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岗

作品数:43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渤海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 3篇艺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6篇小说
  • 10篇文学
  • 8篇审美
  • 6篇清末
  • 6篇清末民初
  • 6篇晚清
  • 6篇美意
  • 6篇民初
  • 5篇叙事
  • 5篇意识形态
  • 4篇中国文学
  • 4篇国文
  • 4篇国文学
  • 3篇新小说
  • 3篇形态论
  • 3篇意识形态论
  • 3篇意象
  • 3篇政治小说
  • 3篇审美意识形态
  • 3篇审美意识形态...

机构

  • 39篇渤海大学
  • 5篇吉林大学
  • 1篇辽宁省作家协...

作者

  • 42篇王晓岗
  • 2篇张诗曼
  • 1篇张姣

传媒

  • 10篇渤海大学学报...
  • 3篇当代作家评论
  • 3篇文艺理论与批...
  • 2篇河北科技大学...
  • 1篇重庆教育学院...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电影文学
  • 1篇求索
  • 1篇社科纵横
  • 1篇长江论坛
  • 1篇前沿
  • 1篇艺术探索
  • 1篇燕山大学学报...
  • 1篇连云港师范高...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艺术教育
  • 1篇南通航运职业...
  • 1篇唐山学院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2篇2008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小说的兴起
清末民初是中国文学生产史上的关键时期,中国文学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新小说是文学生产方式转变的直接推动力。 本文以文学生产理论为基础,以新小说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文学生产方式变革的特点与规律,重点分析新小说文...
王晓岗
关键词:清末民初新小说意识形态民间话语
文献传递
王文军诗歌的陌生化与互文技法分析
2015年
诗人王文军工作在基层,创作于陇亩。王文军以他独到的、敏锐的审美直觉把握自然,书写乡土。在他的笔下,凌河两岸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景物呈现出异常鲜活和新奇的本真形态。他的诗歌给接受者以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审美感受,人们由此发现身边的事物与风景原来是如此富有诗情画意和文化内涵。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这些源自于王文军诗歌的陌生化与互文技法。
王晓岗
关键词:陌生化互文
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的单向度倾向与二元对立格局研究——以法兰克福学派和伯明翰学派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法兰克福学派和伯明翰学派关于大众文化研究的理论观点截然相反。前者认为大众文化是商业性、消费性、批量生产的文化,不具有审美价值和深刻思想,是一种文化工业;后者认为大众文化是真正能够表现大众特征的文化,大众自身的理性精神促使当前的大众文化形成正常发展趋势。英国的伯明翰学派和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研究表现出了鲜明的单向度倾向和二元对立格局,这种现象容易造成理论界对大众文化理解的困境。因此,改变大众文化理论研究当中的单向度倾向和二元对立格局是正确理解和评价大众文化的前提。
王晓岗
关键词:大众文化理论法兰克福学派伯明翰学派
批评术语经典化与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之争被引量:4
2016年
作为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经典术语,现实主义在文学活动的实践中产生了公认的典范性、权威性。它既有明确的理论内涵,也有相应的意义外延。其理论内涵是揭示社会本质的美学原则和价值倾向,意义外延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开放性特征。1930年代,布莱希特和卢卡契之间发生了一场关于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论争,
王晓岗
关键词: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现代主义文学文学批评文学活动美学原则
化境与逸品——兼及中西艺术之不同被引量:2
2008年
"诗画同源"说在中国有着与西方不同的产生和存在背景。中国古典艺术的最大特征是抒情性,在抒情美学特征下,诗与画成了传统知识分子体验宇宙人生,抒发内心感受的手段。在共同的审美意象的塑造和表现中,中国古典艺术达到了至境,在诗为化境,于画是逸品。两者情感和技巧上是相通的,诗与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与一致性,由此可以看出中西方艺术的不同。
王晓岗
关键词:审美意象
论当代文学语言的审美传承与社会规约问题
2020年
一般说来,文学语言的组织结构和音义属性受社会形态的制约,文学的发展变化首先表现为语言的发展变化。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始,语言一直被认为是构成文学形式的基本"质料",在克莱夫·贝尔著名的文学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的论断中,"语言"也是形式的主要内容。农耕时代的抒情文学强调"语不惊人死不休""两句三年得"的炼字境界;现代社会的叙事文学坚持"语言不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应该提到内容的高度来认识……语言是小说的本体,不是附加的,可有可无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①的观点。从"立象以尽意"的抒情文学到"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叙事文学,都认同文学语言的本体主义思想。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锋文学、新写实小说、个人化写作、网络文学等创作潮流的相继兴起,当代文学进入到"后语言时代",这时候的文学语言出现了极端日常化、通俗化、大众化的倾向。
王晓岗张诗曼
关键词:叙事文学抒情文学个人化写作先锋文学立象以尽意
悖论语境下的反讽叙事——鲁迅文学超越语义范畴的一个表现
2016年
鲁迅文学"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的特征,就是在"特别的格式"中"表现的深切";在"表现的深切"中呈现"格式的特别"。鲁迅善于在悖论语境中进行反讽叙事,进而来揭示社会弊病、警醒民众。传统意义的反讽是语境对词语意义的歪曲,鲁迅把反讽手法延伸到叙事动作本身和故事情节方面,这就超越了传统语义范畴。在鲁迅的作品里存在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冲突,两种相互矛盾的结构形式形成的悖论语境,使反讽叙事具有重要意义,也使鲁迅文学的内容与形式因此成为永远的典范。
王晓岗
关键词:反讽叙事
论艺术生产三重价值的制衡原则——兼谈当前的一些大众文化现象被引量:2
2012年
从人类有意识地从事文艺创造开始,他们就在进行一种特殊的生产活动。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生产力不发达,生产工具改进缓慢,艺术生产的特殊性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直到工业革命使印刷技术快速发展,报纸杂志等现代传媒成为文艺的传播手段,艺术创造作为生产活动的特性才完全凸现出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就某些艺术形式来说,甚至谁都承认:
王晓岗
关键词:艺术生产《〈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文化现象制衡原则大众农耕社会
也说审美意识形态论
2009年
人们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文学自身发展状况的制约,文学的本质定义明显具有时代性。文学的现代生产时期,文学在保持自身的属性的同时,又要实现自己的责任。审美意识形态论是体现这一要求的说法之一,但不是唯一看法。文学是用美妙而含蓄的语言来表现人生的,是在普遍兴味和个人风格中反映特定历史阶段人们的生存状态的,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
王晓岗
关键词:审美意识形态心灵史
力场效应与境界生成——兼谈中西文学理论之对接
2008年
境界说作为理论体系最能代表中国古典诗词的抒情美学特征,这就决定诗人必然要选取和描绘审美意象,借此承载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寄托。诗人的心理情感力场与意象的物理结构力场间是异质同构的关系,接受过程中读者情感与审美意象结构间形成异质同构关系,以此为桥梁,同质同构的心理力场形式在读者与作者间产生了。读者通过审美意象与作者进行穿越时空的交流对话,也实现了境界的生成。中国文学由抒情文学向叙事文学转变后,境界说的理论内涵有进一步阐发的必要,中西文论对接之路也由此敞开。
王晓岗
关键词:审美意象对接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