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怀华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3篇眼底
  • 3篇脉络膜
  • 3篇黄斑
  • 3篇黄斑变性
  • 2篇单抗
  • 2篇单抗治疗
  • 2篇血管病
  • 2篇血管病变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荧光
  • 2篇造影
  • 2篇吲哚青绿
  • 2篇吲哚青绿血管...
  • 2篇息肉
  • 2篇息肉样
  • 2篇息肉样脉络膜...
  • 2篇脉络膜血管
  • 2篇病变
  • 1篇断层扫描

机构

  • 3篇济南大学
  • 3篇山东省眼科研...
  • 2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青岛大学

作者

  • 5篇王怀华
  • 4篇徐海峰
  • 2篇王敏
  • 1篇王敏
  • 1篇储三军
  • 1篇孙晓蕾
  • 1篇徐楠楠
  • 1篇曾繁星
  • 1篇陈秀丽
  • 1篇徐楠楠

传媒

  • 2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RAP)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为RAP并行IVR治疗的11例患者14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并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测量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病变最厚处视网膜厚度(MRT).患眼平均BCVA为(0.17±0.21),平均CRT为(382.71±219.07)μm,平均MRT为(746.36±268.29) μm.治疗方法为手术室无菌条件下常规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雷珠单抗0.05ml(含雷珠单抗0.5 mg).治疗后每一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38±13.64)个月.随访期间OCT检查显示有视网膜水肿者再次给予IVR治疗.总注射次数1~10次,平均注射次数(3.54±3.26)次.以末次随访为疗效判定时间点,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眼BCVA、CRT及MRT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其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患眼BCVA为0.01~1.0,平均BCVA为0.28±0.26.14只眼中,视力提高11只眼,视力稳定2只眼,视力下降1只眼.治疗前后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7,P=0.007).OCT检查发现,患眼平均CRT为(166.14±52.79)μm,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CR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7,P=0.002).患眼平均MRT为(360.43±102.19)μm,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MR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06,P=0.000).所有患者在随访期内均未出现眼前节反应、眼压升高、眼内炎症、玻璃体积血及视网膜脱离等眼部不良反应,亦无心脑血管意外等全身疾病发生.结论 IVR能安全、有效地治疗RAP,提高患者视力,降低CRT及MRT.
王怀华王敏徐楠楠石德鹏徐海峰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特征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7月至2012年4月确诊为PCV的174例(206眼)患者的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和相干光断层成像(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结果,并进一步分析。结果眼底表现:橘红色病灶146眼(70.9%),斑片状视网膜出血79眼(38.3%),硬性渗出71眼(34.5%),玻璃膜疣8眼(3.9%)。FFA表现:144眼(70.0%)早期见密度不均的斑点状强荧光,晚期呈强度不均的斑驳状强荧光斑片;49眼(23.8%)表现为大片遮蔽荧光;色素上皮脱离为99眼(48.1%)。ICGA表现:息肉样强荧光位于黄斑区149眼(72.3%),视盘区20眼(9.7%),血管弓区19眼(9.2%);脉络膜异常分支血管网149眼(72.3%);晚期地图样强荧光110眼(53.4%)。OCT表现:PCV的异常分支血管网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呈扁平波纹状隆起,RPE层与Bruch膜之间可见中至高的反射信号68眼(41.5%);PCV的异常分支血管网表现为RPE层较高隆起,其下可见中高反射和(或)出血(浆液)信号64眼(39.0%)。结论 PCV以视网膜下橘红色病灶为其眼底特征;FFA造影早期见密度不均的斑点状强荧光,晚期呈强度不均的斑驳状强荧光斑片,浆液性或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多见;ICGA造影表现为息肉样强荧光,脉络膜异常分支血管和晚期地图样强荧光,息肉样病灶多位于黄斑部;PCV的异常分支血管网OCT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Bruch膜之间的中高反射信号。
王怀华曾繁星孙晓蕾陈秀丽徐海峰
关键词:黄斑变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相干光断层成像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观察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的临床特征。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2008年7月~2012年4月确诊为PCV的174例(206眼)患者...
王怀华
关键词:黄斑变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眼底检查
文献传递
局灶性脉络膜凹陷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观察局灶性脉络膜凹陷(focal choroidal excavation,FCE)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17眼)临床确诊的FCE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裂隙灯显微镜、间接眼底镜检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部分患者行眼底彩色照相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结果16例患者中男11例(68.8%),女5例(31.2%);年龄25-75(43.56±12.53)岁;双眼1例,单眼15例。17眼中,正视6眼(35.3%),近视11眼(64.7%)。患眼初诊BCVA 0.2-1.0(0.69±0.22)。眼底检查FCE处表现为大致正常、不同程度脱色素或黄白色病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示16眼为单一FCE,1眼有2处FCE;9眼(52.9%)为偏中心凹型FCE,8眼(47.1%)为中心凹下型FCE。FCE病灶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呈透见荧光或者大致正常,ICGA呈程度不同的低荧光。结论 FCE多单眼发病,也可双眼发病;与屈光状态无显著相关性;视力可正常或不同程度下降;FCE处眼底表现为不同程度脱色素或黄白色改变,也可大致正常。
王敏王怀华徐楠楠石德鹏徐海峰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雷珠单抗治疗重度视力损害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重度视力损害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确诊为渗出型AMD、最佳矫正视力(BCVA)〈0.05并接受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的46例患者(47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治疗后随访1-8个月,平均随访(4.09±2.25)个月。对比分析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前后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病变最厚处视网膜厚度(MRT)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至末次随访时,47只眼中,视力提高29只眼,占61.7%;视力稳定15只眼,占31.9%;视力下降3只眼,占6.4%。治疗后,平均CRT由治疗前的(301.30±84.57)μm降低为(211.27±87.03)μm;与治疗前相比,平均CRT下降(90.03±33.99)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6,P〈0.01);MRT由(529.04±174.63)μm降低为(421.86±95.78)μm;与治疗前相比,平均MRT下降(107.17±42.4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4,P〈0.01)。结论雷珠单抗治疗重度视力损害渗出型AMD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储三军王怀华王敏徐海峰
关键词:视力损害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