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志松

作品数:33 被引量:201H指数:8
供职机构: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资助项目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太平洋牡蛎
  • 14篇牡蛎
  • 5篇养殖
  • 5篇幼体
  • 5篇稚贝
  • 4篇文蛤
  • 4篇蛤仔
  • 4篇菲律宾蛤仔
  • 4篇浮游
  • 4篇成活率
  • 4篇刺参
  • 3篇盐度
  • 3篇幼体存活
  • 3篇中间育成
  • 3篇染色
  • 3篇染色体
  • 3篇苗种
  • 3篇浮游幼体
  • 2篇越冬
  • 2篇三倍体

机构

  • 33篇辽宁省海洋水...
  • 2篇大连水产学院

作者

  • 33篇王志松
  • 20篇隋锡林
  • 12篇王军
  • 11篇孙景伟
  • 10篇胡庆明
  • 8篇刘忠颖
  • 7篇李大成
  • 6篇王笑月
  • 6篇王富贵
  • 6篇周玮
  • 5篇许伟定
  • 4篇王鉴
  • 4篇陈远
  • 3篇袁成玉
  • 3篇张胜利
  • 2篇董颖
  • 2篇李国友
  • 2篇薛克
  • 2篇陈冲
  • 1篇周泓

传媒

  • 23篇水产科学
  • 4篇大连水产学院...
  • 2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海洋科学

