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牧兰

作品数:23 被引量:146H指数:9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气候
  • 7篇气候变化
  • 4篇积雪
  • 3篇浑善达克
  • 3篇浑善达克沙地
  • 2篇雪深
  • 2篇植被
  • 2篇气候响应
  • 2篇流域
  • 2篇内陆河
  • 2篇径流
  • 2篇积雪深度
  • 2篇MODIS
  • 2篇草原
  • 1篇地表
  • 1篇滇西抗战
  • 1篇冻土
  • 1篇多年冻土
  • 1篇雪灾
  • 1篇影响因素

机构

  • 23篇内蒙古师范大...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北部湾大学

作者

  • 23篇王牧兰
  • 14篇萨楚拉
  • 7篇刘桂香
  • 6篇包玉海
  • 5篇包刚
  • 5篇包玉龙
  • 1篇乌兰图雅
  • 1篇覃志豪
  • 1篇银山
  • 1篇柴媛
  • 1篇毛克彪
  • 1篇辛晓平
  • 1篇张卫青
  • 1篇阿拉腾图雅
  • 1篇秦树辉
  • 1篇杜静
  • 1篇阿拉腾图娅
  • 1篇道日那

传媒

  • 4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内蒙古师范大...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中国草地学报
  • 1篇中学地理教学...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人民珠江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测绘科学
  • 1篇阴山学刊(自...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82~2011年蒙古高原植被物候时空动态变化被引量:26
2017年
基于1982~2011年第三代GIMMS NDVI数据,利用累计NDVI的Logistic曲线曲率极值法、Logistic曲线曲率变化率法和NDVI变化率法等方法,识别了蒙古高原植被生长季开始日期(Start of Growing Season,SOS)、生长季结束日期(End of Growing Season,EOS)和生长季长度(Length of Growing Season,LOS)等物候参数,并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累计NDVI的Logistic曲线曲率极值法和NDVI变化率法在蒙古高原植被区具有较好的物候识别能力,对两种方法识别的物候参数求平均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研究区物候参数的识别精度。蒙古高原植被SOS一般从4月中旬到5月下旬开始,到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结束,生长季长度主要集中在125~175d之间。在空间上,蒙古高原湿润半湿润地区的SOS较早、EOS较晚和LOS更长,而干旱半干旱地区的SOS较晚、EOS更早和LOS更短。时间变化分析表明,在30a的观测尺度,约占研究区51.6%和33.9%地区的SOS分别呈提前和推迟趋势,其中21.2%和12.4%地区的变化为显著;约占研究区35.6%和49.8%的地区EOS分别呈推迟和提前趋势,其中8.2%和12.0%地区的变化为显著。受SOS和EOS的影响,40.3%的地区(17.8%为显著)主要以缩短为主,44.8%的地区(18.9%为显著)主要以延长为主。
包刚包玉龙阿拉腾图娅包玉海覃志豪王牧兰周义
关键词:物候
蒙古高原长时序生态系统质量综合评价及时空变化分析
2022年
基于遥感、基础地理信息和土地覆盖等数据,从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稳定性、承载力三方面构建生态系统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对蒙古高原不同生态区生态系统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2001—2019年蒙古高原生态系统质量由东北向西南呈现递减的分布特征,均值为50.89,整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生产能力、稳定性、承载力的多年均值分别为35.92、70.48、53.58,蒙古高原生产能力水平较低。19年来,蒙古高原生态系统质量整体以0.48/a速率表现出改善趋势。生产能力和承载力水平分别提升了21.5%、28.4%,稳定性则以0.08/a速率呈微弱降低态势。森林区生态系统质量水平最佳,草原和荒漠生态区次之。其中,落叶林区生态系统质量上升最明显,增幅达40.3%,草甸草原区生态系统质量变化较小,增幅仅为4.4%。
张惠婷萨楚拉孟凡浩罗敏王牧兰
关键词:稳定性承载力
鄂尔多斯市风沙灾害孕灾环境风险评价
本文以鄂尔多斯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2007年气象数据和两期TM影像(2000年、2007年),在遥感、GIS技术的支持下,结合风蚀理论,层次分析法(AHP)、加权综合评分法(WCA),从引起风沙危害的自然、人为...
王牧兰萨楚拉姜淑琴
关键词:风沙灾害
文献传递
北方牧区草原内陆河流域径流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内蒙古乌拉盖河流域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牧区草原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能直接影响水文变化。本研究采用改进的SWAT水文模型、M-K趋势检验、降水-径流量双累积曲线以及情景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1981—2020年乌拉盖河流域径流时空变化特征,并量化流域不同时期、不同河段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SWAT模型在乌拉盖河流域的适用性良好,率定期及验证期的NSE及R2均在0.62以上,PBLAS小于18.8%。近40 a在流域呈暖干化趋势下,径流量在上、中、下游均呈显著减少趋势,且在2000年发生突变。气候变化和过度放牧、盲目开垦以及水利水库建设等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95.84%和4.16%。人类活动对流域不同河段的贡献率也有差异,由上游到下游的贡献率分别为1.69%、4.36%和5.03%。且在不同时间段内的贡献率也有较大的差异,由1980年的88.26%减少到2020年的25.47%,不同时间段内不同人类活动方式导致径流变化趋势及幅度也有差异。研究结果能为牧区草原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合理调度提供参考依据。
