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素萍

作品数:86 被引量:819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篇天文地球
  • 40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8篇干旱
  • 35篇干旱状况
  • 14篇气候
  • 10篇秋季
  • 10篇夏季
  • 8篇灾害
  • 8篇降水
  • 8篇春季
  • 7篇气象
  • 6篇蒸散
  • 6篇蒸散量
  • 6篇气候变化
  • 5篇旱灾
  • 5篇干旱监测
  • 5篇干旱特征
  • 5篇干旱灾害
  • 4篇多时间尺度
  • 4篇潜在蒸散
  • 4篇潜在蒸散量
  • 4篇河西走廊

机构

  • 84篇中国气象局兰...
  • 9篇中国气象局国...
  • 8篇兰州大学
  • 5篇甘肃省气象局
  • 5篇中国气象局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甘肃省气象信...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兰州资源环境...
  • 1篇西北区域气候...
  • 1篇兰州工业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86篇王素萍
  • 43篇冯建英
  • 23篇段海霞
  • 23篇王劲松
  • 11篇李忆平
  • 10篇张宇
  • 9篇张强
  • 8篇王芝兰
  • 8篇李耀辉
  • 8篇王莺
  • 7篇韩永翔
  • 7篇宋连春
  • 5篇王闪闪
  • 5篇王静
  • 4篇姚玉璧
  • 4篇张良
  • 4篇任余龙
  • 4篇柳媛普
  • 3篇韩兰英
  • 3篇汪治桂

