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罡

作品数:15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3篇腰椎
  • 3篇入路
  • 3篇侧入路
  • 2篇单侧
  • 2篇血清
  • 2篇植骨
  • 2篇生物力学
  • 2篇平台骨折
  • 2篇前外
  • 2篇前外侧入路
  • 2篇椎弓
  • 2篇椎弓根
  • 2篇椎弓根螺钉
  • 2篇椎体
  • 2篇椎体后凸
  • 2篇椎体后凸成形
  • 2篇椎体后凸成形...
  • 2篇胫骨
  • 2篇胫骨平台

机构

  • 14篇大连市第二人...

作者

  • 14篇王罡
  • 9篇陈勇
  • 6篇刘大凯
  • 3篇赵钢
  • 2篇迟晓飞
  • 2篇周锦明
  • 2篇秦玉荣
  • 2篇孙敬华
  • 2篇易东升
  • 1篇周长明
  • 1篇王景靓
  • 1篇李安石
  • 1篇杨茂伟
  • 1篇宋秀锋
  • 1篇姜泳
  • 1篇慈元
  • 1篇隋云先
  • 1篇赵鹏
  • 1篇王剑英
  • 1篇王国华

传媒

  • 4篇中国现代医生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环球中医药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腰椎滑脱不同复位程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分析腰椎滑脱复位程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腰椎滑脱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椎间或加横突间植骨融合术等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患者腰椎滑脱复位程度不同,主要为完全复位和部分复位,分别为26例患者和40例患者,判断不同复位程度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末次随访的椎体滑脱率、椎间盘指数、JO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完全复位组患者滑脱角、椎间盘指数、JOA评分与部分复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完全复位组滑脱率比部分复位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完全复位组、部分复位组患者再滑脱率、植骨融合率、JOA评分优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腰椎滑脱复位程度对临床治疗效果并无显著影响。
刘大凯王罡易东升
关键词:腰椎滑脱椎弓根螺钉系统植骨融合术JOA评分临床疗效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结核21例分析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结核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院自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对21例颈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对疼痛程度(VAS评分...
王罡陈勇秦玉荣刘大凯杨茂伟
关键词:颈椎结核疗效评价
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柱合并后柱骨折30例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 探讨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柱合并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9年1月~2015年1月对30例合并后柱骨折和外侧柱骨折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对膝关节功能(HSS评分)、X线胫骨平台复位情况(Rasmussen评分)、胫骨平台内外翻角、后倾角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本研究3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14±4.72)个月。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8.53±4.27)周;最后一次随访HSS评分(83.96±5.17)分,Rasmussen评分(15.69±1.76)分。结论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柱合并后柱骨折可取得较好的手术显露,从而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恢复关节面平整及良好的力线、坚强内固定,达到术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以恢复膝关节功能,减少复位丢失、膝关节僵直等并发症的良好疗效。
王罡周锦明陈勇孙敬华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联合入路
真空搅拌骨水泥技术应用于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应用真空搅拌骨水泥技术的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新鲜成年羊的腰段椎体48个,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脱钙法制备离体动物椎体骨质疏松模型,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垂直压缩制备椎体压缩性骨折模型,将模型随机分为4组,骨折模型对照组及试验组分别行应用真空骨水泥搅拌技术的椎体后凸成形术和应用空气中搅拌骨水泥技术的椎体后凸成形术,对各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比较。结果 A组(骨质疏松椎体对照组)椎体前缘压缩值为0.474±0.073 mm,B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对照组)椎体前缘压缩值为3.215±0.231 mm,C组(空气中搅拌骨水泥技术PKP组)椎体前缘压缩值为1.164±0.180 mm,D组(真空搅拌骨水泥技术PKP组)椎体前缘压缩值为0.920±0.159 mm。两种骨水泥技术PKP术后椎体前缘压缩程度均小于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对照组,且大于骨质疏松椎体对照组;其中真空搅拌骨水泥技术PKP组的椎体前缘压缩值小于空气中真空搅拌骨水泥技术PKP组。结论真空搅拌骨水泥技术应用于椎体后凸成形术能够提高术后伤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陈勇王罡赵鹏
关键词:骨水泥技术椎体后凸成形术生物力学
血府逐瘀血清对大鼠背根神经元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索分析血府逐瘀血清对大鼠背根神经元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0只新生24 h SD大鼠,取背根神经节(DRG),培养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并分成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7 d不进行缺氧损伤)、损伤对照组(建立细胞缺氧损伤模型,在缺氧损伤前24 h给予磷酸缓冲试剂)、空白血清组(建立细胞缺氧损伤模型,细胞种植3 d后加入空白血清)、含药血清组[建立细胞缺氧损伤模型,在缺氧损伤前24 h加入含药(血府逐瘀血清)血清]、神经营养因子保护组[建立细胞缺氧损伤模型,在缺氧损伤前24 h加入神经生长因子(NGF)],检测比较各组不同时间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并通过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结果空白对照组MDA在各个时间点的变化不大,损伤对照组是各组中同时间点MDA含量最高的。12 h后MDA含量含药血清组明显低于空白血清组及损伤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含药血清组与神经营养因子保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各个时间点SOD含量变化不大。同时间点含药血清组SOD含量明显高于损伤对照组及空白血清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间点含药血清组与神经营养因子保护组SOD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24 h,含药血清组LDH含量明显低于损伤对照组及空白血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神经营养因子保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细胞存活率为(0.624±0.054),含药血清组细胞存活率为(0.529±0.010),空白血清组细胞存活率为(0.229±0.038),损伤对照组细胞存活率为(0.221±0.034)、神经营养因子保护组细胞存活率为(0.548±0.056),含药血清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空白血清组及损伤对照组,与神经营养因子保护组及空白对照组较为接近。结论血府逐瘀血清对大鼠背根�
刘大凯王罡赵钢迟晓飞
关键词:缺氧损伤
七厘散含药血清对大鼠雪旺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2017年
目的观察七厘散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SD大鼠臂丛神经雪旺经细胞增殖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4只2月龄SD大鼠,无菌条件下分离臂丛神经。取SD雄性大鼠臂丛神经体外培养第3代,实验组加入七厘散含药血清,对照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进行干预。S-100免疫荧光法鉴定雪旺细胞及纯度,利用噻唑蓝(MTT)比色检测细胞活力。结果雪旺细胞经S-100免疫荧光标记染色提示阳性细胞率达90%以上,纯化后的大鼠臂丛雪旺细胞纯度为(97.5±1.3)%。5%七厘散含药血清可以促进雪旺细胞增殖。细胞计数显示,实验组倍增时间为6 d,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 d。且实验组A490值为(0.385±0.037),高于对照组的(0.347±0.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厘散含药血清具有促进体外培养雪旺细胞增殖的作用,为促进活体神经损伤的修复途径提供了一些研究基础。
王罡刘大凯赵钢迟晓飞
关键词:七厘散雪旺细胞臂丛神经增殖分化
PLGA薄膜与生物蛋白胶联合应用对兔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及神经根粘连的预防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薄膜与生物蛋白胶联合应用对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及神经根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0只新西兰雄兔随机分为薄膜组、生物蛋白胶组、联合组、明胶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2只。薄膜组在硬膜裸露区覆盖PLGA薄膜;生物蛋白胶组在硬膜裸露区喷洒生物蛋白胶1 ml;联合组先在硬膜裸露区喷洒1 ml生物蛋白胶,待其充分吸收后,覆盖PLGA薄膜;明胶组在硬膜裸露区覆盖明胶海绵处理;对照组在相应部位的硬膜裸露区喷洒生理盐水。分析5组术后疤痕增生个数、切口愈合时间、发生炎症反应个数之间的差异。观察比较5组术后粘连程度以及粘连分级。在术后第2、8周比较各组的成纤维细胞个数以及神经根活动范围。结果 5组在疤痕增生个数(χ~2=2.06,P=0.84)、切口愈合时间(F=0.91,P=0.46)、发生炎症反应个数(χ~2=1.10,P=0.95)之间无显著差异。联合组的粘连程度较其他4组低(χ~2=158.00,P<0.01),硬膜外粘连分级等级低(χ~2=160.00,P<0.01)。术后第2、8周情况:联合组的成纤维细胞个数明显低于其余4组(F=23.53,P<0.01;F=142.20,P<0.01);联合组的神经根活动范围均高于其余4组(F=70.90,P<0.01;F=152.80,P<0.01)。结论PLGA薄膜与生物蛋白胶联合应用对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及神经根粘连具有预防作用,且不影响术后疤痕增生以及切口愈合。
王罡陈勇王国华刘大凯
关键词:椎板切除术生物蛋白胶
单侧椎弓根钉棒系统在腰椎融合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分析单侧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在腰椎融合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实行腰椎融合手术患者86例。分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传统腰椎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观察组采取改良腰椎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手术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短期ODI、VAS评分与椎间隙高度,并未发现明显的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对比,所有患者椎间隙高度均明显改变,差异显著(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椎间隙高度并未体现出差异性,且两组患者术后1年植骨融合率均达到100%,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腰椎融合手术操作的过程中,改良腰椎后路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实用性较高,与传统手术相对比有着较多的优势,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刘大凯王罡李安石
关键词:腰椎椎弓根螺钉
弹性髓内针逆行髓内固定治疗学龄儿童严重移位肱骨近端骨折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研究弹性髓内针逆行髓内固定治疗学龄儿童严重移位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外科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64例严重移位肱骨近端骨折学龄儿童临床资料,男性33例,女性31例;年龄6~16岁,平均9.56岁;左侧33例,右侧31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弹性髓内针逆行髓内固定组(髓内针内固定组)和肱骨锁定钢板内固定组(钢板内固定组),比较两组儿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肩关节Neer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儿童获得良好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6.75个月。髓内针内固定组儿童的术中出血量(24.23±5.91)mL少于钢板内固定组(65.58±15.81)mL,切口长度(4.11±1.12)cm短于钢板内固定组(8.91±2.7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肩关节Neer评分的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性髓内针逆行髓内固定治疗学龄儿童严重移位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陈勇王罡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针内固定儿童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TLIF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单侧入路双侧减压TLIF手术与传统的PLIF手术方式相比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6年10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3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PLIF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单侧入路双侧减压TLIF手术治疗,每组各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更少(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术后第1、3天的CPK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第7天的CPK水平两组较术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PLIF手术方式相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TLIF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更为显著,对于患者造成的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效果更好。
陈勇王罡姜泳赵钢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单侧入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