陈红光孟凡浩萨楚拉罗敏王牧兰王牧兰
关键词:径流气候变化SWAT模型
基于抗战文化的腾冲研学旅行活动设计
2022年
抗战文化作为独特的课程资源,具有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家国情怀,引导其树立坚定信念的重要作用。初中阶段作为学生德育培养的重要时期,应将德育内容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而研学旅行活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云南腾冲的抗战文化为研学背景,设计了针对初中学生的研学旅行活动,从地理与多学科融合的独特视角出发,将滇西抗战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融入研学活动,并形成了多元评价体系,以提升初中学生的地理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和共同发展。
张玮李娜周丽高彦枭龚玉葵张卫青黄钰云王牧兰
关键词: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战
太仆寺旗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2012年
本文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指导,通过引入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对太仆寺旗近二十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研究,揭示景观格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和规律。太仆寺旗从1988年到2007年近20年间景观动态变化最为显著的是耕地景观的面积在逐渐减少,草地景观的面积在逐渐增加。景观格局上,蔓延度指数呈上升趋势,说明景观中存在连通性较好的优势斑块类型;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下降趋势,说明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差异增大,景观组分趋向不均匀分布,景观异质性下降;优势度指数增加,说明优势景观类型的份额增加,即草地景观的主导地位在增强。
杜静王牧兰柴媛
浑善达克沙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该文选取80年代末期与2000年的TM卫星影像为信息源,利用GIS的图像、数据处理功能,获取景观的空间属性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该区域景观格局及景观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荒...
王牧兰
关键词:景观结构浑善达克沙地景观生态
文献传递
内蒙古地表冻融指数动态变化与驱动因素分析
2022年
基于内蒙古45个气象站点1980—2019年日均地表温度数据、结合中国第一代全球陆面再分析产品(CRA)数据以及NDVI数据,利用趋势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对内蒙古近40 a地表冻融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SFI(地表冻结指数)年均值的空间分布特征表现出自西南向东北递增的规律,STI(地表融化指数)则反之,纬度是影响地表冻融指数空间分布的关键因子。研究期间SFI和STI分别呈现出显著下降和上升趋势,多年变化范围分别为956.1~1848.3℃·d和3717.6~4442.3℃·d,变化率分别为-156.4℃·d·(10a)^(-1)和152.4℃·d·(10a)^(-1);与季节冻土区相比,多年冻土区的冻融指数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更加敏感。(2)研究区近40 a土壤表层含水量、降水量、NDVI呈增加趋势,雪深呈减少趋势,但年际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差异性,多年冻土区呈暖干化发展趋势,季节冻土区呈暖湿化发展趋势。(3)地表冻融指数与影响因素以负相关关系为主,SFI与影响因素在多年冻土区大部呈正相关关系,在季节冻土区大部呈负相关关系,STI则反之。内蒙古地表冻融指数变化受影响因素共同驱动,0.4 m土壤含水量是影响SFI变化的主导因素,NDVI是影响STI变化的主导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内蒙古冻土退化、农牧业生产等提供科学的参考。
张昊琛萨楚拉孟凡浩罗敏王牧兰王牧兰ADIYA Saruulzaya
关键词:气候变化
2003-2019年蒙古高原多年冻土时空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基于1km的MODIS地表温度产品(MOD11A1和MYD11A1),使用地表冻结数模型反演2003-2019年蒙古高原多年冻土分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识别冻土分布的逻辑值转化为定量计算多年冻土变化率的方法,分析蒙古高原多年冻土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果表明:蒙古高原多年冻土面积约57.07×10^(4)km^(2);空间上,105°E以东多年冻土退化程度大于以西地区;相较其他土地覆盖类型,森林和草甸草原下的多年冻土退化更显著;时间上,多年冻土随纬度和海拔变化呈现明显差异,其中500~2500m范围多年冻土变化尤为显著;影响因子对多年冻土面积影响的方差贡献度排序为:NDVI>雪盖>雪深>表层土壤水>降水>冬季太阳辐射,表明靠近活动层顶部的植被、雪盖和雪深对多年冻土分布影响最大,且多年冻土面积减少显著的区域与植被NDVI显著上升区域及105°E以东积雪大面积融化甚至消失的区域具有一致性。
高红豆萨楚拉孟凡浩罗敏王牧兰张昊琛ADIYA Saruulzaya
关键词:多年冻土影响因素
近10年新疆积雪面积时空变化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区域尺度积雪信息的时空监测对确定雪灾的影响范围及灾情等级划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近10年的MODIS积雪产品,按月最大面积的规则合成;分析了新疆积雪覆盖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时间上,新疆积雪面积有减少的趋势。空间上,近10年新疆积雪季节内永久性积雪覆盖区域主要分布在阿勒泰山脉、天山北麓及沿昆仑山脉西南部。其中天山及阿尔泰山之间的河谷及盆地的草原积雪面积波动主导了新疆整体积雪总面积的波动。
萨楚拉刘桂香包刚包玉海王牧兰道日那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