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荣

作品数:163 被引量:422H指数:11
供职机构: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7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22篇专利

领域

  • 120篇电子电信
  • 11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电气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3篇光纤
  • 42篇通信
  • 39篇光通信
  • 26篇光栅
  • 19篇复用
  • 17篇光学
  • 16篇信号
  • 16篇光网
  • 16篇光网络
  • 15篇调制
  • 15篇光纤光学
  • 14篇光纤布拉格
  • 14篇光纤布拉格光...
  • 14篇布拉格光栅
  • 13篇正交频分
  • 13篇正交频分复用
  • 13篇频分
  • 13篇频分复用
  • 13篇激光
  • 12篇色散

机构

  • 148篇解放军理工大...
  • 6篇南京邮电学院
  • 6篇军事体育进修...
  • 3篇总参第六十三...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通信工程...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成都军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51篇王荣
  • 46篇蒲涛
  • 28篇卢麟
  • 24篇徐智勇
  • 23篇方涛
  • 20篇汪井源
  • 18篇郑吉林
  • 18篇孙帼丹
  • 15篇项鹏
  • 15篇魏志虎
  • 13篇吴传信
  • 13篇张宝富
  • 13篇李玉权
  • 12篇郝耀鸿
  • 12篇朱英勋
  • 11篇陈亦望
  • 9篇韦毅梅
  • 8篇李建华
  • 7篇甄飞
  • 6篇方科

