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文兵

作品数:152 被引量:510H指数:13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7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5篇生物学
  • 53篇农业科学
  • 46篇医药卫生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0篇病毒
  • 40篇基因
  • 36篇多角体
  • 33篇细胞
  • 30篇核型多角体
  • 30篇核型多角体病
  • 30篇核型多角体病...
  • 29篇家蚕
  • 24篇多角体病毒
  • 24篇杆状
  • 23篇杆状病毒
  • 18篇夜蛾
  • 17篇蛋白
  • 17篇斜纹夜蛾
  • 15篇克隆
  • 14篇幽门螺
  • 13篇幽门螺杆菌
  • 13篇螺杆菌
  • 11篇胃癌
  • 11篇癌细胞

机构

  • 133篇江苏大学
  • 46篇苏州大学
  • 29篇江苏大学附属...
  • 1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安徽农业大学
  • 4篇江苏科技大学
  • 4篇上海出入境检...
  • 4篇通化师范学院
  • 4篇湖州市农业科...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 2篇江苏工业学院
  • 2篇浙江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江苏省苏北人...
  • 1篇名古屋大学
  • 1篇上海市肿瘤研...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50篇王文兵
  • 25篇沈卫德
  • 22篇李兵
  • 20篇朱江
  • 20篇张尤历
  • 13篇乌慧玲
  • 12篇吴岩
  • 12篇朱姗颖
  • 9篇吴莺
  • 9篇浦冠勤
  • 9篇陈劲频
  • 9篇王利群
  • 8篇汤欣欣
  • 8篇孙兴鲁
  • 8篇许文荣
  • 8篇盛晔
  • 8篇蒯元璋
  • 6篇刘丽华
  • 6篇秦启联
  • 6篇严丽荣

