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伟
- 作品数:17 被引量:110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肿瘤异常蛋白在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讨宫颈癌放化疗过程中肿瘤异常蛋白(TAP)的动态变化,TAP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于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同步放化疗,具体为外照射联合腔内放疗,同步化疗方案为顺铂单药(40 mg/m2),1次/周。分别于放化疗前、中不同时间及放化疗后检测TAP,对比分析TAP放化疗前后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TAP与患者临床特征及2年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 TAP与阴道侵犯情况、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治疗前TAP阳性率为65/89(73.0%),治疗结束后为38/89(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后的TAP均与患者的2年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进一步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及放化疗后TAP阳性是宫颈癌的预后因子。结论 TAP能反映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疾病进展程度,且能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 许刚徐惠冯志俊吴立广王承伟吴朝阳
- 关键词:宫颈癌同步放化疗预后分析
- 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食管癌放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食管癌放疗方面的价值。方法:38例经病理学证实的食管癌患者在放疗前后分别行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将放疗前、后的灌注参数进行配对设计t检验。放疗后随访12~18个月,中位时间15个月,再以是否局部复发和(或)转移为标准进行分组,并对各组病例放疗前肿瘤灌注参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38例放疗前组织血流量、血容量、表面通透性、平均通过时间、强化峰值分别为(341.2±137.5)ml·100g^-1·min^-1,(10.4±6.8)ml·100g^-1,(28.3±17.1)ml·100g^-1·min^-1,(4.3±1.8)s,(55.9±14.7)Hu,放疗灌注后参数分另4为(331.4±121.0)ml·100g^-1·min^-1,(8.8±5.1)ml·100g^-1,(9.6±8.9)ml·100g^-1·min^-1,(3.5±2.0)s,(46.6±13.5)Hu。肿瘤表面通透性,强化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参数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发/转移组与无复发/转移组灌注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灌注参数可以定量反映食管癌的微循环特征。放疗前和放疗后肿瘤表面通透性、强化峰值表现为明显减低。灌注参数难以预测肿瘤放疗后复发及转移。
- 王承伟胡曙东程茵
- 关键词:螺旋CT食管肿瘤灌注成像
- 生脉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评价生脉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放射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30例确诊的放射性肺炎患者给予生脉和地塞米松。结果 30例均可评价疗效,其中显效12例(40.0%),有效15例(50.0%),无效3例(10.0%),总有效率为90.0%。结论生脉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放射性肺炎安全有效。
- 徐惠王承伟吴立广冯志俊
- 关键词:生脉放疗放射性肺炎
- 宫颈癌VMRT与常规4野放疗的剂量学比较及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中晚期(Ⅱb以上)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 of rotating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VMRT)与常规盆腔4野放疗的剂量学差异,比较近期临床疗效及急性毒副反应。方法:对32例中晚期宫颈癌初诊患者进行CT模拟定位,所有患者均设计VMRT和4野两种放疗计划,评估并对比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根据患者意愿分为VMRT组(n=15)及4野放疗组(n=17),分别采用VMRT(50 Gy/28 f)或用4野放疗(45~50 Gy/25~28 f),结合腔内放疗并同步顺铂(40 mg/m2静滴,每周1次,共6次)化疗。比较近期疗效及急性毒副反应。结果:VMRT计划中计划靶区体积(PTV)的靶区均匀性和适形性均优于常规4野放疗计划(P<0.05),VMRT计划中膀胱、小肠以及直肠Dmean、D50、V40、V30均明显低于4野放疗计划(P均<0.05)。VMRT组与4野放疗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6.7%(13例)及82.4%(14例,P>0.05)。VMRT组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4野放疗组(P<0.05),两组均出现不同程度骨髓抑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MRT计划在剂量学上显示了保护危及器官的优势,与4野放疗的近期疗效相当,但能明显降低急性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推荐宫颈癌患者外照射行VMRT。
- 王承伟冯志俊徐惠许刚薛辉张良
- 关键词:宫颈癌剂量学
- 食管癌放化疗中循环肿瘤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食管癌放化疗中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的动态变化,以及CTCs与食管癌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利用免疫磁珠富集联合免疫荧光检测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48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前后的循环血肿瘤细胞,对比分析放化疗前后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循环肿瘤细胞与患者临床特征及2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循环血肿瘤细胞与肿瘤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状态及临床分期均显著相关(P<0.05),治疗前循环血肿瘤细胞阳性率为52.1%(25/48),治疗结束后为20.8%(10/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化疗前后的循环肿瘤细胞均与患者的2年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提示临床分期及放化疗后循环血肿瘤细胞水平是食管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循环肿瘤细胞可以反映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疾病进展程度,并且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 许刚王燕王承伟吴朝阳
