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知非

作品数:9 被引量:269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日常生活活动
  • 6篇日常生活活动...
  • 6篇生活活动能力
  • 5篇康复
  • 4篇卒中
  • 4篇脑卒中
  • 4篇痉挛
  • 3篇益气
  • 3篇肉毒
  • 3篇肉毒毒素
  • 3篇气虚
  • 3篇卒中后
  • 3篇下肢
  • 3篇下肢痉挛
  • 3篇脑卒中后
  • 3篇A型肉毒毒素
  • 2篇电刺激
  • 2篇电刺激定位
  • 2篇中风
  • 2篇中风后

机构

  • 7篇广东省中医院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9篇陈红霞
  • 9篇王知非
  • 8篇郭友华
  • 7篇杨志敬
  • 6篇李梅
  • 6篇詹乐昌
  • 4篇谢仁明
  • 3篇潘锐焕
  • 3篇周明超
  • 3篇詹杰
  • 2篇石小红
  • 2篇何铭锋
  • 1篇欧海宁
  • 1篇石小红
  • 1篇朱乐英

传媒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第六届广东省...
  • 1篇广东省医师协...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中药浸浴及内服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60例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中药浸浴及内服柔筋汤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对痉挛程度、偏瘫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2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柔筋汤内服,柔筋解痉、通经活络中药外用浸浴。评价指标采用修订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量表(FMA)、Barthel指数(BI)。结果:两组治疗后上、下肢MAS评分均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BI也明显提高,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综合疗法能降低中风患者的偏瘫痉挛程度,从而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谢仁明陈红霞王知非朱乐英
关键词:中风痉挛中药浸浴益气活血
超声联合电刺激引导注射A型肉毒毒素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
目的 观察超声联合电刺激与单独超声定位两种方法引导注射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方法 选取40例脑卒中后偏瘫伴一侧下肢痉挛的患者,下肢以踝跖屈肌群痉挛为主,随机分为A组(超声...
郭友华李梅石小红杨志敬王知非詹乐昌陈红霞
关键词:痉挛A型肉毒毒素超声波定位电刺激定位
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对气虚型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现代康复治疗改善气虚型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70例气虚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加现代康复治疗,n=35)、对照组(现代康复治疗,n=35),其中中药选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现代康复治疗包括西药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治疗4周,并随访至12周。观察指标为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生活质量评分(SS-QOL)。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MBI评分及SS-QOL评分均提高,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至12周时,两组患者的的FMA、MBI及SS-QOL评分较4周时评分上升幅度小,但仍较基线水平评分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其中对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改善作用的持续性更明显,效果优于单用现代康复治疗。
潘锐焕周明超杨志敬郭友华詹乐昌李梅王知非詹杰陈红霞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现代康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超声联合电刺激引导注射A型肉毒毒素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电刺激与单独超声定位两种方法引导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改善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脑卒中后偏瘫伴一侧下肢痉挛的患者,下肢以踝跖屈肌群痉挛为主,随机分为超声联合电刺激定位组(超声联合组)和单独超声定位组(单独超声组),每组20例,分别给予小腿后群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超声联合组接受超声联合电刺激引导注射,单独超声组单独以超声引导注射,每组在注射治疗前以及注射治疗后2 w评定患者的改良Ashworth量表(MAS)、Berg平衡量表(BBS)、简化Fugl-Meyer量表(下肢运动部分,FMA-L)、改良Barthel指数(MBI)以及步速。结果超声联合组与单独超声组治疗后MAS得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BS、FMA-L、MBI得分及步速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相对于单独超声组,超声联合组治疗后的MAS得分下降趋势及BBS、FMA-L、MBI得分及步速增加趋势较治疗前更加明显,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超声联合电刺激定位与单独超声定位比较,前者缓解肌张力、改善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好,且定位更加准确。
郭友华谢仁明李梅石小红杨志敬王知非詹乐昌陈红霞
关键词:痉挛A型肉毒毒素超声波定位电刺激定位
康复训练结合益气中药对气虚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疲劳程度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结合益气中药对气虚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疲劳程度的影响。方法将气虚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3组,每组患者30例。3组患者均采用完全相同的基础对症治疗和康复训练,中药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益气活血中药汤剂进行治疗,西药对照组在基础对症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中药安慰剂加西药进行治疗,空白对照组则在基础对症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安慰剂和西药安慰剂进行治疗。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脑卒中专用的生活质量量表(SS—QOL)中的精力部分评定其精力,同时采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评定患者的疲劳程度。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各项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息义(P〈0.01);而中药治疗组改善情况尤为显著,与西药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对照组治疗4周后其精力积分与空白对照组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疲劳程度评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结合益气中药可显著改善气虚型脑卒中患者的精力和疲劳程度。
陈红霞郭友华谢仁明王知非
关键词:脑卒中后疲劳中药益气法康复
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74
2016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通过抽密封的信封随机分配法分为康复组、中药组、针灸组、综合康复组,每组30例。中药组、针灸组、综合康复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分别予规范化中医辨证治疗、石氏醒脑开窍针刺及中药结合针灸综合康复方案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随访到24周。在治疗前,治疗4周,随访第12、24周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中风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及安全性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4组患者治疗前FMA评分、MBI、SS-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随访12、2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4组患者FMA评分、MBI、SS-QOL评分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综合康复组FMA评分及SS-QOL评分各相应时间点较其他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综合康复方案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效果优于单一治疗方法。
陈红霞杨志敬潘锐焕郭友华詹乐昌何铭锋李梅王知非詹杰周明超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
益气为主中药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中风后气虚疲劳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观察益气为主中药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中风后气虚疲劳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缺血性中风后气虚疲劳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中药治疗组给予益气为主中药汤剂加康复治疗,西药治疗组给予中药安慰剂加西药加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安慰剂加康复治疗,共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进行评估。结果 3组治疗后两个量表的积分均较治疗前增加,尤以中药治疗组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为主中药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改善缺血性中风后气虚疲劳患者的生活质量。
郭友华陈红霞谢仁明欧海宁杨志敬王知非
关键词:中风后疲劳益气康复生活质量
超声联合电刺激引导注射A型肉毒毒素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
目的 观察超声联合电刺激与单独超声定位两种方法引导注射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方法 选取40例脑卒中后偏瘫伴一侧下肢痉挛的患者,下肢以踝跖屈肌群痉挛为主,随机分为A组(超声...
郭友华李梅石小红杨志敬王知非詹乐昌谢仁明陈红霞
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47
2015年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疗程结束后随访至12周。比较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Barthel指数(MBI)及生存质量评分(SS-QOL)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MA、MBI及SS-QOL评分的基线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MA、MBI及SS-QOL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12周时,2组患者的FMA、MBI及SSQOL评分也均较基线水平显著提高(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是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重要手段,作用效果持续,其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组。
潘锐焕杨志敬郭友华詹乐昌周明超詹杰何铭锋李梅王知非陈红霞
关键词:醒脑开窍针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