传媒

  • 17篇蚕业科学
  • 11篇江苏大学学报...
  • 9篇安徽农业大学...
  • 8篇世界华人消化...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5篇中国蚕业
  • 4篇生物学杂志
  • 3篇昆虫知识
  • 3篇昆虫学报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临床检验杂志
  • 3篇江苏医药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生物工程学报
  • 3篇苏州大学学报...
  • 3篇华东六省一市...
  • 2篇科技通报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食品科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8篇2013
  • 11篇2012
  • 12篇2011
  • 5篇2010
  • 14篇2009
  • 20篇2008
  • 21篇2007
  • 11篇2006
  • 17篇2005
  • 7篇2004
  • 5篇2003
  • 1篇1999
  • 4篇1995
  • 1篇1989
1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间质细胞致瘤过程中特征基因筛查及其生物学意义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骨髓间质细胞(MSCs)诱导致瘤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差异显示(FDD)技术寻找MSCs诱导致瘤(F6)的关键基因。将回收的差异关键基因片段,进行PCR再扩增,TA克隆cDNA片段,测序后经BLAST软件检索以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FDD成功分离了MSCs和F6肿瘤细胞之间的不同基因片段,TA克隆得到15个EST片段,GenBank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这些片断均与相关基因片断同源,其中C356、G392和G383分别与nu-cleostemin,CyclinⅠ和Siva基因同源,同源百分比分别为95%、97%和100%。结论:F6肿瘤细胞的发生机制是一个涉及到众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nucleostemin、CyclinⅠ和Siva等基因在人类骨髓间质干细胞诱导突变转化为F6细胞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韩崇旭许文荣王文兵孙艳乌慧玲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MRNA差异显示技术
稻褐飞虱羧酸酯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被引量:2
2006年
以稻褐飞虱的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约1 900 bp的DNA片段。通过T-A克隆,将PCR产物插入pMD18-T载体中。再以此重组载体为模板,以羧酸酯酶成熟蛋白基因(cae-M)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将cae-M扩增产物和pET28 a分别用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酶切产物纯化后在T4连接酶作用连接成重组表达载体pET28 a-cae-M。将pET28 a-cae-M转化BL21(DE3),经IPTG诱导和SDS-PAGE分析,可见约62 kD外源蛋白带。蛋白质印迹分析表明,该外源蛋白与6×H is融合表达。
吴岩王文兵许晓风
关键词:稻褐飞虱羧酸酯酶克隆原核表达
茅苍术提取物对胃癌BGC-823和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茅苍术提取物对胃癌细胞株BGC-823和SGC-7901的增殖抑制效应。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625,1.25,2.55,10 mg.mL-)1茅苍术水提物处理胃癌BGC-823和SGC-7901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Hoechst 33342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凋亡过程中的细胞周期变化。结果茅苍术提取物对胃癌BGC-823和SGC-7901细胞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光镜下可见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性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经茅苍术提取物处理,BGC-823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SGC-7901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结论体外实验显示茅苍术提取物能抑制胃癌BGC-823和SGC-7901细胞增殖,可以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王庆庆欧阳臻赵明韩邦兴王文兵吴燕杨兵
关键词:胃癌细胞BGC-823SGC-7901增殖
小鼠Th1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克隆小鼠Th1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基因的全长编码区cDNA。方法:利用RT-PCR方法,从Balb/c小鼠脾细胞的mRNA中扩增T-bet基因全长cDNA,并将其连接到pGEM-T载体上,进行测序和核酸分析。结果:扩增得到的小鼠T-bet基因cDNA全长1 592 bp,编码530个氨基酸,包含一个18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能与T盒DNA结合的结构域;b last结果分析表明,该cDNA与Genbank中发表的序列具有99.8%的同源性。结论:获得小鼠T-bet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研究转基因免疫干预奠定了基础。
王锁英许化溪王胜军黄新祥仝佳王文兵陈巧林马斌眭建姜旭淦胡嘉波
关键词:T-BET基因克隆RT-PCR