- 关键词:食管鳞癌同步放化疗循环肿瘤细胞预后分析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75例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8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食管癌的疗效及放射治疗反应。方法采用3DCRT方法治疗食管癌75例(3DCRT组,2.5-3.0 Gy/次,1次/d,共20-22次,总剂量60 Gy,25-30 d),与同期行常规放射治疗的75例食管癌(CF组,2.0 Gy/次,5次/周,64-68 Gy,44-48 d)进行比较。结果CF组和3DCRT组1,2,3,4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5.6%,41.8%,32.9%,24.9%,和72.6%,63.6%,50.1%,43.1%(P=0.011)。CF组和3DCRT组放射治疗后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48.7%,41.5%,30.5%,21.8%,和63.2%,52.2%,44.1%,38.7%,(P=0.027)。3DCRT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较CF组高(P=0.003),血液系统及全身反应3DCRT组较CF组轻(P=0.007,P=0.021)。结论3DCRT能明显改善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近期放射反应及远期放射损伤均可耐受。
- 王承伟吴霞祝玲
- 关键词:食管肿瘤适形预后
- 内皮抑素联合放射治疗对裸鼠Lewis肺癌血管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联合放射治疗对荷Lewis肺癌小鼠的体内抑瘤效应,分析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32只荷Lewis肺癌的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放射治疗组(1Gy/次,14d)、内皮抑素治疗组(10mg/kg,14d)和内皮抑素联合放疗治疗组,观察各组小鼠照射后不同时间肿瘤体积变化,第15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结果内皮抑素联合放射治疗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放疗组及内皮抑素治疗组,第15天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放疗组及内皮抑素治疗组。结论内皮抑素联合放射治疗抑瘤效应明显优于单纯放射治疗及内皮抑素治疗组,其机理可能是两者对抗肿瘤血管生成具有协同作用。
- 王承伟朱灿宏束永前
- 关键词:内皮抑素LEWIS肺癌细胞
- 替吉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复发乳腺癌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局部复发乳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60例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1例予单纯局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组29例予局部三维适形放疗的同时口服替吉奥直至放疗结束。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5.9%,高于对照组的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以Ⅰ、Ⅱ度为主,Ⅲ、Ⅳ度比较少见,且经对症处理后均可好转。结论替吉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提高了近期疗效,且患者耐受性良好。
- 徐惠王承伟吴立广
- 关键词:三维适形放疗乳腺癌
- Th17/Treg失衡与大鼠放射性肺炎的关系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在大鼠放射性肺炎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X线照射组(A组,25只)和对照组(B组,5只)。照射后1、2、3、4、5周分别采样,采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h17和Treg细胞在肺组织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血中Th17和Treg细胞数。结果 A组大鼠肺组织照射5周后出现淋巴细胞性肺泡炎;IL-17a和叉头转录因子(Foxp3)蛋白主要表达在各级支气管和血管周围细胞。与B组相比,A组Th17细胞数增加(P<0.05),而Treg细胞数减少(P<0.05)。结论放射性肺炎形成过程中出现Th17/Treg失衡,这为进一步揭示放射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寻找放射性肺炎的预测因子提供了重要信息。
- 王洁邵根宝龚爱华金洁王燕薛春泉吴立广王承伟吴朝阳
- 关键词: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放射性肺炎
-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腹膜后转移癌32例分析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 探讨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腹膜后转移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32例腹膜后转移癌的临床资料。采用体部定位箱和负压袋及腹带固定 ,作皮肤标记点 ,螺旋 CT薄层强化扫描。三维TPS系统下制定立体放疗计划。设 5~ 6个非共面野。采用优化方案 ,均以 90 %等剂量曲线包及靶区。分割剂量每日 3~ 4 Gy。根据各野权重进行剂量分配 ,鳞癌总剂量为 6 0 Gy/ 2 0次 / 4周或 5 6 Gy/ 14次 / 3周。腺癌总剂量为 75Gy/ 2 5次 / 5周或 6 8Gy/ 17次 / 3.5周。结果 治疗 10次时 ,腹部及腰部疼痛消失者 12例 ,占有疼痛症状者 5 4 .5 %(12 / 2 2 ) ,治疗结束时疼痛症状消失者 18例 ,占 82 % (18/ 2 2 )。 3个月后 CT复查 ,病变达 CR 5 6 .3% ,PR 4 3.7% ,总有效率为 10 0 %。 6个月 CT复查示 CR6 5 .6 % ,PR31.3%。 1、2年生存率分别为 93.8%和 75 %。结论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腹膜后转移癌结果较为满意 ,副反应小 。
- 王承伟彭开桂丁涤非
- 关键词:腹膜后转移癌肿瘤转移放射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