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盆地
  • 4篇沉积盆地
  • 3篇热演化
  • 3篇裂变径迹
  • 2篇东濮凹陷
  • 2篇油气
  • 2篇同位素
  • 2篇构造热演化
  • 2篇凹陷
  • 1篇地热流
  • 1篇地热演化
  • 1篇地洼
  • 1篇地洼型
  • 1篇地质
  • 1篇地质学
  • 1篇岩石
  • 1篇岩石热导率
  • 1篇演化史
  • 1篇油气勘探
  • 1篇油气形成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南工业大学

作者

  • 7篇王璐
  • 4篇刘顺生
  • 2篇孙少华
  • 1篇魏洲龄
  • 1篇张琴华
  • 1篇钟建华

传媒

  • 3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地球学报
  • 1篇矿床地质
  • 1篇第三届全国有...

年份

  • 1篇1998
  • 1篇1995
  • 3篇1994
  • 1篇1992
  • 1篇199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中国北方主要天然气盆地构造热演化特征被引量:3
1995年
中国北方主要天然气盆地包括地洼型华北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和残留地台型鄂尔多斯盆地。华北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包括两个阶段四个发展期,柴达木盆地构造热演化过程分五个阶段,塔里木盆地则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构造热演化历程。中国北方主要天然气盆地的构造热演化具有如下共同特点:多阶段性,多旋回性,地热场结构多层性和地热场展布与构造分区一致性。自太古代至今,中国北方主要天然气盆地构造热演化的总体规律是:高(温)热(场)前地槽穹隆阶段→高热地槽阶段→低热地台阶段→高热地洼阶段。地幔热场、地幔蠕动流和地壳厚度是决定大陆地壳构造热演比性质的三大主体因素。
孙少华王璐张琴华钟建华欧阳沙怀刘顺生
关键词: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天然气盆地构造
辽宁金伯利岩及金刚石的同位素研究
王璐林尔为
关键词:金伯利岩金刚石同位素组成
用裂变径迹法探讨东濮凹陷的古地热构造史和油气的形成
王璐
关键词:油气形成
磷灰石裂变径迹的退火作用及其在沉积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以东濮凹陷为例被引量:4
1998年
以研究沉积盆地热历史具有独特优越性的新技术方法─-裂变径迹法为主要研究手段,通过对东濮凹陷不同区带钻井样品中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从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特征所确定的古地温及古地温梯度,磷灰石裂变径迹表观年龄及退火带范围,以及它们与"石油窗"的关系出发,分析了东濮凹陷内油气形成的有利地段,预测了油气远景区,为油田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璐刘顺生
关键词:磷灰石裂变径迹油气勘探东濮凹陷
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和逐层蒸发法铅年龄测定对比研究被引量:2
1994年
本义阐述了颗粒锆石裂变径迹法及双带源逐层蒸发法的方法原理。对取自美国菲什(Fish)峡谷凝灰岩中的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国际标准样及取自香港花岗岩中锆石的两种年龄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它们年龄差异的原因,认为铅年龄代表锆石的结晶年龄,而裂变径迹表观年龄代表岩体的冷却年龄或最后一次热事件的年代。开展不同方法的对比研究,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以期更好地探讨研究区的演化历史。
王璐刘顺生
关键词:裂变径迹年龄锆石
地洼型沉积盆地地热演化及其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
1994年
地洼型沉积盆地地热演化及其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孙少华,王璐,刘顺生,魏洲龄(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长沙430013)流经地表的热流是数种热源共同作用的结果。大陆地壳中两种最主要的热源来自于地幔冷却作用及其本身的放射性衰变。通过采用裂变径迹分析、...
孙少华王璐刘顺生魏洲龄
关键词:沉积盆地热演化史大地热流岩石热导率
同位素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一个新的分支学科
1992年
陈国达教授提出的地洼学说大地构造理论自诞生至今已35周年,它不仅在理论上得到了发展,而且在实践中经受住了检验。它的研究内容和领域在不断扩大,如构造地球化学、构造成矿学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随着同位素地质学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国内外学者逐渐将同位素地质学的理论。
王璐
关键词:同位素构造地质学成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