传媒

  • 41篇干旱气象
  • 7篇中国沙漠
  • 4篇冰川冻土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高原气象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生态学报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气象科技
  • 1篇气象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第33届中国...
  • 1篇第34届中国...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9篇2015
  • 9篇2014
  • 10篇2013
  • 5篇2012
  • 8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1年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被引量:24
2012年
2011年(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除个别省份外,全国大部分省份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旱情,旱区农业、人畜饮水以及江河水位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气环流异常,不利于水汽的输送是导致各地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
段海霞王素萍冯建英
关键词:干旱状况
甘肃省不同气候区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被引量:34
2010年
蒸发量是研究水分平衡和气候变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众多研究普遍认为,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大部分区域蒸发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且认为太阳总辐射、净辐射、日照时数以及风速的减小是造成蒸发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也发现,在不同的区域,因地形、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的差异,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变化幅度和主要影响因子也存在差异。利用甘肃省4个不同气候区代表站1970—2007年的实测气象资料,分析了近38 a来各站潜在蒸发量及20 cm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同时,通过分析各站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影响各站蒸发量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与国内外大多数区域不同,近38 a来,甘肃省4个不同气候区代表站的蒸发皿蒸发量均呈增加趋势,且从暖干区向冷湿区,蒸发皿蒸发量依次由明显的增加趋势逐渐转变为不变或微弱的增加趋势;位于亚热带湿润区的文县和暖干区的敦煌站潜在蒸发量均呈下降趋势;位于高寒湿润区的玛曲站,潜在蒸发量表现为微弱的上升趋势;中温带干旱区马鬃山站潜在蒸发量表现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各气候区中蒸发的影响因子有所不同,但无论是干旱区还是湿润区,动力因子———风速的显著减小是导致潜在蒸发量显著减少的最重要原因,而热力因子是影响蒸发皿蒸发量的主要因子。
王素萍张存杰韩永翔
关键词:潜在蒸发量蒸发皿蒸发量气候区
玛曲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被引量:73
2006年
通过对温度、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分析,发现玛曲草原的气候向暖干化方向发展.依据黄河玛曲段年径流量、产流量以及冻土最大深度的变化和牧草产量、牲畜数量等经济指标,初步探讨了玛曲生态恶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是玛曲草原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造成蒸发增加,冻土变浅,黄河玛曲段年产流量急剧减少,牧草产量下降.同时,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使牛羊肉产量的大幅度上升,加速了草场的退化.
王素萍宋连春韩永翔冯建英
关键词:气候变化生态环境
2017年夏季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被引量:5
2017年
2017年夏季(6—8月),我国主要存在3个明显的干旱中心区,分别是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西南部组成的旱区以及西北地区中东部旱区和长江中下游旱区。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西南部旱区6—7月旱情较为严峻,局地有重到特旱;西北地区中东部旱区7月中下旬旱情较为严峻,存在中到特旱;长江中下游旱区旱情主要出现在7月,以中到重旱为主。总体来说,2017年夏季我国旱情主要集中在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西南部,而2017年夏季欧亚大陆上空槽脊位置的异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且异常西伸,是内蒙古东部以及东北地区西部干旱事件的主要成因。
张宇张良王素萍冯建英
关键词:夏季干旱状况
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利用甘南牧区4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0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运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得出牧区四站逐月ET0值。通过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小波及Mann-Kendall法等方法对甘南牧区ET0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就高原上气象因子与ET0的相关性做了进一步研究。结果发现甘南牧区各县ET0年际变化呈逐年上升趋势,上升趋势达8.8~19.5 mm/10a;1985年以前有明显的准10 a周期,2000年到2010年间出现了准5 a周期;在90年代以后的20年中上升更快,并于1996年以后出现了突增。牧区ET0夏季最大,并且逐年上升最快;冬季最小,逐年上升最慢。牧区ET0的空间分布不均匀除了与当地高原特殊地形地貌复杂性有关外,还与影响参考作物蒸散量的主要气象因子的不同有关。
汪治桂王素萍王建兵张胜智
关键词:ET0甘南牧区
2010年夏季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被引量:9
2010年
2010年夏季,我国内蒙古、西藏、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云南、贵州、甘肃、陕西、江苏、山东、河南、海南等省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使农业、牧业以及人畜饮水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气环流异常造成的高温少雨仍是导致各地干旱发生的主要原因。
王素萍段海霞冯建英
关键词:夏季干旱状况
多尺度气象干旱与土壤相对湿度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8
2013年
通过分析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东部、西南以及黄淮、江淮和江汉5个区域不同时间尺度气象干旱指数与20cm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关系,探讨了前期气象干旱对后期土壤湿度的影响,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区域、分季节建立了土壤湿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春季,东北地区土壤湿度主要受前5~6个月,尤其是上年秋末冬初的降水的影响,而其他4个区域土壤湿度主要受前1~2个月大气水分的影响;各区域夏季土壤湿度与前1~2个月时间尺度上的大气水分相关最密切;秋季,东北地区20cm土壤湿度主要受前2~4个月的气象干旱的影响,其余区域土壤湿度仍与前1~2个月尺度的大气水分相关最密切.基于前期气象干旱指数建立的各区域、各季节的土壤湿度回归模型对当地土壤湿度具有一定的拟合能力,平均估计偏差在10.1%~13.9%之间,其中,西北地区东部和华北地区春、夏季偏差较大,2008-2011年间干旱等级拟合准确率在65%~74.9%之间;东北、西南、黄淮、江淮和江汉区域拟合较好,拟合准确率在88%以上.
王素萍张存杰宋连春李耀辉冯建英王劲松
关键词:气象干旱土壤相对湿度
不同气候区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蒸发量是研究水分平衡和气候变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本文利用甘肃省4个不同气候区代表站1971-2000年的实测气象资料,分析了近30年来各站潜在蒸发量及20cm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同时通过分析各站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
王素萍张存杰韩永翔
关键词:气候区蒸发量水分平衡气候变化
文献传递
甘肃玛曲县近40a潜在蒸散量的变化趋势被引量:12
2011年
利用玛曲县气象观测站1971~2010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运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得出玛曲县逐月潜在蒸散量值。通过Mann-Kendall法、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玛曲县潜在蒸散量年际变化呈逐年上升趋势,上升趋势为12.0 mm/10 a;并且存在准10 a和准5 a周期。潜在蒸散量与小型蒸发皿蒸发量的逐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月平均潜在蒸散量呈单峰型,从1月到7月呈上升趋势,7月是蒸散量最大月,从8月又开始下降。并且月平均潜在蒸散量最大值出现在年平均气温最高和降水量最多的7月。玛曲县潜在蒸散量的季节分布与该地降水量的季节分布和气温的高低季节变化一致。
汪治桂王建兵冯景昌王素萍
关键词:潜在蒸散量
2012年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被引量:14
2013年
2012年(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我国西南大部、华北、江淮、黄淮、江汉、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东部、东北大部、华南大部以及西藏中东部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其中,主要存在4大旱区5大干旱事件,分别是西南地区的春旱和秋冬连旱、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西部的春旱、江淮和黄淮区域的初夏旱以及华南地区的秋旱。旱区农业、人畜饮水以及江河水位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气环流异常,不利于水汽的输送是导致各地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
段海霞王素萍冯建英
关键词:干旱状况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