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琰
-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8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吸入伊洛前列素对初入高海拔地区青年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溶液对初入高海拔地区青年自由基代谢的影响,为促进高原习服提供新的措施,以预防和治疗急性高原病。方法将32名受试者随机分为伊洛前列素组(n=16)和对照组(n=16),自海拔1 400 m历时5d进入5 200 m。从进入海拔5 200 m当天开始,伊洛前列素组每天4次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溶液,连续5 d。对照组用同样的方法吸入少量生理盐水。于吸入伊洛前列素溶液生理盐水第5天检测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BLA)、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含量。结果伊洛前列素组较对照组,SOD、MDA、BLA、NO及N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高海拔地区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溶液能增强移居者抗氧化酶活性和乳酸清除能力,可以促进高原习服、预防和治疗急性高原病。
- 高亮崔建华朱国斌王琰马广全
- 关键词:自由基代谢血乳酸
- 不同高原地区返回同一平原地区的159名青年人群的高原脱习服症状评分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对居住在喀喇昆仑山及西藏阿里地区人员进行高原脱习服症状评分调查,为制定有关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主观症状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由不同高原地区返回同一平原地区的159名青年人群的18项症状进行调查及症状评分,分析其与居住地海拔高度、人员年龄、居住时间、不同单位、持续或断续居住及文化程度高低的相关性。结果:高原脱习服主观症状评分,海拔5 000 m以上组明显高于4 300 m和3 700 m组,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海拔4 300 m组与3 700 m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居住人员(不同年龄、职务、单位、文化程度、时间、持续或断续)主观症状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持续高原居住组与断续居住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喀喇昆仑山及西藏阿里地区人员返回平原后脱习服主观症状评分与居民年龄、高原暴露时间、居住海拔高度、工作量大小、高原持续暴露成正相关关系。年龄越大、高原暴露时间越长、居住地海拔越高、工作量越大者高原脱习服主观症状评分越高。
- 王引虎王琰阳盛洪李彬周其全
- 关键词:返回平原症状调查
- 硝苯吡啶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观察
- 2012年
- 目的:探讨硝苯吡啶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的疗效观察。方法:在海拔5 000 m以上高原,对临床确诊的20例HPH患者口服硝苯吡啶10mg/次,每日2次,服用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右室舒张末前后径(RVED)、右室前壁厚度(RVAW)、右室流出道(RVOT)、肺动脉主干内径(MPA)和三尖瓣反流,同时采血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含量。结果:治疗后较治疗前RVED、RVAW、RVOT、MPA降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三尖瓣反流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SOD、NOS、NO增高,MDA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硝苯吡啶对低氧性低肺动脉高压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除钙拮抗外,还存在抗氧化作用。
- 崔建华杨海军高亮阳盛洪马广全曹荣成王宏运王琰黄岚
- 关键词: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硝苯吡啶超声心动图自由基代谢
- 亚硝酸盐中毒5例报告
- <正>1一般资料5例患者系一家人,其中父母2人,兄妹3人。因患者母亲将亚硝酸盐当食盐炒菜,吃菜后,5例均有恶心、呕吐,上腹痛,烦躁,面色、口唇、肢端青紫,3兄妹伴有呼吸困难,
- 曾云鄢德军杨杰王琰
- 文献传递
- 吸氧对海拔5200m高原驻防官兵军事作业能力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同吸氧方式对提高高原部队军事作业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进驻海拔5 200 m守防1年的45名健康官兵,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n=15)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吸氧1组(n=15)每天早晚各吸氧30 min;吸氧2组(n=15)每天早晚各吸氧60 min。两吸氧组采用低流量(2 L/min)持续鼻塞供氧。吸氧前和吸氧15 d后,分别进行二级定量负荷踏阶运动试验,评价PWC170和最大摄氧量(VO2max),踏阶运动结束后5 min采肘部静脉血检测血乳酸(BL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及其合酶(NOS)的活性及Hb浓度。结果吸氧后与吸氧前比较,吸氧1组VO2max、BLA、NO、NOS及Hb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PWC170、SOD、MDA无统计学差异(P>0.05);吸氧2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氧前,吸氧1组,吸氧2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吸氧1组与吸氧2组各项指标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吸氧后,吸氧1组与对照组VO2max和BLA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WC170、NO、NOS、SOD、MDA及Hb无统计学差异;吸氧2组与对照组PWC170、VO2max、BLA、NOS及MDA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NO、SOD及Hb无统计学差异;吸氧1组与吸氧2组比较PWC170、NOS及MDA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几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海拔5 200 m地区低流量吸氧可显著提高高原部队体能,两种吸氧方案均有效果,每天低流量持续吸氧60 min效果更为显著。
- 高亮朱光辉曹同文赵粉霞崔建华吴佩峰李年华王琰
- 关键词:吸氧PWC170最大摄氧量
- 急进不同海拔高原人员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及血压变化被引量:12
- 2010年
- 王琰何湘罗佳朱国斌路俊霞高亮
- 关键词:急进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