传媒

  • 16篇光电子.激光
  • 15篇光学学报
  • 13篇中国激光
  • 9篇光通信技术
  • 8篇解放军理工大...
  • 6篇量子电子学报
  • 5篇光子技术
  • 4篇电路与系统学...
  • 4篇空间电子技术
  • 4篇第九届全国青...
  • 4篇第九届全国青...
  • 3篇红外与激光工...
  • 3篇光通信研究
  • 2篇电子与信息学...
  • 2篇激光与光电子...
  • 2篇微计算机信息
  • 2篇光电子技术
  • 2篇2005年全...
  • 1篇电讯技术
  • 1篇宇航计测技术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8篇2015
  • 8篇2014
  • 15篇2013
  • 18篇2012
  • 9篇2011
  • 14篇2010
  • 10篇2009
  • 15篇2008
  • 11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 16篇2004
  • 8篇2003
  • 1篇2002
  • 5篇2001
  • 1篇2000
1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WDM光网络中动态RWA算法仿真的实现被引量:2
2006年
在WDM光网络中,在给定一组连接请求后,需要为之建立路由并分配波长,这被称为路由和波长分配问题(RWA)。由于当前光网络中的业务呈现爆炸式的增长,而光网络中的可用资源却是有限的,因此如何使用合理的RWA算法来优化网络资源的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已有很多文献提出了基于各种优化目标的RWA算法,也都通计算机仿真的方法测试和评估了算法的性能。计算机仿真是进行算法性能评估的主要手段,但是关于算法仿真的实现,一般的文献都涉及的很少,本文主要研究了WDM光网络中动态RWA算法计算机仿真的实现。
郑亚彬王荣项鹏
关键词:WDM光网络动态RWA算法计算机仿真
基于超结构光纤光栅的自发布里渊散射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被引量:2
2010年
为解决光纤背向散射信号中自发布里渊散射信号提取困难的问题,针对自发布里渊散射信号的频谱特点,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双峰、波长可调结构的超结构光纤光栅滤波器。该滤波器具有滤波抑制比高、滚降特性好、线宽窄、中心波长可调、插损低、稳定性高等特点。通过两级超结构光纤光栅的级联,对瑞利散射信号的抑制达到约30 dB,可以把自发布里渊散射信号的2个峰同时提取出来。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基于布里渊散射技术的全分布式光纤传感实验系统,对长度约为32 km的传感光纤进行了实验测量,在对被测光纤上长度为130、150 m的两段光纤分别施加1200μ,ε温度变化20°C时,系统较清楚地显示出应力、温度对被测光纤的作用效果。测量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光纤温度及应力的变化监测。
张永智王荣徐智勇
关键词:超结构光纤光栅应力温度
直接检测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噪声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针对直接检测光正交频分复用(DDO-OFDM)系统产生的放大器自发辐射(ASE)拍频噪声。通过对系统受ASE噪声影响的数学分析得到噪声影响机理及系统信噪比表达式,根据理论推导提出载波抑制方案,通过数字仿真验证推导结果及方案可行性。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受ASE拍频噪声影响严重,合理选择带通滤波器带宽可有效降低噪声影响;通过加入载波抑制可有效提高系统性能,当载波抑制比为0 dB时系统性能最佳。
郝耀鸿王荣李玉权黄卫卫
关键词:自发辐射噪声正交频分复用载波抑制
长距离、高速率光通信系统中的前向纠错技术
作为保证可靠传输的有效手段,前向纠错(FEC)技术是长距离、高速率光通信系统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文中介绍了FEC在光通信系统中的实现方式,列举了几类具体的FEC码并对它们的性能进行了比较.最后,阐述了当前FEC在光通信领...
柴仁文朱英勋王荣
关键词:前向纠错BCH码RS码光通信系统
文献传递
基于IP over WDM的光城域网
2001年
提出了基于 IP over WDM的光城域网方案 ,详细阐述了波长选路 WDM光城域网的多级网络拓扑及波长配置方式 。
卢麟张宝富王荣
关键词:光城域网波长路由器波分复用IP协议
Wimax系统中的RoF技术
RoF技术充分结合了光纤和高频无线信号传输的特点,在Wimax系统中具有广阔的的应用前景。文章首先介绍了Wiamx系统的网络架构,然后介绍了RoF的基本原理及其关键技术,探讨了RoF技术在Wimax系统中的应用,最后总结...
方科王荣臧海霞陈鹏
关键词:宽带无线接入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光纤无线电
文献传递
WDM-TDM光网络中的动态波长路由与时隙分配算法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在WDM光网络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波长资源的利用率,多个业务连接可以通过时分复用(TDM)技术共享一个波长的容量。在这种基于WDM-TDM技术的光网络中建立业务连接,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波长路由与时隙分配(RWTA)问题。该文研究了WDM-TDM光网络中的动态RWTA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使用率方法的RWTA算法(MUB)和一种改进的MUB算法(EMUB),并对它们的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结果表明:EMUB算法的阻塞率性能优于MUB算法,能有效地优化WDM-TDM光网络的资源利用率。
项鹏王荣
关键词:光网络波分复用时分复用
雾环境下非视距大气散射传输特性研究被引量:17
2013年
基于蒙特卡罗法建立了多次散射随机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雾环境下非视距大气散射光通信信道传输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由于大气对可见光波段或者红外光波段的信号光吸收损耗较小,且大气分子对传输信号光产生的瑞利散射作用可以忽略,同时,该波段信号光子与大气中的雾滴粒子等尺度较大的粒子间会发生较强的米氏散射作用,故在长距离散射光通信系统中一般采用该波段的信号光源。模拟时选择的光波长为620nm,分析了在雾环境下通信距离条件不同时,信号光传输的损耗与能见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给定的通信距离以及给定的系统发送端发送仰角和发送光束束散角、接收端接收仰角和接收视场角等几何参数下,存在一个能见度使得在该能见度条件下信号光传输的损耗最小。
林勇徐智勇汪井源宋超王荣陈亦望
关键词:大气光学非视距蒙特卡罗方法光通信能见度
一种基于限幅的降低相干光OFDM系统非线性效应的方法被引量:1
2012年
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Coherent Optical-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CO-OFDM)可有效降低光纤色散效应,是近年来光传输领域研究热点之一。由于OFDM信号具有较高的峰均值功率比(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n,PAPR)和较窄的载波间隔,系统对非线性效应十分敏感,严重影响传输性能。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信号限幅的CO-OFDM系统,通过载波选择和信号限幅,有效提高系统非线性容限,同时消除限幅噪声带来的影响。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在不需任何在线色散补偿条件下,基于限幅的CO-OFDM系统在单模光纤中传输960km,系统Q值较传统CO-OFDM系统有2dB提高,可完全消除限幅噪声影响。
郝耀鸿李玉权王荣黄卫卫李波
关键词:相干光通信光纤非线性正交频分复用
基于光纤的时间伺服传递距离拓展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阐述了利用单通道双向放大器(single path bidirectional amplifier,SPBA)拓展时间伺服传递距离的基本原理,利用单通道双向放大器将授时距离拓展到200km,搭建的实验系统完成了双向时间比对和终端时频信号的伺服重生,授时同步误差峰峰值为507ps。
王翔卢麟王荣朱勇张宝富吴传信韦毅梅
关键词:光纤光学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