人类Batten病基因CLN_3及其突变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008年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与儿童蜡样质脂褐质沉积症(NCLs)相关基因CLN3,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根据CLN3的mRNA序列对其进行了染色体精确定位,确定CLN3的ORF及其外显子的位置;分析CLN3蛋白质(CLN 3P)结构特点和修饰位点,并明确近缘种及远缘种的保守区域和突变致病的关系.结果表明,CLN3位于人类16号染色体的短臂(16(p12.1~p11.2));基因全长为14804bp,包含15个外显子和14个内含子,ORF长度1317bp,编码438个氨基酸.蛋白质功能域分析表明,CLN 3P是一种分子量为43kDa的高度糖基化的溶酶体膜蛋白,该蛋白存在酰基化、糖基化和多种磷酸化修饰位点,在近缘的CLN 3P中存在高度保守的区域,进一步对10个远缘蛋白的多序列进行比对,发现了该蛋白质中最为保守的区域;45种CLN 3P的突变分析显示,主要的突变位于101、161~162、170、187、199、211、295、327、330、334、352等12个氨基酸位点,这些突变几乎发生在保守区域,突变还表现出一定的分布特点及地区差异,说明保守序列的突变是该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为该病的分子诊断提供了依据.
陈平张高川王文兵李新平朱江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突变
类芋螺毒素基因的克隆及其斜纹夜蛾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的构建
2011年
设计一对特异性的引物,以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基因组为模板,经PCR克隆出类芋螺毒素基因(ctx-like gene)作为重组病毒的外源基因,并在具有强毒力的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株(SpltMNPVⅡ)的基础上,利用蜕皮甾体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egt)同源重组臂DNA序列,构建了含有多角体基因启动子启动的类芋螺毒素基因和p10基因启动子启动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的重组转移载体psk-△egt-Pph-ctx-Pp10-egfp,为进一步研制高效重组SpltMNPV生物杀虫剂奠定了基础。
孙兴鲁汤欣欣朱江王文兵史全良浦冠勤
关键词:芋螺毒素斜纹夜蛾生物杀虫剂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部分肿瘤细胞中Nucleostemin基因的表达被引量:37
2005年
以分离的人胚胎和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 ,6种肿瘤细胞株 ,裸鼠肿瘤和转移瘤组织为实验材料 ,以大鼠心肌组织和人胎盘组织为对照 ,探讨nucleostemin基因的表达情况 .RT PCR结果显示 ,nucleostemin基因在MSCs、肿瘤细胞和肿瘤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而大鼠心肌和人胎盘组织中无表达 .DNA测序结果证明 ,扩增的PCR产物与GenBank提供的DNA序列完全同源 .SCID裸鼠肿瘤动物模型定量PCR结果证实 ,nucleostemin的mRNA在裸鼠肿瘤组织和转移瘤组织中表达较高 .研究结果表明 ,在细胞中nucleostemin基因不同水平的表达可能与MSCs、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转移有关 .
钱晖许文荣王文兵韩崇旭郝顺祖朱伟孙晓春胡嘉波黄诒森
关键词:肿瘤细胞人胎盘组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N基因PCR产物
能产生多角体的可线性化杆状病毒的构建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改进用于同源重组研究的制备杆状病毒DNA的方法。【方法】采用PCR方法从BmNPV中扩增出多角体基因,并在其两端引入Bsu36I酶切位点。将此片段克隆入转移载体pBacPAK8中,与线性化的杆状病毒DNA共转染昆虫细胞,获得重组病毒。该病毒能形成多角体,便于纯化,同时可以被Bsu36I酶切。该重组病毒的多角体纯化后被裂解,并提取病毒DNA。病毒DNA经Bsu36I酶切后,与含gfp基因的转移质粒共转染家蚕BmN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重组病毒的转染效率。【结果】BmNPV多角体基因克隆入转移载体pBacPAK8中后,与线性化的AcPak6及BmPak6DNA共转染sf细胞及BmN细胞,均能产生大量的多角体。获得的重组病毒DNA经酶切后,进一步与含gfp基因的转移质粒共转染的实验表明,这种改造后的重组病毒仍具有较高的转染重组率。【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对用于同源重组的杆状病毒DNA进行了改进,简化了病毒DNA的纯化方法,并且重组效率较高。
于峰朱姗颖李兵沈卫德王文兵
关键词:BMNPVDNA提取
果蝇p53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从紫外刺激的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抽提总RNA,通过RT-PCR方法扩增得到有完整读码框的p53基因,并且通过对p53基因的序列分析表明,所得到的序列与网上已经登陆的果蝇p53序列有99.4%的相似系数,而与其他生物的p53序列存在一定的分歧。系统进化树的分析表明,7个物种来源的p53基因起源于同一个祖先分子,且同属于一个有相似功能作用的蛋白家族。但由于长久以来的进化发展,p53基因在不同的物种内发生了一定的突变,并延续了这种变异。
乌慧玲孙莹王文兵
关键词:P53基因同源性
家蚕溶茧酶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获得家蚕溶茧酶基因的全长序列,实现溶茧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方法】利用cDNA末端扩增技术(RLM-RACE)克隆了家蚕溶茧酶基因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EF428980)。【结果】家蚕溶茧酶基因cDNA序列全长1047bp,其中780bp的蛋白质编码区可编码260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27.6kD,等电点(pI)为8.89。家蚕溶茧酶基因包含4个内含子。用Signal P3.0Server程序分析家蚕溶茧酶基因,预测其从第1~22位为信号肽序列。SMART分析结果预测其第34~254位氨基酸序列具有类胰蛋白的丝氨酸蛋白酶活性。重组质粒pET-32a-Cocoonase转化E.coli BL21进行原核表达,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家蚕溶茧酶基因以融合蛋白形式表达,相对分子量为48kD。【结论】本研究成功地克隆、表达了家蚕溶茧酶基因,分析和预测了它的结构和功能,为其进一步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及其应用奠定了基础。
吴玉丹王文兵李兵王东沈卫德
关键词:家蚕原核表达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