年份

  • 2篇2004
  • 6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5篇1999
  • 6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3
  • 2篇1992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温度对虾夷扇贝幼体和稚贝生长、成活率的影响被引量:4
1999年
在150℃、175℃和190℃3个温度梯度下,各试验组幼体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分别为63μm/d、86μm/d、93μm/d;610%、705%、230%。投附着基经22d培育各试验组稚贝规格(壳长×壳高)分别平均为620μm×595μm、705μm×680μm、745μm×710μm;各组生长速度和附着后成活率分别为177μm/d、216μm/d、234μm/d;354%、343%、123%。综合分析结果,175℃组优于150℃和190℃组。
刘忠颖陈远王志松
关键词:温度幼体稚贝成活率扇贝
对太平洋牡蛎弧菌病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1992年
1991年6月大连金州海珍品增殖站育苗室,在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期间发生了严重的流行病,幼体发育到D形幼虫阶段大量下沉,连续几批幼体出现了类似现象。显微镜观察,D形幼虫面盘肿胀,严重者面盘脱落,取发病幼体经表面并研碎后,接种在TCBS弧菌生长培养基上,经25℃、15小时恒温培养后,分离培养出3种弧菌。我们分别对3种弧菌的群体形态特征、个体形态特征做了观察,井用3种弧菌分别感染正常的太平洋牡蛎D形幼体均获得成功,同时使用十几种抗菌药物分别对3种弧菌做了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抗菌药物土霉素、吡哌酸、氯霉素、红霉素对3种弧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邓欢隋锡林王志松
关键词:太平洋牡蛎药物敏感试验弧菌病
盐度对脉红螺卵袋幼体的孵出及浮游幼体存活和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4
2003年
实验设7个盐度梯度,在室内就不同盐度对脉红螺卵袋内幼体的发育(卵袋的颜色变化)、卵袋内幼体的孵出、孵出幼体的壳高及孵出幼体在不同盐度下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水温22℃时,脉红螺卵袋在盐度20~39 5都可以孵出幼体;盐度14,卵袋内的幼体可以发育,但不能孵出;盐度8,卵袋内的幼体6d全部死亡。孵出后的浮游幼体存活和生长的适宜盐度为29 5~35 5,高于或低于此盐度范围,幼体9d全部死亡。
王军王志松董颖李大成刘忠颖
关键词:脉红螺盐度浮游幼体人工育苗
大连紫海胆染色体制备的研究被引量:8
1993年
采用大连紫海胆早期胚胎制备染色体。大连紫海胆染色体数为2n=46。
胡庆明许伟定隋锡林王志松李国友
关键词:海胆染色体
浅海增养殖病害浅谈被引量:2
1997年
浅海增养殖病害浅谈隋锡林孙景伟王志松(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大连116023)关键词:浅海增养殖病害浅海增养殖病害及防治对策是一个涉及面广,技术研究难度大的课题,也是当前我省增养殖生产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鉴于目前对该问题的研究还刚刚开始,许多问题还正...
隋锡林孙景伟王志松
关键词:浅海养殖增养殖病害
盐度对菲律宾蛤仔浮游幼体存活和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0
2003年
研究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受精卵在26℃水温下的最适孵化盐度为23 8~34 8,孵化率平均在80%以上;盐度38 3和21 2组,对受精卵的孵化有一定负面影响,孵化率为30%~60%;盐度低于15 9,受精卵基本上不能孵化;盐度29 5为幼体生长的最适盐度,8d可生长成下潜幼体,平均日生长16μm,成活率90%,盐度高于或低于29 5,其幼体的存活和生长都受到很大影响。
王军王志松董颖周泓刘忠颖李大成
关键词:盐度菲律宾蛤仔浮游幼体
滩涂与土池进行菲律宾蛤仔稚贝中间育成的效果比较被引量:6
2004年
2001年、2002年8~11月分别比较滩涂与土池暂养的菲律宾蛤仔稚贝密度、总平均日生长速度、损耗率。两年的试验结果分别为:24万枚/m2、0.042 mm/d、95.8%;26万枚/m2、0.093mm/d、20.2%。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稚贝土池中间育成比滩涂育成效果更好。
刘忠颖李大成王志松王军周玮林福
关键词:土池菲律宾蛤仔稚贝中间育成暂养放养密度
黄海北部仿刺参浮游幼体发生与附着习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01年
于 1 997~ 1 998年对黄海北部大长山岛自然海区仿刺参 (Apostichopusjaponicus)浮游幼体的发生与习性进行了研究。用浮游生物拖网在海上定期、定点进行刺参浮游幼体调查 ,发现浮游幼体出现时间为 7月 1 5日~ 9月 31日 ,幼体高峰出现时间为 8月 1日 ,最大资源生物量为 70只 /m3。通过检查不同水层刺参浮游幼体的附苗效果 ,发现 3m水层的附苗量最多。另外 ,通过海上试验和室内试验还对刺参幼体对附着基材料的选择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 ,在常用的几种采苗附着基中 ,幼体对棕绳、聚乙烯网片选择性最好 ,其次为锚流网衣和波纹板 。
周玮王志松王军
关键词:仿刺参浮游幼体附着习性黄海北部
附着刺参苗的行为观察被引量:3
1999年
通过室内和海上实验, 分别对体长1cm 、3cm 、5cm 三种规格附着刺参苗的摄食、栖息和运动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附着参苗有明显的昼伏夜出习性。白天刺参苗躲藏于附着基的背光处, 日落后2h 左右参苗开始在附着基上爬行、摄食, 可持续4~5h, 随后参苗继续躲藏于背光处。参苗夜间的摄食、运动导致了参苗从附着基上脱落, 个体越大, 运动能力越强, 脱落比例越大。此外, 自然海区的风浪作用也对参苗脱落起着重要作用。
周玮王志松王树海
关键词:刺参苗苗种采苗器
太平洋牡蛎生理活动的季节变化被引量:3
2000年
以大窑湾养殖太平洋牡蛎离体鳃为材料 ,周年观察鳃片的匍匐速度以及鳃片在不同盐度海水中和无氧状态下的耐受力。以此作为生理活动指标 ,描述了其季节变化 ,显示繁殖季节牡蛎的生理活动下降。同时发现本海区牡蛎鳃缘附有大量真枝螅 (Eudendrium) 。
王鉴王志松张胜利孙景伟胡庆明隋锡林
关键词:太平洋牡蛎生理活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