发育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洛川城西剖面黄土层稳定入渗率大于红褐色古土壤层,水分入渗达到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比红褐色古土壤层长。黄土层孔隙度高,含水空间较大,利于形成含水层;红褐色古土壤层孔隙度低,含水空间较小,利于形成隔水层。土层含水空间的大小是由气候条件控制的成壤作用强弱造成的。黄土层含水性较好是冷干气候决定的成壤作用较弱造成的,红褐色古土壤层隔水性较好是温湿气候决定的成壤作用较强造成的。对剖面渗水实验数据用3个入渗公式进行拟合,发现通常采用的3个经验公式均适用于描述L1—S4土壤入渗规律。
赵景波王长燕刘护军张允
关键词:入渗规律含水性
黄土高原丘陵区冰草和柳枝稷土壤细沟可蚀性季节动态被引量:5
2017年
为了评价黄土高原丘陵区退耕还草水土保持效应,本研究以黄土丘陵区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和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坡度(S=17.36%~42.26%)和流量(Q=1.0~2.5L·s^(-1))条件下,采用变坡试验水槽测定土壤的分离能力,利用线性回归方法,结合土壤侵蚀过程,运用WEPP模型推求土壤细沟可蚀性(Kr),分析了冰草和柳枝稷生育期内土壤Kr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冰草生育期内土壤Kr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P<0.05),总体呈下降趋势;柳枝稷生育期内土壤Kr无显著季节变化(P>0.05)。冰草土壤Kr表现为下降的季节变化,变化范围为0.002 1~0.022 4s·m^(-1);柳枝稷土壤Kr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季节变化,变化范围为0.003 2~0.021 9s·m^(-1)。土壤黏结力、水稳性团聚体和根重密度是影响冰草和柳枝稷生育期内土壤Kr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土壤细沟可蚀性与土壤黏结力、水稳性团聚体及根重密度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此外,用土壤黏结力和根重密度能够较好地模拟黄土丘陵区冰草和柳枝稷生育期内土壤细沟可蚀性的季节变化。冰草和柳枝稷土壤细沟可蚀性季节变化主要由根系生长和土壤黏结力变化所致。土壤细沟可蚀性与土壤黏结力、水稳性团聚体和根重密度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用土壤黏结力和根重密度等参数能够较好地模拟冰草和柳枝稷土壤细沟可蚀性的季节变化规律。
郁耀闯王长燕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
黄土丘陵区典型农耕地土壤临界剪切力季节变化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典型农作物玉米和谷子生育期内土壤临界剪切力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该区的粮食安全生产和土壤侵蚀过程模型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黄土丘陵区玉米地和谷子地为研究对象,在6组不同的水流剪切力条件下(τ=5.71—17.18 Pa),借助坡面径流冲刷试验测定土壤的分离能力,结合土壤侵蚀过程WEPP模型,利用线性回归方法推求土壤临界剪切力(τ_c),分析了玉米和谷子生育期内土壤临界剪切力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黄土丘陵区玉米和谷子生育期内土壤临界剪切力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P<0.05),整体呈上升趋势。玉米地τ_c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又升高的季节变化模式,变化范围为1.51—4.89Pa,平均值为3.0 Pa,最小值(1.51 Pa)出现在五叶期,最大值(4.89 Pa)出现在收获期;谷子地τ_c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季节变化模式,变化范围为1.06—6.53 Pa,平均值为2.93 Pa,最小值(1.06 Pa)出现在幼苗期,最大值(6.53 Pa)出现在成熟期。玉米地和谷子地土壤临界剪切力的季节变化由土壤黏结力、初始含水量等土壤属性的季节变化和作物根系生长所致。两种作物地的土壤临界剪切力与土壤黏结力、初始含水量和作物根重密度间呈正相关关系。在玉米和谷子生育期内,利用土壤黏结力、初始含水量和作物根重密度可以较好地模拟两种作物地土壤临界剪切力的季节变化(R^2>0.74,NSE>0.72)。【结论】作物根系、土壤黏结力和初始含水量等的季节变化是影响玉米地和谷子地土壤临界剪切力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土壤临界剪切力与根重密度、土壤黏结力和初始含水量间呈正相关关系。用根重密度、土壤黏结力和初始含水量等参数能够较好地模拟玉米地和谷子地土壤临界剪切力的季节变化。
郁耀闯王长燕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根系生长
陕西洛川L1-S2黄土和古土壤层水分特性研究
本文对陕西洛川L1、S1、L2、S2黄土和古土壤层用大环刀取其中上部和中下部的原状土,用负压计法分别测出了土样的脱湿和吸湿曲线,运用ogin7.5对各曲线用Brooks-Corey模型和Van Grenuchten模型进...
王长燕
关键词:水分特征曲线VANGENUCHTEN模型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